第701章 軍團重組

劉胤之所以急着趕往潼關,就是他認爲形勢已經到了一發不可收拾的地步,原本以爲五胡亂華的發生還需要一些時間,但現在看來,已經是迫在眉睫了,時不待我,劉胤必須要先期做好準備。

真正的五胡亂華是發生在三十多年後的永嘉年間,所以也被稱爲永嘉之亂,五胡亂華有着很深的根源,究其主要原因,自然是與晉朝內部的八王之亂脫不開關係,但不可否認的是劉淵在其中發揮的重要作用,正是由於劉淵極具野心並善於審時度勢,纔會選擇在晉王朝力量最爲孱弱的時候動手。

也許按照現有的軌跡發展下去,三十年後或許五胡動亂的條件已經消失了,劉淵再想叛亂也是心餘而力不足,但劉淵畢竟是劉淵,他善於捕捉一切可能的機會,在他看來,現在晉國內憂外患,正是匈奴起兵的最佳良機,果然如斯的劉淵毫不猶豫地就扯起造反。

或許劉淵都沒有意識到,他的這一次行動將會在中原大地上掀起怎麼壯闊的波瀾,一呼百應,羣起紛爭,真正的亂世即將要降臨人間。

劉胤到達了潼關前線,幷州叛亂的消息已經傳到潼關,在潼關的諸將已經得到了這個消息,但很顯然,傅僉等人並沒意識到形勢的嚴峻,反而認爲晉國內亂是一個利好的消息,爲蜀軍的反攻中原創造了有利的條件,劉胤到了潼關之後諸將紛紛請命,都爭着想帶兵出征。

擊退了晉軍的三路進攻之後,關中一線的防禦壓力明顯地降了下來,劉胤也趁機對軍隊進行了重組。

除了雍涼各地的守備力量之外,劉胤將前後左右中五個野戰軍重新進行了劃分。蜀軍的基本編制還是保持不變的,與後世軍隊常採用的三三編制不同,漢代的軍隊一直採用的是二五編制,五人爲一伍,二伍爲一什,五什爲一隊,二隊爲一屯,五屯爲一曲,二曲爲一部,五部爲一營,二營爲一軍。

存在就是合理的,這樣的編制一直從戰國時代沿用到三國時代,在冷兵器的時代,這樣的編隊方式更爲地科學合理,可以最大限度地發揮軍隊的戰力,所以劉胤一直沒有對這種軍制做任何的改變。

唯一的短板就是軍一級爲最高的戰術單位(漢末的時候更扯,部爲最高的作戰單位,想一想在亂世之中,一千人能有多大的作爲?),而一個軍只擁有一萬人的編制,或許在一般性的區域作戰之中,一個軍可以發揮出作用,但在大規模的戰役之中,軍這樣的編制就顯得有些單薄了,往往需要多個軍甚至是幾十個軍聯合作戰,由於彼此之間沒有明確的隸屬關係,如何指揮這些軍隊協同作戰,又將成爲一個難題。

這次劉胤的重組就是針對這個問題進行了改革,西征涼州之後,劉胤麾下的軍隊數量急驟地擴大了,原先前後左右中的五軍設置已經不能再滿足需求,所以劉胤在軍一級上面設立了軍團,分設了左中右三個軍團。

中軍團都督由劉胤親自兼任,副都督由黃崇來擔任,中軍團下設三個軍:虎騎軍、虎步軍和永安軍,分別由傅著、高遠和羅襲擔任護軍將軍,每個軍下設兩個營,虎騎軍下轄虎騎左營和虎騎右營,虎步軍下轄虎步左營和虎步右營,永安軍下轄永安左營和永營右營,鄧樸等人由不得營官升爲護軍之後,所有的營官都依功勳從下一級的校尉司馬之中提撥。

左軍團正副都督由傅僉和牽弘擔任,左軍團下設五個軍:無當飛軍、陽安軍、白帝軍、隴西軍和關中軍,分別由張樂、趙卓、諸葛尚、鄧忠、馬融擔任護軍將軍,每軍亦是下轄兩個營。

右軍團正副都督由羅憲和王頎擔任,相對於中軍團的步騎混編和左軍的純步兵建制,右軍團全部是由騎兵組成的,各騎軍的命名也不再用地名或原有名稱,而是以青龍、白虎、朱雀、玄武、麒麟命名,每軍一萬人,同樣也是各設兩個營,各營的名稱序號則是以騎一營至騎十營編排。各軍的護軍將軍分別由鄧樸、傅募、盧遜、荀愷、周敘來擔任。

通過改組,蜀軍的野戰軍團由五個軍的提高到了十三個軍,總兵力也擴張到了十三萬人,比及當初劉胤北伐到達隴西之時,整整地提高了十萬人之多,而且這個數目尚不包括每郡兩千到五千不等的守備兵,整個雍涼地區的兵力總數,甚至都已經超過了蜀漢全盛時期的兵力總和,現在的蜀漢整體的軍事力量加在一起,雖然尚不可能與晉國持平,但差距已經是明顯地縮小了,和吳國相比,已然是不落下風,這天下的格局,隨着蜀國勢力在雍涼地區的穩固,已經是悄然地發生了質的變化。

更爲強悍的是,蜀軍的右軍團完全是由騎兵構成,再加上中軍團中的虎騎軍,蜀軍的騎兵數量竟然達到了六萬人,接近總體兵力的一半,換到以前,這完全是不可想象的,這也正是蜀軍攻下雍涼之地所帶來的巨大成效,正是由於雍涼是產馬的基地,蜀軍纔有機會有條件組建如此大規模的騎兵部隊,同時所有的戰馬都列裝了高橋馬鞍、雙邊馬鐙和馬掌,這些新式馬具的採用,讓蜀軍的戰力更上一個新的臺階。

雍涼和幷州是魏晉賴以維持其騎兵力量的基地,而失去了產馬地的晉國,實力必然會大打折扣,晉軍每損失一匹戰馬,就會少一匹戰馬,無法再補充戰馬的話,這支昔日號稱是騎兵無敵於天下的軍隊必將淪爲二等的軍隊。

新的格局帶來的是新的挑戰,現在蜀軍經過重組,又經過了半年多時間的休整,鬥志昂揚,士氣高漲,求戰慾望強烈,這一支虎狼之師一旦進入關東,勢必將會掀起一場新的風暴,天下之勢也將徹底地爲之改變。(。)

第371章 庸才還是蠢才第1320章 第七路兵馬第1129章 枉費心機第905章 水淹信都(中)第647章 一直被模仿,從未被超越第1043章 賈充的末路(下)第1341章 棄守巴丘第1253章 美川王第918章 召回第1062章 諜中諜第481章 工匠叛逃第627章 最終決定第225章 應對之策第861章 不長記性第110章 理想主義者第899章 心生絕望第1231章 一勞永逸第525章 豁然開朗第990章 文鴦潰敗第1314章 西陵之戰(下)第551章 挾持人質第1307章 弒君(上)第820章 迂迴第235章 涪城之戰(一)第401章 五丈原之戰(二)第165章 上殿受封第1301章 初具規模第1340章 橫掃第353章 你有資格和我談條件嗎第322章 狠辣第500章 她是一個女人第399章 山形依舊枕寒流第142章 第一波進攻第306章 過草地(一)第882章 葦澤關第233章 退兵梓潼第398章 圍攻陳倉第301章 大雪崩第1008章 新的策略第1182章 洛陽之戰(中)第517章 舞陽侯司馬攸第1308章 弒君(下)第220章 忠良之後第302章 劫後餘生第240章 涪城之戰(六)第1295章 大遷徙第1238章 千里追擊第110章 理想主義者第72章 岳父大人第984章 決戰高梁邑(上)第1327章 獻城而降第1175章 渡河強襲第1061章 懵了第1310章 西陵之變第234章 反包圍第147章 激戰(上)第680章 雞肋第585章 我是劉胤第406章 斜谷疑兵第810章 石豹的嗜好第1256章 遼水之戰(下)第438章 解圍黃金第532章 議儲第233章 退兵梓潼第371章 庸才還是蠢才第743章 夜奪五寨(一)第121章 以退爲進第1279章 徵倭準備第327章 隴西急報第527章 離他遠一點第623章 凌亂了第208章 追擊第414章 各行其事第111章 跳出包圍圈第1080章 扣押第1115章 起用貪狼第231章 放棄劍閣第1103章 數典忘祖第384章 街亭之戰(十三)第141章 陰溝裡翻船第1131章 劉禪的堅持第1324章 先滅援兵第42章 突破口第388章 師夷長技以制夷第1063章 強渡黃河(一)第1246章 封狼居胥第708章 渭水之戰(上)第242章 漢壽亭侯關彝第1302章 永安水戰第968章 囊中之物第363章 落網第1349章 清君側第19章 墜崖第840章 平衡第545章 攤牌第616章 偏廂車第785章 一個不留第695章 父子重逢第208章 追擊第1068章 援兵來了又當如何
第371章 庸才還是蠢才第1320章 第七路兵馬第1129章 枉費心機第905章 水淹信都(中)第647章 一直被模仿,從未被超越第1043章 賈充的末路(下)第1341章 棄守巴丘第1253章 美川王第918章 召回第1062章 諜中諜第481章 工匠叛逃第627章 最終決定第225章 應對之策第861章 不長記性第110章 理想主義者第899章 心生絕望第1231章 一勞永逸第525章 豁然開朗第990章 文鴦潰敗第1314章 西陵之戰(下)第551章 挾持人質第1307章 弒君(上)第820章 迂迴第235章 涪城之戰(一)第401章 五丈原之戰(二)第165章 上殿受封第1301章 初具規模第1340章 橫掃第353章 你有資格和我談條件嗎第322章 狠辣第500章 她是一個女人第399章 山形依舊枕寒流第142章 第一波進攻第306章 過草地(一)第882章 葦澤關第233章 退兵梓潼第398章 圍攻陳倉第301章 大雪崩第1008章 新的策略第1182章 洛陽之戰(中)第517章 舞陽侯司馬攸第1308章 弒君(下)第220章 忠良之後第302章 劫後餘生第240章 涪城之戰(六)第1295章 大遷徙第1238章 千里追擊第110章 理想主義者第72章 岳父大人第984章 決戰高梁邑(上)第1327章 獻城而降第1175章 渡河強襲第1061章 懵了第1310章 西陵之變第234章 反包圍第147章 激戰(上)第680章 雞肋第585章 我是劉胤第406章 斜谷疑兵第810章 石豹的嗜好第1256章 遼水之戰(下)第438章 解圍黃金第532章 議儲第233章 退兵梓潼第371章 庸才還是蠢才第743章 夜奪五寨(一)第121章 以退爲進第1279章 徵倭準備第327章 隴西急報第527章 離他遠一點第623章 凌亂了第208章 追擊第414章 各行其事第111章 跳出包圍圈第1080章 扣押第1115章 起用貪狼第231章 放棄劍閣第1103章 數典忘祖第384章 街亭之戰(十三)第141章 陰溝裡翻船第1131章 劉禪的堅持第1324章 先滅援兵第42章 突破口第388章 師夷長技以制夷第1063章 強渡黃河(一)第1246章 封狼居胥第708章 渭水之戰(上)第242章 漢壽亭侯關彝第1302章 永安水戰第968章 囊中之物第363章 落網第1349章 清君側第19章 墜崖第840章 平衡第545章 攤牌第616章 偏廂車第785章 一個不留第695章 父子重逢第208章 追擊第1068章 援兵來了又當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