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忠良之後

吳軍的攻勢很猛烈,從郪縣的城頭向東望去,密密麻麻,層層疊疊,漫山遍野,鋪天蓋地,吳軍幾乎動用了全部的兵力,妄圖用連續不斷地衝擊摧垮守軍的意志。【,

但這似乎是一種徒勞,在劉胤的指揮下,守城的蜀軍衆志成城,意志比郪縣的城牆還要堅實,城下矢石如雨,吳軍付出了累累傷亡代價,依然無法前進一步。

連續幾天進攻受挫,吳軍被迫停止了攻城行動,兵退三十里。以陸抗的計謀,就是要示敵以弱,擺出一付退兵的姿態,然後引誘蜀軍來追擊,也只有平原野戰,才能發揮出吳軍人數上的優勢。

不過陸抗的這些小伎倆,又豈能瞞得過劉胤,雖然諸葛尚、李球等人強烈地請戰出擊,劉胤笑而不語,只是下令修繕城池,加強守備,固守郪縣。

諸葛瞻的遺體被安放在了棺槨之中,劉胤讓主薄陳壽草擬了一份奏章,具陳詳情,由諸葛尚親自護送棺槨回成都。

出行之日,劉胤身着縞素,徒步送行,他用這種方式,表達對這位壯烈殉國的忠義之臣的敬仰。三軍縞素,萬人同哭,悲慟四野。

閻宇的屍體也被裝入了一口薄棺之中,交回成都由朝廷處置。

可以預見到的是,諸葛瞻之死,必將以國禮葬之,萬人景仰,而閻宇之死,卻是萬人唾棄,暴屍於野,甚至被挫骨揚灰。同樣的身死,卻是不一樣的待遇,閻宇權慾薰心,不惜走向叛國投敵的道路,最終卻是身敗名裂,死無葬身之地。

閻宇一死。右軍統率出缺,在未得到朝廷的任命之前,劉胤便暫代其職。右軍的幾個主要將領,也是閻宇的心腹親信,在平叛過程中,皆死於刀下。現在唯一算得上右軍將領的,只有職位並不算太高的帳下督馬融了。

那日也正是因爲馬融果敢地站出來,才使得劉胤可以順利地扳倒閻宇成功策反右軍。馬融被閻宇杖傷,將養了幾日,傷勢漸愈,劉胤將其喚到跟前,道:“閻宇之叛,多虧馬將軍挺身而出,才得以順利解決。馬將軍出污泥而不染。忠心護漢,功不可沒,我已上奏朝廷,定有嘉獎。”

馬融拜道:“多謝將軍提攜,融世爲漢臣,豈可與賊同流合污,背主投敵,閻宇雖然威脅利誘。甚至以死相逼,融亦不改其志。”

劉胤點頭讚許道:“時窮節乃現。危難見忠貞,卻不知馬將軍是何人之後。”

馬融道:“先父乃是鎮南大將軍彭鄉侯馬忠。”

馬忠在蜀漢中期可謂是赫赫有名的大將,夷陵之戰,馬忠奉命救援劉備,得到過劉備的賞識,諸葛亮主政之後。馬忠任門下督,跟隨諸葛亮北伐,屢建戰功。馬忠最大的功績還是在任庲降都督期間,平定夷首劉胄的叛亂,在南中時期。處事果斷,威恩並立,深受百姓的愛戴,也爲蜀漢朝廷維持了一個穩定的大後方。在幾任庲降都督之中,馬忠的威望是最高的,繼任者閻宇雖然被稱之爲處事勤勉,爲人幹練,但無論是功績還是才幹上上,與馬忠都相去甚遠。

馬忠去世之後,其爵位由長子馬修承襲,想必這馬融便是馬忠的幼子了。

“果忠良之後也!”劉胤讚道,“這樣吧,我暫升你爲行中郎將,協領右軍,等朝廷的封賞下來,再行任命。”畢竟右軍不是劉胤的直屬部隊,他還沒有人事任免的權限,現在右軍將領匱乏,也只有馬融可堪一用。

中軍這邊,雖然主將諸葛瞻陣亡,但有羽林右部督李球和虎賁中郎黃崇在,倒也不缺人手,只是青陽浦一戰,中軍的傷亡極爲慘重,二萬多人損傷了一半,許多部曲的建制都名存實亡。乘着空隙時間,劉胤協助李球和黃崇完成了對羽林右軍和虎賁軍的重整,合併編制,充實部曲,雖然兩個軍的規模縮小到了兩個營,但戰鬥力卻可以明顯地提升起來。

左軍的傷亡不算太大,編制也就沒動,至於缺員暫時也補充不上,恐怕得回到成都才能補充兵員之不足。

完成對三軍的重整,蜀軍的士氣面貌煥然一新,守住郪城,劉胤自然是信心十足。但青陽浦的失敗,這種損失卻是無可挽回的,現在蜀軍的兵力守成有餘,但卻是反擊不足,如果當初諸葛瞻肯聽劉胤的建議,固守反擊,或許就不會是今日的局面了。

可戰爭從來沒有假設,往往是一步走錯,滿盤皆輸。

現在陸抗正面臨着一個艱難的決擇,引蛇出洞的計劃失敗了,接下來是繼續強攻郪城還是兵退江州,衆將是衆說紛壇,爭論不休。

留平和步闡(步協陣亡之後,便由步闡接任了他的位子,統率其部衆)竭力支持再攻郪城的計劃,認爲吳軍必須挾青陽浦大勝的契機一鼓作氣地拿下郪城便進取成都,現在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必須要抓住這個機會,乘勝而進,滅掉蜀國,否則打蛇不死,便遭反噬,一旦蜀國緩過勁來,必然會瘋狂地反擊和報復,吳國必將是永無寧日。

盛曼卻持不同意見,認爲偷襲蜀國的行動到此爲止,青陽浦之戰雖然殲滅了不少的蜀軍,但卻未能吃掉蜀軍主力,現在蜀軍已然有備,固守郪城,想要拿下郪城確實不易,如果吳軍在郪城久攻不下,便會面臨後路被截斷的危險,一旦糧草供應無繼,近十萬大軍將會陷入困絕。不如現在見好就收,退守江州,保存實力,待到蜀中局勢再有變化之時,再行進軍不遲。

吳軍諸將也分爲了兩派,一派主進,一派主退,雙方爭的是面紅耳赤,互不相讓。

雙方爭執不下時,最終也只能將目光投向了吳軍前線的最高指揮、剛剛因功而晉升爲鎮軍大將軍,左大都督的陸抗,畢竟只有陸抗纔有最終的決定權。

第613章 反伏擊第992章 逃回上黨第729章 鎩羽而歸第1032章 三道詔書第175章 當個親兵第134章 宿營清川口第12章 賭大一點如何第584章 你的人頭值一億第67章 要煉丹?第1310章 西陵之變第696章 統一五部的計劃第548章 大婚之日第922章 戰信都第77章 萬無一失第966章 姜維的雄心第1029章 逃之夭夭第1189章 喬裝第1193章 不成功則成仁第7章 這閒事我管定了第148章 激戰(中)第230章 然而鄧艾早已看穿了一切第955章 出手第582章 廣陽門失守第874章 呼延家族的團滅第450章 收復劍閣第971章 底線第371章 庸才還是蠢才第254章 密議第930章 將戰場變大第1126章 以靜制動第1297章 桑州第114章 劉胤的奏章第1313章 西陵之戰(中)第1114章 老對手第570章 審問裴秀第633章 巷戰(五)第2022章 意料之中第936章 八面埋伏(下)第652章 圍而殲之第1050章 將計就計第391章 五軍十三營第663章 兵臨潼關第526章 三個條件第172章 司馬昭的決心第795章 最黑暗的歷史第575章 陳騫進城第1102章 擇師第1329章 破番禺(上)第275章 既來之,則安之第591章 站錯隊的代價第194章 艾先生的高見第948章 再起波瀾的晉陽城第970章 襄陽激戰第42章 突破口第1156章 兵犯虎牢關第206章 突出重圍(上)第849章 毒煙彈第1057章 你逐我趕第688章 郭太后的遺詔第1342章 武昌血戰第896章 清掃外圍第487章 備用計劃第551章 挾持人質第1124章 重新洗牌第1143章 往昔的恩怨第242章 漢壽亭侯關彝第376章 街亭之戰(五)第1009章 羊腸阪第947章 處決第1132章 啓駕出宮第1260章 誘餌第492 潛入工坊第1057章 你逐我趕第218章 閻宇授首第313章 信任第1310章 西陵之變第577章 出大事了第270章 一片焦土第663章 兵臨潼關第427章 城牆倒了第585章 我是劉胤第246章 代漢者當塗高也第1076章 朕不做亡國之君第215章 做個交易如何第903章 匪夷所思的命令第922章 戰信都第628章 節外生枝第1333章 莽山之戰(上)第393章 虛實第1015章 封侯追諡第417章 進軍長安第1350章 密議第962章 陷入絕境第1278章 倭國第543章 千里迢迢,只爲她而來第472章 依然是太守第1275章 逃往天涯盡頭第436章 子午道第756章 起用文鴦
第613章 反伏擊第992章 逃回上黨第729章 鎩羽而歸第1032章 三道詔書第175章 當個親兵第134章 宿營清川口第12章 賭大一點如何第584章 你的人頭值一億第67章 要煉丹?第1310章 西陵之變第696章 統一五部的計劃第548章 大婚之日第922章 戰信都第77章 萬無一失第966章 姜維的雄心第1029章 逃之夭夭第1189章 喬裝第1193章 不成功則成仁第7章 這閒事我管定了第148章 激戰(中)第230章 然而鄧艾早已看穿了一切第955章 出手第582章 廣陽門失守第874章 呼延家族的團滅第450章 收復劍閣第971章 底線第371章 庸才還是蠢才第254章 密議第930章 將戰場變大第1126章 以靜制動第1297章 桑州第114章 劉胤的奏章第1313章 西陵之戰(中)第1114章 老對手第570章 審問裴秀第633章 巷戰(五)第2022章 意料之中第936章 八面埋伏(下)第652章 圍而殲之第1050章 將計就計第391章 五軍十三營第663章 兵臨潼關第526章 三個條件第172章 司馬昭的決心第795章 最黑暗的歷史第575章 陳騫進城第1102章 擇師第1329章 破番禺(上)第275章 既來之,則安之第591章 站錯隊的代價第194章 艾先生的高見第948章 再起波瀾的晉陽城第970章 襄陽激戰第42章 突破口第1156章 兵犯虎牢關第206章 突出重圍(上)第849章 毒煙彈第1057章 你逐我趕第688章 郭太后的遺詔第1342章 武昌血戰第896章 清掃外圍第487章 備用計劃第551章 挾持人質第1124章 重新洗牌第1143章 往昔的恩怨第242章 漢壽亭侯關彝第376章 街亭之戰(五)第1009章 羊腸阪第947章 處決第1132章 啓駕出宮第1260章 誘餌第492 潛入工坊第1057章 你逐我趕第218章 閻宇授首第313章 信任第1310章 西陵之變第577章 出大事了第270章 一片焦土第663章 兵臨潼關第427章 城牆倒了第585章 我是劉胤第246章 代漢者當塗高也第1076章 朕不做亡國之君第215章 做個交易如何第903章 匪夷所思的命令第922章 戰信都第628章 節外生枝第1333章 莽山之戰(上)第393章 虛實第1015章 封侯追諡第417章 進軍長安第1350章 密議第962章 陷入絕境第1278章 倭國第543章 千里迢迢,只爲她而來第472章 依然是太守第1275章 逃往天涯盡頭第436章 子午道第756章 起用文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