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0章 文鴦的心思

ps:稍後更正,大約一點左右………………………………………………………但是幷州的平原和冀州的平原比起來,真有小巫見大巫的感覺,冀中平原那種一馬平川的浩瀚和磅礴,是幷州之地所遠遠無法企及的。

在幷州生活久了,會特別地喜歡那種山明水秀的氛圍,幷州的山,通常都不是那麼的險峻,連綿起伏之間,總會帶着幾分舒緩,幷州的水,也是極是輕柔的,河面不寬,水流不急,總有一種清風徐來,水波不興的感覺。

依山帶水的幷州,是一個相對而言比較封閉的區域,劉淵習慣了在幷州的生活,突然之間來到了冀州遼闊的大平原,眼界豁然地開朗,心緒自然也發生了明顯的變化,看蒼茫大地,誰主沉浮,在這一刻,劉淵彷彿覺得自己不再是一個失敗者,中原逐鹿,捨我其誰?

不過在瞭解過冀州的局勢之後,劉淵也不再樂觀了。雖然說以前也時不時地接到劉宣從冀州傳回來的奏報,但路途相隔較遠,時效性就會大打折扣,而冀州的戰局錯綜複雜,往往是一日千里,恐怕還沒等到消息傳到晉陽,那邊的戰局又已經是發生了變化。

現在冀州的形勢完全可以用犬牙交錯來形容,匈奴、晉、蜀三方勢力攪在其中,彼此糾纏,相互攻伐,甚至沒有一郡之地被一方獨佔,整個冀州的戰局是支離破碎,混亂不堪。

三年前,蜀將羅憲率右軍團進入冀州的時候,晉國冀州刺史文鴦和匈奴左賢王劉宣在冀州激戰正酣,狼煙遍地。

由於劉宣所統率着十餘萬的匈奴軍,在兵力佔據着絕對的優勢,而晉軍由於羊祜轉戰河內,留給文鴦的人馬只有三萬餘人,雖然後來得到過一些補充,但最高也只能維持在五萬人馬左右,與匈奴人的兵力比起來,還是相差甚遠的。

兵力上的差距,也就註定了文鴦在冀州戰場上只能是採取守勢,以應對匈奴人的進攻,不過文鴦的能力,還是遠在劉宣之上的,以半數之兵與劉宣周旋,倒也沒有落什麼下風,雙方在總體的局勢上面,還是維持着一個五五之局。

不過隨着蜀軍的到來,這個僵局倒是很快地被打破了。羅憲自幷州而出,一舉攻下了井陘口,打通了進入冀州平原的關隘。

蜀軍右軍團的五個軍,全部都是騎兵,而在平原地帶作戰,騎兵無疑將擁着相當大的優勢,出了井陘口,蜀軍便在真定和匈奴軍打了一次遭遇戰,全殲匈奴軍三千多人,一舉拿下了常山郡。

蜀軍的突然到來,真正緊張的是劉宣,光是一個文鴦他已經搞不定了,羅憲在後背之上狠狠地捅上一刀,確實是讓劉宣有些吃不消。

羅憲進入到冀州,他的這五萬軍隊消耗的糧草可比中軍團和右軍團加起來都要多的多,五萬人和五萬匹馬,擱在一塊那就是十萬張嘴,要解決這十萬張嘴的口糧,確實也夠羅憲頭疼的。

在晉陽分兵之時,劉胤給了羅憲很大的照顧,右軍團分到的糧草數理是最多的。但這些糧草終歸是有限的,失去了後勤補給,再多的糧草也有吃盡的時候,剩下的日子,就只能靠自力更生了。

當然這個自力更生不是讓羅憲的軍隊去自己生產糧食,處於一個嚴酷的戰爭環境之中,想要屯田種田,根本就不現實,唯一的手段就是就敵於食,從敵人的手中去搶奪糧草。

由於匈奴人的主力基本上都集中在鄴城一喧與晉軍展開激戰,所以後方的幾個郡都比較空虛,這無疑就給了羅憲一個大撈戰利品的機會,攻克真定就讓羅憲是收穫不菲,在接下來的幾次戰役之中,蜀軍大獲全勝之餘,也繳獲了在量了糧草輜重軍需物資,在一定的程度上,大大地緩解了蜀軍的糧草困難。

爲了應對蜀軍的攻勢,劉宣不得不回過頭來,分兵去對付蜀軍,與蜀軍大戰於鉅鹿。

這一仗堪稱是冀州局勢的分水嶺,劉宣集中了近關數的匈奴軍隊,與蜀軍進行決戰,近十萬的騎兵展開的大會戰,規模空前。

在戰役的第一階段,蜀軍只有青龍一個軍快速南下,鄧樸率軍進入鉅鹿的本意也並非是想和匈奴人決戰,只是爲了搶奪更多糧草而來。劉宣故意地在鉅鹿囤積了許多的軍糧,藉以引誘蜀軍前來。

鄧樸一心只爲找到更多的糧草,打探到鉅鹿一帶有匈奴人的糧草大營,故而便率軍趕來,不料正中了匈奴人的埋伏,陷入到匈奴人的重重圍困之下。

不過身處困境,青龍軍也沒有喪失戰鬥的意志,結成一個防禦的騎陣,與匈奴人展開周旋作戰,同時,向着附近高邑的白虎軍求援。

傅募帶領着白虎軍很快地就趕到了鉅鹿,從側翼對匈奴人的包圍圈展開了猛攻,生生地撕開了一道口子,與青龍軍兵合一處。

但劉宣並沒有由此而罷休,他繼續地向鉅鹿增加兵力,妄圖將更多的蜀軍消滅在鉅鹿。

戰役的第二階段,蜀軍繼續地調派盧遜的朱雀軍和荀愷的的玄武軍南下鉅鹿,援救被困的青龍軍和白虎軍。

兩萬的蜀軍抱成團的話,也是一個相當可怕的防禦力量,任憑匈奴人採用何種的攻擊手段,也無法輕易地撕開蜀軍的防線。

而朱雀軍和玄武軍到達鉅鹿之後,匈奴人的圍攻之勢也就再難以爲繼了,不過劉宣也不輕易地認輸,爲了分割開蜀軍,劉宣也是不計代價地用騎兵強行地封堵蜀軍的突破攻勢,雙方的戰鬥,幾乎到達了白熱化的程度。

第1015章 封侯追諡第617章 步騎夜戰(上)第643章 沒骨能第296章 跨越雪峰(一)第162章 免開尊口第302章 劫後餘生第967章 一份“薄”禮第931章 任爾三路來,我只一路去第1261章 張網以待第991章 落荒而走第1310章 西陵之變第563章 兵圍晉王宮第659章 再戰武關(下)第1253章 美川王第264章 戰雒城(中)第708章 渭水之戰(上)第850章 求援第191章 難堪第541章 甘露寺第600章 回到關中第209章 地震?第700章 五胡始亂起第97章 製作第1107章 劉恂第322章 狠辣第53章 下毒第1053章 拆東牆補西牆第325章 說客第1213章 慕容涉歸第295章 谷地內第882章 葦澤關第1060章 祭旗第673章 三路皆敗第1184章 孫秀第888章 打不了就不打了第1020章 謊言的代價第560章 噩耗第68章 拜見第1205章 三王殞落(八)第788章 形勢逼人第678章 真正的隱患第901章 天氣是大敵第1111章 大富貴第747章 夜奪五寨(五)第1269章 兵臨城下第525章 腦洞大開第574章 波瀾再起第645章 又見圍點打援的妙手第74章 漢中司第36章 又見張樂第42章 突破口第1154章 雍王第1198章 三王殞落(一)第1137章 直面第277章 平尚書事第1286章 拉枯摧朽第90章 張網以待第335章 登門拜訪第114章 劉胤的奏章第1199章 三王殞落(二)第384章 街亭之戰(十三)第1103章 數典忘祖第309章 過草地(四)第1334章 莽山之戰(下)第1083章 捷足先登第1334章 莽山之戰(下)第1004章 絕境第325章 說客第480章 雲收雨住第1224章 敗逃第1085章 費禕舊事第203章 救援第226章 將在外君命有所不授第1302章 永安水戰第1154章 雍王第468章 木蘭塞第511章 未見青松第22章 三七的功效第1281章 搶灘登陸(續)第821章 疲於奔命第509章 最大膽的計劃第85章 遊擊的十六字訣第478章 新任的雍州刺史第333章 隴右四大士家第1046章 羊祜歸漢第52章 滅門血仇第1006章 鴦殞第1087章 離情苦短第213章 單刀赴會第543章 千里迢迢,只爲她而來第666章 激戰潼關(上)第911章 自作自受第1195章 分崩離析第1250章 東進第1192章 前功盡棄第950章 誰更卑鄙第1081章 密謀第483章 招供第857章 相見第828章 再戰寒山要塞(上)
第1015章 封侯追諡第617章 步騎夜戰(上)第643章 沒骨能第296章 跨越雪峰(一)第162章 免開尊口第302章 劫後餘生第967章 一份“薄”禮第931章 任爾三路來,我只一路去第1261章 張網以待第991章 落荒而走第1310章 西陵之變第563章 兵圍晉王宮第659章 再戰武關(下)第1253章 美川王第264章 戰雒城(中)第708章 渭水之戰(上)第850章 求援第191章 難堪第541章 甘露寺第600章 回到關中第209章 地震?第700章 五胡始亂起第97章 製作第1107章 劉恂第322章 狠辣第53章 下毒第1053章 拆東牆補西牆第325章 說客第1213章 慕容涉歸第295章 谷地內第882章 葦澤關第1060章 祭旗第673章 三路皆敗第1184章 孫秀第888章 打不了就不打了第1020章 謊言的代價第560章 噩耗第68章 拜見第1205章 三王殞落(八)第788章 形勢逼人第678章 真正的隱患第901章 天氣是大敵第1111章 大富貴第747章 夜奪五寨(五)第1269章 兵臨城下第525章 腦洞大開第574章 波瀾再起第645章 又見圍點打援的妙手第74章 漢中司第36章 又見張樂第42章 突破口第1154章 雍王第1198章 三王殞落(一)第1137章 直面第277章 平尚書事第1286章 拉枯摧朽第90章 張網以待第335章 登門拜訪第114章 劉胤的奏章第1199章 三王殞落(二)第384章 街亭之戰(十三)第1103章 數典忘祖第309章 過草地(四)第1334章 莽山之戰(下)第1083章 捷足先登第1334章 莽山之戰(下)第1004章 絕境第325章 說客第480章 雲收雨住第1224章 敗逃第1085章 費禕舊事第203章 救援第226章 將在外君命有所不授第1302章 永安水戰第1154章 雍王第468章 木蘭塞第511章 未見青松第22章 三七的功效第1281章 搶灘登陸(續)第821章 疲於奔命第509章 最大膽的計劃第85章 遊擊的十六字訣第478章 新任的雍州刺史第333章 隴右四大士家第1046章 羊祜歸漢第52章 滅門血仇第1006章 鴦殞第1087章 離情苦短第213章 單刀赴會第543章 千里迢迢,只爲她而來第666章 激戰潼關(上)第911章 自作自受第1195章 分崩離析第1250章 東進第1192章 前功盡棄第950章 誰更卑鄙第1081章 密謀第483章 招供第857章 相見第828章 再戰寒山要塞(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