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敦,bae系統公司總部。
合同簽字儀式很隆重,也很熱鬧,來了一百多名記者,幾十家與bae系統公司有業務往來的公司還派來了代表。
自始至終,王棟都在幕後。
坐在臺上,在聚光燈面前,在合同上籤下名字的是瑟琳娜。
還好,bae系統公司早已公佈消息,將在合同簽署之後舉辦新聞發佈會,因此沒有哪個記者去爲難瑟琳娜。
其實,很多記者根本不認識瑟琳娜。
雖然大半年前,d&f公司一舉拿下沙特特種部隊訂單,但是在英國,沒幾家新聞媒體關注這家小企業。
儀式結束之後,王棟陪同瑟琳娜去地下車庫。
勞倫斯已經做好了安排,將在晚上舉行宴會,款待瑟琳娜,以及其他幾十家企業派來的代表。
其實,這傢伙非常摳門。
那幾十家企業,與d&f公司基本上沒有業務往來,而是跟m777有關,參與了向印度出口牽引榴彈炮的項目。
勞倫斯把兩件事情合爲一談,說白了是要節約招待費用。
車庫裡,拉巴特已經把轎車開了過來。
“看來,你不大高興。”上了車,瑟琳娜才問了出來。
“有什麼好高興的呢?”
“不管怎麼說,我們已經拿到了fn公司的股份,很快就能以大股東的身份進入fn公司董事會。”
合同已經簽署,在象徵性的到相關部門備案之後就將正式生效。
此外,勞倫斯也保證,將在fn公司發起董事會,把位置讓給瑟琳娜,並且支持d&f公司出資併購fn公司。
當然,不用等太久。
半個月之後,一份本金與利息總共達到5億歐元的貸款就將到期,如果fn公司到時候拿不出這麼多錢,就得破產。
顯然,fn公司根本拿不出5億歐元。
現在,fn公司賬戶上的流動資金不到3000萬歐元,而且只能用來支付員工薪水,不能挪着他用。
因爲bae系統公司拒絕爲fn公司提供融資,所以fn公司離破產只有一步之遙。
在瑟琳娜看來,就算還沒到慶祝的時候,也應該感到高興,畢竟王棟最初的目的就是吞併fn公司。
只是,然後呢?
王棟沒有直接說出來,瑟琳娜也沒有問,因爲她知道王棟在擔心什麼。
跟bae系統公司合作,通過換購協議拿到fn公司的股份,需要面對的只是英國當局的相關部門。
因爲d&f公司在英國註冊,加上bae系統公司的影響力,所以問題還不大。
說白了,爲了保住本國頭號軍火企業,讓軍火產業做大,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創造更多的稅收,增強英國的國力,在某些不那麼關鍵的問題上,英國當局睜一眼閉一眼,也純屬正常。
比如,過去的一個月,mi5與mi6的人就沒再來找王棟他們的麻煩。
拿着bae系統公司轉讓的股份,去比利時收購fn公司,面對的是比利時、法國與德國當局。
還會這麼容易?
要知道,德國集團控股公司是德國的金融實業巨頭,而giat在法國的地位與bae在英國的地位旗鼓相當。
更何況,比利時、法國與德國都是歐盟成員國。
d&f公司呢?
英國已經脫離了歐盟,在愛丁堡註冊的d&f公司與歐盟沒有半毛錢的關係,是標準的非歐盟公司。
顯然,這三個歐洲國家肯定會查清楚d&f公司的底細,特別是德國當局。
王棟沒有指望能夠瞞過歐洲國家,只是希望能夠多隱瞞一段時間,從而能完成對fn公司的併購。
至於那之後的事情,王棟還沒有想過。
走到這一步,其實已經別無選擇,拿下fn公司是唯一的出路。
來倫敦之前,王棟專門跟瑟琳娜談過此事。
雖然已經拿到了沙特特種部隊的訂單,還獲得追加訂購,df762系列槍械的總產量肯定會超過五萬,甚至能夠達到十萬,但是d&f公司依然是一家小企業,資本不夠雄厚,與政府當局的關係根本無法跟bae系統公司這樣的巨頭相提並論,沒有數十年積累,也成不了軍火巨頭。
要說有捷徑,那就是吞併一家歷史悠久的軍火公司。
fn公司就是最理想的選擇。
其實,這正是在通過bae系統公司買到槍管精鍛機之後,王棟依然堅持收購fn公司的關鍵所在。
現在的d&f公司還是一隻麻雀,但是在拿下fn公司之後就將成爲一支雄鷹。
用王棟的話來說,至少是騎在雄鷹身上的麻雀。
到時候,那些想要對付d&f公司的傢伙,還敢動手嗎?
至少在動手之前會有很多顧慮。
要知道,fn公司的客戶中包括美國等數十個國家,由其生產的槍支與彈藥更是銷售到上百個國家,連美軍的m885彈都是ss109彈的國產版,即購買fn公司專利在美國生產的槍彈。
別說在歐洲,哪怕放眼全世界,fn公司都赫赫有名。
以資歷來說,fn公司是全球主要槍械企業中最老的一家,與其相當的槍械企業大多已經成爲歷史。
至於h&k、巴雷特、格洛克、西格、卡拉什尼科夫等槍械公司,都遠遠比不上fn。
以手槍來說,fn公司生產的“勃郎寧大威力手槍”至今還在澳大利亞軍隊服役,而且是制式手槍。
拿下fn公司,d&f公司將一舉成爲槍械領域的巨頭企業。
只不過,難度很大,風險更大。
在腦海裡,王棟做了無數次的推演,即便自己沒有犯任何錯誤,對手漏洞百出,結果也非常糟糕。
爲此,王棟才針對最壞的情況留了一手。
按照王棟推測,幾個月之內,他所擔心的事情就會發生。
到時候,哪怕獲得了fn公司的控股權,甚至吞併了fn公司,在英國、甚至在整個西方世界都沒有他們的立足之地。
這絕對不是危言聳聽,而是不可避免的結局。
別忘了,d&f公司的埋頭彈其實來自華夏,而且生產埋頭彈的工藝,以及必不可少的二元發射藥,乃至關鍵的底火都掌握在華夏企業手上,因此只要涉及量產,就不可避免的要跟華夏企業合作。
顯然,別說合作,哪怕只是拿到技術授權,也會讓d&f公司成爲衆矢之的。
那麼,還有什麼值得高興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