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在2021年才面世的JF-30來說,2026年其實就是大限。
不止有前面提到的,來自F-35A的競爭,還有更大的問題。
從國際軍火市場的角度來講,JF-30其實就是一個攪局者,或者說是改變了整個先進戰鬥機市場的遊戲規則。
爲什麼這麼說?
拿FC-31比較一下就能看明白。
從總體是講,FC-31其實是針對F-35A弄出來的,即FC-31在各個方面都以F-35A爲主要參照目標。
那麼,FC-31就是衝着F-35A去的,也就是跟F-35A直接競爭。
正是如此,FC-31也是典型的多用途戰鬥機,而其擁有的優勢,其實主要就體現在價格上。
說白了,就是用華夏的人力成本去競爭。
當然,FC-31針對的,其實也主要是那些買不到F-35A的國家,因此受其威脅的其實是歐洲與俄羅斯的先進戰鬥機。
在總體上,FC-31對F-35A的威脅並不是很大。
說得特切一點,F-35A吃了肉,FC-31喝了湯,兩者一同瓜分了四代機的市場,不給歐洲與俄羅斯留下半點機會。
正是如此,FC-31的出現,並沒有對美國產生多大的衝擊。
那些想要購買F-35A的國家,依然會排隊等候,而不是說FC-31更便宜,就放棄了購買F-35A的努力。
在這一點上,沙特等國表現得最爲突出。
不管對FC-31表現出了多麼濃烈的興趣,沙特也一直在爲獲得F-35A努力,最多隻是把FC-31當成了備胎。
JF-30呢?
顯然,截然不同。
關鍵就是,JF-30側重的不是多用途性能,而是F-35A的短板,或者說是F-35A最受詬病的性能缺陷。
制空作戰能力,說得更細一點就是機動性能。
要知道,購買F-35A的國家,未必全都需要多用途戰鬥機,很多中小國家需要的是制空戰鬥機。
就這一點,JF-30就對F-35A構成了嚴重威脅。
說白了,JF-30是針對F-35A的性能短板,直接跟F-35A競爭,而不是像FC-31那樣去搶奪EF2000、“陣風”與Su-35的市場。
更關鍵的是,F-35A根本無法跟JF-30競爭。
爲什麼?
F-35A在設計的時候就定位於多用途戰鬥機,以對地打擊爲主,制空是次要任務,甚至是非關鍵任務。
名義上,F-35A主要取代F-16,實際上,跟F-16有着天壤之別。
要知道,在研製F-16的時候,美軍是鐵了心的要用其與F-15搭配,因此F-16在立項的時候極爲重視制空作戰能力,欠缺的只是搭載大型雷達的能力,在敏捷性能上,F-16甚至還在F-15之上。
雖然F-16最終發展成了多用途戰鬥機,但是是從制空戰鬥機而來,要做的不過就是增加大量對地打擊所需要的設備,是在做加法,是在通過捨棄機動性能來獲得強大的對地打擊能力。
顯然,做加法要比做減法容易得多。
F-35A定性爲多用途戰鬥機,要向制空方面發展,就得做減法,也就是去掉大量根本用不上的設備。
這絕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說得嚴重一點,如果要通過改進來提高F-35A的制空能力,也就是機動性,相當於重新設計一架戰鬥機。
別的不說,只是結構上的改動,其設計工作量就非常巨大。
可見,在設計定型之後,F-35A要想提供空戰性能,唯一能夠指望的,也就只有增強雷達等系統的性能了。
可惜,這也行不通。
做爲一種中型戰鬥機,F-35A的機體尺寸並不大,因此對搭載雷達等設備的尺寸做了嚴格的限制。
增強導彈的性能呢?
確實有一定的幫助,但是無法從根本上解決戰鬥機機動性能不足的問題。
對美軍來說,這其實不是問題,畢竟美軍還有強悍的F-22A,而且美國空軍也沒有想過讓F-35A去執行制空任務。
可是,對其他國家來說,這就是個天大的問題了。
JF-30的出現,直接放大了這個問題。
對付三代機,F-35A還能憑藉強大的隱身性能,以及先進的雷達等電子設備,在空戰中佔據有利的位置。
在JF-30這個同級別的四代機面前,F-35A還有什麼優勢?
失去了隱身優勢之後,F-35A還拿什麼跟機動性能更好,而且從一開始就是針對制空作戰設計的JF-30鬥?
甚至可以說,JF-30把制空作爲主要戰術性能指標,就是衝着F-35A去的。
說得更直接一點,JF-30就是衝着F-35A去的,其誕生的價值,就是要把F-35A從世界戰鬥機的寶座上趕下來。
這還了得!
沒錯,憑藉十多個合作研製的國家,以及數十個盟友,F-35A至少能賣4000架,也許能賣5000架。
那麼,然後呢?
毫無疑問,肯定有很多原本打算採購F-35A的國家投入JF-30的陣營。
按照最保守的估計,只要JF-30能夠在2026年前後實現量產,最終的銷量就肯定不會低於1500架。
雖然無法跟F-35A媲美,但是足以挑戰F-35A的市場地位。
更重要的是,在聯合研製下一代戰鬥機的時候,其他國家肯定會提出更多的要求,比如強化制空性能。
或許,還會有更多的國家考慮跟華夏合作,而不是跟美國合作。
要知道,軍火貿易本身就不是單純的貿易,像先進戰鬥機這類頂級軍火貿易,更是跟政治與外交息息相關。
跟美國的關係不夠好,有資格參與F-35A的研製工作?
同樣的道理,如果沒有打算跟華夏長期合作,甚至是跟華夏結盟,有資格參與華夏的下一代戰鬥機的研製工作?
可見,JF-30改變的不止是國際戰鬥機市場的格局,而是整個世界格局。
說得更嚴重一點,JF-30是在挑戰美國的世界霸權。
對美國來說,可供選擇的應對手段卻極爲有限。
爲什麼?
難道說,針對JF-30就去開發一種全新的戰鬥機?
再退一步,難道爲此對F-35A進行全面改進,提高F-35A的制空作戰能力?
顯然,這兩者都不現實。
雖然美國擁有強大的科研實力,但是科研成本同樣高得嚇人,因此研製一種全新的四代中型機,簡直是難以想象的事情。
在國際局勢總體區域穩定,大國間的矛盾處於可控狀態下,美國當局根本不可能讓納稅人答應用幾百億去砸出一種性能單一的作戰飛機。
當然,改造F-35A的成本同樣高得嚇人。
那該怎麼辦?
顯然,剩下的辦法就只有一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