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8章 根源

驚喜歸驚喜,但是穆罕默德沒有喪失理智。

不可否認,華夏在現代化建設上取得的成果是有目共睹,用“空前絕後”來形容也毫不過分。

空前嘛,自然不用多說。

從建國算起,也就七十來年,而從改革開放算起,才四十年出頭,這個擁有十四億人口的國家,就從貧窮落後的農業國成爲了全球第一大工業國,在抗戰與內戰的廢墟上建起了全球第二大經濟體。

在歷史上,肯定是絕無僅有。

說絕後,那也差不多。

至少從目前的全球局勢來看,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夠複製華夏創造的現代化奇蹟,連模仿都辦不到。

在人口規模上,跟華夏同級別的只有一個國家,也就是幾年之內就將在人口數量上超越華夏的印度。

只不過,要想真正的超越華夏,哪怕只是追上華夏,簡直就是天方夜譚。

別的不說,印度的文盲率高達百分之六十!

在接受了教育的另外百分之四十的印度人當中,只有不到百分之五接受了高等教育,其他的幾乎都只有小學文化,也就只是能夠看書讀報。

華夏呢?

在去年,華夏的大學招生規模達到了950萬,高等教育比例高達百分之四十!

即便另外的百分之六十,也接受了初中以上的教育,而且很多掌握了專業技能,具備成爲熟練技術工人的能力。

其實,印度連語言與文字都沒有做到統一。

雖然印地語與英語爲官方語言,但是大部分邦都有自己的民族語言,結果就是,印度的大部分學生得學習三門語言!

這不是在給自己找麻煩嗎?

花那麼多的時間學習語言,有多少時間用來學習數學、物理、生物、化學、歷史、地理等知識?

要知道,語言只是交流工具,對提高生產力沒有幫助。

說句不好聽的話,印度至今都沒有普及公共廁所!

一個連廁所都建不好的國家,憑什麼實現工業化與現代化?

用社會與歷史學家的話來說,印度與華夏的至少有兩千年。

爲什麼?

因爲印度缺少一個像秦始皇那樣的歷史偉人!

要知道,在淪落爲英國的殖民地之後,印度才真正實現了統一,而在此之前,沒有一個王朝統一整個印度。

現在的印度,更像是一個用英國人的遺產建立起來的邦聯制國家。

此外,在文化上的差距,那就更加明顯了。

不可否認,在近代,華夏確實很落後,而且保受西方列強的凌辱,甚至被曾經的學生揍得遍體鱗傷。

只是,在此之前呢?

從秦漢開始,兩千多年來,華夏有多少時間不是一個強大的國家?

可以說,在有史記載的兩千多年裡,華夏在絕大部分時候就是全球最強大的國家,是整個東方世界的霸主。

在漢唐時期,華夏就是當今的美國。

由歷史所早就的文化,讓華夏人,也就是炎黃子孫堅定不移的相信,只要齊心協力,只要奮發圖強,華夏就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也必然是在將來的某一天成爲這顆星球上最強大的民族。

印度呢?

在網絡信息化的二十一世紀,依然被來自奴隸社會的,極端愚昧與野蠻的種姓觀念所束縛。

更要命的是,高高在上的統治者不但沒有將其當問題看待,還以自己所擁有的高貴種姓而沾沾自喜。

受這種文化控制的民族,能夠發展壯大嗎?

別說半個世紀,就算給印度幾百年,也未必能夠超越華夏。

問題是,華夏的成功經驗能複製嗎?

或者說,其他國家能夠用華夏的發展方式進行現代化建設嗎?

答案明顯是否定的。

華夏能夠成功,有三個至關重要的因素,一是歷史文化,二是數量衆多的人口,三是基本國情。

三者,缺一個都不行。

顯然,同時具備這三個條件的國家,也就只有華夏。

前兩者都很容易理解,而第三個因素往往被人忽略。

爲什麼?

早在幾十年前,就有西方的學者預測,華夏最多能夠成爲中等收入國家,然後就會像巴西那樣,掉入中等收入陷阱。

實際情況呢?

去年,華夏的人均GDP已經超過1萬美元,預計最快在2024年,最遲在2027年就能邁過12000美元大關。

按照聯合國給出的標準,這是中等收入的上限。

超過這個水準,就進入了準發達國家行列。

事實上,“中等收入陷阱”本身就是一個僞命題,或者說是西方經濟學的命題,根本不能用在華夏身上。

產生中等收入陷阱的根源是什麼?

說得直接一點,其實就是西方國家炫耀的民主體制。

當一個國家初步實現工業化,開始向發達國家行列進軍的時候,最大的問題,其實是來自自身。

簡單的說,就是能否繼續穩定的發展下去。

如果在這個時候出了問題,就會調入中等收入陷阱。

出什麼問題呢?

這就是,當一個國家的社會財富積累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國民對生活品質的需求就會顯著提高,也就必然會在與生產無關的領域投入更多資源,從而對投資,也就是國家的現代化建設造成衝擊。

其實,這跟西歐的發達國家向福利型社會轉型差不多。

在西方的民主體制下,制訂國家發展戰略的領導人必須考慮選民的感受,用政策來爭取選民的支持,也就得向選民妥協。

可惜的是,民衆的選擇未必是最好的選擇。

別忘了,決定選票的是人頭,而不是個人的遠見卓識。

每個人都想過上安逸的生活,最好不用勞動就能富足美滿,而這卻是現實中絕對不可能發生的事情,至少不可能發生在每一個人的身上,因此國家的領袖必須有清楚認識,也就不能爲民意所驅使。

可惜,在西方的民主體制下,這種情況卻不可避免。

當然,說了這麼多,穆罕默德王儲最爲關心的,還是華夏的經驗是否管用,以及華夏有沒有能力幫助沙特走上現代化的道路,讓沙特擺脫對石油的依賴,讓沙特成爲一個真正的工業強國。

第426章 揚眉吐氣第122章 招標書第241章 遭到襲擊第661章 火速到達第二十五章 百感交集第248章 風雲突變第236章 爽快第337章 軍事強人第136章 得罪雷東的下場第549章 虛幻的優勢第193章 王子的承諾第599章 一夜之間第225章 彙報第152章 出發前夜第755章 意外發現第303章 開始撤離第456章 大局已定第312章 拖延第九十六章 死得乾淨點第576章 緊急採購第281章 拿去喂狗了第652章 槍械之王第479章 聲東擊西第164章 殺回去第126章 第一印象第504章 大胃口第473章 實彈測試第512章 捆綁銷售第279章 經濟戰爭第七十七章 俄羅斯範兒第365章 戰場局勢第一章 趕盡殺絕第197章 報復第392章 岌岌可危第449章 主心骨第332章 挺身而出第491章 借刀殺人第170章 北極寒流第612章 突圍第201章 唯一第449章 主心骨第466章 奸商第213章 準備就緒第633章 譁變第521章 停戰第二十章 追殺而至第五十一章 默契第一百一十二章 嘲弄(加更)第568章 遠程攔截第258章 困鬥第341章 逃亡遇阻第169章 堅不可摧第374章 空中打擊第701章 遭到突襲第246章 時不我待第748章 來源第341章 逃亡遇阻第650章 隱患第598章 打擊體系第532章 橫刀奪愛第八十五章 麻煩不夠多第479章 聲東擊西第六十九章 縮頭烏龜第665章 強攻第314章 產品發佈第一百零四章 怕得要死第551章 拼家底第120章 從槍彈開始第二十一章 殺手斃命第664章 日夜兼程第247章 反擊第518章 捉襟見肘第229章 四分五裂第694章 逃跑第691章 一言不合第548章 大而不當第507章 停火提議第245章 突然開火第449章 主心骨第326章 總理遇刺第248章 風雲突變第四十章 自斷生路第631章 選擇第133章 炸彈狂魔第139章 時過境遷第525章 夜襲第351章 近距離混戰第487章 惡化第316章 顛覆傳統第634章 舉棋不定第594章 舉步維艱第759章 走投無路第五十一章 默契第432章 收復塞馬沃第412章 風雲突變第589章 再戰第643章 和談第三十一章 面首第414章 醒悟第260章 提前知會
第426章 揚眉吐氣第122章 招標書第241章 遭到襲擊第661章 火速到達第二十五章 百感交集第248章 風雲突變第236章 爽快第337章 軍事強人第136章 得罪雷東的下場第549章 虛幻的優勢第193章 王子的承諾第599章 一夜之間第225章 彙報第152章 出發前夜第755章 意外發現第303章 開始撤離第456章 大局已定第312章 拖延第九十六章 死得乾淨點第576章 緊急採購第281章 拿去喂狗了第652章 槍械之王第479章 聲東擊西第164章 殺回去第126章 第一印象第504章 大胃口第473章 實彈測試第512章 捆綁銷售第279章 經濟戰爭第七十七章 俄羅斯範兒第365章 戰場局勢第一章 趕盡殺絕第197章 報復第392章 岌岌可危第449章 主心骨第332章 挺身而出第491章 借刀殺人第170章 北極寒流第612章 突圍第201章 唯一第449章 主心骨第466章 奸商第213章 準備就緒第633章 譁變第521章 停戰第二十章 追殺而至第五十一章 默契第一百一十二章 嘲弄(加更)第568章 遠程攔截第258章 困鬥第341章 逃亡遇阻第169章 堅不可摧第374章 空中打擊第701章 遭到突襲第246章 時不我待第748章 來源第341章 逃亡遇阻第650章 隱患第598章 打擊體系第532章 橫刀奪愛第八十五章 麻煩不夠多第479章 聲東擊西第六十九章 縮頭烏龜第665章 強攻第314章 產品發佈第一百零四章 怕得要死第551章 拼家底第120章 從槍彈開始第二十一章 殺手斃命第664章 日夜兼程第247章 反擊第518章 捉襟見肘第229章 四分五裂第694章 逃跑第691章 一言不合第548章 大而不當第507章 停火提議第245章 突然開火第449章 主心骨第326章 總理遇刺第248章 風雲突變第四十章 自斷生路第631章 選擇第133章 炸彈狂魔第139章 時過境遷第525章 夜襲第351章 近距離混戰第487章 惡化第316章 顛覆傳統第634章 舉棋不定第594章 舉步維艱第759章 走投無路第五十一章 默契第432章 收復塞馬沃第412章 風雲突變第589章 再戰第643章 和談第三十一章 面首第414章 醒悟第260章 提前知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