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翔回來了,洪翔真的回來了。
漢獻帝雙眸流下了悔恨的淚水,若是他當初知道僅僅五年時光,自己就會變成眼下這般可悲下場的話,他當初是無論如何也不會接受洪翔辭官而去的事情的。
可是,一切都已經悔之無益,多說什麼都是枉然。
時間已經如流水一般,逝去了五年的時光,他漢獻帝也已經從一個不諳世事、野心勃勃要闖出一番事業的小傢伙,變成了一個病入膏肓的亡國皇帝。
敵軍規模足達百萬之巨,而城中守兵雖然也有三十萬之多,但糧草和金錢已經在連年的戰鬥中消耗殆盡。洪翔當初留下的偌大家業,都在這五年的時光中被漢獻帝白白浪費了。
五年的時間,漢獻帝沒有將心思用在發展民生上,也沒有把心思用在練兵、養兵上,而是全都用在了排除異己上。
這導致他日夜無法安眠,直到眼下這般病入膏肓無藥可醫的地步。
這一切的一切,都是他自己選擇的,他雖然後悔,卻無人可以責怪。
至於王允和蔡邕,他們自從國庫錢糧幾乎耗盡之日起,便已經不敢再在漢獻帝的面前輕易出現了。若非他二人心中對洪翔有愧,也不會唆使漢獻帝排擠洪翔的舊部,也不會將大好基業弄到這一步田地。
漢獻帝雖然並未責怪他二人,但事實就是如此,漢獻帝與他二老也算是一拍即合,罪責各佔一半。
“老師,您回來了,這真是太好了。”漢獻帝百感交集、痛哭流涕着說道,“如此一來,朕也不必留下什麼狗屁遺書了。趁着朕還有口氣在,咱們立刻去宣佈,朕將這皇位禪讓給你,將原本就屬於你的一切都還給你。”
洪翔不置可否地笑望着漢獻帝這個自己名義上的學生,這個名號最爲響亮的皇帝學生,直到對方發泄般地將所有話全部說完,這才嘆息道:“如果我說,你還可以繼續活下去,起碼還能活個十年二十年的,那麼你還要如你剛剛所言的那樣,將皇位讓給我嗎?”
漢獻帝聞言一愣,顯然沒有料到洪翔會這麼說,但隨即苦笑一聲,道:“老師,我剛剛的話都是肺腑之言。弟子已經通過這五年來的時間發現了一件讓弟子汗顏的事情,那就是弟子不適合坐這個皇位。與其做一個亡國之君,弟子倒寧願做一個禪讓賢良的君主。這樣,起碼也稍微好看一些。”
“你當真那麼認爲?”洪翔凝望着漢獻帝的雙眸,確定道。
漢獻帝重重地點了點頭,彷彿用盡了身體裡的所有殘存的力氣般,鄭重其事地道:“是的,如果老師您不答應,那麼弟子這就去隨便找個人,比如泉城書院裡的司馬懿,將皇位禪讓給他。”
在他看來,這麼做就等於是避免了大好江山在自己手中徹底淪喪的惡名。雖然這般想法看起來是那麼的可笑,但是處在他的立場上而言,卻是自己唯一的不做亡國君主的選擇了。
畢竟,在歷史上,堯在臨終之際將君主之位禪讓給舜的事情,算是個千古美談。如此看來,他漢獻帝在自己即將完蛋大吉之刻,將君主之位讓給旁人,豈不是也能好看許多?
可惜他也不想想,人家堯當初是個什麼狀況,而他漢獻帝眼下又是個什麼狀況。若是這般即將城破國亡的情況下禪讓也算是美談的話,那豈不是讓人笑掉大牙。
可是,人家漢獻帝就那麼想了,而且打定主意就要那麼做。
“好吧,那你就去宣佈此事吧。”洪翔灑然一笑,點頭道。
於是,漢獻帝獨自來到大殿之中,召集城中所有大臣,當衆宣佈禪讓之事。而洪翔呢,則隱身一旁靜靜觀察,看看衆文武會有什麼樣的反應。
至於洪翔歸來時帶回的那十艘空中航母,此刻正隱藏於皇宮大殿的空中雲層深處,等待着洪翔發號施令呢。
當朝廷衆文武匆忙趕到皇宮大殿之中,得知皇上居然在這個要命的關頭又要玩一出禪讓的幺蛾子,大家頓時紛紛低頭不語。
此時此刻,濟南城旦夕可破之際,誰還有心思去關心誰做最後一任濟南城城主的屁事啊。大家都在考慮着事後到底該投效哪一個明主更有前途呢。
漢獻帝見衆人對自己的決定一副事不關己的冷漠態度,冷哼一聲,道:“朕已經決定,半個時辰後就將皇位禪讓於賢良之人,衆位愛卿若有什麼意見,現在不妨提出來,否則過一會之後,可就沒有反對的資格了。明白嗎?”
衆文武還是低着頭,一言不發,彷彿根本不在乎漢獻帝在說什麼似的。
只有太尉王允這時覺得自己必須要說點什麼了,於是擺出一副痛哭流涕的亡國奴之色,拱手道:“皇上,老臣認爲此舉萬萬不可啊!”
“夠了,你給朕滾!滾得越遠越好!”漢獻帝爆喝道。
他一直忍着沒去看王允和蔡邕這兩個唆使自己走到今天這一步的老頭子,就是怕壓在心底的怒氣忍不住當堂發泄出來。
反正都準備將皇位讓出來了,那又何必與兩位老臣翻臉呢?
但是想是一回事,當真正做起來時,卻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當王允那可惡的聲音再次迴響在大殿之上時,漢獻帝就已經忍不住要爆發了,但他還在忍。
可是,當王允再次表示出對自己意見的反對之時,漢獻帝自覺自己已經不想再忍了,所以果斷爆發,要王允滾出大殿。
“哼,若非你當日唆使朕,朕又怎會一步步走到如今的地步?!”漢獻帝怒聲道。
他此刻的心防就好像破了口子的江堤一般,一發而不可收拾。彷彿不好好地罵王允一番,就是死也不能瞑目似的。
“還有你,蔡邕!”漢獻帝這時怒目轉向了一旁縮着腦袋默不作聲的蔡邕處,怒聲道,“若非你執意認爲泉城書院的子弟都乃是違經叛道之人,朕又如何會直到今天,還讓才華橫溢的諸葛亮、司馬懿以及周瑜這三個當年吾師十分看好的國之棟樑禁足在濟南城內而不得出,以致到眼下這般即將城破家亡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