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9章 驍騎統領(二)

在李御的愜意中,時間如白駒過隙,轉眼間便進入了陽春白雪的二月,漸漸融化的積雪已然掩蓋不住悄然而來的春意。

這段時間裡,最爲被世人關注的依舊是上黨之地的交鋒,在經過半月的爭吵,諸國聯軍退出趙國邊境,高都石涅的價格也從原先的百石二十金降到了百石五金。這個價格差不多能被諸國君王所接受,趙國也沒有太激烈的反應,原本當初的價格就有些坑人,現在只是恢復到合理的價位而已。一套盔甲的打造需百石石涅,一件兵器的打造也需百石石涅,按照原先的價格,裝備一個千人隊都要近十萬金,哪個國家都砸不起,而今百石石涅五金,讓成本足足下降了一半,在諸國君臣的接受範圍之內。

另外,趙國也不是沒有收穫,當初百石二十金的價格是將石涅之技也算進去,這次趙國卻是以二十萬金的價格便將石涅之技授予諸國,錢財均以物資充抵,諸國君王大喜接受的同時,趙國也增加了一大批有着龐大缺口的物資。

雖說石涅之技的出售被諸多大臣所反對,然則在趙王丹的一語定錘之下,此事還是被強行通過了。有了大批量石涅的供應,加上此前諸國派來學習石涅之技的匠師,石涅之技的秘密已然保持不了多久,還不如大大方方地將石涅之技出售,換點實在的東西,也省得諸國君王惦記。

還有一件事值得稍微注意的是,趙國和齊國交換了兩座城池,分別是在齊趙邊界的大河兩邊,事情雖小,卻影響頗大。

齊趙兩國大河、衛河兩道河流爲界,衛河乃大河支流,兩國最主要的邊界線仍以大河爲主。大河以西爲趙,大河以東爲齊,然則齊國在大河以西有兩座城池,趙國在大河以東也有兩座城池。就像兩個釘子一樣,趙齊兩國分別在對方的絕對地界內有了一個落腳之處,攻伐便利。

要說齊趙兩國互相交換城池,對兩國而言都是一種好事,至少不用擔心對方藉着那個釘子以攻入國境。必能得兩國君臣贊同。可是別忘了。齊國自即墨之戰後已然式微,加上齊王耽於享樂,不思進取,能保持國土不失已是萬幸。而趙國幾經大戰。損失不小,卻依然保持着雄厚的武力,趙國上下皆有攻伐進取之心。

可想而知,那兩座大河以東的城池對於趙國而言是一個跳板,國勢強大之後憑之可輕易攻入齊境。大河以西的兩座城池對只圖和平的齊國而言卻是一個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能用這兩座城池換取大河以西的兩座城池,簡直就是齊國君臣的福音。只要換得那兩座城池,大河以東便都是齊國的國土,齊國可以憑大河之險建立防線,禦敵於國門之外,安全性大增。

趙國羣臣對此自是反對,這年頭沒有哪個大臣不想開疆擴土的。因爲疆土便代表着人口,人口便代表着國力的強盛。怎奈趙王以交好齊國、退諸國聯軍爲由定了下來,平原君諸位握有真正大權的貴族對此沉默,也讓這個決定施行下去。

“趙穆,田單。”

聽到交換城池的諭令之後。李御唸叨着兩個名字,嘴邊露出一個玩味的笑容。

不同於那些大臣,李御知道的東西要多得多。趙王丹之所以同意交換城池,其一確是爲了交好齊國。以取得齊國在高都石涅之事上的支持,另一個重要緣由便是小白臉趙穆的暗中推動。李御可是得到情報。齊相田單親自出手,下令大軍親自護送了一大批珍貴貨物至齊趙邊界,接到趙王丹諭令的中牟守將龐煖也派兵接送。沒有李御的插手,趙穆因此大發了一筆,所賺雖不能和他損失的相比,卻也不下三萬金。

這個年代,權勢之人賺錢就是便利,只要能在諸國之間運送貨物,便能輕鬆賺取數成乃至數倍之利。這是一個交通基本靠走的時代,這是一個通信基本靠馬的時代,只要有權有勢,錢都會乖乖跑到口袋裡。

至於平原君諸位大臣沒有反對兩座城池的交換,卻是因爲趙國需要休養生息,短時間內根本不可能圖謀齊國之地,還不如將兩座並不算重要的城池換取齊國的支持,也好讓齊國安心,省得齊國對此念念不忘。畢竟齊國頭上還有一個盟主的頭銜,雖然沒有人真正鳥他,但也是有一定作用的,那位周天子可還躲在臨淄城中享樂呢。甚至於,李御還猜測,平原君等人是想讓齊國更加安逸,徹底熄了齊國君臣的進取之心,如今的齊國中上竄下跳地想要強國的唯有相國田單一系。

這兩件大事,李御都沒有參與,他的父親此時距離人臣之極僅一步之遙,他也踏上了普通貴族難以企及的地位,手中握有趙國最精銳的騎兵,還掌控着邯鄲城上下的護衛。若是他再不沉寂一下,保不齊就有些嫉妒的人跳出來找他麻煩。

在這一月之中,李御唯一花了點時間辦的正事便是在邯鄲城衛軍中招收了六百驍騎。當初就任邯鄲城尉之後,李御便有了想法,兩萬城衛軍兵士的體格雖比之各常備軍中的兵士差了一點,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其中不乏真正的勇武之士,畢竟兩萬城衛軍的數量擺在那裡。

因而李御在城衛軍改制之時,便言明若是城衛軍戰力提升,符合晉升標準,便從中選拔一部分勇武之士充入驍騎。這樣的舉措得到了所有城衛軍底層兵士的支持,方纔讓城衛軍的改制順利推行,連那些貴族之室也沒有反對。

真正讓李御決定在城衛軍中選拔驍騎的緣由還有一個,便是城衛軍兵士皆是土生土長的趙人。在長平之戰後,真正由趙人兵士組成的軍團已是寥寥無幾,除了中牟一部,便只剩下城衛軍和黑衣宮衛。黑衣宮衛乃是王宮最後的屏障,李御自然不能動,但是城衛軍卻是在他的直接統領下。

無可否認的是,土生土長的趙人有着異國兵士難有的榮譽感,還有對趙國的歸屬感,以及那潛藏在骨子裡的勇武無畏,乃是可與秦軍甲士比擬的兵源,甚至尤甚秦軍甲士一籌。艱難建國的趙國之所以在數百諸侯國中脫穎而出,與趙人的勇武是分不開的,趙國之所以能在長平之戰中逼得秦國傾盡全國之力,也是因爲那時的趙軍大部分是土生土長的趙人軍團,勇猛冠絕諸國。可惜,長平之敗直接葬送了將近三十萬趙人兵士,幾乎將趙國打擊到亡國邊緣,這也是趙王丹在長平戰敗後意志消極、生活頹廢的緣故。

雖說此時趙國擁兵近五十萬,但大部分都是靠優厚的待遇徵收起來的異國之人,包括其餘六國逃亡之人和遷入趙國的胡人,真正屬於趙人的不過十五萬。

當然,那些新徵收的兵士戰力也是不弱,畢竟趙國常備軍徵兵的標準課可是高的,雖在邯鄲之戰後降低了一點標準,卻也不弱於山東五國。只是異國之民終究是異國之民,趙國以無比寬容的姿態收納了他們,卻很難在短時間內改變他們腦海裡的故國觀念,和趙人兵士比起來有着很大的差別。

可以說,趙國兵士數量並沒有削減多少,整個國家的戰力較之長平之戰前卻有着巨大的差別。長平之戰前,趙國武力位於諸國的巔峰,以一國之力獨抗強秦而不落下風,而今秦國若是再次傾力來攻,趙國憑一己之力,絕對撐不住,除非不顧北疆的胡人,調動李牧的十多萬邊軍,但秦國防禦胡人的軍隊也是不下十萬。因而,趙國現在雖然看着強大,實則國力整整降了一個檔次。

“將軍,驍騎營已集結完畢。”

“嗯。”

聽得荀克敵的稟報,李御從沉思中回過神來,走到主將臺邊緣,看着筆直站在寒風中的上萬甲士,心中豪情頓生。

被李御的眼神掃過,站着的兵士都不覺挺了挺身子,一種莫名的榮譽感在心中升起。

“本將僅此一言,望爾等不負驍騎之名。”環視一眼,李御神情肅穆地說了一句。

“驍騎驍騎,所向披靡。”

“驍騎驍騎,所向披靡。”

“驍騎驍騎,所向披靡。”

……

雖然李御只說了一句,但是上萬甲士都激動地喊了起來。驍騎之名早已在轂山之戰後便傳遍整個趙國,甚至在諸國君臣心中也有了一定地位,即便那時的數萬秦軍因周鼎之困,加上戰後疲累,但是以不過寥寥數千輕騎便打亂了秦軍大陣,讓秦國老將王齕黯然歸國,足以使天下人看出驍騎營的武勇。

從此,他們便是這驍騎營的一員,是趙國乃至天下最強的軍隊,一種難言的感覺滲透進他們的骨子裡。

“演武開始。”

驍騎營剛剛擴軍完畢,李御便進行了一場演武,這次上場的乃是原先的五名驍騎營都尉,他們競爭的乃是驍騎營統領一職。

第327章 出外(一)第119章 九鼎歸屬第249章 同謀(三)第216章 圍(二)第94章 虞慶掛印第284章 公子覺(二)第143章 緊逼第19章 秦王稷第129章 小侍女與主母的初見第232章 相逢(三)第178章 罵名(二)第212章 歸(一)第330章 擴土第60章 慶功大宴第294章 衝動是魔鬼(一)第130章 硬闖第224章 莫敖(一)第41章 踩人要讓對方口服第90章 劍之鼻祖第99章 烏氏第217章 烏江(一)第342章 強國第111章 自得的王齕第193章 糧秣(一)第160章 不及第113章 渡河第132章 愧疚第249章 同謀(三)第197章 來投(一)第76章 以後你便是我李御的人第88章 郭家有女第82章 幼子何辜第300章 豪賭(一)第160章 不及第299章 跑馬大賽(三)第215章 圍(一)第95章 好大的烏龍第220章 甲騎具裝(一)第210章 義士(一)第272章 荀環(一)第237章 無非(二)第49章 蘭兒的猜測第139章 虧大發了第231章 相逢(二)第268章 大被同眠(一)第319章 門客(一)第133章 周王第68章 很多人急的婚事第72章 立碑大典第3章 獻策第262章 戰續(一)第151章 天一第225章 莫敖(二)第286章 洗劫(二)第161章 爭執(一)第223章 趙刃(二)第343章 大唐第70章 婚期第216章 圍(二)第61章 敵人兇猛第60章 慶功大宴第5章 父親第1章 公子勝第213章 歸(二)第91章 心動第183章 潛龍(二)第322章 別離(二)第114章 其人之道第58章 大好的財路第88章 郭家有女第90章 劍之鼻祖第252章 變數(三)第14章 夜襲第11章 父親在擔心什麼?第196章 齊女(三)第186章 鉅子(三)第130章 硬闖第149章 理想第343章 大唐第205章 留(三)第116章 戰損第167章 兄弟(一)第11章 父親在擔心什麼?第244章 齊策(一)第108章 請戰第107章 九鼎何物第245章 齊策(二)第194章 齊女(一)第335章 誘敵深入第240章 心有多大(三)第174章 自損(一)第174章 自損(一)第123章 法者第57章 授旗第194章 齊女(一)第131章 刺客第242章 奇策(二)第287章 洗劫(三)第240章 心有多大(三)
第327章 出外(一)第119章 九鼎歸屬第249章 同謀(三)第216章 圍(二)第94章 虞慶掛印第284章 公子覺(二)第143章 緊逼第19章 秦王稷第129章 小侍女與主母的初見第232章 相逢(三)第178章 罵名(二)第212章 歸(一)第330章 擴土第60章 慶功大宴第294章 衝動是魔鬼(一)第130章 硬闖第224章 莫敖(一)第41章 踩人要讓對方口服第90章 劍之鼻祖第99章 烏氏第217章 烏江(一)第342章 強國第111章 自得的王齕第193章 糧秣(一)第160章 不及第113章 渡河第132章 愧疚第249章 同謀(三)第197章 來投(一)第76章 以後你便是我李御的人第88章 郭家有女第82章 幼子何辜第300章 豪賭(一)第160章 不及第299章 跑馬大賽(三)第215章 圍(一)第95章 好大的烏龍第220章 甲騎具裝(一)第210章 義士(一)第272章 荀環(一)第237章 無非(二)第49章 蘭兒的猜測第139章 虧大發了第231章 相逢(二)第268章 大被同眠(一)第319章 門客(一)第133章 周王第68章 很多人急的婚事第72章 立碑大典第3章 獻策第262章 戰續(一)第151章 天一第225章 莫敖(二)第286章 洗劫(二)第161章 爭執(一)第223章 趙刃(二)第343章 大唐第70章 婚期第216章 圍(二)第61章 敵人兇猛第60章 慶功大宴第5章 父親第1章 公子勝第213章 歸(二)第91章 心動第183章 潛龍(二)第322章 別離(二)第114章 其人之道第58章 大好的財路第88章 郭家有女第90章 劍之鼻祖第252章 變數(三)第14章 夜襲第11章 父親在擔心什麼?第196章 齊女(三)第186章 鉅子(三)第130章 硬闖第149章 理想第343章 大唐第205章 留(三)第116章 戰損第167章 兄弟(一)第11章 父親在擔心什麼?第244章 齊策(一)第108章 請戰第107章 九鼎何物第245章 齊策(二)第194章 齊女(一)第335章 誘敵深入第240章 心有多大(三)第174章 自損(一)第174章 自損(一)第123章 法者第57章 授旗第194章 齊女(一)第131章 刺客第242章 奇策(二)第287章 洗劫(三)第240章 心有多大(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