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0章 擴土

轉眼間,李御任河內郡守已三月有餘,在虞慶和李斯等人的策劃下,整個郡內的二十五座城池基本上被李御的門客掌控,偶有幾位沒有被撤換的縣令也投入到李御的門下。加上驍騎營四出剿匪,整個河內郡呈現出欣欣向榮的景象,作爲郡治的武遂從原本的千戶人口激增至三千戶,城內常駐人口達到三萬有餘。

這還是李御讓人控制的結果,他可要好好規劃這座城池,驗證一些他腦海中的理念,爲將來做準備。

“驍騎營戰報又來了。”拿着剛剛送來的戰報,已然升爲郡從事的韓伍走進辦公廳中,聲音中聽不出任何喜悅之情。

“戰果如何?”眉頭一皺,虞慶放下手中的狼毫筆,問了一句。

“斬首十五,俘虜一千。”

“又多了數千張嘴,驍騎營真是瘋了。”

聽到俘虜的數目,虞慶一陣頭疼。經過李御這段時間的揮霍,原初國庫撥下來的五萬金,加上郡內各城存餘的兩萬金,現在郡庫之中僅有一萬兩千金的存留,現在每日的支出多達兩百金,根本就支撐不了多久。

在李御剿匪命令下,驍騎營瘋狂出擊,把郡內的盜匪差不多清楚乾淨了,還將郡界邊緣的盜匪也都一掃而空。本着充實人口的原則,加之那些盜匪原先都是平民百姓,李御將他們都收入郡中,並施以屯田之策。

這個政策,虞慶等人是舉雙手贊同。人口的增長代表的是他們河內郡實力的雄厚。問題是秋收已過,要想耕種便要等來年了。現在每多一個人,就多一張吃糧的嘴。更何況那些山賊都是拖家帶口,俘虜一個,可能帶來的便是五口之家,甚至更多。

不過三月,河內郡增加了五千戶,人口增加了三萬多,這些都要郡守府養活。虞慶等人感到壓力很大。

若不是這三年的賦稅都不用上交國庫,加上秋糧賦稅快要徵收了,虞慶都想辭官不幹了,天下還沒有這麼窮的郡縣。

“今年秋收大豐,賦稅徵收上來,應該能撐到明夏。”算了算存糧,郡司馬兼任郡從事的李斯說出個結果。

“只希望郡尉莫要再出擊了。現在大軍征剿至冀城邊界,再過去可就是魏境了。”韓伍不擔心驍騎營過界,現在趙國以西的魏國國土基本上沒有魏軍駐守,差不多是秦軍的地盤,這樣複雜的所屬關係,即便是趙軍過界也沒有多大影響。韓伍擔心的是俘虜太多。郡中的存糧可支持不了多久。

與其說是驍騎營瘋狂的剿匪,還不如說是郡尉王繚爲了操練郡中新兵而施行的新政給刺激的。前兩月,河內郡便成立了一隻新軍,由原先的郡中城衛和驍騎營征剿來的山賊俘虜組成,共計五千人。屬郡尉王繚管轄。爲了操練新兵,王繚徵得郡守李御同意。以驍騎營配合,征剿郡內盜匪,又頒發新軍令,別的不說,就是收一俘虜得百錢賞金便讓新軍兵士瘋狂不已。

而今郡中新軍已擴至萬人,不說那些軍餉開支,便是賞金都已耗費了千金之多。若不是虞慶等人強烈反對,王繚還想擴軍五千,那可就是河內郡的杯具了。

“是要讓郡守召回大軍了。”嘆了口氣,虞慶站起身走向李御辦公的房間。

剛剛走進李御的辦公房,虞慶便看到一位身着新軍服飾的兵士站在那裡,他剛要開口便見李御率先說了起來。

“先生來得正好,冀城盜賊肆虐,冀城令派人前來交涉,望投入我河內之地,尋我大軍庇佑。”手持郡尉王繚送來的冀城令投誠文書,李御笑着說道。

“冀城令主動投我河內?”聽到李御所說的情報,虞慶驚疑地問道。

“不錯,數千賊匪進入冀城之地,冀城險些被賊匪攻破。冀城令聽聞我河內有大軍駐守,便獻上了冀城治圖。”將席案上的冀城治圖交予虞慶,李御臉上笑意十足,這和他預想中的差不多。

“恭賀郡守,爲我大趙開疆闢土。”驚疑過後,虞慶便道賀起來。

經邯鄲之戰,現今趙國以西的大片魏地名爲被魏國收回,實則魏國根本沒有派軍駐守,實在是被秦軍打怕了。連昔日舊都安邑都成爲秦軍的營地,魏國對此視而不見,可見對秦軍的畏懼。而秦國爲了避免引起山東諸國的敵視,也沒有派兵駐守,只是在雍城之戰時,在安邑駐軍兩萬,以策應函谷。

作爲道義上的盟友,趙國不可能去侵佔魏國的國土,但若是魏地之內的縣令主動獻上投誠表,那就不同了。作爲每一個城池的縣令,他們都有權在特殊情況下選擇歸屬,就像長平之戰前的那位上黨郡守馮亭,直接將韓國獻與秦國的上黨之地轉送趙國,這才引發了幾近百萬大軍攻伐的長平之戰。

現今冀城令主動獻上冀城治圖,那就是想歸附河內郡,趙國也有足夠的理由收納,相當於不戰而擴土,實乃幸事。

“納城之事便勞煩先生了,接下來的日子,這種事可少不了。”

對於虞慶的恭賀,李御毫不客氣地收下了,他可真沒想到剿匪的收穫這麼大,那些從河內郡逃竄出去的賊匪可是功勞頗大。有冀城這個前車之鑑,李御可以想象得到以後那些魏地內的縣令主動依附的情景,可一便可再,真是一個開疆闢土的好法子。

“諾。”虞慶也想到了其中的關鍵,他也沒有想到王繚的瘋狂剿匪還有這樣的收穫,看來他們就是咬牙勒緊玉帶,也要讓剿匪繼續進行下去,甚至還要讓王繚更加瘋狂,不能給秦國反應的機會。

“哈哈哈,下令。全軍進發。李海,李田。爾等率本部進擊冀城北山,由邰進所部配合。李滄,李桑,爾等率本部進擊冀城南山,由羊福所部配合。明日之後,本尉不想在冀城看到任何一個盜匪。”

接到李御下達的命令,王繚大笑數聲,立即下令全軍進發。清掃冀城地域的盜匪。

“諾。”

聽到王繚的軍令,帳中諸人轟然應諾。尤其是被李御賜名的四位新軍都尉,神情間露出無比的振奮,那可都是他們的功績,還有數不清的財帛。

“夏都尉,汾城、皮氏、岸門也可以動手了,秦軍留給我們的時間不會太多。”待都尉們都退下之後。王繚對着帳中角落的夏鴻說道。

“嗯。”

應了一聲,夏鴻徑直走出主帳,吩咐潛龍衛前去準備。經過一段時間的整合,趙國境內原本所屬平原君的暗衛都已經被潛龍衛消化吸收,潛龍衛瞬間膨脹數倍,已然準備聯合旁邊諸國的暗衛。

“西河以北。不知那位王翦如何應對?”

看着席案上詳盡的地圖,王繚臉上露出一絲笑意。

以那些烏合之衆的山賊盜匪,若沒有潛龍衛的暗中相助,怎麼可能攻破冀城的城防,更不可能在破城之後打劫一番便倉惶退去。雖說他信奉堂堂正正的手段。但是非常之時必用非常手段,只有將手中的實力快速發展壯大。纔有和對手正面交鋒的資本。

不過三日,承受不住盜匪進攻的汾城等地縣令紛紛向河內郡遞交了治圖,雖然秦國也有在安邑駐軍,可惜遠水解不了近渴,還是近在邊界的趙軍來得妥當。

手掌大軍的王繚也沒有客氣,一一收下的各城的治圖,將它們納入河內版圖。

“大將軍,趙軍以剿匪爲名,數日間已收十餘座城池入河內之地,我等應如何應對?”統領安邑大軍的蒙驁趕到函谷關,對着統帥東線大軍的王翦問道。

說實話,蒙驁統領大軍在外,卻無任何自主之權,說不憋屈那是假話。他們蒙氏一族雖從齊國入秦,然則爲秦國立下無數功勳,他的將軍之位是實打實拼出來的,但是依然被秦國本土將領排擠,面對同級的王翦也要矮上一頭,口稱大將軍。

“無妨,只要趙軍不過涑水,我軍便無需理會。不過大軍駐守待命,確實有些枯燥,我等也清剿一下涑河以南的賊匪。安邑城雖固,蒙將軍以後若是有事,派信兵通傳即可,無需親自前來,還是守禦安邑爲要。”

擡頭看了看和自己年齡相差不大的老將,王翦下達了將令。雖說他沒有門戶之見,但是身爲秦軍本土將門的代表,王翦也是身不由己,何況他對於外人的忠誠並不太過信任。統領大軍,還是老秦人來得妥當,只可惜王座上的那位容不得老秦人控制全國大軍。

對於新任河內郡守李御的做法,王翦也是頗爲欣賞,不過他並沒有阻止對方的動作。即便趙軍擁有河西之地也無妨,兩國交戰,大軍一至,這些地方便可輕易易主,不過是些許賦稅罷了,現在還不是和趙軍交鋒的時機。

“末將遵令。”

聽出了王翦話裡的意思,蒙驁心裡也是鬆了一口氣。他親自前來稟報軍務,就是表示對王翦的尊重,身爲蒙氏一族的族長,再委屈也要爲整個族人着想。而王翦讓他坐守安邑,就是表達了對他的信任,明爲訓斥,實則保全他的顏面。畢竟身爲統領兩萬大軍的主將,無論如何,也不能對旁人卑躬屈膝,被手下將領知曉可是會威信大跌。

隨着函谷關的將令發出,駐守安邑的兩萬秦軍猝然而動,對涑河以南的賊匪進行清剿,那些被賊匪所困的城池縣令都紛紛上交治圖,投入了秦國的懷抱。

可能是兩位主帥之間的默契,趙軍橫掃涑河以北的魏地,秦軍則是收納涑河以南的魏韓之地,互不相犯。

面對秦趙兩國毫不避諱的舉動,魏國沒有任何的反應,他們舊都安邑都被秦國大軍掌控,哪裡還有膽量去冒犯聯合的秦趙兩國。對於孤懸在外的河西之地,魏國已經沒有那麼多的兵力去駐守,加之守成的安陵君魏沔主政,加上那位但求安守的魏王圉,他們已然放棄了河西的上千裡國土。

至於韓國,就更不會去冒犯秦國的威嚴,畢竟他們在河西之地不過數座城池,那些百姓大部分被他們遷往國內。有李御駐軍河內,韓國也是安穩了不少,韓王然還派人給李御送去了萬金之資,名頭自然是送給自家女兒的禮物。

短短不過一月,涑河以北的數十座城池被納入河內郡的版圖,讓河內郡的領土足足擴展了一倍有餘。除了以涑河爲界的南邊十幾座城池,在秦國西河邊界以東的魏地盡數納入趙國領土,河內郡所屬的城池已達六十二座,下屬之民多達六萬戶,人口過五十萬。

第239章 心有多大(二)第164章 不爭(一)第1章 公子勝第12章 李牧的擔憂第154章 好感第323章 平原君逝(一)第262章 戰續(一)第67章 三把利器第237章 無非(二)第5章 父親第78章 一個小媳婦第270章 太子傅(一)第273章 荀環(二)第35章 將軍請留步第175章 自損(二)第242章 奇策(二)第72章 立碑大典第182章 潛龍(一)第29章 執拗的武安君第191章 齊令(二)第324章 平原君逝(二)第222章 趙刃(一)第91章 心動第198章 來投(二)第240章 心有多大(三)第305章 馬王(一)第14章 夜襲第114章 其人之道第204章 留(二)第292章 下毒(一)第252章 變數(三)第200章 伏擊(二)第155章 刺客第92章 加點料第103章 秦軍動,風雲變第300章 豪賭(一)第234章 墨仇(二)第241章 奇策(一)第56章 遴選第50章 武靈叢臺第39章 私兵第155章 刺客第270章 太子傅(一)第191章 齊令(二)第82章 幼子何辜第186章 鉅子(三)第63章 趙對齊第76章 以後你便是我李御的人第135章 尊嚴第177章 罵名(一)第44章 公主雅的黑狀第79章 便宜叔父第39章 私兵第282章 嫁妝(二)第189章 滇變(二)第269章 大被同眠(二)第72章 立碑大典第269章 大被同眠(二)第139章 虧大發了第258章 雍城之戰(六)第337章 封狼居胥第58章 大好的財路第307章 私奔(一)第48章 窮啊第202章 滇國太子(二)第163章 爭執(三)第143章 緊逼第106章 秦國之第175章 自損(二)第242章 奇策(二)第105章 志向爲何?第42章 兩個選擇第105章 志向爲何?第107章 九鼎何物第296章 衝動是魔鬼(三)第272章 荀環(一)第7章 趙王召見第31章 恨不能與武安君一戰第220章 甲騎具裝(一)第78章 一個小媳婦第50章 武靈叢臺第91章 心動第120章 萬人空巷第84章 一輩子都是第252章 變數(三)第145章 偷窺第310章 以勢壓人(二)第342章 強國第220章 甲騎具裝(一)第102章 伐東滅西第61章 敵人兇猛第153章 挑釁第86章 懸崖勒馬第185章 鉅子(二)第115章 抓狂第106章 秦國之第172章 定價(一)第266章 昏禮(一)第179章 知己(一)第337章 封狼居胥
第239章 心有多大(二)第164章 不爭(一)第1章 公子勝第12章 李牧的擔憂第154章 好感第323章 平原君逝(一)第262章 戰續(一)第67章 三把利器第237章 無非(二)第5章 父親第78章 一個小媳婦第270章 太子傅(一)第273章 荀環(二)第35章 將軍請留步第175章 自損(二)第242章 奇策(二)第72章 立碑大典第182章 潛龍(一)第29章 執拗的武安君第191章 齊令(二)第324章 平原君逝(二)第222章 趙刃(一)第91章 心動第198章 來投(二)第240章 心有多大(三)第305章 馬王(一)第14章 夜襲第114章 其人之道第204章 留(二)第292章 下毒(一)第252章 變數(三)第200章 伏擊(二)第155章 刺客第92章 加點料第103章 秦軍動,風雲變第300章 豪賭(一)第234章 墨仇(二)第241章 奇策(一)第56章 遴選第50章 武靈叢臺第39章 私兵第155章 刺客第270章 太子傅(一)第191章 齊令(二)第82章 幼子何辜第186章 鉅子(三)第63章 趙對齊第76章 以後你便是我李御的人第135章 尊嚴第177章 罵名(一)第44章 公主雅的黑狀第79章 便宜叔父第39章 私兵第282章 嫁妝(二)第189章 滇變(二)第269章 大被同眠(二)第72章 立碑大典第269章 大被同眠(二)第139章 虧大發了第258章 雍城之戰(六)第337章 封狼居胥第58章 大好的財路第307章 私奔(一)第48章 窮啊第202章 滇國太子(二)第163章 爭執(三)第143章 緊逼第106章 秦國之第175章 自損(二)第242章 奇策(二)第105章 志向爲何?第42章 兩個選擇第105章 志向爲何?第107章 九鼎何物第296章 衝動是魔鬼(三)第272章 荀環(一)第7章 趙王召見第31章 恨不能與武安君一戰第220章 甲騎具裝(一)第78章 一個小媳婦第50章 武靈叢臺第91章 心動第120章 萬人空巷第84章 一輩子都是第252章 變數(三)第145章 偷窺第310章 以勢壓人(二)第342章 強國第220章 甲騎具裝(一)第102章 伐東滅西第61章 敵人兇猛第153章 挑釁第86章 懸崖勒馬第185章 鉅子(二)第115章 抓狂第106章 秦國之第172章 定價(一)第266章 昏禮(一)第179章 知己(一)第337章 封狼居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