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廣佑寺內佛與炕

廣佑寺位於遼陽城東部,西臨白塔,東與護城河相融,佔地約百畝,南北中軸線依次爲牌樓、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三寶殿、萬佛堂、藏經樓、僧舍,東西兩側各建鐘樓、鼓樓、碑亭、配殿、圓通禪院。

廣佑寺始建於漢,金時臻於鼎盛。金世宗完顏雍之母李洪願於遼陽出家,金庭特撥金錢三十餘萬在廣佑寺的基礎上爲其營建“大清安禪寺“,並建“垂慶寺“尼院供其獨居,詔李氏法號“通慧圓明大師“。

金貞元三年完顏雍任東京留守,與母親李氏在遼陽相見,母子倆往來於官邸與寺院之間。金正隆六年五月十六日(1161年)通慧圓明大師圓寂,葬於垂慶寺塔園,李顏隆撰寫塔銘。金正隆六年十月(1161年)完顏雍於清安寺發動政變,逮捕政敵高存福與李顏隆。後宣告即皇帝位,改元“大定“,是爲金世宗,尊諡李氏爲貞懿皇后,將李氏生前居所改稱“孝寧宮“。

從廣佑寺的歷史可以看出,此寺對於金朝具有特殊意義,作爲金人後裔的女真族(除葉赫一部外),如今正與大明對敵,將此寺闢爲屯兵之所,自在情理之中。

……

王興帶兵來到廣佑寺,先將軍隊約束在山門後的校場上,然後帶領下屬在寺內查看,熊明德自然當起了“導遊。”

王興等人先來到天王殿。

天王殿,又稱彌勒殿,是佛教寺院內的第一重殿,殿內正中供奉着彌勒塑像,左右供奉着四大天王塑像,背面供奉韋馱天王塑像,因此得名。

天王殿最初多見於淨土宗寺院,中國禪宗本不供彌勒,但兩宋之後中國佛教出現禪淨雙修的局面,所以天王殿開始出現在大部分中國寺院裡。

廣佑寺的天王殿,跟所有佛教寺院一樣,所不同的是,殿裡除了佛像沒有被毀以外,在東西兩側各建了三排土炕!

王興忍着一肚子氣,來到大雄寶殿。

來自於後世的他知道,廣佑寺的大雄寶殿,是世界上最大的佛殿,其中供奉的大佛,據說是世界上殿內佛身最高、體積最大的木質釋迦牟尼坐佛像,總高21.48米,佛身高17米,僅佛面就有28平方米,垂耳長3米,張開的手掌可站8個人,一根手指的長度就相當於一個人的身高。佛像採用傳統的“木雕漆金朱金“工藝。共用香樟木600立方米,黃金24000克。

只見金光四射的佛祖端坐在蓮花寶座上,神態凝重、莊嚴、祥和,與所見到的佛祖坐像不同的是,釋迦牟尼擡舉的右手輕拈一隻金婆羅花,儀態甚是不凡。

再往東西兩邊一看,王興的鼻子差點氣歪了,原來,這裡跟天王殿一樣,竟也建了土炕,所不同的是,這裡共建了六排,整整比天王殿多建了一倍。

“熊大人,我的值房在哪裡?”王興忍着氣問道。

“回大人,在三寶殿,值房和臥房皆設在那裡,大人,咱們去看看?如有不滿意之處,下官也好儘快改正。”熊明德答道。

“不用看了。熊大人,想必各殿都建了土炕?”王興問道。

“是。要不也不能住得下五千多人啊。”熊明德答道。

“這寺裡的僧侶呢?”王興問道。

“回大人,僧侶全部遷到龍門寺了,只是圓通禪院原來供奉着‘通慧圓明大師’的塑像,有出於葉赫部女真的十幾名尼姑每日上供上香。由於葉赫部臣服於朝庭,且與建奴有大仇,故而下官沒有驅趕她們,只令她們居於禪院,無故不得出門。”熊明德答道。

“熊大人,你這種安排我可不敢承受。”王興搖了搖頭道。

“大人,這是爲何?”熊明德問道。

“熊大人,王某是聖人子弟,對儒家學說之外的宗教,雖不信,但也不是一點都不尊重。王某一是怕褻瀆神靈,二是怕這些承載着佛教文化的佛像建築有所損毀。所以,我不敢居於三寶殿,我的士兵也不敢居於佛像之側。”王興說道。

“王大人,下官早就作此想,可週大人說已無其它地方可以屯兵,就指定了此處,下官也是爲難哪。”熊明德一聽王興不滿意,急得直搓手。

“看你也很爲難,這樣吧,中軸線上的建築內所有土炕全部拆除,在東西兩邊再建幾排簡易房子,不用太好,只要能保證冬季保暖就行。現在劉招孫、田有良兩部還沒有來到,目前兵舍大概也能住開。熊大人,這樣安排可以嗎?”王興見熊明德確實爲難,就想了一個折衷方案。

“大人,主殿恢復原樣,配殿還是住些人吧,要不這三千人暫時也住不開。下官保證,大軍走後,一定全部恢復原樣。”熊明德請求道。

“行,就這樣吧。”王興答應了。

“謝謝大人如此體諒下屬。”熊明德連忙躬身施禮。

“熊大人,不必客氣。”王興說道。

“邢千戶!”王興轉過臉叫過邢立憲。

“卑職在!”邢立憲越衆而出,叉手施禮。

“曉諭各軍,一定要約束士兵,不得損毀寺內建築,不得騷擾僧尼。圓通禪院之外三尺劃一警戒線,無故不得越過此線,如遇各位僧尼,一律低頭避讓,不得無禮直視,膽敢犯此兩條者,一律殺無赦!”王興嚴厲地命令道。

“喳!”

邢立憲簡潔地答道。

“素聞大人治軍紀律嚴明,所過州府秋毫無犯,百姓簞食壺漿,夾道歡迎,今日一見,果然名不虛傳,下官佩服!”熊明德拱手說道。

“大軍駐於佛寺之內,本就是焚琴煮鶴的事,迫於無奈,熊大人才行此舉,本官焉能再做出損毀建築、騷擾僧尼之事?”王興說道。

“大人真乃大雅之士。”熊明德又一次讚道。

“熊大人,先別忙着稱讚本官了,還是先辛苦大人,安排我的軍士們住下。”王興道。

“是,下官這就去安排。”熊明德躬身應道。

隨後,熊明德與洪承疇、白玉卒、高仲光、薛林、蔣華、黃浩等下去安排,王興則與李忠兩人帶着數名親隨,在寺內各處隨意觀覽。

……

第六十三章 抗稅風波(一)第三十四章 提學王以寧第二十六章 惶惶不可終日第四十章 校場點兵(七)第六十四章 定陝西(一)第一百四十四章 山東道上(五)第十三章女人心思你不懂第一百六十七章 賑饑平亂(十六)第二十三章 色誘老爺第二十三章 什麼是筍炒肉?一百九十二章 遮羞哪如窮究第二十三章 什麼是筍炒肉?第三十八章 北地梟雄(三)第七十三章 中秋喋血(一)第六章 朝中異議第三十三章 總原則第六十四章抗稅風波(二)第六十二章 被當菩薩供起來了第五十章 以死明志第五十八章 投名狀(三)第十四章 撩美第三十六章 北地梟雄(一)第一百二十八章 新華書店開業第十四章 稍盡人事第十九章 未必是好人第一百三十七章 奉旨出京(六)第一百章 三必打第一章 撫順危機第一百章 三必打第一百三十五章 奉旨出京(四)第七十三章 自揭畫皮(三)第四十五章 主事之人露面第七十六章 中秋喋血(四)第一百八十二章 誥命夫人第二章 進京(二)第一百八十五章 紮根山東,暗圖江南第一百七十一章 賑饑平亂(二十)第八十四章 自願進坑第一百四十一章 山東道上(二)第八十六章 表態第九章 世上竟有如此美貌之人第五十八章 投名狀(三)第九十三章 手弩和地雷第二十三章 色誘老爺第五十二章 梁山巡檢司七十五章 自揭畫皮(五)第六十一章 京劇誕生第一百二十二章 惆悵人間不平事第一百二十五章 假子引得真子來第四十七章 短命皇帝五十三章 殿試第十五章 王興被罵第五十六章 二閹互毆第十六章 關於婚姻自由第二十六章 惶惶不可終日第六十一章 分別之時露心跡第十二章 比電話還方便的聯繫方式第一百五十八章 賑饑平亂(七)第四十二章 校場點兵(九)第一百零七章 斯文人吃虧第六十九章 張家亂起(四)第一百零八章 被人重視是一種幸福第一百一十二章 智者一言勝良藥第五十七章 歸家第九十二章 同僚還有科學家?第一百五十七章 賑饑平亂(六)第一百三十章 窺伺第四十七章 短命皇帝第五十九章 叔侄密議第四十六章 杏榜名標(七)第一百六十章 賑饑平亂(九)第三十二章 愛情與陰謀第四十三章 建軍新思路(一)第十五章 周海棠第十一章 訓 婢一百九十三章 陰人狠毒第一百三十八章 什麼布的布袋?第五十四章 欲殺人反被人殺第一百八十六章 大戰劉招孫(一)第一百三十五章 奉旨出京(四)五十三章 殿試第三十二章 有人歡喜有人憂第九十章 又見牛人第六章 便攜式冰箱第二十八章 吳牲犯難第六十二章 化妝洗滌用品問世第二十一章 別樣《臨江仙》第一百三十七章 奉旨出京(六)第一百八十二章 誥命夫人第十五章 周海棠第一百零四章 兄友弟恭(四)第五十八章 平衡之道第六十六章 抗稅風波(四)第二十章 悔之已晚第六十七章 納東歌第四十七章 短命皇帝第一百八十三章 英子來了第九十章 放權第五十章 以死明志第一百三十四章 奉旨出京(三)
第六十三章 抗稅風波(一)第三十四章 提學王以寧第二十六章 惶惶不可終日第四十章 校場點兵(七)第六十四章 定陝西(一)第一百四十四章 山東道上(五)第十三章女人心思你不懂第一百六十七章 賑饑平亂(十六)第二十三章 色誘老爺第二十三章 什麼是筍炒肉?一百九十二章 遮羞哪如窮究第二十三章 什麼是筍炒肉?第三十八章 北地梟雄(三)第七十三章 中秋喋血(一)第六章 朝中異議第三十三章 總原則第六十四章抗稅風波(二)第六十二章 被當菩薩供起來了第五十章 以死明志第五十八章 投名狀(三)第十四章 撩美第三十六章 北地梟雄(一)第一百二十八章 新華書店開業第十四章 稍盡人事第十九章 未必是好人第一百三十七章 奉旨出京(六)第一百章 三必打第一章 撫順危機第一百章 三必打第一百三十五章 奉旨出京(四)第七十三章 自揭畫皮(三)第四十五章 主事之人露面第七十六章 中秋喋血(四)第一百八十二章 誥命夫人第二章 進京(二)第一百八十五章 紮根山東,暗圖江南第一百七十一章 賑饑平亂(二十)第八十四章 自願進坑第一百四十一章 山東道上(二)第八十六章 表態第九章 世上竟有如此美貌之人第五十八章 投名狀(三)第九十三章 手弩和地雷第二十三章 色誘老爺第五十二章 梁山巡檢司七十五章 自揭畫皮(五)第六十一章 京劇誕生第一百二十二章 惆悵人間不平事第一百二十五章 假子引得真子來第四十七章 短命皇帝五十三章 殿試第十五章 王興被罵第五十六章 二閹互毆第十六章 關於婚姻自由第二十六章 惶惶不可終日第六十一章 分別之時露心跡第十二章 比電話還方便的聯繫方式第一百五十八章 賑饑平亂(七)第四十二章 校場點兵(九)第一百零七章 斯文人吃虧第六十九章 張家亂起(四)第一百零八章 被人重視是一種幸福第一百一十二章 智者一言勝良藥第五十七章 歸家第九十二章 同僚還有科學家?第一百五十七章 賑饑平亂(六)第一百三十章 窺伺第四十七章 短命皇帝第五十九章 叔侄密議第四十六章 杏榜名標(七)第一百六十章 賑饑平亂(九)第三十二章 愛情與陰謀第四十三章 建軍新思路(一)第十五章 周海棠第十一章 訓 婢一百九十三章 陰人狠毒第一百三十八章 什麼布的布袋?第五十四章 欲殺人反被人殺第一百八十六章 大戰劉招孫(一)第一百三十五章 奉旨出京(四)五十三章 殿試第三十二章 有人歡喜有人憂第九十章 又見牛人第六章 便攜式冰箱第二十八章 吳牲犯難第六十二章 化妝洗滌用品問世第二十一章 別樣《臨江仙》第一百三十七章 奉旨出京(六)第一百八十二章 誥命夫人第十五章 周海棠第一百零四章 兄友弟恭(四)第五十八章 平衡之道第六十六章 抗稅風波(四)第二十章 悔之已晚第六十七章 納東歌第四十七章 短命皇帝第一百八十三章 英子來了第九十章 放權第五十章 以死明志第一百三十四章 奉旨出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