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諸侯盡西來

洛國。

從姬昭蘇醒開始,那道天命的枷鎖就清晰可見了,徹底斬破枷鎖的方法也已經知曉。

得到秦王政燒燬《呂氏春秋》的消息後,洛澤心頭竟然有些輕鬆。

他感慨道:“《呂氏春秋》被燒燬,看來秦國真的要在嚴刑酷法之下,走下去了。

秦國的這一套法,從它誕生的那一刻起,家族研究了整整一百多年!

再加上其他霸道之法的研究,這世上再也沒有比家族更清楚這套法本質的了。

秦以此興,必以此亡!

根據家族推斷,如果不作出調整,改變制度。

一旦天下統一,按照現在的制度,不出二十年,秦國就要陷入崩潰之中。

除非突然再出現一個強大的外敵,否則秦國必亡。

既然如此,我們的策略也可以稍微轉變。

除了在大山之中的小平原上築城外,還可以分散在楚國邊緣的城池,吳越之地有許多地方適合躲藏。

我們放出了‘亡周者秦,族秦者洛’的讖言。

秦國一定會在全天下追殺洛國公室。

我們眉心的聖痕就像是黑暗中的光,無法遮掩,尊貴的象徵卻要來索我們的命了。

哈哈哈。

不過這倒是能爲洛人和普通的公族求得生機了。

因爲秦人不會在意普通的洛人。

況且洛人分散開,難道有人能分辨出來嗎?”

洛國公室紛紛點頭稱是,的確是這個道理。

洛氏要做的就是拖時間,拖到秦國自潰就是勝利。

……

“鐺!鐺!鐺!”

沉悶的鐘聲響起。

順着長長的甬道,秦國羣臣向着王宮而去。

淡淡的血腥味道還沒有散去,石板的縫隙之中還在微微的向外滲透着鮮血,頗有幾分陰森恐怖的意味。

這些鮮血都是那一日,追隨着長信侯叛逆的秦國士卒的鮮血。

他們按照秦律,當誅。

秦王政當然不會爲了這些人而違背秦國的律法。

於是全部被射殺。

所有大臣經過時,腳步都快了幾分,想要快些離開這裡,不是害怕鬼魂,而是對秦王狠辣的膽寒。

衆臣腳步匆匆,心思各異,這是長信侯、文信侯伏誅之後,秦王政第一次在王宮大殿召見羣臣。

“吱呀。”

殿門大大的開着,羣臣魚貫而入,然後尋找坐席,分爲左右數列,紛紛坐下。

所有人都垂首束手,互相之間只以眼神示意,在大殿的帷幕之後有很多道宮人的身影。

當秦王政來到殿中,羣臣跪坐於坐席,直腰收腹,深深躬身,齊聲唱喏道:“願您千年萬歲!”

秦王政的目光從所有人的臉上劃過,有的人面無表情,有的人眼中充斥着熱切,有的人很是淡然悠閒。

一副衆生相,忠奸難辨。

但是經歷了呂不韋和太后趙姬之事,秦王政已經不相信所謂的忠誠和恩義,他只要聽話的臣子,能不折不扣執行他命令的臣子。

《呂氏春秋》的燒燬這也是很大的原因之一。

秦王政要做萬人之上,只有秦法才能給他至高無上的地位,他又怎麼可能廢棄秦法,而選擇所謂無爲而治的黃老之說呢?

不過秦王政今日召集羣臣卻不是要繼續示威,凡事過猶不及,長信侯和文信侯的猝然伏誅,已經讓很多朝臣驚懼不已。

畢竟這些年來,翼附二人的官吏不知道有多少。

即便秦王政對這些人厭惡,但這場政治風暴不能及時停止,就會影響秦國的大業。

羣臣紛紛等待着秦王政的第一句話,這將決定今天的主題。

秦王政緩緩開口道:“衆卿。

大秦立國至今已經八百年,從一座小小的不足五十里的采邑,到現在擁有五千裡的國土,上千萬的子民,難道是人力所能達到的嗎?

只能是上天所授予的。

上古聖王且不贅述,夏商周三代,難道有受命於天卻不統一天下的嗎?

昨日夜中,寡人夢到了我大秦的歷代先王。

他們問寡人,爲什麼即秦王位七年,卻沒有取得半尺的土地。

難道是忘記了歷代先君統一天下的大願了嗎?

他們一遍遍的告誡寡人,勿忘秦人東出大業啊!

寡人訥訥不敢言,從沉睡之中驚醒,但是夢中所歷卻猶在眼前。

歷代先王孜孜不倦的削弱諸國,無數的才智之士奔走,使得諸國不能聯合,最終有了今日。

寡人認爲現在的諸國已經不足爲懼,即便還擁有着廣袤的國土和人口,但卻阻擋不了大秦的鐵騎。

上天已經降下諭令,該是秦人覆滅他們宗廟社稷的時候了。”

隨着秦王政的話,整座大殿凝滯的氣氛瞬間消解。

秦王政的意思他們懂,這是要把呂不韋的事情揭過去,回到秦國一直以來的併吞天下的道路上。

這是安撫也是告誡,給了機會就好好抓住,否則就不要怪寡人無情了。

於是羣臣各個奮起,紛紛鼓譟着要爲秦王政攻取山東。

“臣願爲王上盡取七國之地,使六王肉袒負荊,前來咸陽覲見。”

“王上受命於天,當有十二旒冠冕!”

至於洛侯,所有人潛意識中都沒人想過他會投降。

洛國公室是一定會玉石俱焚的,這是所有人認定的。

至於攻取諸國,當年白起已經將其中六國打殘。

除非諸國能衆志成城,放下所有戒備與秦國交戰,否則以秦國的國力,根本不存在戰敗的可能。

秦國可以失敗一次兩次,甚至三次。

但是山東諸國,只要失敗一次,就會將最後的家底打空,踏入亡國的倒計時之中。

一統六國,置於郡縣。

天子直領天下所有的臣民,一切的權力都要收歸到秦王身上。

經歷瞭如此多風波的秦王政,面對至親的背叛,再也不會將任何的權力分給其他人。

諸夏的土地,似乎生來就是要統一的,就像是命運一般。

每當一個興盛的強權崛起,諸如秦國,君主聖明,臣子才智用力,一切都欣欣向榮。

與之相爲敵的國家則政治敗壞,君主昏庸,臣子有力而不能使,在內部激烈的爭鬥之中,一步步走向滅亡。

天才的君主很少生在同一時代,但凡是生在同一時代的,基本上就是分裂不能統一的亂世。

因爲互相之間不能戰而勝之,只能均勢維持。

當秦國的鐵騎再次向着山東七國發起進攻時,諸國的國中卻在內鬥,在國家即將要滅亡的時候。

這些列國之中的貴族還在爲了權位而爭鬥,還在排斥異己,政治清明是保證割據政權存在的第一要務。

做得到就存在,做不到就滅亡!

韓國處於秦國東進的要道之上,自然是秦國選擇的第一個目標,王翦率領着秦國的大軍直直地插入韓國腹心。

從申不害以術變法後,韓國就崇尚權術,君臣之間是真正的上下之內一日百戰,互相算計。

在秦軍兵臨城下的時候,整座韓國都城都籠罩在一片血腥之中。

投降派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

這些貴族將韓王五花大綁,然後開城獻給了王翦。

密密麻麻的秦國大軍,望着讓人心寒,整座城中的精壯或許還沒有秦軍人數多。

秦人很快將這一行貴族帶到了正處於中軍的王翦面前。

韓國司馬直接匍匐在地上,諂媚的說道:“上將軍,韓王在國中倒行逆施,國中之人都痛恨他,願意和他同歸於盡。

這樣的殘暴昏庸之人,半分德行不曾有,難道有資格做韓國的王嗎?

秦王政,據說是仁德的君主,秦人都愛戴他,這纔是韓人所喜愛的。

將軍您率領着秦國的大軍前來,想必是勞累疲乏了,還請入城,我等爲秦軍準備了美酒美食。

以顯示拳拳之心啊。”

爲了活命,韓國司馬幾乎就是睜着眼睛說瞎話,秦國在關東諸國的名聲,一向是殘暴的虎狼之國。

在他的嘴中似乎變成了施行王道的洛國一樣。

王翦心情很是複雜。

天下名將之中,沒有不景仰白起功業的。

除了敗給洛武公之外,一生沒有敗績,將秦國最後的對手,楚國和趙國全部打殘打空。

若不是突兀的死亡,或許一統天下的功業就在他的手中完成了。

現在他得到了秦王政的重用,覆滅諸國的第一戰交給了他。

他思索了無數的戰術戰法,都在韓國貴族的投降之前煙消雲散。

索然無味~

這就是王翦的感覺,即便是能攻破諸國,但若是全都是韓國這些無恥無能的貨色,又有什麼價值呢?

想到這裡,望着面前甚至嚇得開始哆嗦的韓王,王翦憤怒地一甩鞭子,冷聲道:“速速向韓國各城發文,自去王號,獻上堪輿圖。”

只有拿到韓國所有的圖冊,能夠掌控韓國的土地和人口,能夠收取賦稅,攤派徭役,那纔算是真正的吞併韓國。

韓國輕易覆滅,自然讓所有的國家都驚懼不已。

昔年周王室的覆滅,雖然震撼,但畢竟洛國還在,相當於周室還在,列國還沒有這麼大的反應。

但韓國覆滅,難道魏國還會遠嗎?

昔年白起殺的那麼狠,但至少各國的社稷還留存着,列國貴族心中還存在着一絲幻想。

現在秦國終於撕下了最後的面紗。

時代變了!

————

諸夏列國大戰是一場以血緣關係爲紐帶,進而爭奪霸權的戰爭。在諸夏大戰結束之後,主要大國分割了諸夏的土地,此後數百年之間的戰爭,不論如何激烈,從未有任何一個國家直接滅亡,這主要是擔心過激的行爲會引來諸國的恐慌。

在秦始皇親政的第二年,他認爲時機已經成熟,於是選擇覆亡韓國,這是具有標誌性的時刻,這證明秦國的戰略從削弱諸國正式進入到兼併天下的最後階段。——《周王朝興衰史(後續)》

第564章 劉秀!第640章 蔡琰與洛女第112章 我全都要第423章 大朝會驚變第28章 王畿弊政第491章 元封第十八年的夏天第282章 規矩制度第148章 天命難道在秦國?第266章 洛陵的計劃第220章 山東英豪會盟第586章 李儒大話論天下,董卓欲結涼州士第576章 唯我獨法,蚍蜉撼樹第280章 呂雉攝政,封侯拜相第609章 洛陽宮中有計謀第336章 哀榮第441章 武夫之心第438章 洛氏二三事第160章 洛載不服第167章 武公若在,何至於此?第186章 秦洛之戰:弩第680章 你的未來在哪裡?第650章 洛楚第543章 再試上天!第279章 洛新回到了他的長安第424章 求見洛無疾第233章 明攻洛陽,暗破武關第113章 二十年彈指一揮間第509章 此子類我,當爲堯舜第332章 陰雲第311章 爲劉盈求一個身後名第732章 戰三英!第17章 定亂第702章 洛楚對洛彰言!第174章 諸侯盡西來第167章 武公若在,何至於此?第394章 爲盟主月孤城加更第668章 逐漸開始超神的洛楚第608章 論天下諸洛異同第198章 抹掉洛氏存在的痕跡第85章 定計第672章 皆大風起!第698章 昭城中第561章 東海舉義!第500章 大概是日常第699章 昭城之盟!(6000字!)第160章 洛載不服第19章 洛邑與鎬京第657章 死!第441章 武夫之心第531章 雨幕第622章 大廈將傾惡叢生,皇帝昏庸敗社稷第76章 尊王就能得到所有第406章 十七歲,封侯拜將!第195章 四海一第129章 制典!讓諸夏先賢光耀萬年!第69章 公室求書第361章 閥閱之家的隱約出現第585章 大漢忠良董仲穎推書~獻祭~第639章 看看人第565章 五州豪傑第65章 重耳雨中哭洛宮第628章 怒斥!第441章 武夫之心第165章 凡王之血,必以劍終第372章 求新求變第49章 定策第117章 楚國:怎麼又是我?第227章 備戰第564章 劉秀!第202章 苦尋長生而不得的始皇帝第412章 御馬三寶第415章 督查軍馬場,大戰將起第202章 苦尋長生而不得的始皇帝第43章 勸王殺子第466章 吾劍未嘗不利!第622章 大廈將傾惡叢生,皇帝昏庸敗社稷第744章 趙國存亡,繫於我身!第38章 洛國敢戰士第407章 送往昭城的信第351章 文華昌盛第326章 借富貴第577章 洛霄此人第149章 白駒過隙第620章 一往無前洛陽行!第189章 陽謀之計:兌子第29章 褒姒第579章 公無渡河,公竟渡河!第416章 戰報第280章 呂雉攝政,封侯拜相第709章 重新來過,史詩重啓第109章 和議就是廢紙第666章 馬踏冀州山河動!第176章 攻魏第610章 州牧第715章 支線劇情醫聖,結束!第475章 學宮開,亂戰起!第247章 韓信表示聽洛採的第374章 危機來臨第280章 呂雉攝政,封侯拜相
第564章 劉秀!第640章 蔡琰與洛女第112章 我全都要第423章 大朝會驚變第28章 王畿弊政第491章 元封第十八年的夏天第282章 規矩制度第148章 天命難道在秦國?第266章 洛陵的計劃第220章 山東英豪會盟第586章 李儒大話論天下,董卓欲結涼州士第576章 唯我獨法,蚍蜉撼樹第280章 呂雉攝政,封侯拜相第609章 洛陽宮中有計謀第336章 哀榮第441章 武夫之心第438章 洛氏二三事第160章 洛載不服第167章 武公若在,何至於此?第186章 秦洛之戰:弩第680章 你的未來在哪裡?第650章 洛楚第543章 再試上天!第279章 洛新回到了他的長安第424章 求見洛無疾第233章 明攻洛陽,暗破武關第113章 二十年彈指一揮間第509章 此子類我,當爲堯舜第332章 陰雲第311章 爲劉盈求一個身後名第732章 戰三英!第17章 定亂第702章 洛楚對洛彰言!第174章 諸侯盡西來第167章 武公若在,何至於此?第394章 爲盟主月孤城加更第668章 逐漸開始超神的洛楚第608章 論天下諸洛異同第198章 抹掉洛氏存在的痕跡第85章 定計第672章 皆大風起!第698章 昭城中第561章 東海舉義!第500章 大概是日常第699章 昭城之盟!(6000字!)第160章 洛載不服第19章 洛邑與鎬京第657章 死!第441章 武夫之心第531章 雨幕第622章 大廈將傾惡叢生,皇帝昏庸敗社稷第76章 尊王就能得到所有第406章 十七歲,封侯拜將!第195章 四海一第129章 制典!讓諸夏先賢光耀萬年!第69章 公室求書第361章 閥閱之家的隱約出現第585章 大漢忠良董仲穎推書~獻祭~第639章 看看人第565章 五州豪傑第65章 重耳雨中哭洛宮第628章 怒斥!第441章 武夫之心第165章 凡王之血,必以劍終第372章 求新求變第49章 定策第117章 楚國:怎麼又是我?第227章 備戰第564章 劉秀!第202章 苦尋長生而不得的始皇帝第412章 御馬三寶第415章 督查軍馬場,大戰將起第202章 苦尋長生而不得的始皇帝第43章 勸王殺子第466章 吾劍未嘗不利!第622章 大廈將傾惡叢生,皇帝昏庸敗社稷第744章 趙國存亡,繫於我身!第38章 洛國敢戰士第407章 送往昭城的信第351章 文華昌盛第326章 借富貴第577章 洛霄此人第149章 白駒過隙第620章 一往無前洛陽行!第189章 陽謀之計:兌子第29章 褒姒第579章 公無渡河,公竟渡河!第416章 戰報第280章 呂雉攝政,封侯拜相第709章 重新來過,史詩重啓第109章 和議就是廢紙第666章 馬踏冀州山河動!第176章 攻魏第610章 州牧第715章 支線劇情醫聖,結束!第475章 學宮開,亂戰起!第247章 韓信表示聽洛採的第374章 危機來臨第280章 呂雉攝政,封侯拜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