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9章 城市化

1262年,4月8日,清明28日,登州,蓬萊新城。

福山縣與蓬萊縣之間的官道上,一隊騎兵正護衛着一列四輪馬車向西行駛着。馬算不上好馬,但人是好人,披掛着銀亮的頭盔和盔甲,車也是好車,保安屯車廠精工製造,四個輪子在破爛的道路上儘可能平穩地轉動着。

在其中一輛不起眼的馬車上,張正義本在閉目假寐,突然感覺到身下的震動平緩了許多,便睜開了眼睛,問道:“是到蓬萊縣境了麼?”

他對面坐着的秘書白師之給他遞來一杯涼茶,笑道:“專員感覺可真敏銳,確實是已進縣境了。再有一個多小時,就該進新城了。”

白師之是登州土著出身,當年遊歷到膠州曾去嶗山學宮求學,但自認不是那塊料,沒多久就下山了。但這段經歷卻是珍貴的敲門磚,後來他很快被東海商社招攬過去,在統合部任職。再後來管委會換屆,張正義來擔任登萊大區專員,因白師之是當地人熟悉情況,就把他帶來了擔任秘書。

張正義接過杯子,杯裡爲了防顛裝的茶不多,他又有些渴了,便一飲而盡,然後插到側席上的小桌板上的杯座裡去。“還是自家的路好啊。”

與交由鄉紳自治的福山等縣不同,登州州治蓬萊縣是由管委會直接管理的,基礎設施建設自然也更用心些,這段路就是用三合土新修的,路況要比福山縣的舊官道強上許多。

張正義又拉開窗簾,向外看去。時間接近立夏,暖風徐徐從東吹來,官道兩旁農田中的青青麥苗隨風慢慢搖曳着,預示着今年的好收成。

他感覺清醒了許多,心情不錯,又對白師之問道:“之前有報告說今年缺水,之前在福山也有些議員抱怨這個,我們這沒問題麼?”

白師之不假思索地答道:“至少蓬萊這邊問題不大,幾條主要河流水位有所下降,但離斷流還差得遠。蓬萊這兒本來就多山少地,之前我們組織一批鄉紳修了水渠,覆蓋了好大一片,灌溉問題不大。而且這個月也下了兩場雨,不算少了。當下來看,旱情大致是越往西越重,我國轄內受影響不大,反倒是根據前線的報告,東平那邊旱得很嚴重。”

張正義微微一笑:“嗬,也該他們倒黴了。”

車隊繼續向西行駛,而越往西,路邊的人氣越重。一開始,還是偶爾能在田間見到幾個勞作的農民,後來就能見到路邊有人擺出了涼棚小攤,再後來有些村子乾脆就建在了路邊,而當旅途抵達終點的時候,一座大型棱堡和周邊星星點點的建築出現在了地平線上。

白師之從車窗往外探頭一看:“新城到了。”

張正義也不怎麼看,只用鼻子嗅了嗅:“是啊,新城到了。”

……

蓬萊作爲登州州治,是渤海沿岸最大的港口之一,商業興隆,也因此被東海管委會直接納入管理。但說是直管,卻也沒什麼能管的,城內早已形成了內循環的治理體系,插不進手去,也沒必要插手。

城市治理就是賺錢和花錢。賺錢也就是收稅,花錢也就是興建道路、城牆等基礎設施,擴大城區、吸引更多的人口,本質上也是爲了收更多的稅。現在在賺錢方面,能收的稅已經收了,想收更多就得加派更多的人手,算下來得不償失,就失卻了賺錢的本意了。而在花錢方面,人家已經習慣了髒亂逼仄的舊城,你非得插手進去給人家拆遷修路,你覺得是爲他們好,可他們會領情麼?

所以,東海人乾脆重起爐竈,在舊城之東營建了一座新城,以後舊城負責賺錢,新城負責花錢,各司其職,兩不干涉。

蓬萊境內稅收的來源有三:一是傳統的農稅,但當地耕地不多,稅收也不多;二是海貿收取的關稅,數額不少,但全部上繳中央財政跟地方沒關係;三是對城中商戶徵收的商稅,由於沒有完善的會計制度和轉賬記錄,只能評估店鋪規模收取定額稅,但加起來也不是個小數了。

上個財年算下來,蓬萊工作組大約有兩萬貫的稅收可供支配,也不少了,當年東海商社剛起步的時候一年都賺不了這麼多呢。但當時東海人可以招募流民、以荒地養人,而蓬萊這邊可效防不了,只能拿出真金白銀募人幹活,最多也就供養一百個公務員和幾百個勞動力而已。

不過有一點好,張正義在執政末期主導了財政改革,將不賺錢的甲類項目和賺錢的乙類項目分離。乙類項目只管去賺錢,不再需要管委會的財政去負擔,相應的甲類項目花起錢來也沒那麼心疼了。

蓬萊新城的建設就因此明顯分出了兩個階段。第一階段這座城市更像個“武裝商站”,主體是一個邊長足有二百米的六角大型棱堡,內部駐紮了陸軍派過來的一個營,以確保安全,而內部設施以商行、海關、酒店等能賺錢的部門爲主。而第二階段纔有了正常城市的味道,工作組拿着財政資金建設起了學校、醫院、糧倉、公安局、消防隊等純花錢的部門,還開始向周邊修路。與此同時,周邊的許多居民和商人也被新城良好的秩序和基礎設施所吸引,開始聚居過來,城內不能住就在城外結廬而居,在相當程度上給冷冰冰的棱堡帶來的生活氣息。相比鐵板一塊的舊城居民,這些新人更願意接受東海商社的新生活和新秩序,商社也因此有了較充足的人力資源,能夠更方便地募工修路甚至開設工坊,而這反過來又吸引了更多人移居過來。

到了現在,圍繞着新城的三條主路(分別向西邊舊城、東邊福山與北邊的新修海港),新移民已經攤開了三個新興城區。受限於條件和時間,其中大部分設施都很簡陋,甚至說就是些窩棚,但小規模的工商業在其中茁壯地發展起來,未來可期。

當張正義他們順着道路進入新城的時候,時間已經接近中午,城外飄起了處處炊煙,煙味和飯香味一起充盈在路上。

經過一處窩棚區的時候,張正義注意到一羣人正聚集在南邊一具大棚子前領飯,便隨口問道:“這是誰家,又招工了?”

白師之看了看,答道:“這個地方……是搓繩工的聚居區吧?或許是哪家員外招了新人。最近招工的都還不少,現在乾點活熟悉熟悉,等農忙季拉回自家地裡幫忙,收完了麥再繼續回來幹活。喏,之前福山縣不是抱怨佃戶往外跑麼,許多就來這邊了。”

蓬萊是因港而興的城市,東海商社在新城的產業佈局也是圍繞着海洋開展的。又主要有兩個方向,一個對鯨魚和漁獲的後處理,另一個是造船業。海洋部收購整合了兩家舊船場,在蓬萊水城那邊設置了一家修船廠,爲駐守當地的海軍和一些外部船隻服務。而要修船就要有一系列耗材,不可能什麼都自己生產,所以又催生出了當地一些生產麻繩、木桶、條石、木板等等船材的小工坊。這片棚戶區就是許多麻繩商人的聚居區,機械化程度不高,基本是手工搓繩,所以對人力的需求也不小。而僱傭工人的商人大多數是本地鄉紳出身,家裡還種着地,讓僱工回去幫着乾點農活也是常事。

張正義點頭道:“很好,就讓他們僱,多僱工!僱來十個,至少留下來五個,城市化指日可待啊。”

白師之笑道:“就是這窩棚也太差了些,還得多修些房子,讓人住進去纔好啊。”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張正義往背後一靠,吟起了詩,但又搖了搖頭,“這賺錢的活,自然有人搶着做,我們不用管,只要管花錢的活就行了。第三小學要開學了吧?”

白師之低頭翻了一下本子:“是這個月二十開學,上次校長請您去剪綵,您答應了來着。”

現在戰事正酣,東海行政系統的許多支出都被壓縮了,但唯有一項反而逆勢增長,那就是各地的教育機構——窮什麼都不能窮教育啊! щщщ ●ttk an ●C○

張正義又點了點頭:“是有這事,那還是按計劃吧。第四小學的建設也該加緊了。有道,你若還有些友人無其他事可做的,大可介紹來當教師,去南邊培訓培訓過來上任,現在可是正缺師資啊!嗯,就算不願做教師,去嶗山那邊過了考試,進工作組當個公務員也好麼。”

東海商社現在並未建立正式的公務員選拔機制,一是因爲這“科舉”的事樹大招風,不好明着搞,二是因爲社會人才基數太小,選也沒什麼可選的。能識文斷字滿足公務需求的人才總數不多,而且多半家裡小有產業,僱傭過來花費不菲,考慮到效費比,本來就沒法大規模吸收。所以現在的公務員招募基本是個你情我願的事,有人想進商社任職,只要去嶗山學宮走上一遭,證明自己有基本的文化水平,就能進去。但相比正規的科舉考中進士就能一步登天執掌一縣要職,這東海公務員也就只是個稍寬裕些的生計而已。

“既然專員吩咐,那在下定當多留意。”白師之又在本子上翻了翻,“不過,現在不是正在壓縮財政麼,公務員再擴招的話預算不會過緊嗎?”

張正義掂起桌板上的長頸茶壺,自己倒了一杯,又給白師之也倒了一杯:“戰爭總會過去,到時候城市還是要發展,還會有其它城市需要發展,而城市發展就需要稅收財政基建治安教育這一套班子。而要是臨時抱佛腳的話那上正軌不知道得什麼時候了,現在多招點人,到時候一劈兩半又是一套新班子。”

白師之連忙接過茶杯,點頭道:“您說的是。”

張正義又看向外面方興未艾的城市:“二十日剪綵,那還有時間再往棲霞跑一趟,勸個千百石的捐,聊勝於無。之前在福山發現了商稅的問題,不知道棲霞能不能有什麼發現。我們現在的自治體系,還是問題多多啊。”

白師之一凜,然後試探着問道:“現在事情多多,待到戰事結束,我軍乘勝歸來,是不是就該攜勢削藩了?”

張正義一愣,然後笑了出來:“誰知道呢,但現在管不過來,到時候州縣更多,恐怕更管不過來了。而且也沒必要,那根本就是細枝末節的問題,與其在槽裡跟別人爭着扒食,不如跳出槽去,在更高層次上吃肉……我給你講個故事吧。”

白師之身體前伸,做出一副洗耳恭聽的樣子。

張正義臉上露出了充滿回憶的表情,組織了一會兒語言,開始講道:“當初我們威夷島上有個鎮子,小偷非常猖獗,經常趁夜趁家中無人之時入戶盜竊,百姓不堪其擾。官府即使屢屢增派人手,卻也抓賊不盡,解決不了賊患……結果日月逐漸過去,鎮上還是那麼些人,可這些小偷卻銷聲匿跡了,你猜是爲什麼?”

白師之疑惑地說道:“是換了個高明的縣尉麼?”

張正義搖頭笑道:“不,是因爲移動支付……呃,我是說,是鎮上開了儲蓄所,鎮民們把財產大都存進了儲蓄所裡,小賊偷無可偷,只能洗手不幹了。”

白師之臉上露出若有所思的表情。

張正義感慨道:“農村治理,收農業稅,千百年來都是個難題,千百年後仍然會是。跟鄉紳去爭奪地裡的那點產出,即使勝了也得把大半賺來的都賠進去,得不償失。但他們就算扣了糧,難道還能自己全吃了?不還得上市流通起來。而這一流通,就是我們的機會了。而且……隨着城市的發展,新增的生產力很快會對舊經濟形成降維打擊,自治縣那點盤子現在看着不小,可到那時候也就算不得什麼了。鄉下是自治還是派個縣官去收稅,那根本不重要。”

第523章 煤鐵複合體 上第415章 東進:仁川第867章 米哈伊爾八世第724章 第三野戰旅第796章 旱地行舟第54章 東海儲蓄所第862章 威尼斯的決意第606章 李氏朝鮮 三第866章 大賽馬場第456章 另一個世界:奇貨可居第721章 世界帝國對世界帝國!第581章 黑龍江上 八 補給第169章 走進歷史 上第188章 什麼,東海國?這下玩大了啊!第682章 臨時約法後12章 戰場迷霧第569章 紡織與信息化產業第164章 新城(第十加更)第747章 啊,東京開封第31章 起點號第224章 崇明第412章 東進:高麗外交後2章 兩個世界第423章 新幣制 上第798章 長安第908章   逃生第142章 不動如山第156章 朝賀(感謝書友林宇的打賞,第二次加更)第110章 外交攻勢 上第748章 黃河大決第771章 三、發展度達到……第297章 徐州危急(今日四更)第724章 第三野戰旅第401章 真正的立國第698章 陷阱第598章 訪問第809章 告一段落第229章 何處是故鄉第421章 西拓:連雲郡 上第371章 爆炸彈第835章 熱那亞的崛起 七 地中海上的炮聲第809章 告一段落第284章 對萊蕪工作的規劃第202章 海州灣海戰 下第395章 貨幣戰爭(加更)第5章 燒炭第788章 改土歸流 下第796章 旱地行舟第173章 田頃法(補上加更)第596章 寧陽模式 下第829章 熱那亞的崛起 一 圭爾夫第706章 團練使文天祥第878章 吊死威尼斯總督第235章 劫郝經 下第586章 第四野戰旅一點感言第297章 徐州危急(今日四更)第87章 獅子搏兔 上第426章 野戰合成營第335章 泰山之戰 完 改變歷史,開創未來!第505章 大燈塔第293章 急轉直下第631章 鐵血強宋 四 進攻態勢第211章 告一段落第213章 鍊鋼第786章 西宋現狀第45章 南宋造船業第607章 李氏朝鮮 四第529章 驅逐艦 上第173章 田頃法(補上加更)第859章 鑿空 完 功成第741章 雙城(加更)第735章 敵後第183章 合夥第477章 新星級(加更)第623章 蒲甘第504章 此岸第686章 都好起來了 四第486章 九州島第191章 雙桅星火級 下第77章 即墨商路後18章 搶冬第842章 西出陽關有故人第607章 李氏朝鮮 四第827章 薩拉戈薩第1章 倒黴的同學會第345章 千里路第734章 元軍的反擊第471章 東隅島第399章 二次立國第888章 輿情第606章 李氏朝鮮 三第872章 逆十字軍 一第88章 獅子搏兔 下第579章 黑龍江上 六 奪城第205章 出賣 三第502章 塵埃落定第771章 三、發展度達到……第906章 戡亂第191章 雙桅星火級 下
第523章 煤鐵複合體 上第415章 東進:仁川第867章 米哈伊爾八世第724章 第三野戰旅第796章 旱地行舟第54章 東海儲蓄所第862章 威尼斯的決意第606章 李氏朝鮮 三第866章 大賽馬場第456章 另一個世界:奇貨可居第721章 世界帝國對世界帝國!第581章 黑龍江上 八 補給第169章 走進歷史 上第188章 什麼,東海國?這下玩大了啊!第682章 臨時約法後12章 戰場迷霧第569章 紡織與信息化產業第164章 新城(第十加更)第747章 啊,東京開封第31章 起點號第224章 崇明第412章 東進:高麗外交後2章 兩個世界第423章 新幣制 上第798章 長安第908章   逃生第142章 不動如山第156章 朝賀(感謝書友林宇的打賞,第二次加更)第110章 外交攻勢 上第748章 黃河大決第771章 三、發展度達到……第297章 徐州危急(今日四更)第724章 第三野戰旅第401章 真正的立國第698章 陷阱第598章 訪問第809章 告一段落第229章 何處是故鄉第421章 西拓:連雲郡 上第371章 爆炸彈第835章 熱那亞的崛起 七 地中海上的炮聲第809章 告一段落第284章 對萊蕪工作的規劃第202章 海州灣海戰 下第395章 貨幣戰爭(加更)第5章 燒炭第788章 改土歸流 下第796章 旱地行舟第173章 田頃法(補上加更)第596章 寧陽模式 下第829章 熱那亞的崛起 一 圭爾夫第706章 團練使文天祥第878章 吊死威尼斯總督第235章 劫郝經 下第586章 第四野戰旅一點感言第297章 徐州危急(今日四更)第87章 獅子搏兔 上第426章 野戰合成營第335章 泰山之戰 完 改變歷史,開創未來!第505章 大燈塔第293章 急轉直下第631章 鐵血強宋 四 進攻態勢第211章 告一段落第213章 鍊鋼第786章 西宋現狀第45章 南宋造船業第607章 李氏朝鮮 四第529章 驅逐艦 上第173章 田頃法(補上加更)第859章 鑿空 完 功成第741章 雙城(加更)第735章 敵後第183章 合夥第477章 新星級(加更)第623章 蒲甘第504章 此岸第686章 都好起來了 四第486章 九州島第191章 雙桅星火級 下第77章 即墨商路後18章 搶冬第842章 西出陽關有故人第607章 李氏朝鮮 四第827章 薩拉戈薩第1章 倒黴的同學會第345章 千里路第734章 元軍的反擊第471章 東隅島第399章 二次立國第888章 輿情第606章 李氏朝鮮 三第872章 逆十字軍 一第88章 獅子搏兔 下第579章 黑龍江上 六 奪城第205章 出賣 三第502章 塵埃落定第771章 三、發展度達到……第906章 戡亂第191章 雙桅星火級 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