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1章 真正的立國

1263年,3月10日,清明20日,東海郡,中央市。

管委會大院,禮堂。

上個月對於東海股東們來說,是風雲突變的一個月,以金融改革爲開端,地方行政機構的鋪設、公民制度的建立、縣政改革等大菜接連上桌,最終以《二次立國法案》的推出爲標誌,達到了最高潮。從20日清明節到23日全體大會召開,各種舌戰嘴炮明槍暗箭此起彼伏,明面上人人喊着大義凜然的口號,暗中又進行着各式各樣的利益交換,最終風波逐漸平歇,各派系漸漸達成了共識,一套更完善的方案開始被制定出來。

現在的禮堂沒有像之前那般坐得滿滿當當的,只有十幾個股東,搬過椅子圍了一圈坐着。這些人又分成了四部分,一是以史若云爲代表的海商系,二是以林博穎爲代表的軍工系,三是以孔嘉誼爲代表的新冒出來的金融系,最後則是以周興爲代表的中立系。

史若雲把一份寫着《東海憲章(臨時第二版,內部版本,嚴禁外流)》的文件拿了起來,說道:“既然有了初步的共識,那我就念了……”

這份“憲章”是各派系充分交流並達成共識後製定的一份章程,用於將東海國的權力架構完善並確定下來。相比之前爭議頗大的《二次立國法案》,這份《憲章》要更完善,也更容易被股東們接受。

憲章中,確定了股東們所組成的“全體大會”爲東海國的最高權力機關,名義上是替遠在海外的東海國主代行權力,實際上當然沒人能管。

全體大會承認不同股東有不同的個人利益,並不強求抹殺派系分歧,但也強調所有人都有着共同的長遠利益,因此個人要服從集體,但同時集體也要儘可能維護每個人的利益。這是首條共識也是最重要的一條共識,爲了維護這個共識,又制定了一系列股東間交往的禮節和準則,儘可能鬥而不破、攜手共進、以競爭促發展。

股東們首次正式確定了他們的綱領及目標:短期內,要儘可能提升工業技術、發展各類產業,壯大國力;中期內,要解除蒙元的威脅、收復失地甚至一統全國;長期來看,則要將華夏文明擴散至整個世界。

爲了實現這些目標,全體大會之下又設立各種機構,以具體實施權力及貫徹股東們的意志。

一、管委會

原先的管委會大包大攬,幾乎對東海人的所有事務都由管轄權。改制後,它將精簡或者說進化成專業的行政機構,負責“東海國”這個政治實體的稅收、官僚管理、行政、基礎設施建設、教育、衛生、維持治安等工作。

雖然管委會的職權有所精簡,但隨着國土規模的擴大和行政力量的培育,總體實力實際上並未減少,反而大幅增長了,仍然是東海權力體系中最重要的一環。

管理委員們的產生機制和之前類似,全體大會指定首席,首席指名管委,管委擔任各部部長。只不過每屆任職年限從三年增長到了四年,而且長期來看,以後的首席選舉恐怕不再依賴個人魅力,而更看派系實力。部長之外的股東在管委會體系中按照特長和能力任職,不受管委變更的影響。其餘公務員則通過考試入職、經績效考覈晉升。

基層治理方面,州改郡方案順利通過,管委會將國土劃分爲八郡,在各郡設立“分管會”,負責當地治理,並在實幹中培養和磨練人才,爲未來的橫向和縱向擴張進行儲備。

二、東海商社

“東海商社”這個實體在過去同樣是個寬泛的概念,一度用來指代全體東海人構成的總體。改制後,它將名副其實,成爲真正的“商社”,用於管理股東們擁有的資金和產業。

原本由管委會統一領導的各工商產業,包括前陣子如雨後春筍般成立的乙類項目,將被完全拆分出來,新成立大大小小可能有幾十上百個獨立的企業,彼此自負盈虧獨立運營,但由東海商社持有股權,進行必要的協調。

東海商社仍然掛着“東海”的名字,實際上也是因爲它纔是被股東們真正掌握的力量。

管委會雖然上下結構嚴密,但畢竟是由人組成的,有人就有自己的私心,將來這個機構越龐大、組織越完善、人數越多,就越容易獨立運行起來,越容易抵禦外部的干涉,自然也包括上面的干涉。現在的這個小規模管委會是由股東們一手建立的,自然不是問題,但若幾十年過去了,人都換了幾代,股東的創業權威消退,官吏之間形成了錯綜複雜的關係網,那還能像現在這般好說話嗎?

而東海商社雖然組織更鬆散,卻始終是在“錢”這個指揮棒下工作的,錢可比人心好掌握多了。

三、金融體系

爲了進一步加強對“錢”的掌握,全體大會準備發展獨立的金融體系,並設置了直屬的金融管理機構。

在最新規劃中,東海金融體系將分爲三部分:東海資產管理公司、東海聯合儲備局和商業銀行。

在這個金融體系中,將成立一家新的、由全體大會所有的“東海資產管理公司”,隸屬於東海商社,專注於管理理論上歸屬全體股東所有的貴金屬資產。原先由財政部管理的貴金屬,以及每年東海商社結餘的利潤,將全部劃歸東海資產管理公司所有。該公司將視情況,在新成立的各家商業銀行開設儲蓄賬戶,將這些資產存入其中,爲這些銀行提供最初的基礎存款,並收取相應的利息,實現股東資產的保值增值。而財政部將不再持有大量財產,只擁有一個小而靈活的賬戶,根據每年的財政收入量入爲出。

各商業銀行主要由股東牽頭成立,此後也會接納經過審覈的民間銀行。它們將以盈利爲目的自主經營,吸納存款、發行銀行儲蓄券、放出貸款,視情況也會開放金融投資業務,同時在客觀上也爲整個社會提供資金和金融服務、促進經濟繁榮。

東海聯合儲備局將發揮中央銀行的職能,發行金屬鑄幣,規定各商業銀行必須向它存入一定數額的準備金,儲蓄券的發行也必須接受它的監管。它將監控經濟的運行情況,調節金融系統的數據,以保證經濟平穩發展。顯而易見,這必將是未來東海體系中的擎天一柱,孔嘉誼對這個職位也志在必得,現在他已經在着手準備東海儲蓄所的拆分事宜,準備把它的存貸業務拆分成一家獨立的商業銀行,剩下的部分則作爲聯儲局的基礎班子。這也意味着孔嘉誼這一系與過去的“財政系”切割,搖身一變成了嶄新的“央行系”。

四、軍委會

作爲至關重要的軍事力量,自然要由全體大會親自管理。軍委會下設總參謀部、總裝備部、總後勤部等一系列相關機構,專注於提升作戰能力、制定戰爭計劃。

不過,爲軍隊提供裝備、補給等的相關企業仍歸屬於東海商社管理,管委會中也依然保留了安全部和海洋部兩個部門,用於給陸海軍募集兵員、發放資金、協調軍地關係,並參與宏觀戰略的制定。顯然,這是爲了牽制軍方,畢竟讓軍隊完全獨立可不是個好主意。

五、司法及檢察系統

司法系統倒本來就是由全體大會直管的,而且耗用人力不多,早早就鋪設到了縣。這一系統過去存在感不大,主要用於彰顯全體大會的權威,並且在一定程度上維持秩序,也就是起到古代縣令的作用。改制後全體大會決定進一步建設檢察官體系,用於向法院提起公訴,將來也可以用來處置瀆職的公務員,制衡官僚體系。

六、公民制度

憲章中,把東海國管理的人口分了居民、國民、公民三類。其中,只要是生活在國境內的人口,包括本土人和外國人,都可稱“居民”;而登記在冊、具有戶籍的便是“國民”,享有一些體制化的便利;只有滿足了一定條件的國民纔可成爲“公民”,具有一系列獨特的權利。

全體大會對公民的掌控力最強,國民次之,居民最次,因此待遇也親疏有別。長遠來看,由軍人、富裕農戶、城市中產階級、小商人和小企業主等構成的公民階級是全體大會的天然盟友,因爲兩者之間還夾着一個官僚和大資本階層。對於全體大會來說,這個中間階層不得不存在,卻又可能壯大到難以控制,威脅股東們的統治,因此必須培養堅實的基本盤制約他們;而對於公民們來說,這個中間階層直接壓迫着他們,想要減輕壓力,只能依賴於全體大會的“公義”,因此會支持全體大會的權威。

兩者不但對內有共同利益,對外也有相同的立場。如果外敵入侵成功了,全體大會肯定會倒黴,但他們一手培養起來的官僚、資本可不一定,只要投靠過去照樣吃香喝辣;真正的底層也無所謂,反正到哪都是被剝削。只有在東海體系中收益的公民階級纔會受到切身的損失——他們就是想賣國也沒什麼能賣的,反倒過去享有的權利多半會被剝奪,被分配給入侵者自己的基本盤——所以,爲了保護自己的利益,只能聽從全體大會的召喚,提起槍來跟敵人幹了!

只有具有共同利益,纔有長遠合作和相互扶持的基礎。

爲了引導公民階層,全體大會有兩個工具。其一,是日益發達的報紙、書籍、戲劇等媒體,以嚴肅新聞和人民羣衆喜聞樂見的娛樂作品的形式,向他們灌輸全體大會高大上的形象和一系列“國家”“民族”“忠誠”等概念。其二,則是過去的縣級自治機制,這個機制現在還被鄉紳掌握着,但是逐漸會被越來越多的公民滲透進去,成爲他們由下而上發聲的機制。畢竟,對於股東們來說,如果只是把人派到基層去而無法從基層得到反饋,那算得上什麼控制基層呢?

……

史若雲讀完這長串的文檔後,長長出了一口氣,又灌了兩口茶,才說道:“目前的第二版就這些了,有人有特別的異議嗎?”

衆人相互看看,都搖了搖頭,沒有表示反對。孔嘉誼出聲道:“反正也不急於一時,就先發到股東們手頭,一邊踐行一邊討論一邊完善吧。”

史若雲點頭道:“正合我意。那就定下兩個時間點,一是今年七月下旬的全體大會,屆時將意見整理成正式版本,如果通過了,那麼就在十月份正式實行!”

意見中平,衆人皆點頭道:“好,就這麼辦吧。”

石頭落地,操心了半個月的史若雲終於露出了笑容:“好了,總算是搞定了。哈,我們這個草臺班子,走到現在,終於算是真正的立國了。”

第218章 賣官 下第234章 劫郝經 上第899章 疾風暴雨 三第780章 人在江湖(加更)第330章 泰山之戰 五 衝陣第181章 兵役制度 三第52章 新氣象第307章 北伐第82章 換屆第399章 二次立國第886章 成都會戰 上第633章 鐵血強宋 六 水陸並進第370章 騎炮兵第808章 從東海到西海第454章 另一個世界:軍事介入第348章 剃髮易服後4章 土木堡之變第43章 慶元府第596章 寧陽模式 下第23章 火炮第348章 剃髮易服第672章 天無二日第748章 黃河大決一點感言第602章 進擊的滕國 四第169章 走進歷史 上後4章 土木堡之變第164章 新城(第十加更)第718章 天誅第452章 新的歷法,新的未來第740章 山河變色第236章 朝野震撼第344章 救市第184章 育馬第390章 錢荒第548章 華羅城第551章 同行第875章 懲戒第210章 期貨(累計打賞加更)第658章 燎原旅館第344章 救市第1章 倒黴的同學會第61章 北地貿易 二第69章 對日貿易 一 貿易逆差(第六更)後10章 新南洋 二第824章 曙光 (加更)第548章 華羅城第487章 烏合對烏合,大保原合戰第199章 真·全取膠東第584章 北上第400章 推恩第26章 即墨鄉紳與知縣第674章 亂臣賊子與新的大義名分第85章 私訪第271章 護衛 下第522章 光明 下第787章 改土歸流 上第372章 兄弟鬩牆第53章 逆風航線第764章 禮樂(加更)第530章 驅逐艦 中第99章 奪取膠州 下第535章 農貿市場第611章 李氏朝鮮 完(加更)第77章 即墨商路第896章 與你何干第195章 虛假的和平第175章 廢奴第801章 求和第878章 吊死威尼斯總督第376章 三蹶名王第200章 海州灣海戰 上第830章 熱那亞的崛起 二 吉伯林第245章 新財政 二第568章 通商 三第573章 大哉乾元 下 (2/4)第334章 泰山之戰 九 兵對兵,滑膛槍的極致,疾風暴雨般的一分鐘!第82章 換屆第289章 城市化第388章 藝術品般的船……和價格第778章 第三把火:大包圍第188章 什麼,東海國?這下玩大了啊!第741章 雙城(加更)第449章 另一個世界:解放羅衛(七月快樂,求月票:)第687章 自走機(加更)第241章 技術驗證船 一第692章 樊城之圍第136章 遠程通信 上第209章 京東商城第648章 前方吃緊第888章 輿情第600章 進擊的滕國 二第272章 出賣第15章 海洋事業第687章 自走機(加更)第316章 收穫第764章 禮樂(加更)第813章 新航路 二 香蕉島(加更)第756章 大定府第38章 東海覓天台
第218章 賣官 下第234章 劫郝經 上第899章 疾風暴雨 三第780章 人在江湖(加更)第330章 泰山之戰 五 衝陣第181章 兵役制度 三第52章 新氣象第307章 北伐第82章 換屆第399章 二次立國第886章 成都會戰 上第633章 鐵血強宋 六 水陸並進第370章 騎炮兵第808章 從東海到西海第454章 另一個世界:軍事介入第348章 剃髮易服後4章 土木堡之變第43章 慶元府第596章 寧陽模式 下第23章 火炮第348章 剃髮易服第672章 天無二日第748章 黃河大決一點感言第602章 進擊的滕國 四第169章 走進歷史 上後4章 土木堡之變第164章 新城(第十加更)第718章 天誅第452章 新的歷法,新的未來第740章 山河變色第236章 朝野震撼第344章 救市第184章 育馬第390章 錢荒第548章 華羅城第551章 同行第875章 懲戒第210章 期貨(累計打賞加更)第658章 燎原旅館第344章 救市第1章 倒黴的同學會第61章 北地貿易 二第69章 對日貿易 一 貿易逆差(第六更)後10章 新南洋 二第824章 曙光 (加更)第548章 華羅城第487章 烏合對烏合,大保原合戰第199章 真·全取膠東第584章 北上第400章 推恩第26章 即墨鄉紳與知縣第674章 亂臣賊子與新的大義名分第85章 私訪第271章 護衛 下第522章 光明 下第787章 改土歸流 上第372章 兄弟鬩牆第53章 逆風航線第764章 禮樂(加更)第530章 驅逐艦 中第99章 奪取膠州 下第535章 農貿市場第611章 李氏朝鮮 完(加更)第77章 即墨商路第896章 與你何干第195章 虛假的和平第175章 廢奴第801章 求和第878章 吊死威尼斯總督第376章 三蹶名王第200章 海州灣海戰 上第830章 熱那亞的崛起 二 吉伯林第245章 新財政 二第568章 通商 三第573章 大哉乾元 下 (2/4)第334章 泰山之戰 九 兵對兵,滑膛槍的極致,疾風暴雨般的一分鐘!第82章 換屆第289章 城市化第388章 藝術品般的船……和價格第778章 第三把火:大包圍第188章 什麼,東海國?這下玩大了啊!第741章 雙城(加更)第449章 另一個世界:解放羅衛(七月快樂,求月票:)第687章 自走機(加更)第241章 技術驗證船 一第692章 樊城之圍第136章 遠程通信 上第209章 京東商城第648章 前方吃緊第888章 輿情第600章 進擊的滕國 二第272章 出賣第15章 海洋事業第687章 自走機(加更)第316章 收穫第764章 禮樂(加更)第813章 新航路 二 香蕉島(加更)第756章 大定府第38章 東海覓天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