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大漠雄心之五:敕勒川之戰(上)

只見以木寨爲中心,上下約莫半里的昆都倫河冰面突然在劇烈的爆炸聲中

破裂了,一剎那,至少有一半的騎兵掉入了冰窟!

“篤篤篤……”

一陣既像馬蹄聲,又像鈍器敲在冰面上的聲音從下游傳過來了。

不多時,約莫三百騎從昆都倫河的南面過來了。

只見他們的冰面上飛馳着,絲毫也沒有擔心滑倒的樣子——這是孫傳宇麾

一支給戰馬按上了有着鐵釘蹄套的龍騎兵。

他們抵達破碎的冰面附近後,就在馬上舉着火槍對殘存的、正在搖搖晃晃冰面上掙扎的蒙古騎兵展開了射擊,一排射擊完畢後便轉向後面。

木寨北側驛道上的達延睚眥欲裂。

“好歹毒的蠻賊!竟然在冰層裡藏下火藥!”

眼下他是欲哭無淚,這一段冰面被破壞後重新凍好至少還要五日的時間,而這五日,他這殘存的人馬能堅持下去嗎?

……

朱克圖沒有退路了。

他所在的土默川大平原就是歷史上的敕勒川,實際上是主要是指由黃河在

前套附近最大的支流大黑河流經的地區,大黑河兩岸,密佈着由兩萬戶漢民開墾的良田以及沿着河岸的一百個農莊,農莊雖然都有土圍子,不過是擋不住蒙古騎兵的衝擊的。

朱克圖可以捨棄土默特左翼古祿格的牧民,因爲他們可以騎上馬快速奔逃,他不能捨棄這些農戶,因爲他們逃無可逃。

只能在敕勒川一帶與衛拉特騎兵大戰一場!

時至今日,尼堪麾下的常備騎兵也有了一些變化。

飛龍騎這邊依然以冷兵器爲主,不過在見到建奴的虎槍後,尼堪與一衆工匠商議過後決定對飛龍騎長槍的制式進行了調整。

還是一尺長的加厚匕首形狀,下面攢着大團紅纓,不過在槍刃與木杆的結合部位多出了一個向上翹的小枝,類似於虎槍的槍鉤,小枝內側開刃,既可夾住敵人的兵器,若對方也是長槍,還能將其槍桿割斷。

裝上小枝後的飛龍騎長槍長一丈一尺,槍刃的套筒也長達一尺,與槍桿緊緊連在一起,整隻長槍重達十斤,也只有飛龍騎的勇士才能舞動它。

加上小枝後飛龍騎的防禦能力增加不少,也減少了突陣時的損失。

作爲肉搏兵種,時至今日,飛龍騎的裝備還是相當可觀的。

幾乎完全採用了繳獲的建奴巴牙喇騎兵的裝備,一身皮甲外面套着鐵甲,馬匹半身皮甲,無非是將頭盔上面長長的避雷針削短了,針頭與頭盔之間繫了一根紅色的布帶。

由於產量有限,猛虎騎尚沒有全部配上佛朗機銃,多半還是弓箭加騎刀的配置,不過對於這一支近身格鬥戰力也相當不俗的騎兵,尼堪左思右想之下覺得讓他們老跟在飛龍騎後面撿便宜有些不妥。

最後與諸將商議過後,決定給猛虎騎配上配上雙騎刀,其實也沒有好的雙刀技法,不過是加強了防禦罷了,以前用左胳膊掛小盾的做法雖然也能起到防禦的作用,不過終究沒有騎刀強。

有了雙刀的配置,猛虎騎的士兵這下可就慘了,既要訓練右手揮刀,如今又加上了左手揮刀,這一天下來,原本還指望有一隻手還能騰出來吃飯,這下可好,只能直接上嘴了。

不過訓練的效果還是相當不錯的,雖然還是不如以前那隻手利索,終究比普通牧民強一些。

三斤的略帶弧形的騎刀,左右開弓,畫面頓時有些美。

既然加強了猛虎騎的兵刃,這裝具也就上去了,與飛龍騎相比,也就是少了一層皮甲,在棉衣外面套着一件鐵甲,馬匹也是半身皮甲。

龍騎兵的變化主要體現在隧發火銃上。

這個時代大明的火銃,一般來說裝填三錢的鉛子、三錢的火藥,對於加強了銃身質量、火藥強度的瀚海國來說就不能按部就班了。

以前的隧發火銃銃管長三尺,總長四尺,重八斤,可裝填四錢的彈丸一枚,用藥五錢,威力、射程均大大高於時下任何一種大規模列裝火銃。

這種火銃有效射程八十米,最遠射程可達百米開外,六十米左右可破甲,四十米以內可破重甲,進行拋射時,射程可達一百五十米,原本是對敵的利器,不過在馬上使用卻不能發揮出其最大的功效。

原因也很簡單,既然是騎兵,敵人也多半是騎兵,雙方的距離呼吸可至,如此一來,既想遠程亂敵,又想給敵人大量殺傷,這距離就不能隔得太遠,但太近了可能你還沒背好槍敵人就上來了。

怎麼辦?

尼堪與相關人員商議過後決定試製一批射程更大的火銃,於是便有了眼前這一批。

這批火銃銃管長四尺,總長五尺,這也是能在馬上使用的火槍的極限了,也是此時大多數人的身高狀況,再長了一來裝填不方便,在馬上也不好操作。

重達十斤,可裝填五錢的鉛子,六錢的火藥,最大射程可達一百二十米,有效射程一百米,穿甲射程八十米,拋射時,最大射程近兩百米,不過在一百五十米的時候效果最佳。

這樣的火銃瀚海國的赤塔工坊也只趕制了六百杆,全部配給了朱克圖,於是現在朱克圖這千人隊的龍騎兵便是六百普通隧發銃、六百加強版的隧發銃。

饒是如此,他這三千人想要一舉擊破眼前固始汗的萬騎卻並不容易。

與喀爾喀、察哈爾的蒙古騎兵不同,衛拉特部的騎兵戰力一直很強橫,歷史上就是對上滿洲騎兵也能硬抗(雖然那時的滿洲騎兵戰力已經被鐵桿莊稼削弱得厲害),那可是在與烏茲別克的彎刀騎兵、哈薩克重甲騎兵中磨礪出來的精銳。

衛拉特諸部都很重視常備騎兵,特別是和碩特部、準格爾部,常備騎兵的數量還不少,這也是被強敵環伺給逼出來的。

常備騎兵的訓練有素,普遍的甲冑、兵刃,與中亞馬匹混血過後更加高大的戰馬,像朱克圖這種純粹出身林中,隻身鬥過黑熊的勇士,一向天不怕地不怕的眼神裡也滿是凝重。

不過他沒有退路了。

身後便是敕勒川大平原,退無可退,再退便是青城了!

他身後的薩哈連、巴圖爾兩部部族騎兵也不簡單。

巴圖爾的阿拉克卓特部本來就是察哈爾的核心部落,戰力一直不錯,何況如今他帶出來的是一千精銳,按照蒙古人的規制,牧民出戰時是要自備戰馬、兵刃、甲具的,他這一千人每人身上至少有一件皮甲。

而作爲尼堪岳父的薩哈連手下這一千騎與之前相比更是大爲改觀。

與常備軍幾乎一模一樣的騎刀、騎槍,一身製作精良的牛皮甲,這都是牧民自己購買的,對於自己麾下的牧民需要的兵器,尼堪倒是沒有藏私,敞開了供應。

庫楚克的雅庫特騎兵鎮守大營,另外的五千騎全來了。

五千對一萬,有把握嗎?

一萬騎想要殲滅我這五千騎也不容易!

想到這裡,朱克圖一顆繃緊的心稍稍放鬆了。

他用胳膊夾着騎槍,雙手湊在嘴邊哈了哈氣,又搓了搓,深吸一口氣後將自己的左手高高舉起來了。

“嗚……”

他的親衛隊裡面的號手全部吹響了手裡的銅號,時至今日,瀚海國也已經逐漸淘了汰牛角號,改用銅號了——實際上蒙古人此時已經在大量使用銅號。

晨曦中,五十三歲的圖魯拜唬依舊身形挺拔地跨在一匹棗紅色的高頭大馬上,這種戰馬布哈拉人稱爲“阿哈捷金馬”,中原大漢時稱爲汗血寶馬,既能負重,又善於衝刺,可比純粹耐力強的蒙古馬要強上許多。

像這樣的戰馬圖魯拜唬一共有八百匹,都是他和碩特部最強壯的勇士才能擁有的,而這八百騎便是他固始汗圖魯拜唬的親衛。

除了這八百騎,他圖魯拜唬直屬的部落有五千騎,都配備了皮甲和統一的彎刀,剩下的五千騎中,大多數是來自天山附近的輝特部,在北疆的輝特部中,靠近阿爾泰山的自然最爲強大,彼等如今依附於杜爾伯特部。

不過靠近天山一帶的輝特部卻投靠了和碩特部,這一部的首領便是蘇米爾,一個皈依了天方教的蒙古人。

蘇米爾統領着另外五千騎,他的核心部落實際上只有三千騎,剩下來多是固始汗撥給他的乞兒吉斯、哈薩克等小部族騎兵。

聽到對面悠長的銅號聲,圖魯拜唬倒是有些意外。

對面明顯比自己人少,竟然敢主動進攻!

與朱克圖的戰法不同,圖魯拜唬卻是兵分兩路,他讓蘇米爾帶着五千騎先上,自己和碩特部的五千騎壓陣,伺機支援或側擊均可。

朱克圖五千騎全部出動了!

本來人數就少,若是還保留後備力量的話這攻擊力就大打折扣了,何況若是他的三千常備軍全部上了,將兩千部族騎兵留在此地也不安全,在這偌大的平原上,敵騎在人數佔優勢的情形下可輕易地繞到自己的身後。

一往無前!

這是眼下唯一的戰法!

朱克圖出發時依舊讓一千兩百飛龍騎打頭陣,六百猛虎騎繼之,最後面是一千兩百龍騎兵,龍騎兵後面緊緊跟着兩千部族騎兵。

打頭的龍騎兵裡面,又以戰力最爲強橫的四百騎稍稍突前。

在這個時代,凡是冷兵器的戰鬥,無論是騎戰還是步戰,打頭的自然是最爲勇敢的,不過也是傷亡最多的,爲了鼓勵他們戰鬥,尼堪對這些人的待遇非常好,幾乎與隊官平齊(百夫長)。

蘇米爾也帶着五千騎出發了。

一剎那,在以前的敕勒川、如今的土默川、漢人嘴裡的大黑河邊上,一萬騎踏在地上發出的巨大的沉悶聲響刺破了黎明,揚起的塵土也遮蔽了日光,雙方的騎兵的腎上腺素頃刻便上升到最高。

一觸即發!

第十七章 密信(上)第九章 美洲公司之二:彈指一揮間,煙波萬里第十四章 換了人間之三:學生們(下)煥發新生第三十九章 白山黑水(六)貓耳山,熟了第二十六章 孤星傳之六:怛邏斯之戰(4)第十四章 東歐大草原風雲之一:克里米亞的百姓們(4)第六章 阿拉套之戰(2)第五十四章 齊魯風雲之五:最後一戰(4)第四章 工業革命的曙光第四十九章 玄武青龍決之十二:大對決(4)第三十六章 智順王的盤算第二章 虎墩兔、朱由檢,憤中、憤青第三十章 暴風驟雨之二:工業革命(上)基地第五十章 少年天皇之八:凜凜冬日(6)雪止第二十一章 河套風雲(上)賀蘭山缺第三十三章 木.野狐.禪之十一:蓋州前線第五章 西行漫記(四)哲布尊丹巴與克烈後裔第七十三章 一路向東(3)第十八章 狂飆(1)嶽少保的兵法第二十章 阿巴坎(七)尾聲第二十八章 日落紫禁城之三:插曲(1)上都新城第三十五章 皮薩切克之三:大夏式殖民(2)道①第三十八章 半島之殤(2)雅爾塔的前世今生(下)第九章 美洲公司之二:彈指一揮間,煙波萬里第十二章 大漠雄心之三:九原阻擊戰(下)第五十二章 收官(2):得利贏城第七十三章 巴巴里之四:阿爾及爾寶藏(7)第十二章 皮島陸戰(下)第四十三章 皮薩切克之五:兩支小分隊(4)深淵第十章 風雲激盪,從甘肅開始(三)翰林院檢討,皇甫端第四十七章 春之祭(一)春天的徵兆第八十二章 落基山(4) 寧波四友第四十四章 雨季來臨,尾聲開始之四:兩個插曲(上)第五十四章第二十七章 尼布楚大會(中)第四十五章 雨季來臨,尾聲開始之四:兩個插曲(中)第十五章 返程航線:暖流與西北風第二十四章 東方欲曉(中)第三十四章 中東歐紀行之四:奇葩國度(4)第六十一章 風光舊曾諳(2)暗黑者與奮發者(中)第三十二章 中東歐紀行之四:奇葩國度(2)第九章 猛虎騎的重生(上)第五十三章 川藏風雲(3)蕭牆(下)第二十八章 加勒比之二:移民的歷程(3)新時代來臨③第十九章 阿巴坎(六)阿欽條約第十五章 東歐大草原風雲之三:扎波羅熱(1)第七十章 川藏決戰(2)四川總督(上)第五十四章 皮薩切克之六:德克薩斯小分隊(6)北上第四十五章 千里轉場(2)從託木城到陳湯城(中)第五章 上師東行漫記(上)第七十章 明斯克大公國(12)第九章 加勒比之一:牙買加爭奪戰(2)波譎雲詭③第二十三章 中東歐紀行之二:森林國度(上)第六十一章 俄勒岡大草原(中)肯納維克第五十二章 春之祭(六)聖者的光環第十七章 金不換的夢想第十九章 這個冬天很關鍵(下)第八十三章 川藏決戰(8)成都,成都!(中)第三十三章 大對決(四)板甲騎兵驚現遠東第六十一章 巴巴里之三:休達之戰(1)第三十七章 哈巴羅夫的新角色第七十一章 世紀謀劃之六:以打促和(中)第六章 蝴蝶效應(二)北境三少之膽大包天豫親王第十三章 換了人間之三:學生們(中)艱難的開始第十九章 阿巴坎(六)阿欽條約第三十七章 江淮風雲(六)第四十七章 山海關之十三:新一片石之戰(8)第四十一章 貝加爾湖西岸的蒙古大汗第十一章 阿斯蘭汗(下)第三十八章 山海關之四:驚豔一戰第三十六章 行者無疆(4)短暫邂逅第二十二章 援救(一)孫傳庭又來了第五十六章 北京,北京(6)委員會(下)第八十二章 落基山(4) 寧波四友第七章 索倫羣像之威:根特木爾與烏力吉第二章 西伯利亞的臨潢府之二:庫爾幹第三十八章 皮薩切克之四:黑與綠(上)第五十七章 半島之殤(9)尾聲(上)第三十二章 遠洋艦隊(下)第五十八章 尾聲(4)人事(下)第七章 西行漫記(六)孫傳廊與孫傳庭第十章 大夏監國(6)虛幻的盛世第十章 換了人間之二:降官們(2)明、清衰亡之辯(上)第四十三章 雨季來臨,尾聲開始之三:尼堪的心思第二十一章 來自馬尼拉的消息(上)第十一章 東歐大草原風雲之二:克里米亞的百姓們(1)第七十一章 世紀謀劃之六:以打促和(中)第三十六章 皮薩切克之三:大夏式殖民(2)道②第四十章 聲東擊西(下)①第十八章 東歐大草原風雲之三:扎波羅熱(4)第四十七章 春之祭(一)春天的徵兆第二十八章 日落紫禁城之三:插曲(1)上都新城第六章 換了人間之一:降將們(3)訓練第十一章 大漠雄心之二:九原阻擊戰(中)第一章 葵未年,秋意濃(上)第四章 黑龍江(上)第十八章 潛龍在淵第三十二章 少年天皇之二:四島省(下)第四十一章 中東歐紀行之六:華沙的奏鳴奏鳴第一卷 流金似火
第十七章 密信(上)第九章 美洲公司之二:彈指一揮間,煙波萬里第十四章 換了人間之三:學生們(下)煥發新生第三十九章 白山黑水(六)貓耳山,熟了第二十六章 孤星傳之六:怛邏斯之戰(4)第十四章 東歐大草原風雲之一:克里米亞的百姓們(4)第六章 阿拉套之戰(2)第五十四章 齊魯風雲之五:最後一戰(4)第四章 工業革命的曙光第四十九章 玄武青龍決之十二:大對決(4)第三十六章 智順王的盤算第二章 虎墩兔、朱由檢,憤中、憤青第三十章 暴風驟雨之二:工業革命(上)基地第五十章 少年天皇之八:凜凜冬日(6)雪止第二十一章 河套風雲(上)賀蘭山缺第三十三章 木.野狐.禪之十一:蓋州前線第五章 西行漫記(四)哲布尊丹巴與克烈後裔第七十三章 一路向東(3)第十八章 狂飆(1)嶽少保的兵法第二十章 阿巴坎(七)尾聲第二十八章 日落紫禁城之三:插曲(1)上都新城第三十五章 皮薩切克之三:大夏式殖民(2)道①第三十八章 半島之殤(2)雅爾塔的前世今生(下)第九章 美洲公司之二:彈指一揮間,煙波萬里第十二章 大漠雄心之三:九原阻擊戰(下)第五十二章 收官(2):得利贏城第七十三章 巴巴里之四:阿爾及爾寶藏(7)第十二章 皮島陸戰(下)第四十三章 皮薩切克之五:兩支小分隊(4)深淵第十章 風雲激盪,從甘肅開始(三)翰林院檢討,皇甫端第四十七章 春之祭(一)春天的徵兆第八十二章 落基山(4) 寧波四友第四十四章 雨季來臨,尾聲開始之四:兩個插曲(上)第五十四章第二十七章 尼布楚大會(中)第四十五章 雨季來臨,尾聲開始之四:兩個插曲(中)第十五章 返程航線:暖流與西北風第二十四章 東方欲曉(中)第三十四章 中東歐紀行之四:奇葩國度(4)第六十一章 風光舊曾諳(2)暗黑者與奮發者(中)第三十二章 中東歐紀行之四:奇葩國度(2)第九章 猛虎騎的重生(上)第五十三章 川藏風雲(3)蕭牆(下)第二十八章 加勒比之二:移民的歷程(3)新時代來臨③第十九章 阿巴坎(六)阿欽條約第十五章 東歐大草原風雲之三:扎波羅熱(1)第七十章 川藏決戰(2)四川總督(上)第五十四章 皮薩切克之六:德克薩斯小分隊(6)北上第四十五章 千里轉場(2)從託木城到陳湯城(中)第五章 上師東行漫記(上)第七十章 明斯克大公國(12)第九章 加勒比之一:牙買加爭奪戰(2)波譎雲詭③第二十三章 中東歐紀行之二:森林國度(上)第六十一章 俄勒岡大草原(中)肯納維克第五十二章 春之祭(六)聖者的光環第十七章 金不換的夢想第十九章 這個冬天很關鍵(下)第八十三章 川藏決戰(8)成都,成都!(中)第三十三章 大對決(四)板甲騎兵驚現遠東第六十一章 巴巴里之三:休達之戰(1)第三十七章 哈巴羅夫的新角色第七十一章 世紀謀劃之六:以打促和(中)第六章 蝴蝶效應(二)北境三少之膽大包天豫親王第十三章 換了人間之三:學生們(中)艱難的開始第十九章 阿巴坎(六)阿欽條約第三十七章 江淮風雲(六)第四十七章 山海關之十三:新一片石之戰(8)第四十一章 貝加爾湖西岸的蒙古大汗第十一章 阿斯蘭汗(下)第三十八章 山海關之四:驚豔一戰第三十六章 行者無疆(4)短暫邂逅第二十二章 援救(一)孫傳庭又來了第五十六章 北京,北京(6)委員會(下)第八十二章 落基山(4) 寧波四友第七章 索倫羣像之威:根特木爾與烏力吉第二章 西伯利亞的臨潢府之二:庫爾幹第三十八章 皮薩切克之四:黑與綠(上)第五十七章 半島之殤(9)尾聲(上)第三十二章 遠洋艦隊(下)第五十八章 尾聲(4)人事(下)第七章 西行漫記(六)孫傳廊與孫傳庭第十章 大夏監國(6)虛幻的盛世第十章 換了人間之二:降官們(2)明、清衰亡之辯(上)第四十三章 雨季來臨,尾聲開始之三:尼堪的心思第二十一章 來自馬尼拉的消息(上)第十一章 東歐大草原風雲之二:克里米亞的百姓們(1)第七十一章 世紀謀劃之六:以打促和(中)第三十六章 皮薩切克之三:大夏式殖民(2)道②第四十章 聲東擊西(下)①第十八章 東歐大草原風雲之三:扎波羅熱(4)第四十七章 春之祭(一)春天的徵兆第二十八章 日落紫禁城之三:插曲(1)上都新城第六章 換了人間之一:降將們(3)訓練第十一章 大漠雄心之二:九原阻擊戰(中)第一章 葵未年,秋意濃(上)第四章 黑龍江(上)第十八章 潛龍在淵第三十二章 少年天皇之二:四島省(下)第四十一章 中東歐紀行之六:華沙的奏鳴奏鳴第一卷 流金似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