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收官(2):得利贏城

當李養性的三千人馬的約莫一半進入到騎兵大營的校場之後,大營突然亮了起來!

而在大營的遠端,馬光輝的一千精騎嚴陣以待!

而在外面,馬光輝也在等着一個機會,一個將孔有德手下的步軍弄出大營的機會,可巧這個機會終於來了,除去一千步軍在城頭上,線國安的兩千步軍來到了騎兵大營的另一處營門。

那裡,還有馬光輝手底下的一千騎!

而在城池北端,馬光輝親自帶着一千騎正駛向孔有德的大本營,那裡,還有直接隸屬於他孔有德的一千正紅旗騎兵!

……

等到天明的時候,孔有德終於敗了。

不是他的騎兵敗了,而是李養性、線國安兩人在馬光輝鑲黃旗兩千騎兵的打擊下大敗,而孔有德自己的千騎與馬光輝的千騎倒是打了個旗鼓相當。

大敗李養性、線國安之後,馬光輝乾脆讓自己的騎兵上牆,驅逐了東城城牆上的步軍,讓自己的人手接管了城防。

這一晚,馬光輝在損失了大概一千騎之後乖乖地退回到了騎兵大營,而成功回到步軍大營的李養性、線國安部只有不到兩千——一個晚上,孔有德便損失了近三千步軍!

蓋州,自今日開始,城裡瀰漫着一股恐怖的氣息。

……

得利贏城(瓦房店北邊)。

得利贏城,又名得利寺山城,建於龍潭山之中,羣山環抱,中有復州河穿過,既有山水之利,還扼控着遼南唯一的一條官道,雖然隸屬於復州管轄,其位置實際上比復州城更爲重要。

如此重要的地方,卻不是漢軍旗鑲紅旗固山額真之一的劉之源親自把守,此城的守將名叫陳錦,原本的大淩河都司之一,卻被皇太極欽點鎮守此城。

而劉之源、劉光父子在此城西邊六十里的復州城駐守。

陳錦,錦州人,與大夏國的皇帝尼堪同歲,今年三十三歲,自跟隨祖大壽投降之後很快脫穎而出,當時在夏承德的出賣下,在大淩河、錦州一帶投降清國的遊擊以上的軍將接近三十名,其中除了祖家父子,張存仁、夏承德、孫定遼、劉武元、陳錦、鄧長春還是脫穎而出。

夏承德能脫穎而出原因很複雜,前文已經說過,此處不再贅述。

剩下的幾位卻完全是靠能力和忠心上位的,其中,大淩河都司陳錦後來官至閩浙總督,長期與舟山的魯王對峙,如今卻是最年輕的。

得利贏城周長接近五里,陳錦帶着三千漢軍在此駐守。

眼下正是正午,在得利贏城正中的社戲高臺上,城中的軍民卻在觀賞一場“大戲”。

像得利贏城這樣重要的地方,自然少不了大夏國安插的探子,前不久探子終於找上了陳錦,此時,皇太極兵敗梨樹城消息已經傳過來了,按說,此時“識時務爲俊傑”纔是遼東漢將的最佳選擇,但劉之源、陳錦卻不,依舊要誓死效忠“我大清”。

高臺上,一處“凌遲”大刑剛剛開始,受刑的正是那位大夏國遼東密探。

那位密探一開始在被陳錦抓住後便準備咬舌自盡,可惜,舌頭倒是咬下來了,自己卻並沒有死去,緊接着,一場慘烈的酷刑還在等着他。

陳錦面色如常地坐在臺下,剛纔在行刑前他還在高臺上進行了一番令人“熱血沸騰”的演講,無非是“蠻賊必敗,大清必勝,誓與城池共存亡,若再有二心者,便與此人同樣下場”云云。

……

陳錦正在得利贏城觀刑時,曲承恩帶着六千騎兵、三千步軍北上了,他的目標自然就是得利贏城了。

沒有懸念,猛虎騎在拔除了得利贏城附近的哨卡,並驅逐了劉之源的偵騎後,九千人馬全部進抵到得利贏城城下。

得知陳錦“誓不投降”,還抓了己方的探子後,曲承恩便知曉那探子肯定凶多吉少了,他也沒有廢話,立即安排步軍對得利贏城展開了轟擊。

由於陳錦並不準備出城戰鬥,曲承恩的步軍便在城下襬好火炮後開始利用己方火炮的射程對擺在城頭的火炮一一點名,半日後,當城裡那名灰衣衛密探受盡酷刑嚥氣後,得利贏城城頭的火炮基本上失去了作用。

黃昏時分,一場“熱彈”盛宴開始了。

與此同時,一場伏擊戰也在南面的瓦房店開始了。

瀚海軍大舉北上自然瞞不過復州-得利贏城一帶的主將劉之源了,不過他要從復州過來,要不從北面繞道,要不從南面瓦房店過來。

一路上,劉之源也在想着,“按照偵騎的訊報,蠻賊有五六千騎,自己手下只有三千騎,肯定不是彼等的對手,不過眼看着得利贏城就要陷落,自己深受皇上大恩,豈能眼看要城失陷而作壁上觀?”

故此,他不顧自己兒子的反對,將復州城的三千騎兵全部帶過來了,大有與瀚海軍“決一死戰”的意思。

臨走之前嗎,他對自己的兒子劉光說道:“爲父此去,九死一生,我可以死,但你不可以”

劉光有些不明所以,心想:“如今大勢已去,要投降的話乾脆一起投降好了,何苦要分出兩撥?”,但他又不敢忤逆父親的意思,只得在城頭目送他遠去。

劉之源抵近龍潭山時,瀚海軍十二斤尼布楚青銅炮低沉悠長的轟鳴聲已經清晰可聞了,此時,若是站在龍潭山上,就會發現龍潭山的正中間,復州河谷上,原本得利贏城的所在已經成了一個大火球,河谷上空的黑煙滾滾,大火燃燒的聲響在幾裡外都聽得見。

按說在這樣的情況下,得利贏城完全沒有援救的必要,不過劉之源還是來了。

一股必死的信念籠罩着劉之源。

說起來有些可笑,不過還真在這位清國大將身上顯出來了。

劉之源想死,城裡的陳錦卻有些後悔了,不過城下的瀚海軍卻一開始就判了他的死刑,從一開始,火炮便將南北兩座吊橋或擊毀或燒燬,陳錦此時就算逃出去也不可得,最後,他見到利用水井裡的水滅火完全於事無補,乾脆放棄了。

“咣”,陳錦將手中的雁翎刀拔了出來,一幅凜然的模樣走進了後院。

他的家屬都在海州,不過跟着他到得利贏城的有兩個小妾以及兩個小妾生的兩兒一女。

他首先看到了自己的女兒,那還是一個只有三歲的小女娃,他閉着眼睛一刀便刺了過去。

接着又見到了抱着兒子的一名小妾,那小妾見到陳錦殺氣騰騰的樣子也是嚇壞了,她轉身就準備向屋裡跑,結果還是被陳錦追上了,一聲慘叫之後,被陳錦一刀了結了。

不多時,後院不時響起了女人、孩童的哭喊聲,此時,院子也燃起了大火,火中還不時響起陳錦那沙啞的大笑聲。

最終,後院完全坍臺了,所有的人無論是活着的還是已經死了的都化作了灰燼。

……

南面,劉之源的三千騎終於走進了瓦房店。

正前面,達春的三千騎攔住了去路,劉之源深吸了一口氣,他也知道,兩側的山上恐怕還有不少“蠻賊”的騎兵在埋伏着。

“殺!”

他一擺手中的虎槍就要向前衝,突然感到後頸一涼,他強忍着劇痛轉過身來,只見在他的後面,同樣在大淩河之役中投降的騎兵將領、遊擊將軍張可範正絲毫不怯地與他對視着。

“劉大人,對不住了,您看看前面,陳錦負隅頑抗,最後落得個城毀身滅的下場,您深受皇上的大恩,高官厚祿,我等卻不是,我等還有一大家子需要養活,何況,那大夏國的皇帝雖出身漠北,不過卻是漢人,都是漢人,又何苦死抓着大清不放?”

“大哥,與他囉嗦個甚”

在劉之源的另一側,另一位祖家軍出身的千總楊明世大喊道,劉之源再看向周圍時,以往自己最親近的手下,包括自己的外甥韓棟在內都將臉看向另一邊,心裡一股莫名的悲憤冒了出來,“你等……”

話音未落,楊明世的虎槍鋒刃已經快若閃電般刺到了他脖子上,隨着大量鮮血急噴而出,楊明世的槍尖已經將劉之源的頭顱挑在手裡了。

(張可範、楊明世、韓棟,均爲在大淩河投降的祖家軍將領,還是幾個騎兵千總之一)。

達春接受張可範等人的投降後,立即帶着大軍馬不停蹄地趕到復州城。

此時,或許是已經得知得利贏城已經失陷的消息,再加上看到張可範、楊明世等人完好無損地跟着“蠻賊”騎兵前來,劉光知道大勢已去,他打開了城門,肉坦而出,跪在達春的面前。

達春一時不知道該如何應對這樣的人,那張可範、楊明世倒是爭先恐後地來到他面前,“大人,是殺是綁,您一句話”

半晌,達春跳下馬,他將劉光扶了起來。

“小劉將軍深明大義,棄暗投明,功莫大焉,快快請起”

……

復州、得利贏城一下,劉之源手下的另外一支兵馬,在半島東面海岸附近的歸服堡、紅嘴堡、蕭家關一帶鎮守的方一元、方獻可兄弟也忙不迭地投降了。

方一元、方獻可,乃是浙江總兵方國安的堂弟,也是大淩河隨着祖大壽投降清軍的將領。

第三十章 少年天皇之二:四島省(上)第六十一章 俄勒岡大草原(中)肯納維克第二十五章 朝鮮的全州第九章 猛虎騎的重生(上)第二十一章 來自馬尼拉的消息(上)第九章 猛虎騎的重生(上)第五章 夜襲第七章 車臣汗(下)第七十二章 川藏決戰(2)四川總督(下)第二十六章 閃擊第六十二章 川藏風雲(7)方略(中)第二十三章 諜影重重(上)盛京的柳郎第五章 大夏監國(4)依琳卡第二十一章 冰火島(一)遠方來客第七十八章最後一戰(3):阿勒泰薩爾大汗後裔第十三章 風雪古道(上)第二十七章 加勒比之二:移民的歷程(3)新時代來臨②第二十四章 加勒比之二:移民的歷程(2)先遣隊⑨第二十章 意外的敵人第六十三章 俄勒岡大草原(下)淘金夢(下)第七十三章 一路向東(3)第一章 土爾扈特(1)第二十章 木.野狐.禪之一:序幕(上)第六十一章 風光舊曾諳(2)暗黑者與奮發者(中)第四十章 卡蘭巴之戰第四十六章 雨季來臨,尾聲開始之四:兩個插曲(下)第二十九章 少年天皇之一:五島靜雲和由井正雪第五十二章 春之祭(六)聖者的光環第二十九章 大掃蕩第三十二章 江淮風雲(一)第三十二章 皮薩切克之二:小分隊(下)第十六章 斗轉星移(下)第二十三章 東方欲曉(上)第五章 索倫羣像之花:布耶楚克與哈爾額敦第三章 林中拓跋與黃頭韃靼第十章 大漠雄心之一:九原阻擊戰(上)第七十章 風光舊曾諳(4)孤舟蓑笠翁①第四十五章 北京,北京(2)衆正盈朝第三章 索倫羣像之秋:雅丹與牧仁第二十八章 濟州風雲(下)濟州海峽之戰之二第四十五章 半島之殤(5)刻赤攻城戰(中)第四十八章 春之祭(二)劫持的遊戲第三章 東曉元年的三院會議(下)第十二章 東方已曉(六)尼布楚大會Ⅱ:博格達車臣汗第三十四章 宇久-平戶之戰(下)第十二章 姍姍來遲第十五章 範家商隊的秘密(二)姬甲傑的秘密第二十五章 東方欲曉(下)第七十五章 向南,邂逅第一章 葵未年,秋意濃(上)第十五章 伊拉克利翁第二十二章 尼古拉. 斛律金與屈出律.拔都(上)第十六章 加勒比之二:移民的歷程(2)先遣隊①第十八章 大漠雄心之八:吳應龍的膽氣第五十三章 半島之殤(8)東西方騎兵大戰Ⅱ第七章 蝴蝶效應(三)北境三少之風流倜儻王子云第二十章 東歐大草原風雲之三:扎波羅熱(6)第三十一章 暴風驟雨之二:工業革命(下)之花第四十四章 非對稱戰爭(上)第一章 土爾扈特(1)第四章 總攻前夕(三)正宗唐風第九章 換了人間之二:降官們(1)人字第一號第四十一章 貝加爾湖西岸的蒙古大汗第四十三章 尾聲第一章 土爾扈特(1)第六章 暢想九原郡第六十二章 明斯克大公國(4)第八十七章 巴巴里之五:摩洛哥(9)第二十五章 孤星傳之六:怛邏斯之戰(3)第五十七章 半島之殤(9)尾聲(上)第七十章 巴巴里之四:阿爾及爾寶藏(4)第四十四章 非對稱戰爭(上)第十九章 東歐大草原風雲之三:扎波羅熱(5)第五章 西遼河劇變第八章 富庶的紅奇科伊第七十一章 巴巴里之四:阿爾及爾寶藏(5)第十六章 東歐大草原風雲之三:扎波羅熱(2)第二十四章 中東歐紀行之二:森林國度(中)第三十六章 行者無疆(4)短暫邂逅第三十一章 皮薩切克之二:小分隊(中)第六十七章 明斯克大公國(9)第十一章 風雲激盪,從甘肅開始(四)聲東擊西與孤軍深入(上)第七十七章 巴巴里之四:阿爾及爾寶藏(11)尾聲(上)第一章 高懸的利刃第三十八章 半島之殤(2)雅爾塔的前世今生(下)第六十一章 暴風驟雨Ⅱ之二:新江南(上)第四十九章 皮薩切克之六:德克薩斯小分隊(1)莫比爾人第十三章 東歐大草原風雲之一:克里米亞的百姓們(3)第十九章 聖戰(中)第五十四章 新瀛洲的老農民第四十五章 非對稱戰爭(下)第十七章 羅繼志,字定遠第三十章 少年天皇之二:四島省(上)第十章 換了人間之二:降官們(2)明、清衰亡之辯(上)第二十六章 代號“加里波利”之一:蘇丹裡耶要塞(上)第五十二章 川藏風雲(3)蕭牆(中)第十八章 大漠雄心之八:吳應龍的膽氣第六十二章 明斯克大公國(4)第八十八章 巴巴里之五:摩洛哥(10)第十章 玉龍傑赤(中)
第三十章 少年天皇之二:四島省(上)第六十一章 俄勒岡大草原(中)肯納維克第二十五章 朝鮮的全州第九章 猛虎騎的重生(上)第二十一章 來自馬尼拉的消息(上)第九章 猛虎騎的重生(上)第五章 夜襲第七章 車臣汗(下)第七十二章 川藏決戰(2)四川總督(下)第二十六章 閃擊第六十二章 川藏風雲(7)方略(中)第二十三章 諜影重重(上)盛京的柳郎第五章 大夏監國(4)依琳卡第二十一章 冰火島(一)遠方來客第七十八章最後一戰(3):阿勒泰薩爾大汗後裔第十三章 風雪古道(上)第二十七章 加勒比之二:移民的歷程(3)新時代來臨②第二十四章 加勒比之二:移民的歷程(2)先遣隊⑨第二十章 意外的敵人第六十三章 俄勒岡大草原(下)淘金夢(下)第七十三章 一路向東(3)第一章 土爾扈特(1)第二十章 木.野狐.禪之一:序幕(上)第六十一章 風光舊曾諳(2)暗黑者與奮發者(中)第四十章 卡蘭巴之戰第四十六章 雨季來臨,尾聲開始之四:兩個插曲(下)第二十九章 少年天皇之一:五島靜雲和由井正雪第五十二章 春之祭(六)聖者的光環第二十九章 大掃蕩第三十二章 江淮風雲(一)第三十二章 皮薩切克之二:小分隊(下)第十六章 斗轉星移(下)第二十三章 東方欲曉(上)第五章 索倫羣像之花:布耶楚克與哈爾額敦第三章 林中拓跋與黃頭韃靼第十章 大漠雄心之一:九原阻擊戰(上)第七十章 風光舊曾諳(4)孤舟蓑笠翁①第四十五章 北京,北京(2)衆正盈朝第三章 索倫羣像之秋:雅丹與牧仁第二十八章 濟州風雲(下)濟州海峽之戰之二第四十五章 半島之殤(5)刻赤攻城戰(中)第四十八章 春之祭(二)劫持的遊戲第三章 東曉元年的三院會議(下)第十二章 東方已曉(六)尼布楚大會Ⅱ:博格達車臣汗第三十四章 宇久-平戶之戰(下)第十二章 姍姍來遲第十五章 範家商隊的秘密(二)姬甲傑的秘密第二十五章 東方欲曉(下)第七十五章 向南,邂逅第一章 葵未年,秋意濃(上)第十五章 伊拉克利翁第二十二章 尼古拉. 斛律金與屈出律.拔都(上)第十六章 加勒比之二:移民的歷程(2)先遣隊①第十八章 大漠雄心之八:吳應龍的膽氣第五十三章 半島之殤(8)東西方騎兵大戰Ⅱ第七章 蝴蝶效應(三)北境三少之風流倜儻王子云第二十章 東歐大草原風雲之三:扎波羅熱(6)第三十一章 暴風驟雨之二:工業革命(下)之花第四十四章 非對稱戰爭(上)第一章 土爾扈特(1)第四章 總攻前夕(三)正宗唐風第九章 換了人間之二:降官們(1)人字第一號第四十一章 貝加爾湖西岸的蒙古大汗第四十三章 尾聲第一章 土爾扈特(1)第六章 暢想九原郡第六十二章 明斯克大公國(4)第八十七章 巴巴里之五:摩洛哥(9)第二十五章 孤星傳之六:怛邏斯之戰(3)第五十七章 半島之殤(9)尾聲(上)第七十章 巴巴里之四:阿爾及爾寶藏(4)第四十四章 非對稱戰爭(上)第十九章 東歐大草原風雲之三:扎波羅熱(5)第五章 西遼河劇變第八章 富庶的紅奇科伊第七十一章 巴巴里之四:阿爾及爾寶藏(5)第十六章 東歐大草原風雲之三:扎波羅熱(2)第二十四章 中東歐紀行之二:森林國度(中)第三十六章 行者無疆(4)短暫邂逅第三十一章 皮薩切克之二:小分隊(中)第六十七章 明斯克大公國(9)第十一章 風雲激盪,從甘肅開始(四)聲東擊西與孤軍深入(上)第七十七章 巴巴里之四:阿爾及爾寶藏(11)尾聲(上)第一章 高懸的利刃第三十八章 半島之殤(2)雅爾塔的前世今生(下)第六十一章 暴風驟雨Ⅱ之二:新江南(上)第四十九章 皮薩切克之六:德克薩斯小分隊(1)莫比爾人第十三章 東歐大草原風雲之一:克里米亞的百姓們(3)第十九章 聖戰(中)第五十四章 新瀛洲的老農民第四十五章 非對稱戰爭(下)第十七章 羅繼志,字定遠第三十章 少年天皇之二:四島省(上)第十章 換了人間之二:降官們(2)明、清衰亡之辯(上)第二十六章 代號“加里波利”之一:蘇丹裡耶要塞(上)第五十二章 川藏風雲(3)蕭牆(中)第十八章 大漠雄心之八:吳應龍的膽氣第六十二章 明斯克大公國(4)第八十八章 巴巴里之五:摩洛哥(10)第十章 玉龍傑赤(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