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挺進中原之一:最後的革左五營(3)

在與喀克篤禮差不多的時間,在東邊,阿林阿兩個軍團用幾乎同樣的辦法,在開封附近架起了一座浮橋。

開封大震。

其實大震也說不上,史書敘事,說到大震,肯定是有某種勢力就近威脅到了人煙繁華的稠密地帶,不過對於河南開封來說,李自成最後一次攻打開封時,也不知是大順軍還是明軍使用了決開黃河河堤“水漫金山”之計,導致開封附近一片汪洋,當場死傷無數,洪水過後又是瘟疫大起,剩下的百姓無法,不是南下便是東去。

到李巖接手河南時,開封府的丁口加起來只有一千多戶,當任繼光帶着五千步騎前來鎮守開封市,乾脆將附近的百姓全部遷到了城裡,就這樣開封城也是空蕩蕩的。

幾年過去後,在李巖的治理之下,至少堵住了黃河決口,讓開封附近的蚊蟲滋生、瘟疫橫行的水窪地變成了勉強可以耕種的地方,更關鍵的是,他還將以前開封附近的官道修繕起來,保證了開封與歸德、洛陽、南陽等地的聯繫。

這樣的人才,按說大順國應該大力重用纔是,不過他卻碰到了李自成和牛金星的組合。

先說牛金星,他在北京被瀚海軍俘虜後,尼堪並沒有難爲他,而是將他與李巖一起放了,他回到西安後,李自成倒是一如既往地對待他——他這樣想着,“自己手下十萬餘精銳都敗了,何況北京的那丁點人馬?”

不過對於以前提出讖語的宋獻策,他卻明顯疏遠了,“你這讖語明顯不靈嘛”,若不是闖營衆弟兄都習慣於宋軍師占卜打卦,李自成恨不得一刀將他殺了,李巖與宋獻策一向交好,李自成自然也知曉,原本沒覺得什麼,不過自從山海關大敗後,他不禁想道:“都說十八子主神器,那李巖也姓李,莫非宋獻策這廝利用咱家在前面擋着,最終讓李巖那廝上位?”

又想到,“元末明初之時,一開始,張士誠、陳友諒並不比朱元璋差,最終還是由朱元璋奪去了天下,這李巖莫非就是朱元璋?”

於是,他不顧衆人的勸告——當然了,以前還有劉宗敏可以勸他,自從劉宗敏在山海關戰死後,就沒有敢勸他了,召集李巖、藺養成、賀珍三個“可疑”人物來西安商議大事。

他打的主意是,他們若是敢來,那就好說,是殺是留再說,如果不來,那肯定就是叛賊了。

結果李巖、藺養成都去了,反而是賀珍沒去,這下他拿不定主意了,這時牛金星出現了。

自從李巖在河南顯示出了超卓的治理政務的能力後,牛金星便坐不住了,加上他又有被瀚海軍俘虜的“劣跡”,對於凡是能威脅到他地位的文官自然視爲眼中釘、肉中刺了,當李自成向他詢問如何處置李巖、藺養成兩人時,他毫不猶豫將這兩人推了出去。

他知曉,光殺李巖肯定不會服衆,若是連藺養成一起殺了,別人就不會懷疑,而是將怨氣都會發到回到西安後有些疑神疑鬼的李自成頭上。

於是,李巖、藺養成冤死在西安,這兩人的死纔是導致關中大震,軍民士氣低落,從而給瀚海軍以可乘之機的關鍵因素,可惜的是,李自成並未覺得如此,反而認爲瀚海軍實在太強悍了,大順軍只有走爲上策的一條路。

於是,就如同歷史上當阿濟格、多鐸兩路大軍進攻關中時,李自成一早便收拾好了,帶着幾十萬軍卒、家屬南下了。

李自成這一走,便讓劉希堯鎮守的河南凸顯出來了。

此時,按照正常決策,你若是放棄陝西的話,那河南也肯定保不住,但你如果要堅持守住河南那也行,你得增強河南的軍力纔是,但李自成並沒有,他只是提高了制將軍劉希堯的官位,讓他成爲河南的節度使,並晉升爲與田見秀並駕齊驅的權將軍。

他的如意算盤是,劉希堯能守住自然是好,守不住的話,若是與瀚海軍大戰幾場,也能延緩彼等的進攻。

一枚棄子。

這便是劉希堯的角色。

當然了,劉希堯居中,右邊是對大順國忠心耿耿的辛思孝,右邊是十八騎之一的任繼光,他也只能像辛思孝、任繼光一樣忠心耿耿。

這不,身在開封城的任繼光很快就接到了李自成的命令。

“相機南下汝寧府”

這個命令,身爲河南節度使的劉希堯沒有接到,陝州鎮守使辛思孝也沒接到,若是辛思孝得知還有這麼一出,他估計會當場噴出一口老血。

話不多說,殘破的開封城裡,原本週王的府邸裡,一位不到三十歲的高大漢子正在一座大殿裡走來走去。

只見他身形高瘦,顴骨高聳,雙頰深陷,面色微黑,一雙骨棱棱的大手,左手緊握着一把以前闖營裡常用的大刀,那種大刀,是李自成、劉宗敏二人經過實戰,並總結了多年征戰經驗認爲最適合義軍使用的大刀,既能用於騎戰,還能下馬不戰,他兩人還總結出一套非常實用的刀法,十八騎人人都會。

按說作爲十八騎之一,還是果毅將軍,任繼光的名聲雖然沒有他哥哥任繼榮響亮,不過也是等閒不敢小覷之人,這樣的親信,接到大順國皇帝陛下的命令後應該全力準備南下事宜纔是,不過現在的他竟然猶豫起來了。

李巖主政河南的這三年裡,他在政務上、軍務上的能耐有目共睹,且並沒有顯露出要獨立於大順單幹的意思,若是想要結交大夏國,以前在北京時就不會跟着南下了。

走着走着,他又想起了以前在湖北時,李自成誅殺羅汝才、賀一龍的事情,那時,由於羅、賀兩部勢大,闖營想要安安穩穩融合兩部,最簡單的法子自然是殺了兩人,不過眼下形勢完全不同,正是用人之時,爲何草率地將李巖殺了,何況還連帶殺了藺養成?

“肯定是牛金星那廝使的壞!”

作爲長期跟着李自成闖蕩天下的他不敢隨意中傷老頭領,他也不願意去中傷,於是便走上了“皇上身邊必有奸臣”的老路。

就在昨日,他也收到了大夏國的一封密信,自然是讓他棄暗投明的事,但自從發生了李巖、藺養成之事後,他可不敢投降了,一來他的家眷都在西安,二來,如果他投降了,他的哥哥任繼光肯定就危險了。

“唉”

最終,任繼光長嘆一聲,讓人將手下的將領叫過來,他要儘快佈置撤退一事了。

而在洛陽,以前的福王府,革左五營碩果僅存的亂世王劉希堯剛剛發出一條命令。

一個令人大爲意外的命令。

他讓正帶着五千步騎南下去南陽府的白鶴鳴趕緊返回洛陽,他讓白鶴鳴去南陽府是三天前做出的,按照此時大順軍的行軍速度,此時最多走了一百五十里,若是快馬去追還是能追的回的。

“本將要在洛陽附近與蠻賊大戰一場!”

“誓與洛陽共存亡!”

他是做給身邊的人看的,作爲李自成的非嫡系將領,還是投靠闖營後將全部兵馬全部交了出去的大頭目,李自成明面上雖然信任他,不過還是在右翼營摻雜了不少耳目。

一日後,他的快騎很快就追上了白鶴鳴。

白鶴鳴,以前跟着高迎祥南下的滎陽三十六家之一,人稱“翻山鷂子”,又稱“滿天飛”,在義軍中稱呼翻山鷂子的有好幾個,不過就以他與高傑最爲有名。

有着這個綽號的無一不是狡詐兇狠之輩,而他另一個“滿天飛”的綽號也顯示了的另一個能力——字面上自然是跑得快,私底下熟悉他的人卻知曉此人善變,先是跟着蠍子塊混,後來又加入到掃地王麾下,最後又成了革裡眼賀一龍的親信,不過自從跟着劉希堯加入到李自成的麾下後倒一直沒有變過。

與李自成、劉希堯等不同,白鶴鳴卻生得白白淨淨的,不熟悉的乍一看還以爲他是一個書生,實際上他是一個品行雖然不堪,戰鬥力卻一點也不差的大將,甫一接到劉希堯的命令,他的心思便上來了。

“突然將我叫回,肯定不是爲了那狗屁的與瀚海軍決一死戰的目的,而是準備將自己的嫡系力量捏在一起,屆時無論是戰是降都好說”

“李巖、藺養成一死,他多半是要降了,不過是掩人耳目罷了”

他此時已經走到了許昌,此時要返回洛陽的話有兩條路,一條是直接向西北,一條則是向北,抵達鄭州後再西進——他本是鄭州-滎陽一帶的守將,家小還都在那裡呢。

最後他決定先回鄭州再說。

走到半路時,他的偵騎向他彙報了一事。

“將軍,就在我軍的北邊大約三十里遠的地方,有一支大軍正在南下,看那旗號應該是任繼光的部隊,您看……”

“哦?”,白鶴鳴先是一愣,接着就反應過來了,“並沒有傳出開封大戰的消息,這廝突然南下,不是避戰便是接到了南下的命令”

此時,正沿着鄭州-許昌-郾城的路線南下的任繼光也得到了白鶴鳴部正在北上的消息,他也有些詫異,“這廝不是被派到南陽府加強對陝西商州方向的警戒嘛,怎地又回來了?”

第十九章 龍戰於野(二)李九成的第二次野戰(上)第二章 烏勒茲的烏巴什第五十三章 半島之殤(8)東西方騎兵大戰Ⅱ第三十四章 一不做二不休第十一章 霜狼騎兵(7)第三十三章 江淮風雲(二)第三十一章 木.野狐.禪之九:名單初現第十一章 美洲公司之四:俄勒岡新況第二十五章 新克里米亞(下)第三章 索倫羣像之秋:雅丹與牧仁第六十五章 月亮女神聯盟(1)第四十七章 厄斯克門,命運的咽喉第九章 風雲激盪,從甘肅開始(二)馬爌,分身乏術第二十四章 東方欲曉(中)第十九章 隴右往事之一:聲東擊西第五十五章 皮薩切克之六:德克薩斯小分隊(7)新阿帕奇第二十八章 大夏馳道及新臨潢府第五章 夜襲第六章 阿拉套之戰(2)第十八章 這個冬天很關鍵(中)第三十二章 秋風秋雨愁煞人第三十四章 中東歐紀行之四:奇葩國度(4)第十章 秋之行(10)特蘭西瓦尼亞(上)第三十一章 皮薩切克之二:小分隊(中)第四章 撥雲見日(下)第十三章 一路向東(3)打得一拳開第十六章 阿巴坎(三)頓河騎兵第四章 總攻前夕(三)正宗唐風第六章 晨鐘暮鼓第二十七章 尼布楚大會(中)第三章 索倫羣像之秋:雅丹與牧仁第三章 總攻前夕(二)藩國雲集第十九章 孤星傳之四:博格拉汗第七十二章 一路向東(2)第八十八章 世紀謀劃之八:最終幻想(9)卡斯特羅儒尼奧爾伯爵第二十一章 孤星傳之五:草原的夜(中)西突厥部落第五十七章 收官(7):三城記(下)第十五章 孤星傳之二:密會第七章 車臣汗(下)第五十三章 春之祭(七)獻祭第十四章 霜狼騎兵(10)第四十五章 半島之殤(5)刻赤攻城戰(中)第六章 晨鐘暮鼓第十七章 阿巴坎(四)殺了你,好嗎?第十四章 東歐大草原風雲之一:克里米亞的百姓們(4)第七十三章 一路向東(3)第六十一章 風光舊曾諳(2)暗黑者與奮發者(中)第二章 邊荒傳說(下)第四十章 尾聲:一道令人啼笑皆非的命令第二十七章 兩京皇宮(上)第三十章 木.野狐.禪之八:不對稱戰爭第二章 虎墩兔、朱由檢,憤中、憤青第七十七章最後一戰(2):飛躍圖魯噶爾特山第二十二章 援救(一)孫傳庭又來了第四十九章 川藏風雲(1)餘孽第九章 大夏監國(5)赤塔④第二十一章 孫秀寧在旅途之六:並不寧靜的頓河第三十四章 行者無疆(2)壹岐-對馬第三十三章 氣吞萬里如虎(二)耀眼的光芒第五章 總攻前夕(四)那一炮的風情第七章 阿拉套之戰(3)第三十一章 中東歐紀行之四:奇葩國度(1)第四十五章 少年天皇之八:凜凜冬日(1)大阪城第十七章 阿巴坎(四)殺了你,好嗎?第四章 秋之行(4)風浪起(中)第一章 葵未年,秋意濃(上)第四十五章 小玉茲風雲(1)破碎圖爾河第三十三章 白山黑水(四)迷霧第一章 邊荒傳說(上)第二十一章 龍戰於野(四)李九成的第二次野戰(下)第二十三章 挺進中原之二:愛恨仇殺(1)第二十九章 立陶宛省(4)維爾紐斯規劃第四章 鎮江堡的故事之三:風吹過第二十一章 鼎足第二章 西伯利亞的臨潢府之二:庫爾幹第四十八章 雨季來臨,尾聲開始之六:餘音未散第五十章 春之祭(四)祭司的舞蹈(上)第七章 雙料家臣(二)出羽國,奧羽山,秋田古道第六十章 暴風驟雨Ⅱ之一:理想國(下)第十九章 林中不寧第七十九章 巴巴里之五:摩洛哥(1)第二十七章 風雨欲來(一)商丘論道(上)第四十一章 山海關之七:新一片石之戰(2)第三十二章 木.野狐.禪之十:李成樑後人第六章 阿拉套之戰(2)第三十二章 喀啦契丹(三)轉機第二十八章 塔拉之戰(下)第五章 西伯利亞的臨潢府之五:伊賽特與博格達第十七章 阿巴坎(四)殺了你,好嗎?第四十六章 半島之殤(5)刻赤攻城戰(下)第四十九章 蒸汽航線(1)啓程第六十九 世紀謀劃之六:塞萬提斯私生子第六章 蝴蝶效應(二)北境三少之膽大包天豫親王第四十六章 小玉茲風雲(2)夕照奧倫堡第十八章 東歐大草原風雲之三:扎波羅熱(4)第三十一章 皮薩切克之二:小分隊(中)第八十章 川藏決戰(7)插曲(下)機帆船,捲起千堆雪第七十章 猶他第三章 西行漫記(二)伊爾根與哲科伊第八章 霜狼騎兵(4)
第十九章 龍戰於野(二)李九成的第二次野戰(上)第二章 烏勒茲的烏巴什第五十三章 半島之殤(8)東西方騎兵大戰Ⅱ第三十四章 一不做二不休第十一章 霜狼騎兵(7)第三十三章 江淮風雲(二)第三十一章 木.野狐.禪之九:名單初現第十一章 美洲公司之四:俄勒岡新況第二十五章 新克里米亞(下)第三章 索倫羣像之秋:雅丹與牧仁第六十五章 月亮女神聯盟(1)第四十七章 厄斯克門,命運的咽喉第九章 風雲激盪,從甘肅開始(二)馬爌,分身乏術第二十四章 東方欲曉(中)第十九章 隴右往事之一:聲東擊西第五十五章 皮薩切克之六:德克薩斯小分隊(7)新阿帕奇第二十八章 大夏馳道及新臨潢府第五章 夜襲第六章 阿拉套之戰(2)第十八章 這個冬天很關鍵(中)第三十二章 秋風秋雨愁煞人第三十四章 中東歐紀行之四:奇葩國度(4)第十章 秋之行(10)特蘭西瓦尼亞(上)第三十一章 皮薩切克之二:小分隊(中)第四章 撥雲見日(下)第十三章 一路向東(3)打得一拳開第十六章 阿巴坎(三)頓河騎兵第四章 總攻前夕(三)正宗唐風第六章 晨鐘暮鼓第二十七章 尼布楚大會(中)第三章 索倫羣像之秋:雅丹與牧仁第三章 總攻前夕(二)藩國雲集第十九章 孤星傳之四:博格拉汗第七十二章 一路向東(2)第八十八章 世紀謀劃之八:最終幻想(9)卡斯特羅儒尼奧爾伯爵第二十一章 孤星傳之五:草原的夜(中)西突厥部落第五十七章 收官(7):三城記(下)第十五章 孤星傳之二:密會第七章 車臣汗(下)第五十三章 春之祭(七)獻祭第十四章 霜狼騎兵(10)第四十五章 半島之殤(5)刻赤攻城戰(中)第六章 晨鐘暮鼓第十七章 阿巴坎(四)殺了你,好嗎?第十四章 東歐大草原風雲之一:克里米亞的百姓們(4)第七十三章 一路向東(3)第六十一章 風光舊曾諳(2)暗黑者與奮發者(中)第二章 邊荒傳說(下)第四十章 尾聲:一道令人啼笑皆非的命令第二十七章 兩京皇宮(上)第三十章 木.野狐.禪之八:不對稱戰爭第二章 虎墩兔、朱由檢,憤中、憤青第七十七章最後一戰(2):飛躍圖魯噶爾特山第二十二章 援救(一)孫傳庭又來了第四十九章 川藏風雲(1)餘孽第九章 大夏監國(5)赤塔④第二十一章 孫秀寧在旅途之六:並不寧靜的頓河第三十四章 行者無疆(2)壹岐-對馬第三十三章 氣吞萬里如虎(二)耀眼的光芒第五章 總攻前夕(四)那一炮的風情第七章 阿拉套之戰(3)第三十一章 中東歐紀行之四:奇葩國度(1)第四十五章 少年天皇之八:凜凜冬日(1)大阪城第十七章 阿巴坎(四)殺了你,好嗎?第四章 秋之行(4)風浪起(中)第一章 葵未年,秋意濃(上)第四十五章 小玉茲風雲(1)破碎圖爾河第三十三章 白山黑水(四)迷霧第一章 邊荒傳說(上)第二十一章 龍戰於野(四)李九成的第二次野戰(下)第二十三章 挺進中原之二:愛恨仇殺(1)第二十九章 立陶宛省(4)維爾紐斯規劃第四章 鎮江堡的故事之三:風吹過第二十一章 鼎足第二章 西伯利亞的臨潢府之二:庫爾幹第四十八章 雨季來臨,尾聲開始之六:餘音未散第五十章 春之祭(四)祭司的舞蹈(上)第七章 雙料家臣(二)出羽國,奧羽山,秋田古道第六十章 暴風驟雨Ⅱ之一:理想國(下)第十九章 林中不寧第七十九章 巴巴里之五:摩洛哥(1)第二十七章 風雨欲來(一)商丘論道(上)第四十一章 山海關之七:新一片石之戰(2)第三十二章 木.野狐.禪之十:李成樑後人第六章 阿拉套之戰(2)第三十二章 喀啦契丹(三)轉機第二十八章 塔拉之戰(下)第五章 西伯利亞的臨潢府之五:伊賽特與博格達第十七章 阿巴坎(四)殺了你,好嗎?第四十六章 半島之殤(5)刻赤攻城戰(下)第四十九章 蒸汽航線(1)啓程第六十九 世紀謀劃之六:塞萬提斯私生子第六章 蝴蝶效應(二)北境三少之膽大包天豫親王第四十六章 小玉茲風雲(2)夕照奧倫堡第十八章 東歐大草原風雲之三:扎波羅熱(4)第三十一章 皮薩切克之二:小分隊(中)第八十章 川藏決戰(7)插曲(下)機帆船,捲起千堆雪第七十章 猶他第三章 西行漫記(二)伊爾根與哲科伊第八章 霜狼騎兵(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