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9章

單從信箋內容來看,似乎還算有理有據說得過去,但王湯姆和錢天敦都不是第一天跟朝鮮人打交道了,自然也知道這些傢伙的說話可信度不是那麼高,而且金尚憲在出事這段時間一直沒出過城,立場並不可靠,這自然又是讓其可信度大打折扣。

“世子,你怎麼看?”讓信使先退下之後,王湯姆沒有急於表態,而是先徵求了李凒的意見。

李凒知道自己的意見很可能便會決定城內無數人的生死,當下作出的迴應也是十分謹慎:“金大人老成持重,在這個時候派人出城送信,想必也是爲了避免貴軍攻城造成傷亡,在下認爲可以參考金大人的建議,不妨再等一等。”

王湯姆對於他這個小心翼翼的回答顯然不甚滿意,微微搖頭道:“與其說是爲了避免我軍傷亡,我看更像是緩兵之計!”

從城裡送出來這封信沒有任何的真憑實據可供佐證,如果寫一封信就能讓城外的海漢軍停止行動,那營造出這麼大的聲勢所應起到的恐嚇威懾作用就全沒了。

錢天敦的態度跟王湯姆保持了高度一致:“我們並不知道目前城內的真實情況,這封信的可信度存疑,爲了國王的安全着想,我們還是要儘快進城才行!”

信中並未提及國王李倧的生死,這也讓李凒似乎看到了一絲希望,但錢天敦的話顯然只是託辭罷了,如果海漢人真這麼在意李倧的生死,又豈會拖了這麼多天才動身來到漢城。

不過王湯姆將此定性爲緩兵之計,那就已經表明海漢軍的態度了——他們並不真正信任金尚憲,也不相信他在信中所描述的狀況。

想到這裡,李凒忍不住問道:“兩位將軍是覺得金大人所言不實,倒是崔大人更可信?”

金尚憲的信中稱此次政變的幕後黑手是崔鳴吉,將所有事情一股腦都推到了崔鳴吉頭上,這是否可信,其實李凒也難有定論。但他很想知道海漢人是根據什麼作出的判斷,認爲金尚憲所說的情況不可信。

王湯姆搖搖頭道:“這兩位大人,我們誰都不信。”

“這是何故?”李凒聽到這話不禁微微一驚,心想自己離開朝鮮這一年多時間,莫非朝廷與海漢駐軍之間產生了什麼矛盾,會讓王湯姆對這兩位在朝堂上影響力頗大的官員都帶有明顯的敵意。

王湯姆反問道:“請問世子,兵曹衙門的各位大人不在漢城的時候,朝中還有哪位大人可以調動漢城兵馬,或者說可以對駐軍施加影響,讓其參與到政變當中?”

“這……的確崔金二位大人是有此影響力,但這也不能代表是他們主導了此事吧?”李凒還是不願朝王湯姆所說的這種可能去作假設。

王湯姆點點頭道:“他們影響力這麼大,如果是其他人帶頭造反,難道不擔心會被他們從中作梗?如果換作是我,起兵第一件事,就是把這些可能擋路的重臣全殺了!這樣既不用擔心有人擋路,又能斷了國王的念想,這樣才方便在短時間內控制住朝政。”

錢天敦接着話頭說道:“這兩位大人在城裡待了一個月都沒事,以他們的影響力,就算自己跑不了,難道連個通風報信的人都送不出來?還有,漢城封城已經一個月了,但一直源源不斷有物資送進城裡,保證城裡的社會秩序不亂,這可不是隻靠一兩個衙門協作就能辦成的事,如果沒有大人物坐鎮指揮,城裡應該早就亂了。”

李凒默然半晌,感覺王錢二人所說的確是有幾分道理,但他還是不願同意對方的看法:“他們若是要造反,那爲何這麼多天了,都沒有以官方名義對外發布任何消息?如果父王已經落入他們手中,那隻怕退位的僞詔也早就送出漢城了吧?”

王湯姆點點頭道:“這也正是我們目前不解的一個疑點,如果說亂黨發動政變的目的是爲了推翻國王陛下,那應該已經得手了,但遲遲沒有對外確認,這中間肯定有某些我們所不知的狀況發生。”

“或許是亂黨擔心無法得到貴國的認可,會招來類似軍事打擊這樣的嚴重後果,才一直沒有發佈消息?”李凒聞言提出了一種可能。

王湯姆搖搖頭道:“既然已經用上了勾結滿清奸細這樣的理由,那應該就是早有準備了,只要把這口鍋推到滿清頭上,那對外就很容易有個說得過去的交代了。”

李凒一聽,心說你這是無論如何都不會相信金尚憲所說的情況了,便也不再犟着脖子繼續辯論,只請王湯姆拿個主意處理當下的局面。反正自己說了什麼也不會是最終決定,那還不如就讓海漢人快刀斬亂麻,儘快平息漢城的事態。

王湯姆將那信使又召了進來,讓他回去告訴城中主事的人,再給出一個時辰的時間,如果到時候沒有在崇禮門外現身,便視作亂黨處置,海漢軍將直接對漢城發動攻勢,不會再作任何警告。

王湯姆的態度看似作出了一點點的讓步,但實際上仍然非常強硬,既然對方想打亂海漢軍的行動計劃,那他也以彼之道還施彼身,不讓對方試圖拖延一天時間的目的得逞。

時間很快就過去了,將近時限到來的時候,崇禮門再次打開,這次出來的不是信使,而是數十名徒步走出城外的文武官員。這些官員走到官道邊列隊站好,看樣子正是迴應了王湯姆所提出的要求。

錢天敦接到報告,便讓高橋南先派兩個連入城,控制住崇禮門和通往城北王宮的幹道。

“世子,隨我一同入城吧!”錢天敦下達完命令之後,便轉頭向李凒發出了邀請。

李凒心道城內情況不明,就這麼往裡面闖未免有些莽撞了,但看錢天敦似笑非笑地盯着自己,心知這應該也是對方在考驗自己的膽識,一咬牙便應了下來。

“世子放心,我們一定會好好保護你的安全。”錢天敦簡單安慰了一句,便讓人去牽馬過來。

錢天敦當然不是什麼莽夫,爲了預防萬一,王湯姆和一部分海軍人馬仍留在了城外壓陣。

“世子,待會見着金尚憲和其他官員,你儘量表現得冷淡一些,到了城中先不要急於發問,聽一聽這些官員的說法,或許我們會從中發現更多的線索。”錢天敦在上馬之前又叮囑了幾句。

李凒點點頭,心想裝高冷我強項啊,這個要求倒是沒什麼難度。

於是在大隊海漢軍的簇擁之下,錢天敦和李凒騎着馬向漢城緩緩推進。快到城門的時候,李凒看得分明,這批等候在城外的官員果然是金尚憲由打頭。不過金尚憲一支胳膊用繃帶掛在脖子上,纏着胳膊的繃帶還隱隱有血色透出,看樣子竟是有傷在身。

李凒還隔着十來丈遠的時候,這些官員在金尚憲的帶領之下已經全都跪到了地上。迎接他的到來。

李凒在海漢這一年裡,除了他自己的下屬,基本上沒人會對他行跪拜禮,畢竟海漢國不興這一套,頂多作揖鞠躬就完事。這時候看到官員們如此隆重,倒是讓他生出了一絲不適應的感覺。

“各位大人都起來吧!”李凒記着先前錢天敦的吩咐,儘量讓自己的語氣顯得冷淡一些。

待官員們站起來之後,李凒也沒有等金尚憲過來彙報情況,而是按照錢天敦的吩咐下令回宮,讓官員們到時候進宮應答。

這時候金尚憲還是主動走上前來對李凒說道:“殿下,宮中尚有些凌亂之處,只怕會讓殿下覺得不便……”

李凒有些不耐煩地打斷了他:“金大人,勤政殿沒被燒掉吧?還能站得下這些人吧?有什麼話,回去再說!”

金尚憲大概也沒料想到李凒時隔一年回來之後變得強硬了許多,但還是很恭敬地應下來。至於他胳膊上的傷勢,似乎李凒並沒有注意到,當然更有可能是看到了也沒上心罷了。

李凒回過頭來,見錢天敦朝自己微微點了點頭表示肯定,當下也稍稍放鬆了一些。他以前在金尚憲這種權臣面前可不敢太過放肆,說話都是客客氣氣,不會像剛纔這般生硬。

但李凒自己心裡明白,剛纔這種態度也不完全是出於海漢人的要求。他今時今日的處境已經與出國之前大不相同,如果國王已經不幸遇害,那他就是馬上要接掌大權的人,自然得拿出應有的帝王威嚴。再像以前那樣小心翼翼地對待大臣,那隻會讓今後的君臣關係變得畸形。

李凒進了崇禮門,便立刻感覺到不一樣的氣氛。他在漢城生活了二十多年,還從未見過漢城如此安靜的時候。街上除了有少量士兵在路口設卡值守,基本看不到普通民衆的身影。

雖然大致能猜到這是爲了控制城內治安的必要措施,但還是讓李凒覺得十分不舒服,只想快些回到自己最熟悉的地方去。不過除了本國士兵之外,視野中也一直都能看到熟悉的海漢兵身影,這讓他的心情稍稍放鬆了少許。

城中的建築損毀狀況倒是比李凒的預計要好得多,只是偶爾會看到某一處燒成了斷壁殘垣的房舍,看樣子城內的武裝衝突程度應該不算太激烈。

而王宮的狀況似乎比外面還要更好一點,但李凒對仍然守衛在王宮附近的禁衛軍實在沒什麼好臉色。城內發生政變,國王下落不明,而這些禁衛軍卻像沒事人一樣站在這裡,很顯然他們要嘛是嚴重失職,要嘛就是參與了造反,無論是哪一種情況,對李凒來說都是不可接受。

他在心裡暗暗作出決定,待事態平息之後,便要將禁衛軍這些人全部論罪處置,就算沒有直接參與造反的人,至少也得判個流放,方能解心頭之恨。

李凒沒有回自己的住處,而是直接去了平時上朝議政的勤政殿。這裡的狀況看起來還算正常,也沒有金尚憲所說的那麼凌亂不堪,李凒甚至開始有點懷疑,金尚憲是在故意編造理由勸說自己不要回宮,以便他能有時間處理宮中的某些人或事。

但這個時候也沒法先去顧及這些細節了,李凒現在必須要儘管瞭解目前的狀況,當然最重要的便是國王李倧的下落。

進了勤政殿,李凒倒是很懂事地先讓人給錢天敦賜座,然後自己坐到以前在殿上聽政的位置,沒去坐大殿中間空着的王座。

李凒看着下面站着的官員,數量比起以前可是少了許多,很多熟悉的面孔都見到。而在場的這些人,大部分都是金尚憲一派的官員,可見發生在城中的這場鬥法並不簡單,遠不似剛纔所看到的場景那麼平和,很多人可能永遠都不會出現在這個大殿中了。

“那麼有誰能夠告訴我,父王的下落何在?”李凒穩定了一下情緒,便開口向殿中的這些官員提出了自己最爲關心的一個問題。

在離他不遠處坐着的錢天敦見狀,便對金尚憲問道:“金大人,國王是被什麼手段行刺?遺骸在哪裡?”

金尚憲道:“刺客混入御書房中以利器刺殺國王,然後放了一把火將御書房一併燒了。遺骸現已收斂下葬,微臣命人暫時先悄悄埋在了景福宮北邊的山上,以免亂黨再拿國王的屍骨做文章。既然殿下已經回來了,待事態平息之後,再請殿下爲國王重新操辦正式葬禮。”

錢天敦點點頭道:“看樣子這刺客也沒打算全身而退,殺了人之後居然還敢點上一把火……他折騰出這麼大的陣仗,那想必你們應該抓到刺客了吧?”

第1236章 集結點第四百四十一章 親自演示第330章 馳援李家莊第八百七十章 抱團取暖第1462章 競爭關係第1734章 態度轉變第367章 利害關係3361.第3361章第52章 邀功請賞(一)2713.第2713章第四百六十章 文化滲透第六百五十二章 攻守轉換第1018章 苗栗第170章 參觀鹽場第1771章 各有打算2771.第2771章第3479章第337章 最後一擊2786.第2786章第2061章第八百五十五章 準備開戰第1340章 如釋重負第1778章 指揮權3386.第3386章第五百七十六章 保命要緊2401.第2401章第389章 一擊即潰第六百四十七章 重返南日島2736.第2736章第九百三十五章 形勢比人強第五百五十二章 軟釘子2913.第2913章第1180章 變本加厲第1708章 並不簡單第2177章2898.第2898章第2001章第八百六十一章 佔領六橫島第七百八十二章 技術迭代第1463章 信息的價值第2245章第2123章2822.第2822章3303.第3303章第1951章2569.第2569章第1760章 武力展示(二)第1807章 聯合行動第1159章 陰差陽錯第380章 戰敗替罪羊第2261章2748.第2748章第8章 籌備進行時(四)第93章 殺雞儆猴第1148章 登州府的反應第1459章 東江移民村第四百九十章 立場不同第2191章第七百八十五章 合作開發第290章 殘酷的現實3278.第3278章第76章 貨比貨第八百六十五章 安排與改造第78章 崖州工作組(二)第五百九十六章 漳州城第2164章第七百八十二章 技術迭代3280.第3280章3080.第3080章第1143章 進退兩難3153.第3153章2847.第2847章第46章 達成合作第219章 越南之行(二)第2222章第1367章 佯攻3284.第3284章3190.第3190章3161.第3161章第202章 產能與市場第1610章 外交難題3336.第3336章2480.第2480章2516.第2516章第七百二十二章 巴達維亞城2819.第2819章第八百四十八章 開門投降第1867章 項目拖延第七百七十四章 媒體的作用2424.第2424章3209.第3209章第2046章第八百六十八章 曲知府的意願第3504章2562.第2562章第1924章第168章 海漢人的民政管理2957.第2957章第269章 攻防大戰第1970章
第1236章 集結點第四百四十一章 親自演示第330章 馳援李家莊第八百七十章 抱團取暖第1462章 競爭關係第1734章 態度轉變第367章 利害關係3361.第3361章第52章 邀功請賞(一)2713.第2713章第四百六十章 文化滲透第六百五十二章 攻守轉換第1018章 苗栗第170章 參觀鹽場第1771章 各有打算2771.第2771章第3479章第337章 最後一擊2786.第2786章第2061章第八百五十五章 準備開戰第1340章 如釋重負第1778章 指揮權3386.第3386章第五百七十六章 保命要緊2401.第2401章第389章 一擊即潰第六百四十七章 重返南日島2736.第2736章第九百三十五章 形勢比人強第五百五十二章 軟釘子2913.第2913章第1180章 變本加厲第1708章 並不簡單第2177章2898.第2898章第2001章第八百六十一章 佔領六橫島第七百八十二章 技術迭代第1463章 信息的價值第2245章第2123章2822.第2822章3303.第3303章第1951章2569.第2569章第1760章 武力展示(二)第1807章 聯合行動第1159章 陰差陽錯第380章 戰敗替罪羊第2261章2748.第2748章第8章 籌備進行時(四)第93章 殺雞儆猴第1148章 登州府的反應第1459章 東江移民村第四百九十章 立場不同第2191章第七百八十五章 合作開發第290章 殘酷的現實3278.第3278章第76章 貨比貨第八百六十五章 安排與改造第78章 崖州工作組(二)第五百九十六章 漳州城第2164章第七百八十二章 技術迭代3280.第3280章3080.第3080章第1143章 進退兩難3153.第3153章2847.第2847章第46章 達成合作第219章 越南之行(二)第2222章第1367章 佯攻3284.第3284章3190.第3190章3161.第3161章第202章 產能與市場第1610章 外交難題3336.第3336章2480.第2480章2516.第2516章第七百二十二章 巴達維亞城2819.第2819章第八百四十八章 開門投降第1867章 項目拖延第七百七十四章 媒體的作用2424.第2424章3209.第3209章第2046章第八百六十八章 曲知府的意願第3504章2562.第2562章第1924章第168章 海漢人的民政管理2957.第2957章第269章 攻防大戰第1970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