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1章 給我一把傘

“大理可圖也。”姚麟說道。

不管怎麼說,宋朝都是一個外來者,但大理亂掉,失去正統存在,宋朝進入,就不會引起大的反抗,也能順利治理。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幾將多少都受了王巨影響,特別是姚麟,他隨王巨多久啦?從鄭白渠到慶州,現在又到了南方。

王巨的思路就是我能治理,我纔去佔領,不能治理,就不去佔領,就象占城一樣,雖將他們滅國,但又主動放棄了。或者換一種說法,另一個時空那一個朝代疆域最大,非是唐元清,而是天朝,餘下三朝疆域嚇死人,可實際控制的疆域有多少?但清末是很可惜,科技時代的到來,纔是國家能控制偏遠地區真正的原因。在那個時間段,守住了就也守住了。然而清朝沒有守住,於是天朝變成一隻瘦公雞……

王巨道:“姚將軍,還是不能輕視啊,大理終是一個文明國家。”

這個文明有多重要,放在中原說,可能大家不大清楚,畢竟眼睛盯着的是遼國與西夏,雖然這兩國文明不及宋朝,但也不能算是未開智化的國度。即便生女真,也早開了智化。

然而到了南方,那才知道文明存在着多大的懸差,居然還有上古書籍上所說的鑽木成火的存在,甚至有的土著都不知道吃熟食,真正的飲毛茹血……

不過王巨爲了加深幾將的印象,刻意舉了一個例子:“比如吐蕃,現在吐蕃是指以河湟爲中心的吐蕃人,但熙河地區的吐蕃人身上的漢人血脈可能超過了吐蕃血脈,他們也清楚,因此秦州吐蕃與漢人最親近。湟州吐蕃身上流着的吐谷渾血脈勝過了吐蕃血脈,六穀部吐蕃則可能有鐵勒人、回鶻人與漢人的血脈,蜀西的少數吐蕃人則多有羌人血脈。因此他們都不能算是正宗的吐蕃人,正宗的吐蕃人在吐蕃高原上。爲什麼那羣吐蕃人象是消失了一般?”

“如果觀看史書,原因則是吐蕃人口少。唐朝衰落時,他們擴張太快,加上宗教等因素,導致吐蕃四分五裂。由是河湟吐蕃與高原上的吐蕃不怎麼往來了,更不會受他們節制。其實非是如此,吐蕃是從松贊干布時崛起的,但擴張時則是從論欽陵擴張的,固然是因爲論欽陵用兵如神。可實際的原因乃是唐朝下嫁文成公主,後來又下嫁金城公主,兩次下嫁,唐朝送去幾萬名工匠,這些工匠帶去了文明帶去了技術。不過後來就沒有了。如果吐蕃高原與青海能緊密聯繫起來,這個國家依然會強大。但是大非川等地水土惡化,不適合人類生存了,由是兩地隔絕,加上前面的因素,吐蕃四分五裂了。並且因爲與中原文明徹底隔絕。從此吐蕃高原上各部末落,也不可能重新融合在一起了。至於文明,也徹底倒退回隋朝時的辰光。”

這個末落時間很長,一直到天朝,纔將這裡徹底改觀。

“這就是文明造成的影響。”

如果是原來,幾將可能對吐蕃高原上的情況很是陌生。

不過王巨買馬,大家都有些瞭解了。

從大理買馬,分成四種,大理地區或者往西的馬,還有東川郡以烏蒙地區爲中心的馬。騰衝府(緬甸整個西北地區,雲南西南,少量印度)的騰衝馬,還有來自吐蕃高原上的馬。

相對來說。騰衝馬與吐蕃高原馬要高大一點,但還是不及西夏馬與河湟馬,只能說與契丹馬相彷彿,但比烏蒙馬與大理馬要好得多,後者高度只有一米一,但前者高度基本達到了一米二幾。有這個高度。對於嚴重缺馬的宋朝來說,已經很是滿足了。且不看騎兵中還用了不少矮小的烏蒙馬與大理馬?

因爲買馬,已經將情報延伸到吐蕃高原的東部地區。

但這個情報的瞭解,只是爲了商貿着想的,王巨還真沒有想過經營吐蕃高原。

宋朝能有這個雄心壯志嗎?

“不怕極度落後的文明,不怕軟弱的先進文明,怕的就是落後不大又十分野蠻的文明,更怕的是一個積極進取又是先進發達的文明。之所以取大理,乃是大理雖然文明落後不大,但不野蠻,凝聚力又不強,並且信仰佛教,不喜殺生。然而將他們逼急了,擰在一起,即便能拿下,代價也高昂,那會逼得我們自己兒撤出這片地區。”

只要僵持起來,王巨就自動撤退了。

因爲朝廷支持力度不足,當真靠他一個人力量平滅大理?

不過王巨也只說一說,讓大家不能掉以輕心。

然後又說道:“燕將軍,你要出發了。”

不能盲目地就去進攻烏蒙等部,必須要打探好各個情報,還有甄別出有用的頭領,讓他們配合勸說。

餘下的頭領則隨着各部族漸漸安定下來,一起送走了。雖然離開家鄉,一個個還挺高興的,以爲他們去宋朝京城享清福……

其次“土改”,必須要有大量軍隊的震懾。

外界的說法是烏蠻三十七部,實際烏蠻有幾百部,這個三十七部的來歷乃是當初以這三十七部爲首,支持段興平打敗楊幹貞,段興平即位後三番五次加恩於三十七部,包括免徭役,頒賜寶貝等等,所以三十七部烏蠻才能段氏忠心耿耿。當然,在段氏的支持下,三十七部烏蠻也得以壯大,餘下的部族或被兼併,或者被臣屬,也還有一些較大的獨立部族存在,比如烏蒙部上面的易溪部等部族,同樣不小,但不屬於三十七部烏蠻。

大半烏蠻就在東川郡與石城郡,然而除了三十七部烏蠻外,還有許多部族,並且還有一些部族並沒有參戰。

所以至少讓石城郡基本的局面穩定下來,纔可以用兵東川郡東北部地區。

最後一個原因,就是看大理的動向。

楊義貞主動找到了鄭宣和,說明楊義貞要動手了,所以燕達也能抽兵東川郡了。

並且也不能拖下去,楊義貞動手,另外一隻黃鸝也要動手,等他們打得不可開交。就是王巨正式用兵大理之時。

但是燕達並沒有帶走多少兵馬,五千普通的步兵,一萬名王巨刻意訓練的精英士兵,當時訓練就是訓練他們在山林等各種特殊地形下如何作戰。一共一萬多名,還有幾千名次給了章惇,那邊也要動兵,至少從哀牢人與牛吼人手中將長山山脈搶過來,當成未來交趾的屏障。

這個也不用王巨多解釋。且看燕雲十六州,再看西北的橫山……長山就等於是未來交趾的燕雲十六州,橫山。

不過這個時間可能有點長,畢竟要等內陸百姓到達,安定,才能逐步地動手。就是這樣,也未必等於就能搞掂長山,雖然梅山蠻與南北江蠻更頭痛,不過這裡的基礎非是荊湖路的基礎。

而且一樣的任務,不僅是要打敗長山地區的哀牢人與牛吼人。還要治理起來……

所以章惇聽到詳細的情況後,都無語了。

不過王巨也留了一個好底子給他,包括大量物資,情報,以及這幾千專破山區蠻人的“特種兵”。

除了這一萬五千名步兵外,還有五千騎兵。

兵力不能再多了,這裡兵力留得少,會讓大理那邊有想法的。而且兵力多了,就是一個後勤也讓王巨吃不消的。

燕達說道:“少保,放心吧。不過能否派一使與得個詳聯繫一下。”

得個詳是人名字,烏蠻是父子連名制度,沒有姓,所以許多名字很古怪。

就是這個蠻首向熊本獻上淯井十州的。

與得個詳聯繫。是一條不錯的建議,不過與王巨打土豪政策有些相違背,因此燕達問了一下。

王巨想了想,實際若是熊本提前率軍到達的話,就沒必要與得個詳聯繫了,這隻能使他以後勢力進一步坐大。

然而沒有來。只好牽就了。

而且王巨又想到哪一帶茫茫的大山,那是真正的大山,可不是這個喀斯特石林秀峰地形。

王巨想了許久說道:“行,但切記我一句,儘量讓所有蠻酋都得到刺史之職,讓他們身份相齊。”

“少保,就是雖羈縻之,但儘量地分化,不讓某幾枝獨大。”

“正是。”

其實王巨很想取消土司制,但這是不切實際的。

那麼只能減少一些蠻酋一枝獨大的可能了。否則想一想清朝在大小金川的苦逼吧。

燕達率領兩萬大軍離開了。

呂何讓來了。

而且他還帶來了龐大的商隊。

這些商隊正是從廣南西路發展起來的。

王巨打土豪,也不是真正打掉所有土豪,他打的是桀驁不馴、貪得無厭的豪強,以及少數不法商人,比如原來坑蒙拐蒙漢人,販到交趾做奴隸的人販子,一些囤積居奇糧食的不法商賈。

對於其他商人,他還是大力扶持的,一些豪強擁有許多耕地,不過平時作風溫順,對佃農也不苛薄,王巨同樣放過了他們。

再加上海外的事務,所以瓊娘看王巨每天操神的,她心痛了。

王巨只說了一句,這還真不算什麼操神,只要一回到朝堂,那才叫真正操神傷神了。

快了……

商路暢通後,王巨從今年漸漸放手,將商貿交給了廣南的商賈。

但王巨還繼續受益,原來兩廣整個商稅只有可憐的七十多萬貫,想一想廣州的海外貿易,江南西路與廣南東路商業的樞紐城市韶州,靈渠的中轉站桂州,邕州的太平寨與橫山寨,欽州港……可憐的,加起來還不及王巨治理後的泉州商稅多。

經過王巨治理後,商稅達到了一百五十多萬貫。

不要以爲少了,原來宋朝總商稅纔不過八百幾十萬貫。想一想京城、杭鄂等城市的繁華吧。

這正是王巨種種舉措帶來的結果,包括開通商路,鼓勵發展作坊,幫助蠻人改進工藝,以及齊商稅……其實宋朝的稅賦不算重,惡就惡在“不齊”,也就是王巨所說的不公正公平。

另外兩稅與身丁錢也增加了。

暫時這些錢帛被王巨全部挪用。

朝堂大臣們也沒有作聲,一個一個國家滅,能不用錢嗎?

不過戰爭平息下來,廣南西路再也不是宋朝雞肋之地了。至少在維護管理成本上。還能略略產生一些積餘。

王巨將商路交給兩廣商賈后,這些管事們幫助朝廷遷徙百姓了,也就是勸說內陸的各大主戶主動換人。

現在任務結束,各個管事也陸續地回來。王巨再讓他們配合自己,打通大理商路,這件事做完了,他們多數人將會到彼岸,擔任各“市”的官員。或者指揮船隊行商。

這一點朝堂倒是沒有人注意,實際這是一次可怕的人才積累。

只要不笨,這麼多事務做下來,不是人才,也磨成了人才。

“少保,廣南西路有首蠻歌唱瘋了。”呂何讓說。

“什麼歌?”

呂何讓彆扭地學唱着。

歌詞大義是:那一年來了一個大人,他的眼睛象明亮的星星。

那一年春天是格外的美麗,風兒輕柔花兒沉醉。

那一年來到了一個勇猛無雙的武士,他的大手能將大山推平,能將大海變得象一個聽話的孩子。

那一年來了一個人。他的白衣潔白得象雲,他輕輕地來,帶來輕輕的春天,帶來沉甸甸的稻穀,帶來了孩子的歡樂,帶來了幸福豐收喜悅……

大約就是這樣,不過呂何讓也不能聽懂全部的蠻語,傳唱的過程也會產生誤差,到了呂何讓嘴中可能會更美化一點。

“都是什麼啊,我可不是一個武士。”王巨失笑道。

但是經過王巨的努力,今年終於到了收穫之時,因此有許多蠻人很感謝王巨,不知是誰編了一首蠻歌。於是就傳唱開來。

只不過王巨到了自杞用兵之後,就沒有回廣南西路了。

不過王巨也有些自得。

他問道:“內陸遷徙了多少百姓過來?”

“這個就不清楚了,但不過十幾萬戶吧。”

就是換人了,朝廷向各州官府強行分配名額了,想遷徙多少百姓,還得很難的。佃農少了。地不緊張了,如何漲租子?

其實說到底,朝廷決心不大。

而且這次換人也錯過了一個很好的機會。否則遷徙十幾萬戶百姓過來,他們生活安定了,以後還會陸續招來親朋好友,那麼一個交趾就可以安置二十幾萬戶。

這樣就能進一步疏散土地壓力。

但現在是換人,恐怕東南地區人口不是在減少,反而是增加了,有可能大功蘇到了黃州後,還能看到連黃州百姓都開始溺死自己子女的慘忍的現象。

不過集權制度也是它的優點,這次換人,來的是一百多萬土著人與交趾流民,去的又可能達到一百萬百姓,放在後世,也會亂套了。但這次換人,雖然引起許多地區產生了騷動,可並沒有出大亂子。

聽呂何讓說完,王巨才鬆開一顆懸掉的心。

不怕遷徙出來的漢人,就怕那些安置的土著。

兩人又說了一番話,呂何讓帶着大量管事到來,也意味着兩郡治理開始。

並不僅僅是賺錢,商業的繁榮,帶來的就是交流,還有富裕……還能讓烏蠻各部從封閉狀態中走出來。

王巨開始寫奏章,將情況大約說了一遍。

然後說到兩郡,東川郡還沒有拿下,但石城郡基本平息了,該土改也土改了,該羈縻牽讓的也羈縻牽讓了。王巨將石城郡一切爲二,劃分爲二州六縣。

眼下還是各個管事代爲管理。

但這肯定不行了,因此也請求朝廷派流官過來。最好快一點,正好王巨還在這裡,那麼就能做一些指導,順利完成過渡與交接。這一帶真的很重要,上溝巴蜀,東貫廣南,是未來宋朝與大理之間的重要紐帶,但又比較落後。所以望朝廷慎重之。

此外就是催促朝廷讓熊本以最速度南下,楊義貞馬上就要動手了,動手之時,就是王巨用兵大理之時。不能到那時候,熊本還在半路上。

最後王巨很不滿地隱晦地寫了一句,給臣一把傘,臣願意替皇上你撐起一片天。

我要的就是一把小小的傘,真的是一把小傘,也就是朝廷的支持,以及少量錢帛與兵馬。

但這個天大了,整個交趾、大理,同時還讓占城成了宋朝的屬國。

撐起這麼大一片天,難道一把小小的傘,你都不給嗎?(未完待續。)

第772章 不殺第667章 第二國 上第669章 改土歸流與某人跑了第二〇一章 不能喝的水第786章 動手了 下第454章 美麗的物事第647章 蘇茂蠻第四十三章 大哥第472章 迷宮 中第614章 兩朝元勳第459章 空談嗎?第三一三章 後臺第684章 文豪的產生 下第一〇〇章 見龍在田 上第二三九章 都有手段第一二八章 快活第595章 市易市易 上第806章 三國第九十二章 第一躍 二第780章 二桃殺三士第801章 後手第二二五章 礦奴第456章 拿捏 上第597章 兩難之地第三十六章 漁夫的故事第四五二章 十將-真實的西軍第一一三章 侍讀第三〇五章 獻舞 下第二七三章 撈好處第四十八章 惡人自有惡人磨 上第732章 愛國人士 上第六十九章 泄密者第三〇九章 帶頭第三四二章 羣龍無首第三五九章 聰明人第633章 南國山河第六十八章 悲催的馬政第九十九章 王巨的妙計第639章 八櫓船第715章 犧牲品第792章 大捷 上第二一六章 報復第三七一章 爲難第一五〇章 葬花第三〇九章 帶頭第四五五章 韓公,賜教第三七四章 奢侈品第一八四章 子午山剿匪記 上第639章 八櫓船第一八六章 子午山剿匪記 下第489章 慘戰第三九四章 開始了第四五三章 膽大包天 上第480 勸說第二○七章 立學稱子第708章 聖儒 上第三四六章 潑污第459章 空談嗎?第709章 聖儒 下第一二五章 有點難第697章 芒種第二十四章 寶藏 上第486章 買安第529章 開胃菜 下第669章 改土歸流與某人跑了第二二七章 燒酒戰爭第750章 周小魚第709章 聖儒 下第三二一章 松溪第三第四十九章 惡人自有惡人磨 下第605章 冒泡 上第800章 點將第二五六章 上火把第二七一章 可憐的李諒祚第680章 黃雀 下第四四六章 二王 下第二一一章 成事在天第824章 遲了第二二一章 三次點集 下第二一七章 王巨的審判 上第689章 待發第二七〇章 縣學第813章 青唐第一名將第二三六章 不安第一八七章 三清在上第485章 人樣子第485章 人樣子第二一八章 王巨的審判 下第九十九章 王巨的妙計第二十七章 敗了第581章 最強最不要臉的吼聲第585章 東明縣 下第694章 一天第九十四章 第一躍 四第四十一章 聯親第682章 嚇一嚇第二六九章 那一公第四一五章 潑 上第三一三章 後臺第三四五章 天下第一女 下
第772章 不殺第667章 第二國 上第669章 改土歸流與某人跑了第二〇一章 不能喝的水第786章 動手了 下第454章 美麗的物事第647章 蘇茂蠻第四十三章 大哥第472章 迷宮 中第614章 兩朝元勳第459章 空談嗎?第三一三章 後臺第684章 文豪的產生 下第一〇〇章 見龍在田 上第二三九章 都有手段第一二八章 快活第595章 市易市易 上第806章 三國第九十二章 第一躍 二第780章 二桃殺三士第801章 後手第二二五章 礦奴第456章 拿捏 上第597章 兩難之地第三十六章 漁夫的故事第四五二章 十將-真實的西軍第一一三章 侍讀第三〇五章 獻舞 下第二七三章 撈好處第四十八章 惡人自有惡人磨 上第732章 愛國人士 上第六十九章 泄密者第三〇九章 帶頭第三四二章 羣龍無首第三五九章 聰明人第633章 南國山河第六十八章 悲催的馬政第九十九章 王巨的妙計第639章 八櫓船第715章 犧牲品第792章 大捷 上第二一六章 報復第三七一章 爲難第一五〇章 葬花第三〇九章 帶頭第四五五章 韓公,賜教第三七四章 奢侈品第一八四章 子午山剿匪記 上第639章 八櫓船第一八六章 子午山剿匪記 下第489章 慘戰第三九四章 開始了第四五三章 膽大包天 上第480 勸說第二○七章 立學稱子第708章 聖儒 上第三四六章 潑污第459章 空談嗎?第709章 聖儒 下第一二五章 有點難第697章 芒種第二十四章 寶藏 上第486章 買安第529章 開胃菜 下第669章 改土歸流與某人跑了第二二七章 燒酒戰爭第750章 周小魚第709章 聖儒 下第三二一章 松溪第三第四十九章 惡人自有惡人磨 下第605章 冒泡 上第800章 點將第二五六章 上火把第二七一章 可憐的李諒祚第680章 黃雀 下第四四六章 二王 下第二一一章 成事在天第824章 遲了第二二一章 三次點集 下第二一七章 王巨的審判 上第689章 待發第二七〇章 縣學第813章 青唐第一名將第二三六章 不安第一八七章 三清在上第485章 人樣子第485章 人樣子第二一八章 王巨的審判 下第九十九章 王巨的妙計第二十七章 敗了第581章 最強最不要臉的吼聲第585章 東明縣 下第694章 一天第九十四章 第一躍 四第四十一章 聯親第682章 嚇一嚇第二六九章 那一公第四一五章 潑 上第三一三章 後臺第三四五章 天下第一女 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