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8章 聖儒 上

“子……少保。”

“韓兄,還是呼子安吧。”王巨道。數年不見,兩人在這個棧道的盡頭相逢,眼中都露出說不盡的歡喜。

“那就子安吧,”韓韞也瀟灑,大大咧咧地說:“子安,我在斜谷鎮定好了客棧。”

蜀道難,難於上青天,不過隨着宋朝安定,商業繁榮,幾條艱難的蜀道上也出現了許多往來的商隊,另外宋朝官府每年也利用秦嶺的木材,額定打造一些內河運輸的綱船,於是在斜谷的出口處設立了一個船塢,規模不及虔州的那邊,但也不算小,於是在這裡形成了一個繁華的集鎮,也就是韓韞所說的斜谷鎮。

再往前去一點,便是張載授學所在的橫渠。

但與史上不同,史上張載三起三落,心情不好,加上生活比較貧困,早在幾年前就去世了。可現在因爲王巨的推動,張載身體健康,依然還活着。

橫渠王巨一定要去的,不過韓韞那麼遠地迎過來,與橫渠無關。

“子安,朝廷秋祭結束,官家封賞了一些士大夫。”

“有那些人?”

“文公加兩節度使數百戶食邑,富公爲司徒兼太師,追贈了劉沆公、王堯臣公,又封賜了文公、富公、劉公、王公數子官職。”

“韓兄,勿用多想,文公與富公雖然下去了,但資歷深厚,官家此舉意在安撫。至於王公與劉公則是長於吏事,對大宋有功勞,只是因爲種種原因,,前任兩帝稍稍薄待,因此官家如今補恩。”

但不止如此。

宋朝大祭嘛,一是禮制,二就是大肆封賞。

這次秋祭除了這四人,其他人如王珪、曹佾、趙顥、馮京、韓絳、楊遂等大臣、外戚、宗室與武將,包括平南的功臣。如二章,熊本,燕達等文臣武將都有一些加恩封賞。

可這次秋祭的舉辦,除了國泰民安外。還有一層用意,那就是開疆拓土,無論王安禮等人是怎麼想的,王巨此番滅二國,降一國。確實大漲了宋朝的威風,甚至聽到王巨北歸後,西夏人又再度變得老實了。

因此趙頊除了隆重地對這四人封賞或追贈外,同時準備加授王巨一個國公與一個節度使。

國公的什麼那就算了,王巨終是太年青了。可是加授一個節度使是完全沒有問題的。

然而依政縣案子發生後,朝廷議論紛紛,許多大臣彈劾王巨,不管青紅皁白,最少你不能這樣殺人吧,而且殺了那麼多人。

反正在他們嘴中。能這樣說,能那樣說。

但確實當時王巨可以避免殺人的,只要他一聲大喊,那幾十名官兵還敢上前麼?可王巨當時憤怒之下,讓手下出手,一下子幹掉了十幾名官兵,也釀成了潑天大案。

依政縣的官員胥吏們悲催了,王巨與巴蜀的奏報到了朝廷,趙頊大怒,立即下詔讓邛州將一干人等全部抓捕。押到京城,由御史臺親自審問此案。

不過這讓許多士大夫產生反感。

在這一片彈劾書中,趙頊無法對王巨封賞了。

“封賞不封賞,無所謂。”王巨道。

所謂的節度使並不是唐朝那個節度使。它只是一個職官,王巨若是得到了,一年薪酬將會提高數千貫。然而數千貫,王巨真放在心上?

“子安,然而沈公與曾公皆離開京城了。”

沈括與曾孝寬下去與王巨無關,再說宋朝官員上上下下再正常不過了。韓韞指的是另一點,王巨在許多武將心中地位很高,但在官場上然並卵。

因此到了京城,主要還是文臣上的幫助,可王巨在文臣中的好友,不過數人而已。最好的二章一在交趾,一在大理,還指望王巨庇護呢。

小蘇因爲兄長的牽連,弄到筠州去監鹽酒稅去了。

呂惠卿還行吧,但人在陝西。

曾孝寬與沈括略與王巨有些交情,然而也離開京城,到地方任職。

這意味着王巨到了京城,將是孤立無援。

王巨皺了皺眉頭。

一個好漢三個幫,韓韞所說的可非同兒戲。

直到此時,王巨才從參知政事的喜悅裡走出來。

他喃喃道:“這個參知政事……有些燙手啊。”

“子安,以我之見,倒也無妨,走上一遭,比不走的強。”韓韞道。

他的意思是讓王巨到了東府後,還以隱忍爲上,權當鍍金一回。因此做事就不能再象依政縣那樣衝動,那樣就會讓對手抓住把柄。

“韓兄,別說,我這回還真想做一番事……”

“子安,真要做事,那麼高調做事,低調做人。”

“這個不說了,那件事辦得如何?”

“漲了兩倍,難道……”

“繼續。”

“子安,花了不少錢。”

“花再多錢如何。”

“這倒也是。子安一片丹心對大宋,可是大宋對子安太薄啊。”

“也不薄啊,如此年齡,參知政事,就是當初的寇萊公也要豔羨吧。”

韓韞不知道王巨是在自嘲,還是說的真心話,他愣了愣道:“子安,如今軍功漸成你的累贅。”

“但不管如何,西夏必須要平定的……”王巨眼中忽然一亮。

想要平滅西夏,那可不容易。

它不是大理,總體力量差,又無唐朝時吐蕃的援助,只要能繞過當地的環境氣候水土,那麼就能一舉拿下了。然而西夏卻是擁有實打實的力量,況且當真西夏到了快滅亡的時候,遼國不出手嗎?

因此必須要決策者完全聽從他的意見,趙頊會聽從他的意見,可在這種局面下,會不會完全聽從他的意見?

不僅西夏,還有接下來的良化式的改革……

所以一路上他就在思考着。

“不狠心是不行的。”他心中暗暗想道。

“韓兄,你從京城來,可聽到什麼傳言?”

“京城各坊裡也有相關的說唱本,不過自從子安在依政縣所做的事傳到京城後,朝廷派了皇城司出面,也於京城查問謠傳來源。”

這個就別當真了。上哪兒查去,頂多抓幾個說唱先生,讓他們在牢裡吃一點苦,不久釋放罷了。

“那百姓如何議論的?”

“支持子安的百姓不少。他們認爲交趾人殘忍在先,子安並沒有做錯。還有一些百姓也以爲雖然子安立下大功,可是在南邊的手段確實有點殘忍了……還是有些影響的。子安,實際真的很屈啊,不說別的。就說熙寧七年旱災,如果不是子安出手,將會餓死多少人?”

“那次出手以後就不要再提了,雖然我出手賑災,換取的是朝廷同意我們大量遷徙百姓。”

“官人,大不了這個宰相別做了。”瓊娘在邊上說道。

王巨哈哈一樂。

“官人,我們快點回家吧。”

王巨這一行,在南方漂泊了太長時間,瓊娘想家了,想孩子了。

然而這一行速度仍然沒有快起來。先是在橫渠鎮……

“巨兒,你來看,這是老夫新寫的兩篇文章。”張載說道。

王巨將兩篇文章打開來看,第一篇叫《爻變》。

其實張載鼎鼎大名的《西銘》開頭就是從易卦說起的:乾稱父,坤稱母;予茲藐焉,乃混然中處。故天地之塞,吾其體;天地之帥,吾其性。民,吾同胞;物,吾與也……富貴福澤。將厚吾之生也;貧賤憂戚,庸玉汝於成也。存,吾順事;沒,吾寧也。

這篇溫仁厚德的文章被稱爲宋朝四大時文之一。

但在這篇西銘裡。張載說得還不夠清楚。

不是他筆力不行,而是他有的沒有想清楚,想不清楚,就寫不出來。

這些年師徒二人時常書信往來,受了王巨感染,於是有了這篇爻變。

易經六十四卦。乾坤不算,這兩卦代表着天地之始,陰陽分,所以有了第三卦屯卦,萬物始生,十分困難,不過是順應天地,所以必會欣欣向榮。但這時候仍很弱小,於是有了更困難的第四卦蒙卦……

這說明天地不是不動的,就象一個國家從開始到建立再到繁榮,各個時候就必須有各個不同的應對方法。

不僅六十四卦在變,每一卦中的又有六爻之動。

其實在這點上張載與王巨想法差不多,是贊成變法的,國家都困窘到無法救災的地步,能不變法嗎?但他與王安石的分岐是在如何變上。

直到遇到了王巨,受王巨影響,張載思想才漸漸成熟,比如這篇爻變。

如何變,改其短,揚其長。

就象唐朝天寶之時,明皇重視武功並沒有做錯。

《司馬法》裡說,國雖大,好戰必亡,天下雖安,忘戰必危。

易經裡也有類似的話:君子以除戎器,戒不虞。夫兵不可玩,玩則無威;兵不可廢,廢則召寇。昔吳王夫差好戰而亡,徐偃王無武亦滅。故明王之制國也,上不玩兵,下不廢武。

現在的例子就是南唐,實際當時宋朝文治文學經濟皆不及南唐,然而因爲南唐後主的種種,迅速被宋朝消滅了。

雖然不能說南唐是絕對的忘戰必危,但差不多接乎是了。

因此明皇之錯,一錯在過於重視武功,他不是接乎是忘戰必危,而是接乎於好戰必亡。

二錯在方向錯誤,唐太宗時文臣良將,不可勝數,因此經營到了蔥嶺之西。然而到了明皇手中,至少在將士武力上不及唐太宗之時。另外契丹奚人開始逐漸強大,多次擊敗過唐軍。青海大半地區又補強大的吐蕃佔領。

但就在這種環境下,明皇仍沒有放棄河中地區,想一想河中在哪裡吧,鹹海到天山之西這片才稱爲河中,而非是宋朝的河中府。在古代將兵力從中原調到遙遠的河中地區,最少在宋朝絕對是不可思議無法想像的。

如果明皇理智的放棄河中,而將兵力投放於青海,畢竟青海離長安很近了。大多數兵力在青海,安祿山敢不敢造反?就是敢,兵力能不能迅速收回來,最少在安祿山兵進潼關時,高仙芝與哥舒翰能將一部分強大的嫡系兵力投放到長安,那麼還有沒有安史之亂之害?

明皇未及時調整,強盛的唐朝一夕之間沒有了。

這個說法……也不能說不對吧。

但在這篇很長的爻變後面,張載依然說了王安石變法的事,熙寧之初,國家困窘,適度的斂財,以塞國庫也就算了。然而國庫充盈,某些斂財的法令,就要取消了。

這篇文章王巨沒有驚訝,讓他驚訝的是下一篇……(未完待續。)

第769章 反轉 下第三五六章 世襲第一三六章 快意恩仇 上第十七章 有點少第一九八章 遷徙第676章 藉口第三五二章 種諤不死,邊事不己 上第四四四章 二王 上第三八一章 五分心第619章 堵水導水第二六八章 龍手 下第478 鼓聲 續下第三三〇章 餿主意第四三三章 默契第590章 戰鬥,已經開始第832章 慘第499章 清洗第570章 戲耍 下第589章 兩個蠢貨 下第一章 背騾子第二一八章 王巨的審判 下第四四一章 火拼第二〇六章 重諾第576章 錦衣晝行 下第537章 會戰 2第603章 幾振 上第三六七章 變化第677章 溫水之戰 上第四四七章 禽獸不如第一八六章 子午山剿匪記 下第555章 和平派第五十七章 苦逼的丁家 中第464章 四樣物事 上第一三三章 春回第798章 風雪定天都第498章 後方第二六三章 斬龍 下第775章 與活人鬥,與死人鬥 上第482章 八個換一個第三三五章 高利貸第811章 未來第二四八章 九屍迎客 二第四三七章 大人物第九十七章 放榜 下第660章 漁翁第666章 入彀第849章 冷處理第一九五章 ** 上第588章 兩個蠢貨 上第二七三章 撈好處第519章 天上 上第四〇三章 私軍 上第三十五章 關學第三十七章 魅影第859章 落幕第677章 溫水之戰 上第三三七章 白衣女子第583章 致命的耳光第二三七章 三百斤第五十一章 想法第一八〇章 趙曙的心思第二十七章 敗了第三三九章 國賊第三九八章 困惑第三七三章 增兵第二一九章 賀蘭硯第十一章 圍殺第二四五章 王巨心很野第六十七章 逆天西夏第二五三章 更上一層樓第854章 囚籠 中第709章 聖儒 下第四二三章 畫花第792章 大捷 上第四一四章 粗人第504章 放棄第807章 肺腑之言第四四〇章 天知道呢第589章 兩個蠢貨 下第一八八章 玩於股掌第530章 跑吧第四四八章 十將-春行第693章 完了第三八〇章 桑弘羊第一三二章 章 家之傑第二七三章 撈好處第一一九章 三個規則第475章 鼓聲 中第二十四章 寶藏 上第四二〇章 美好時代第一二三章 妹夫生猛第四三六章 小人物第二二三章 誰更蠻橫誰更狂 下第三七〇章 楊家將第862章 崩第三〇一章 等機會第一六七章 鐵門第四四八章 十將-春行第三五一章 共妾第二七八章 述職
第769章 反轉 下第三五六章 世襲第一三六章 快意恩仇 上第十七章 有點少第一九八章 遷徙第676章 藉口第三五二章 種諤不死,邊事不己 上第四四四章 二王 上第三八一章 五分心第619章 堵水導水第二六八章 龍手 下第478 鼓聲 續下第三三〇章 餿主意第四三三章 默契第590章 戰鬥,已經開始第832章 慘第499章 清洗第570章 戲耍 下第589章 兩個蠢貨 下第一章 背騾子第二一八章 王巨的審判 下第四四一章 火拼第二〇六章 重諾第576章 錦衣晝行 下第537章 會戰 2第603章 幾振 上第三六七章 變化第677章 溫水之戰 上第四四七章 禽獸不如第一八六章 子午山剿匪記 下第555章 和平派第五十七章 苦逼的丁家 中第464章 四樣物事 上第一三三章 春回第798章 風雪定天都第498章 後方第二六三章 斬龍 下第775章 與活人鬥,與死人鬥 上第482章 八個換一個第三三五章 高利貸第811章 未來第二四八章 九屍迎客 二第四三七章 大人物第九十七章 放榜 下第660章 漁翁第666章 入彀第849章 冷處理第一九五章 ** 上第588章 兩個蠢貨 上第二七三章 撈好處第519章 天上 上第四〇三章 私軍 上第三十五章 關學第三十七章 魅影第859章 落幕第677章 溫水之戰 上第三三七章 白衣女子第583章 致命的耳光第二三七章 三百斤第五十一章 想法第一八〇章 趙曙的心思第二十七章 敗了第三三九章 國賊第三九八章 困惑第三七三章 增兵第二一九章 賀蘭硯第十一章 圍殺第二四五章 王巨心很野第六十七章 逆天西夏第二五三章 更上一層樓第854章 囚籠 中第709章 聖儒 下第四二三章 畫花第792章 大捷 上第四一四章 粗人第504章 放棄第807章 肺腑之言第四四〇章 天知道呢第589章 兩個蠢貨 下第一八八章 玩於股掌第530章 跑吧第四四八章 十將-春行第693章 完了第三八〇章 桑弘羊第一三二章 章 家之傑第二七三章 撈好處第一一九章 三個規則第475章 鼓聲 中第二十四章 寶藏 上第四二〇章 美好時代第一二三章 妹夫生猛第四三六章 小人物第二二三章 誰更蠻橫誰更狂 下第三七〇章 楊家將第862章 崩第三〇一章 等機會第一六七章 鐵門第四四八章 十將-春行第三五一章 共妾第二七八章 述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