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5章 撈人

王巨想了良久,回了一封信,信中說皇上即位以後,頗有作爲,斷然不會重懲令兄,但令兄之前做法,過於爛漫。

爛漫是褒義詞,實際王巨指大蘇以前太狂放了,噴也要講一個事實再噴吧,農田水利法也要噴,而且蘇東坡對李定的做法何嘗不是一種殘忍?

因此略吃一點苦頭,未必是壞事。反正不是死罪了,頂多就是徒刑兩年吧,若真是徒刑,我必會替令兄求情。你就不要關心則亂了。真正擔心的就是令兄大手大腳慣了,徒刑多半不會發生,但會編管處置,經濟就會拮据。因此我會派人貽贈令兄三千貫錢,但是送到你手中,令兄不到萬不得己之時,望你不要拿出來。

這樣說,既示了友誼,也講了道理。

不然怎麼辦?當真向皇上求情,現在憎恨蘇東坡的大臣有多少啦?

而且就是求情管用了,蘇東坡不經歷這次苦難,他能改悔嗎?一個不成熟的蘇東坡也就那麼一回事了,同樣不值得自己出手相救!

其實真用不着了,王安石聽聞後,主動上書說,豈有聖世而殺才士乎?

所以從人格角度分析,王安石真的比司馬光情操高尚,司馬光雖然撰寫資治,但在人格上,不過是一條躲藏在草叢裡的毒蛇罷了。

王安石只說了這句話,可這句話比什麼都管用。

吳充又伸出援助大手,非是吳充與蘇軾關係好,而是這事兒得立即解決,不然讓李定牽啊牽的,不知道有多少人會悲催,且不看到王詵已經牽下去了。因此他找了一個機會對趙頊說,曹操如何?趙頊很是譏諷。吳充道,陛下以堯舜自居,當然看不起曹操,曹操猜疑心極重。還能容得下彌衡這樣的狂人,陛下難道不能容下蘇軾?

其實趙頊猜疑心同樣很重。

但趙頊不會認爲他猜疑心重的,只好說,我正打算放了他。

於是趙頊給蘇軾定了一個譏諷政事的罪名。貶成黃州團練使,這不是差官,而是一個戴罪的職官,所以蘇東坡在黃州過得很苦逼,所以纔有了酒囊飯袋的由來。

那不是正常的官員薪酬。只是特訂的一些有罪的官員,朝廷不會發放“現金”,而是發放一些實物折價成工資,名曰折支,發給蘇東坡的折支就是官酒賣完後的酒袋子,蘇東坡每天面對着一大堆酒囊,嘆道,這就是蘇某的飯袋……

千萬不要以爲酒囊真的是官員工資了。

但從這一刻,一個文魁星才正式冉冉升起。這個苦日子過得很長,直到大蘇離開黃州。小蘇這纔將王巨那三千貫錢,以及他自己省下的兩千貫錢,拿出來,送給了大蘇。

王巨寫完這封信,就沒有再想大蘇命運了。

到了動手之時。

不過這兩家一直未動手……王巨沒辦法,於是大軍東向,調過頭對付羅殿人。

那個阿昌謀反時,羅殿一些部族配合他,出動了一些兵士。

但王巨用兵羅殿,可不是想經營西南諸夷。這段歷史更悲催,並且王巨還知道一點,那便是鳳凰古城的那個長城。

有人說朱元璋殘忍,他只是對官員殘忍。造成這原因還是他悲催的少年時光所帶來的想法,對平民百姓,實際罕有其他皇帝能及之了。特別是對蕃蠻落後地區,朱元璋更是減免錢糧、賦稅,鼓勵他們農耕生產。然而面對貴州地區,老朱頭痛了。這裡山高林茂,滅是不能滅,想感化教導又不聽,又因爲貧困,時常出來抄掠漢人與熟蠻。於是老朱無奈之下,採取了宋朝對梅山蠻的那種極端做法,用各個衛所與熟蠻土司聯合,組成了一道森嚴的防線,將生蠻徹底隔絕起來。

但還是不管用,於是明朝又以鳳凰古城爲中心,修成一條長達近四百里的長城,由熟蠻與漢人共同組織成民兵,訓練與巡邏防禦,但終明一朝,這裡始終動盪不休。到了清朝,出動了十八萬大軍,都沒有將這片地區搞掂。

不要說明朝殘忍,至少老朱對待百姓真心是大愛,然而不如此對待,難道周邊的熟蠻與漢人就當被抄被殺嗎?

所以王巨僅是恫嚇一番,讓他們臣服就可以了。

至於治理,怎麼治啊?

當然,老朱的做法他也不會採納的,他打算還是土司制度,並且是宋朝的買安的土司制度,然後利用周邊都屬於宋朝的優勢,利用商貿等形式,讓他們文明漸漸進步。

不過也要適度地亮劍震懾,這次用兵就是震懾。

其次,便是整合烏蠻士兵。

王巨對那些戰俘十分守信諾,教育後,協助平定各寨,便一一釋放了。然而有不少戰俘主動要求重新加入軍隊。一部分是洗腦的作用,一部分是貪圖薪酬。

還有一部分就是稅賦。

因爲大理的封閉性,後人對大理的歷史不大瞭解,多認爲是一個詳和的國度。

實際非是,大理的賦稅之重讓人難以想像,一般得交納田產所得的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一。如果按照這個稅率,宋朝就天塌了,即便按田冊上的畝數,宋朝兩稅也達到了一億五千萬甚至更多!

除了賦稅沉重外,徭役同樣沉重。大理用兵少,這些重的賦稅用到哪兒了?別的不說,且看大理境內有多少寺塔?就象後來聞名於世的吳哥窟一樣,這些華麗的建築都是用民脂民膏堆出來的。

然而王巨聽到後卻是大喜,而且他還將這個情況隱瞞了,沒有向朝廷彙報。

大理稅賦越重越好,以後輕徭薄稅,才能迅速將人心收買過來。然而千萬不能讓朝廷知道了,不然他的收十稅一的賦稅就不能通過了。

烏蠻對段氏有大功,因此免掉徭役,實際大理徭役之重實難想像,往往豁免徭役就是最大的優惠。

免的是徭役,賦稅卻沒有免掉。

現在王巨將土地均分,收十稅一,比如原來一畝耕地收成是兩石,按照大理的稅賦就要稅0.7——1石的稅賦。但現在交納的稅賦不足兩鬥,想一想百姓的心情會是如何?

不然王巨那有那麼快就將囂張無比的烏蠻各部安定下來?

百姓真心支持啊。

有的戰俘就是看到這種變化。才自發地請求加入宋軍。

並且烏蠻人確實比較剽悍,只是王巨經濟不足了,只招收了六七千人。而且這些烏蠻戰士又嚴重缺少配合,那麼通過這次實戰。能進一步地讓他們學會配合,這樣才能成爲真正的軍隊。

但主要原因就是通知這兩家人,我開始經營西南夷了,對大理我是不感興趣的。

這一招很管用,前面王巨大軍東向。後面楊家動手。

…………

“嗖”,一支箭飛來,一名家丁中箭倒下。

歲數更小一點的段正淳嚇得哇哇直叫。

段正明安慰道:“二弟,莫要怕。”

但是攻打王府的叛兵越來越多了,管家急忙說道:“小王爺,你們快點逃跑吧。”

“阿爹還在皇宮。”

“大王爺顧不上了,快點走,我帶着家人掩護你們。”

“娘娘她們怎麼辦?”

“也顧不上了。”

楊義貞終於在年底前動手,而且烏蠻被王巨收服,他也沒有了顧忌。所以做法比史上更果斷兇殘。凡是段氏子弟一律殺無赦。

只有將段氏子弟殺完了,他才能坐穩江山。

而且在楊高兩家默契地配合下,忠於段氏的軍隊與將領全部送到自杞邊境與王鉅作戰。雖然後來大多數士兵釋放回來,但那些重將卻被王巨用“高官厚祿”收買下去,送到宋朝享清福了。所以楊義貞更加肆無忌憚。

叛亂開始。

楊義貞先是找了一個理由,將段氏重要的宗室子弟一起召到皇宮,殺戳這纔開始。接着用兵各個王府。

這纔有了這一幕。

管家說完,就立即將這對失魂落魄的兄弟倆強行拉到後花園,在後花園有一個小門,小門後面是一個僻靜的小巷。讓他們從小巷逃跑。

“娘娘,”段正淳喊了一聲。

“小王爺,不能喊哪,”管家想想不對。又替他們換下了一身衣服,給了一些碎銀子說道:“快走。”

“我們到哪兒?”段正明這時候整傻了。

雖然他才智也只能說是平庸,但身在這樣的人家,豈能一點都不懂?楊家乃是他伯父用來牽制高家的。怎麼楊義貞會謀反?他想不明白了。

管家說道:“逃向高家。”

“高家?”

“只有高家,纔是你們活路。”管事說道。他也知道高家不是很好的去處,但能逃到哪裡?而且自此一亂。烏蠻人又被宋朝佔領,大理段氏可以說是徹底消失在歷史長河了。

“楊義貞怎會是這樣?”段正淳睜大眼睛,不解不服地問。

大理歷史不是這樣書寫的,因爲信仰佛教,所以段思平只是讓楊幹貞出家爲僧,而不是殺死。後來段氏內部多次爭鬥,失敗者同樣是逼其出家爲僧,就象段思英。或如楊允賢謀反,段氏照樣用了這個反賊楊義貞。

“二弟,我們快走吧。”段正明說道,他終是看了一些漢家的史書,知道漢人改朝換代時的殘忍。漢人能這樣,楊義貞爲何不能這樣?

“出來了,出來了。”另一邊有人說道。

“這個段府還有懂事的人,不笨。”

他們就是王巨安排來撈人的。

在這個動盪時候,想撈人是何其困難?並且等了很久,纔等到段府將段正明兄弟送出來。

段正明帶着弟弟段正淳往外面逃。

幾個穿着象乞丐一樣的人迎了過來,問道:“世子,哪裡逃。”

段正明嚇壞了,不過迅速反應過來,這個人是用漢家語問的,不是大理的方言,於是不由自主地答道:“去押赤城(鄯闡府都城,今昆明)。”

“久聞世子飽讀詩書,難道不知道漢獻帝下場嗎?”

“我們能去哪兒?”

“現在城門一起關上了,哪兒你們都去不了。”

“那怎麼辦?”段正淳顫着聲問。

“二世子,你們也不要問了,時間緊急,立即換衣服。”另一人說道。

穿僕役的衣服都不行,得換上乞丐的衣服。

“你們是什麼人?”

“我們是少保派來營救你的人。”

“少保?”

“少保與你有一面之緣,對你頗有好感,他估計大理要變天了,於是安排我等在城中準備接應你。”

“能不能將我娘娘救出來。”段正淳問。

“少保原來準備救的只是你大哥,現在搭上你,已經很不容易了。人多目標就大,你讓我們用什麼救你們的母親?”

“二世子,一會你家就要被攻破了,一下子少了兩個重要的世子,楊義貞會不會全城搜索?”另一個站在高處放風的乞丐說道。

“不要哭了,快換衣服逃命吧。”

在大夥催促下,這對兄弟換好了衣服,一人說道:“快走吧。”

不是出城,而是找地方躲藏起來。接下來纔是最困難的,城中要想辦法躲藏起來,躲過楊義貞的搜捕。風聲平息下去,還要想辦法一步步逃到石城郡,這不是一步兩步路。相信還有其他段氏子弟逃了出去,那麼這一路上避免不了,會有森嚴的盤查。(未完待續。)

第二五八章 屹立 上第三三二章 水與火第一六五章 推官 上第480 勸說第二五九章 屹立 中第736章 最暗黑 中第四二七章 擔心第三一一章 屠刀 上第580章 遙思第四三四章 羞侮第一六〇章 錢哪 下第821章 一家人第596章 市易市易 下第474章 鼓聲 上第729章 考驗第587章 燕歸來第七十一章 天塌了第741章 裂車 下第536章 會戰 1第二三三章 此堡不能拿第二一五章 希望第522章 你們回家啦第679章 黃雀 上第二四七章 九屍迎客 一第687章 飛錢司第598章 白衣 上第一三五章 蠱母第四一三章 總向愁中白第三六〇章 一句話第三五〇章 大家比着坑 下第858章 樂極生悲第846章 上海務 上第853章 囚籠 上第三九五章 富!第一一八章 舅家第三二二章 小痛痛第二三〇章 都想第六十八章 悲催的馬政第一六〇章 錢哪 下第四〇二章 在等着第830章 反轉第676章 藉口第614章 兩朝元勳第564章 退一步第499章 清洗第三三九章 國賊第三三七章 白衣女子第632章 右孫吳第756章 第一步第751章 月光燦爛的日子第三七三章 增兵第664章 預熱第570章 戲耍 下第824章 遲了第三五九章 聰明人第525章 心機第十七章 有點少第539章 會戰 4第660章 漁翁第672章 南帝第594章 長子第一五六章 文臣 下第790章 五天第791章 九丐十儒第579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601章 保馬第三八九章 那個名字第一一九章 三個規則第482章 八個換一個第631章 不過第860章 堯舜 上第654章 不會吧第四章 伏擊 下第597章 兩難之地第587章 燕歸來第二十八章 高人第四三五章 嚇一跳第四一一章 第一天第二八三章 應戰 上第十二章 殿下 上第一七三章 攏心第834章 浴火重生第二十八章 高人第558章 替死鬼 上第824章 遲了第660章 漁翁第840章 富弼出使第672章 南帝第646章 長城 下第702章 大事 上第四二〇章 美好時代第813章 青唐第一名將第752章 找骨頭 上第605章 冒泡 上第584章 東明縣 上第二七二章 來了第一九五章 ** 上第二八二章 用第843章 朔正第二八一章 可信賴的人
第二五八章 屹立 上第三三二章 水與火第一六五章 推官 上第480 勸說第二五九章 屹立 中第736章 最暗黑 中第四二七章 擔心第三一一章 屠刀 上第580章 遙思第四三四章 羞侮第一六〇章 錢哪 下第821章 一家人第596章 市易市易 下第474章 鼓聲 上第729章 考驗第587章 燕歸來第七十一章 天塌了第741章 裂車 下第536章 會戰 1第二三三章 此堡不能拿第二一五章 希望第522章 你們回家啦第679章 黃雀 上第二四七章 九屍迎客 一第687章 飛錢司第598章 白衣 上第一三五章 蠱母第四一三章 總向愁中白第三六〇章 一句話第三五〇章 大家比着坑 下第858章 樂極生悲第846章 上海務 上第853章 囚籠 上第三九五章 富!第一一八章 舅家第三二二章 小痛痛第二三〇章 都想第六十八章 悲催的馬政第一六〇章 錢哪 下第四〇二章 在等着第830章 反轉第676章 藉口第614章 兩朝元勳第564章 退一步第499章 清洗第三三九章 國賊第三三七章 白衣女子第632章 右孫吳第756章 第一步第751章 月光燦爛的日子第三七三章 增兵第664章 預熱第570章 戲耍 下第824章 遲了第三五九章 聰明人第525章 心機第十七章 有點少第539章 會戰 4第660章 漁翁第672章 南帝第594章 長子第一五六章 文臣 下第790章 五天第791章 九丐十儒第579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601章 保馬第三八九章 那個名字第一一九章 三個規則第482章 八個換一個第631章 不過第860章 堯舜 上第654章 不會吧第四章 伏擊 下第597章 兩難之地第587章 燕歸來第二十八章 高人第四三五章 嚇一跳第四一一章 第一天第二八三章 應戰 上第十二章 殿下 上第一七三章 攏心第834章 浴火重生第二十八章 高人第558章 替死鬼 上第824章 遲了第660章 漁翁第840章 富弼出使第672章 南帝第646章 長城 下第702章 大事 上第四二〇章 美好時代第813章 青唐第一名將第752章 找骨頭 上第605章 冒泡 上第584章 東明縣 上第二七二章 來了第一九五章 ** 上第二八二章 用第843章 朔正第二八一章 可信賴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