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三九章 國賊

趙頊想來想去,只想到一個人,張方平。

於是入夜後將張方平秘密召入宮中,這件事不能白天做,以防有萬一發生。

但就是白天做了,也不會有萬一發生。

然而韓琦的反擊,讓趙頊害怕了,他真擔心哪。

張方平聽後,同樣很擔心,即便趙頊草詔,自己寫詔,詔書有效了,也未必能扳倒韓琦,說不定韓琦一個反擊,趙頊不會從皇位上倒下去,但自己必然貶下去。

趙頊說了一句:“琦志不可奪。”

意思你放心,這一回韓琦是真想下。

這才勸動了張方平,但張方平又說了一句:“陛下,如果想平安,宜寵以兩鎮節鋮,再用虛府以示會複用,這才能成功。”

必須給韓琦足夠的臉面,臺階,還有一些念頭,不然就是寫了詔書,大家還是很危險。《無》《錯》

“卿言極是。”趙頊說道。

不管怎麼樣,那怕加三鎮節鋮,問題也不大,得先將這個人弄下去再說。然後趙禎又問:“當授以何職?”

“以臣之見,當授鎮安武勝節度使,守司徒,檢校太師兼侍中,然後判相州,韓公必會請行。”

趙頊撓了撓頭問:“此職輕否?還能加否?”

張方平也要倒了,兩個節度使不提了,還有這個司徒、檢校太師、侍中,那都是一品貴職,僅是薪酬與各項福利,一年收入就會有六七萬貫之多,怎麼再加?

“應當可以了。”

張方平在起詔書。

趙頊走了幾步。韓琦下。還得讓一個人下。吳奎,否則有吳奎做內應,說不定韓琦又會起死回生,讓這個人下,再讓張方平趙抃進入中書,政局才能平穩過渡。

當然,這個詔書不能由張方平自己來起草。

於是他再想,終於想到了一個人。鄭獬,這個人膽子很大,敢說話,而且多次對中書表示了不滿。

司馬光上書彈劾趙頊不當用內侍訪問大臣長短,但不問能行嗎?若不問,現在連一個寫詔書的人,趙頊都找不到。

趙頊又立即秘密將鄭獬召到皇宮,再他寫詔書,將吳奎貶知青州,至於節鋮的什麼。吳奎就休想了。再草詔讓張趙二人擔任參知政事。

兩人詔書寫完後,趙頊賜雙燭。派太監立即將兩人送到翰林院休息。你們也不要回去了,害怕走露了風聲。

第二天朝會,兩詔齊上。

大家還沒有反應過來呢,第三詔又出來。

陳旭貶到了越州。

他有點冤枉,先前趙禎欲用吳奎掣肘韓琦,韓琦請求用陳旭,因此趙頊對陳旭不相信。早先趙頊與韓琦沒有翻目成仇之時,保安知軍空缺出來,趙頊讓楊定擔任保安知軍。陳旭也沒有想到其他,因爲種諤招降了西夏橫山一個大部首領硃令陵,於是屢諫邊臣邊將不宜生邊事,有數次提到了楊定。趙頊以爲陳旭乃是幫助韓琦,楊定是自己選的人,所以必須要打倒。

接着讓呂公弼爲樞密使,文彥博不表態,讓趙頊有點擔心,因此讓呂公弼對文彥博掣肘,同時他又將“忠於他的人”韓絳與邵亢調入西府擔任樞密副使。

面對這個變化,司馬光有些傻眼,他又不能去韓琦家勸韓琦,韓公,你反擊吧。

因此先從邊事說起,西夏稱臣奉貢了,就不能誘其叛臣以興邊事。

這都是什麼理兒?

如果西夏真的很老實,那麼還有一個說法。但西夏是怎麼做的?出兵來宋境燒殺,來脅迫,梁氏又不停地用銀彈收買,如果不是西夏太窮了,邊境蕃子早在西夏軟硬兼逼下跑光了。就是這樣,依然陸續有蕃人投奔到了西夏。西夏能做初一,爲什麼宋朝不能做十五!

然後將輕泥懷側那件事拋出來了。不是臣苟和,爲今之計,莫若收拔賢俊,隨材受任,以舉百職。有功必賞,有罪必罰,以修庶政。選擇監司,澄清守令,以安百姓。屏絕浮費,沙汰冗食,以實倉庫。詢謀智略,察驗武勇,以選將帥。申明階級,剪戮桀黥,以立軍法。料簡驍銳,罷去羸老,以練士卒。全整犀利,變更苦窳,以精器械。俟百職既舉,庶政既修,百姓既安,倉庫既實,將帥既選,軍法既立,士卒既練,器械既精,然後才能興兵。得,等四個現代化實現了才動手吧。

趙頊未當一回,不過輕泥懷側是什麼東東?結果一問,產生懷疑,然而一會又讓司馬光忽悠了,反過來說高遵裕,王種,種諤,楊定不是好東西。

不過趙頊現在那有心思與司馬光辨論,詔書下到韓家,韓琦還沒有動身走呢,他的心思正戰戰兢兢放在韓琦身上,於是敷衍道:“此外人妄傳的。”

司馬光接着跳躍性地問了一個問題:“陛下可知薛向爲人否?”

國舅都不是好東西了,趙頊只好再次敷衍道:“固非端方士,但其對錢穀與邊事很善長。”

“他對錢穀善長,但邊事未必。”

趙頊哼哼,他不懂邊事,你也不懂!當然,現在不能爭論,必須要安靜地渡過。於是趙頊不作聲。

司馬光又說張方平奸邪貪猥。趙頊不高興了,問:“有何實狀?”

“臣親眼所見。”

這都是什麼道理?但司馬光也不算是撒謊,在封事奏上張方平確實坑了他。坑他的人豈不是小奸人!趙頊更不悅,說:“每有除拜任命,衆言紛紛,非是朝廷美事。”

“此乃朝廷美事,知人,帝堯都難之,況且陛下新即位,萬一用一奸邪,臺諫又循默不言,陛下從何知之?”

趙頊終於怒了。問:“吳奎是否附宰相。”

我用一個張方平你哼哼唧唧。有種與韓琦鬥啊!

但是趙頊低估了司馬光的臉皮厚度。司馬光從容說道:“不知道。”

趙頊又問了一句:“結人主,與結宰相誰賢?”

你們是我的大臣,還是韓琦的大臣?

司馬光又答道:“結宰相爲奸邪,但希意迎合,觀人主趨向而順從者,也是奸邪。”

反正怎麼說都是他的理。

趙頊氣昏了,於是閉上嘴巴不說話。

隨後再鏟韓琦黨羽,郭逵的那個啥官職罷掉。判鄆州,不過後來種諤與陸詵終於產生分裂,於是再遷爲知延州,但他身上那些職官一起拿掉了。

接着又將司馬光調回翰林院擔任翰林學士。這傢伙不能在御史臺。

然而這一調卻好了,事急從權,這兩道詔書都是連夜書寫的,第二天立即執行。因此授命差了一道程序,沒有經銀臺司經過,於是在司馬光勸說下,掌管銀臺司的呂公著說了。這除命沒效,俺要實行封駁權。

爲什麼用張方平。乃是將中書領手起來,這是關健的一步棋,而且也不能鬧,一旦鬧將起來,會有人說韓琦的那道除命也無效,那纔是大麻煩。趙頊沒辦法,於是手詔司馬光。以前司馬光是帝師,但趙頊不大相信司馬光,於是未開邇英閣,也就是司馬光這個帝師有其名無其實。現在朕要開邇英閣了,你是侍讀學士,有什麼想說的,可以與朕朝夕討論。用這條來換取司馬光的讓步。

這就是真正的手段。

司馬光挾藉着這個大勢,替自己又撈到了一個大大好處。這天下間還有什麼好處比天天給皇帝洗腦好處大?

看到趙頊手詔,司馬光滿足了,便不作聲。呂公著很配合地說了一句,誥敕不由本司,則封駁之職因臣而廢,趙頊只好再次親批其奏,等開邇英,當諭朕意。放心吧,朕說話算話,會讓司馬光做真正的帝師。於是呂公著也不作聲了。

韓琦這才入對,趙頊泣下,有多傷心,天知道!韓天也垂涕稱謝,有多謝,天知道!

淚花不當真,不過這也是一種表態,朕不會將你怎麼樣的,臣不會恨陛下的。

趙頊再下詔,準韓琦在相州出入如二府儀仗,又賜興道坊一棟豪宅作爲韓家的私宅,又將其子韓忠彥提爲秘閣校理。

這回行了吧。

韓琦這才離開京城,前去相州。

…………

“母后,韓琦走了。”

“這樣最好。”高滔滔說道。別看韓琦離開中書,但薪酬整漲了一倍。錢就不計較了,這樣平穩將權利交接,纔是高滔滔最喜歡的。

畢竟一旦到了真正撕破臉皮之時,即便高滔滔也會心寒,萬一呢?

高滔滔又說道:“皇兒,這也是一個教訓,爲何祖宗家法再三說異論相攪,所以即便以前丁謂大權在握之時,也讓章獻太后輕鬆地拿下。”

不錯,劉娥是輕鬆拿下丁謂,但劉娥是什麼人?這個女子是心善的,否則她就是要做武則天,說不定就能做成功了。

“母后教誨得對。”

“韓琦既然走了,皇兒就要安心的治理國家。”

“母后放心,不過皇兒這裡有一個密封奏。”

趙頊將王巨的那個奏章遞給了高滔滔。

“這是什麼時候寫的?”

“春天他從巴蜀回京述職時與兒臣議論到國政,當時說了一些,後來又做了補充,寫了這個密奏。”

“原來南方的事,是他的主意?”

“母后春天時蓋的薄棉被,就是用那種器械脫籽與彈織而成。”

“他都有些巧思,不過想要執行,皇兒務必要慎重啊。”高滔滔說道,看完後放下奏章問了一句:“禁兵如此不堪重用?”

“大順城之戰,王巨在前線,甚至衝到戰場上殺敵,應當更清楚。”

“祖宗如何用禁兵平定天下?”

“那時的禁兵乃是百戰之師,如今禁兵久不習戰,又太平許久,在京城裡不免沾染上許多惡習。”

“幹須粗。”

“王卿也是這麼說的。”

因爲王巨在奏章上說得很謹慎,也講清了種種利害關係,國家財政又是如此困窘,高滔滔也就沒有再排斥了。但她也沒有發現兒子心急的毛病,不過趙頊也沒有意識到司馬光的手段與危險度。

那麼就開始執行吧。

王巨奏章上寫得還是很小心的,比如裁兵,他就寫明瞭,裁兵之始,因爲趙頊才繼位,有人支持,但同樣有人反對。因此想執行,得換一種方法。

想裁兵,先增兵!

於是趙頊與高滔滔做了簡短的對話後,又下了一道詔書,增兵。

這就是王巨的策略。

並且有一個很好的理由,保捷軍與禁兵最大的不同之處,就是它的“鄉土氣息”很濃厚。比如華池縣的那營保捷軍,以及後來調來的幾營保捷軍,其兵士家屬都在周邊地區,不會離華池縣很遠。

然而放在鄭白渠上就是一個大大的麻煩,爲什麼能安頓近四萬兵士屯田,但施工只能調來了兩萬餘軍士,這還包括廂兵,否則數量更少?正是離得遠,無法得益,即便調來增援,也不能當成勞動主力。

那是在春天,這個問題還沒有現露出來,現在秋後,地分下去了,戰俘也帶走了。問題也就出來了,勞力呢?前線的保捷軍是不敢往回調,後面的離得太遠,也不願意來鄭白渠。但周邊的保捷軍與廂兵卻是有限的。

因此可以增兵。

現在有一個最好的增兵條件,那就是鄭白渠所能分到的良田,況且還有朝廷給的緡錢補貼。因此就會有許多義勇心動,再從他們中間挑選強壯者,編成新保捷軍。

從長遠策略來看,也就是如王巨所說的,適度地增加一些邊軍的數量。從眼下看,馬上渠工勞力問題也得到解決。

不過草詔還沒有頒發,便在司馬光與呂公著哪裡卡住。

司馬光不是言臣了,但他是帝師。況且他還是兩制官的翰林學士,呂公著執掌銀臺司,兩人一聯手,即便詔書下了,也可以封還詞頭。

不過最好不要到封還詞頭這一步,也不需到那一步,俺是老師,俺要給你講課,給你講道理。

國家那麼多冗兵,爲什麼還要增兵?

灌地爲什麼不能分配給百姓?

吐着吐着,吐槽到了王巨身上。說王巨在華池豢養私兵,形同謀反。來到涇陽,春天殺人,有違天和,天理難容。私設酷刑,逼迫忠僕噬主。用高利貸勒索良紳,導致兩戶良紳家破人亡。殘酷如此,涇陽數縣百姓恨之入骨,怨懟交加。

王巨乃是國賊,請趙頊立即趁王巨未成長起來之前,將此國賊斬殺。

趙頊詫異地問:“停,停,司馬卿,你是讓朕殺士大夫?”(未完待續……)

第十八章 折服第708章 聖儒 上第681章 給我一把傘第一三八章 鄉黨第六十章 拒第三四八章 又坑了第一八九章 不能言第三一〇章 愛民如子第759章 張睦 上第537章 會戰 2第二四二章 大順大順 下第二五一章 三更地獄 上第766章 天機第754章 養豬第四十九章 惡人自有惡人磨 下第一七七章 買撲第二十三章 香玉第644章 長城 上第583章 致命的耳光第767章 控訴第612章 北部灣海盜第七十六章 世仇第三二二章 小痛痛第507章 逆轉 上第四三九章 房杜李王第三四六章 潑污第四二九章 道第731章 假像第三十一章 幸運草第八十五章 鬧大吧 四第八十章 磨練第462章 三個富翁第797章 獻書第二八九章 水中壩第631章 不過第643章 原來是虎 下第三五八章 不可傳第四一六章 潑 下第二十八章 高人第778章 瘋了第四一一章 第一天第512章 死亡樂章 1第843章 朔正第504章 放棄第二九二章 首相第四五二章 爭標第三七〇章 楊家將第一二五章 有點難第九章 震盪第753章 找骨頭 下第三九二章 合資第二七五章 威名 上第537章 會戰 2第三四三章 贖人第一五三章 小知縣 上第776章 與活人鬥,與死人鬥 中第五十五章 後悔的趙禎第702章 大事 上第三〇七章 南方第二〇三章 兩位高人第三一七章 坐臥者第六十一章 六拜 上第632章 右孫吳第二六九章 那一公第565章 資本的開始 上第644章 長城 上第四〇〇章 二王 下第一二〇章 上眼藥第625章 有過第793章 大捷 下第四〇一章 十條罪第800章 點將第794章 讓 上第三九三章 攻長避短第745章 古怪的制度第二〇三章 兩位高人第四三七章 大人物第652章 宋朝特色 下第四〇九章 各自找朋友 下第三十八章 垂涎第一四八章 東華唱名 中第610章 小道第471章 迷宮 上第四四七章 一頃第三九五章 富!第二十二章 禍福第二一一章 成事在天第四一三章 總向愁中白第830章 反轉第769章 反轉 下第729章 考驗第三六〇章 一句話第四〇四章 私軍 下第579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675章 茶馬古道第783章 如履薄冰第837章 三明第四二五章 侵利第612章 北部灣海盜第一〇二章 蛋痛了
第十八章 折服第708章 聖儒 上第681章 給我一把傘第一三八章 鄉黨第六十章 拒第三四八章 又坑了第一八九章 不能言第三一〇章 愛民如子第759章 張睦 上第537章 會戰 2第二四二章 大順大順 下第二五一章 三更地獄 上第766章 天機第754章 養豬第四十九章 惡人自有惡人磨 下第一七七章 買撲第二十三章 香玉第644章 長城 上第583章 致命的耳光第767章 控訴第612章 北部灣海盜第七十六章 世仇第三二二章 小痛痛第507章 逆轉 上第四三九章 房杜李王第三四六章 潑污第四二九章 道第731章 假像第三十一章 幸運草第八十五章 鬧大吧 四第八十章 磨練第462章 三個富翁第797章 獻書第二八九章 水中壩第631章 不過第643章 原來是虎 下第三五八章 不可傳第四一六章 潑 下第二十八章 高人第778章 瘋了第四一一章 第一天第512章 死亡樂章 1第843章 朔正第504章 放棄第二九二章 首相第四五二章 爭標第三七〇章 楊家將第一二五章 有點難第九章 震盪第753章 找骨頭 下第三九二章 合資第二七五章 威名 上第537章 會戰 2第三四三章 贖人第一五三章 小知縣 上第776章 與活人鬥,與死人鬥 中第五十五章 後悔的趙禎第702章 大事 上第三〇七章 南方第二〇三章 兩位高人第三一七章 坐臥者第六十一章 六拜 上第632章 右孫吳第二六九章 那一公第565章 資本的開始 上第644章 長城 上第四〇〇章 二王 下第一二〇章 上眼藥第625章 有過第793章 大捷 下第四〇一章 十條罪第800章 點將第794章 讓 上第三九三章 攻長避短第745章 古怪的制度第二〇三章 兩位高人第四三七章 大人物第652章 宋朝特色 下第四〇九章 各自找朋友 下第三十八章 垂涎第一四八章 東華唱名 中第610章 小道第471章 迷宮 上第四四七章 一頃第三九五章 富!第二十二章 禍福第二一一章 成事在天第四一三章 總向愁中白第830章 反轉第769章 反轉 下第729章 考驗第三六〇章 一句話第四〇四章 私軍 下第579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675章 茶馬古道第783章 如履薄冰第837章 三明第四二五章 侵利第612章 北部灣海盜第一〇二章 蛋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