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九八章 生在唐周時代的幸運

錢荒痹症,而且還是如此猛烈,別說是在武周時期,就算是後世,那也是相當棘手的經濟學問題。

而吳寧畢竟不是專門學經濟的,並沒有那麼高的預見能力。

以至於,等大禍已成之後才猛然反應過來,想要補救,卻是力不從心了。

況且,武周朝的這些臣子們還不如吳寧看得通透,他之前就算說出來,也沒人會信。

此時,狄胖子老臉通紅,終於知道,在鼓勵富商屯貨這個問題上,他是錯怪吳寧了。

但是,狄仁傑終究是幹實事的人,深知現在也不是糾結此事的時候。

收起面子,向吳寧一禮,“那依子究之能,當下要如何解救啊?”

吳寧聞言,心中吐槽:“你個老胖子還挺會轉移話題,特麼武老太太要是真追究起來......”

也罷,吳老九也明白狄仁傑是對公不對私,再說當下也不是爭論誰對誰錯的時候,對着武則天與滿朝官員沉吟片刻,道:

“首先,今歲必需加大鑄幣量。”

武攸暨聞聲,眉頭一皺,下意識開口:“要加多少?”

他之所以這麼關心,那是因爲,錢監之務正好在他的管轄。

吳寧想了想,“一千萬貫!”

“不可能!”武攸暨斷然搖頭,“這個數目別說今年一年,三年都造不出來。”

朝廷每年的鑄幣量很少,也就十幾萬貫,吳寧一張嘴就是一千萬貫,武攸暨不但沒有那麼多銅料,也找不來那麼多造錢的工匠啊!

要知道,武周沿用唐錢,也就是開元通寶。其鑄造質量,在整個華夏曆史上都算得上最精細的之一,工藝是極其繁瑣。

在短期之內增鑄這麼多錢,朝廷真沒有這個能力。

吳寧也知道,一下要鑄這麼多錢有點難,凝眉問道:“那能鑄多少?”

武攸暨想了想,說出一個數字,“最多一百萬!”

吳寧道:“不夠!”

武攸暨沉默了,別看平時大夥分屬派系,斗的你死我活,可是國之興亡的大問題上,武攸暨也是半點不敢馬虎。

“主要是工匠和銅料兩個問題。”

“工匠倒還好說,以陛下之名廣詔天下,徵調民間銅匠鑄工,再增制幾套‘錢範’,倒是可堪一用。”

“主要是這個銅料......”

武攸暨擡頭看着衆人,哭喪起臉來。

“這麼短的時間,讓本王上哪弄那麼多銅去?”

華夏曆來少銅,再加上每年的鑄幣量就不多,也沒有儲備多少銅。

岑長倩此時發話,“可熔鍊禮器,再從官賈各府收斂銅器,應該可以解決一部分。”

“這.....”武承嗣犯難了。

禮器也就是朝廷祭天拜聖的禮儀用具,這要是都給熔了,那拿什麼祭天?

“這合適嗎?”

這句話卻是看着武則天說的。

結果,武老太太想都沒想,“非常之時,行非常之事,熔!”

下邊的武三思、武攸寧、狄仁傑也沒含糊,“臣等願帶頭捐出府出銅器,以解危局。”

“......”

吳寧在一邊聽的直砸吧嘴,心說,武家兄弟別看爭權上都不是什麼東西。可是真遇上大事兒,還是有點擔當的嘛!

但是,這點有個屁用啊?

一千萬貫的鑄幣,那得多少銅?你們就算砸鍋毀器,把房都拆了,能解決多大的問題?

“陛下,不夠吧?”

羣情激昂之時,吳老九潑了一盆涼水。

“這不過是杯水車薪啊!”

狄仁傑接話,“現在也只能盡人事了,難道子究有什麼妙計?”

話音剛落,就見吳寧神情開始古怪了起來。

“妙計....談不上。”

“但是,還真有!”

“有!?”狄胖子瞪了眼,“有你不早說?何計?”

“咳咳!”

只見吳老九清了清嗓子,緩緩轉身,目光飄向兩儀殿之外,越過重重宮牆樓宇,最後落在....

落在皇城之外。

那裡......那裡什麼都沒有啊!

大夥納悶兒,順着吳老九的目光看過去,什麼也沒看見。

心說,他看什麼呢?

狄胖子湊到吳寧身邊,順着他的目光又看了看,確認皇城前什麼也看不見,“子究?到底何計?你這是看什麼呢?”

吳寧笑而不語,“看一條解局之計!”

“嗯?”狄胖子又好好看了看,真的是什麼都沒有。

又道:“什麼也看不見啊?”

WWW_тTkan_¢Ο

吳寧賤笑,“長安的皇城之前,當然什麼都看不見嘍!不過,在洛陽......”

狄仁傑一下愣住,瞬間明瞭。

然後,嘎!?

差點沒暈過去。

瞪着眼珠子,“你....你不會是......”

那邊武則天也從吳寧的話裡反應過來,洛陽的皇城前......?洛陽的皇城之前有什麼?!

想到這裡,武老太太直接就蹦了起來。

“不行!”

岑長倩、武承嗣等人慢了半拍,但也不傻,也明白穆子究是幾個意思了。

猛一縮脖子,心說,你特麼心是真大,什麼都敢想哈!

“不行!”武老太太直接就暴走了。

指着吳老九,老目怒視,渾身顫抖,“你你...你!”

“你”了半天,最後還是沒說出口,你特麼是不是要造反!?

那麼,吳寧那個妙計到底是什麼呢?怎麼就看一眼就把武則天氣成這樣呢?

好吧,吳寧的妙計,就是那立於洛陽皇城端門之前,直插天際的的根——“天樞”!

......

——————————

要說,武老太太什麼都好,就一個毛病——好面子,喜功績。

尤其喜歡大興營造,彰顯盛世太平。

於是,老太太當政這些年,修了寺院,修明堂。修了明堂,又修天堂。

修完了天堂,實在沒什麼可修了,於是,在長安三年,也就是五年前,老太太心血來潮,在洛陽皇城前又修了一根大柱子。

這根柱子,就是天樞。

很多人可能對“天樞”沒有概念,這麼說吧,後世有個電影《狄仁傑之通天帝國》,肯定有人看過吧?

裡面那個大佛——“通天浮屠”,在歷史中的真實原型,就是這個天樞。 шωш▪ тt kan▪ co

當然,大柱子天樞沒有電影裡那麼誇張,有六十六丈那麼高。

但是,能入武則天的法眼,也是相當的雄偉。

最下面是三層高的石砌的基壇,直徑一百多丈。

壇上,是用鐵鑄造的周長十七丈的鐵山,惟妙惟肖。

山上以麒麟爲承,立着的就是天樞的主體,高105尺,直徑十五尺的天樞大柱。

柱身八面,每面寬五尺,上盤一條蟠龍。

柱頂上鑄一個騰雲形的承露盤,盤子的直徑又是三丈,四個龍人站在盤上捧火珠,火珠又高一丈。

上面還有武則天親自書寫的匾額:“大周萬國頌德天樞”。

這是老太太最喜歡的一件創造了,不但彰顯皇儀,歌功頌德,而且是她統治的象徵。

別看現在遷都回了長安,可是,要不是天樞拿不走,她都想到那根大柱子搬長安來。

你吳老九敢打大柱子的主意,老太太真敢和你急。

那麼,話說回來,吳老九爲什麼非跟一根柱子過不去呢?

廢話,那特麼是一根銅柱。

除了底下的鐵山,剩下十多丈高、一丈五粗細的天樞主體,包括下面的麒麟,上面的蟠龍,頂上三丈直徑的承托盤,還有四龍捧珠,全是純銅所鑄。

現在正是缺銅的時候,不把天樞拆了,上哪弄那麼多銅去?

......

——————————

“你...你!!”

武老太太“你”了半天,看着吳老九想罵,又因有外人在側而罵不出口。

心裡那口氣啊,別提多憋悶。

你....

你想拆了老孃的大柱子?

沒門!

“不行!”

武則天多一句話也沒有了,就是個兩個字“不行!”

“天樞乃鎮朝之本,拆不得。當另尋它法!”

吳寧聞言,只得遺憾地一攤手,不說話了。

潛臺詞就是:不拆大柱子,那我也沒辦法了。

羣臣一看,僵住了啊?得出來打個圓場,不能讓氣氛尷尬啊!

“咳咳。”

岑長倩清了清嗓子,出言道:“這個這個....天樞乃我朝蕩服四海之祥福,確實動不得啊!”

“唉!!”

武老太太重重一點頭,指着岑長倩,滿眼讚許的掃視衆人。

看見沒?還是岑老爺子懂事兒!

“不過....”

沒想到,老太太還沒得意多一會兒,岑老爺子就是急轉,“陛下也言,非常之期行非常之事!”

老爺子左右看看,“如此說來,好像也不是動不得嘛!”

嘎?

場中頓時一凝,武則天差點沒噎死。

滿眼不可置信地看着岑長倩,心說,你幾個意思?真要動老孃的大柱子?

下意識看了眼武承嗣、武攸暨幾人,他們要動老孃的心頭肉,你們看着辦吧!

“......”

“......”

武承嗣和武攸暨對視一眼,心知姑母這是過不去這道坎兒啊,又找咱們兄弟聲援了,那就....

幫把手?

幫把手幫把手!

武承嗣不敢怠慢,趕緊出班上禮,“嗯,侄臣以爲......”

“岑相所言....嗯....極是!”

我噗!

武老太太一口老血噴出來,老目圓瞪,半天也沒反應過來。

你個廢物太子也特麼要飛?

“嗯...這....”

面對老太太的殺人目光,武承嗣似有閃躲,“這....姑母息怒!這不是危機萬分,無可....無可奈何了嘛?”

說着話,把眼神往武攸暨那一遞,武攸暨當下點頭。

“姑母,確實無可奈何,大局爲重吧!”

其實吧:

一來,確實是大局爲重。

二來呢,那天樞大柱確實不太招人待見,連武承嗣都覺得,拆了挺好。

你想嘛,大周皇權象徵的皇城之前,鐵山銅柱立在那四龍捧珠,上還盤着龍,蹲着麒麟。

最特麼極品的是,上面還掛着匾,你說氣人不氣人?

“大周萬國頌德天樞”!

這誰頂得住啊?也就老太在這奇葩審美覺得挺來勁,連武承嗣都有點受不了。

浮誇,太浮誇!沒品味。

之前,武則天住在洛陽,還沒人敢說什麼,現在都搬回長安了,那還留着幹啥?

再說了,現在正是缺銅的時候,那麼一個大銅柱子立在那兒,不是明告訴百姓,皇帝不顧天下人死活嗎?

在這件事兒上,武則天有點孤立無援。

冷靜下來一想,也確實,現在是國難當頭,還留着大柱子有什麼用?主要不還是沒有別的辦法了嗎?

“拆!!”

老太太也不是磨嘰的人,既然留不住,那就拆。

“傳朕旨意,熔鑄天樞銅柱,以解錢荒危局!”

大夥一聽,齊齊拜倒:“陛下聖明!”

“陛下仁德!”

“陛下....”

陛下NB!

對嘛,這纔是聖君明主該有的樣子嘛!

“平身吧!”武則天一臉的嫌棄。

別看一個個恭恭敬敬的,其實心裡都樂開花了吧?特麼拆了老孃的大柱子,你們滿意了?

滿意!非常滿意!

平身之後,武承嗣春風滿面的看向吳寧,“子究先生,除了增幣之法,可還有別的辦法可想?”

“有啊!”吳老九肯定地點頭,沒把老太太氣死。

既然有別的辦法,你特麼還非得拆老孃的大柱子?

那邊吳寧只當沒看見,對着羣臣繼續道:“增幣只是其一,這接下來,尚有三條政方必須施行。”

武則天:“......”

“三條?整整三條!?”

你早說啊?早說肯定就不同意拆柱子了。

......

“其一,吐蕃戰事未平,但軍功賞犒,必須先發!”

比起那一千萬貫新增的鑄幣,朝廷手裡那三千萬貫軍費,纔是這次大荒的主要推手。

那麼大一筆錢在朝廷手裡握着不參與流通,卻是不行的。

“直接把錢發到將士家裡,讓親眷代爲領取。這樣一來,這三千萬貫便可以最快的速度流入商貿往來。”

衆人聽聞,連連點頭,“這個很有必要。還有呢?

“其二!”吳寧又說出一條,“立即頒佈天下,施行酒類官榷。”

“嗯?”

武則天已經不在糾結大柱子,正在細品吳老九的第一條政方,突然聽到要施行酒類官榷,一時沒反應過來。

輕疑一聲:“這是爲何?”

“回稟陛下,此舉是爲了迅速消耗過剩糧米。”

今歲的農稅,收上來的不是錢,而都是糧食,而且是大量的糧食。

而這一部分糧,是沒法在回到民間流通的。

因爲,本就受傷頗深的農民,已無法再經受得起官糧對於糧食市場的衝擊。

在這個繼續拉高物價,穩定經濟的當口,官糧回沖也不符合救市的需求,這和後世西方通貨緊縮之下的“倒牛奶”是同一個道理。

可是話說回來,這麼多糧食怎麼消耗,總不能爛在倉裡吧?最好的途徑就是,釀酒。

只要朝廷掌握了酒類的官方釀造權,準確的說是酒麴的官榷權,那就這一大批糧食就可以逐漸消耗掉。

“嗯,有道理!”狄胖子聽了吳寧的解釋不住點頭。

不得不說,在商貿之務上,吳寧比在場的任何人都想的長遠。

擡頭看向武則天,“陛下以爲....”

老太太也點着頭,“就依子究之言吧!”

擡頭看向吳寧,“那第三條呢?”

“第三...條....”

吳老九猶豫了一下,“嘿....”

賤笑一聲,“需要朝廷.....再修幾根大柱子。”

噗!!

在場諸臣,包括武老太太在內,都噴了。

岑長倩心說,你怎麼哪壺不開提哪壺呢!?

剛拆了一根,那位火氣還沒消呢,你又提再建?而且是幾根兒!?

下意識看向武則天,只見老太太臉都是綠的,狠不得衝下去把吳老九撓成麪條。

還要再建二柱子、三柱子,你還拆我大柱子幹什麼?

剛要發彪,可是正撞見吳老九那平靜淡然的眼神,老太太一愣,心中生疑。

以吳寧的性子,氣人是氣人,但絕對不會無的放矢。

沉下心來,細細一想,猛的眼前一亮,擡頭道:“子究是說.....”

“大興土木之工?”

下首吳寧聞之一樂,躬身上禮:“陛下聖明!正是大興土木。”

此時,武承嗣、武攸暨還有點迷糊,“大興....什麼土木?”

倒是岑長倩、狄仁傑這些真有本事的,一點就通,瞬間明瞭其中玄機。

岑老爺子點了點頭,對狄仁傑道:“似乎有道理?”

狄胖子附和,“確實應該勞民傷財了。”

“勞民傷財?”

完了,武承嗣更聽不懂了,求助似的看向衆人。

啥意思啊?

勞民傷財不是壞事兒嗎?怎麼讓他們說的這麼清新脫俗呢?

好吧,以武承嗣的水平,確實理解不了。

不過,勞民傷財有的時候確實是壞事,可是有的時候卻是好事。

可以理解爲是一種經濟手段,一種皇權對財富的釋放。

這麼說吧,亂世之中,或者國家窮的時候,別說大興土木奢侈花錢,就連呼吸都是錯的。可是在盛世之下,大興土木,更多的是積極的意義。

確實是要勞煩百姓,也確實傷財。

可是,傷的卻是朝廷的財,花出去的這個錢,最終還是流向了民間。

就好像武則天修佛寺、修明堂、修天樞耗資巨億,確實奢侈浪費,可是真的浪費了嗎?

她花的是朝廷的稅收,百姓的血汗錢,這一點沒錯。

但卻因爲修這麼多東西,惠利了以萬計的工匠、石料、木材商戶,以及遠運資財的民夫商賈,使得朝廷的稅收重新回到民間流通。

從經濟學的角度來看,這無疑是一件好事,比這筆巨億之資躺在國庫裡睡大覺要好得多。

事實上,歷朝歷代,很多帝皇大興土木或者勞民奢侈,出發點都是因爲如此。

那就是國庫裡的錢太多,而民間的錢太少了,需要朝廷拿出錢來,反哺民間。

於是,就有了萬里長城、秦始皇陵、秦直道、阿房宮,有了大運河,有了大明宮,有了歷史上那些看似一點都不賺的對外戰爭,也有了乾隆六下江南。

當然,這其中有很多的大工程、大浪費,以後世的眼光來看沒有必要,也導致了不好的後果。

古人可能也沒有後世華夏那樣近乎超然的能力和決策,在既傷國財,又不勞民,又能惠利天下的情況下,搞大工程。

但是,其經濟意義不容忽視,也有它的必然性。

就像現在,只有大興土木,搞出一個大工程來,才能以最快的速度把國庫裡的錢快速的輸送到民間,緩解錢荒帶來的災難。

.....

————————————

有時候就是這樣,壞事也可以變成好事。

這個大興土木的法子,起碼在當下時局來看還不錯。

狄仁傑、岑長倩與武則天紛紛點頭認可,至於到底是修二柱子,還是別的什麼更有用的大工程,還需要從長計議。

不過吳寧今日提出的其它幾條政方,倒是可以先行運作了。

總結下來就是:拆了大柱子鑄錢,提前發放吐蕃戰爭軍費,酒類官榷。

有了方向,武則天也就可以功成身退了。唯一有點鬧心的就是,這些話本來是讓吳老十來說的,可是吳啓卻是刻意隱形,把功勞讓給了吳老九。

而這個該死的吳老九,還要拆了她的大柱子。

......

從兩儀殿出來,吳寧低頭前行,心裡也在想吳老十這回到底又在搞什麼鬼。

可是,還沒走多遠,狄仁傑、岑長倩,甚至武承嗣、武攸暨一起追了過來。

“子究留步!”武承嗣叫住吳寧。

“嗯?”吳寧疑聲回頭,“太子殿下,還有事?”

武承嗣沒說話,而是看向了狄仁傑。

只見胖子面色凝重,對吳寧道:“子究,今日你所提四條政方甚妙,不過.....”

狄胖子遲疑了一下,“老夫總覺得.....”

與岑長倩對視一眼,只聞岑老爺子接過話頭,“總覺得不踏實。”

好吧,他們是擔心,這次危機太大,解決不了問題。

“呵。”吳寧一聲輕笑。

先是感慨,武承嗣、武攸暨居然能和狄仁傑、岑長倩走到一起,足見這場大荒對大周的衝擊到底有多大,以致本應水火難容的兩個派系也要同仇敵愾。

隨之又是一聲苦笑,“諸位是擔心,治標不治本吧?”

“對!”

武攸暨點頭,“原來子究先生也有此擔憂?”

回答他的,是吳寧肯定的點頭。

當然是治標不治本。要是真這麼容易,他也就不用發愁了。

他今天給出的這幾條,對錢荒來說也只能算是緩解,甚至治療都談不上。

要知道,錢荒說到底還是缺錢,他現在做的只不過是疏通,並沒有生出太多的錢來。

那一千萬貫鑄幣,也許暫時有用,可是隨着商貿的進一步發展,只會更缺。

唯一的解決方法就是,繼續加升銅幣的鑄造。

可是問題來了,華夏曆來就缺銅,經此一難只會更缺。

因爲錢荒爆發,還有一個潛在問題是現在無暇顧及的,那就是銅價的上漲。

原本歷史的唐周時期沒有錢荒,所以銅價比銅錢的價值低,也沒有人囤積銅。

可是,錢荒造成的必然結果就是:銅價會超越銅錢的價值,致使屯銅成爲最穩定的財富升值手段。

這會進一步加重錢荒。

吳寧把心中的擔憂與衆人說明,大夥無不皺眉心悸。

“這....”武承嗣大苦,“這當如何是好?”

看着吳寧,“子究先生就沒解決的辦法嗎?”

經過這麼一通折騰,就連與吳寧有仇的武承嗣此時也是深知在財政方面,吳寧的地位無可替代,這種大危之局,也只有穆子究能解。

“辦法.....”

吳寧猶豫了起來。

辦法是有的,可是.....很難!

依後世的眼光來看,當然有解決的辦法,但是都不成熟。

而且,吳寧不敢說。

第一,當然就是紙幣。

紙幣可以徹底解決錢荒的問題,但後患無窮。

這裡不得不說一下,錢幣以後世的標準,其實分爲兩種:

一種是,貴金屬本位的代金幣,例如英鎊。

說簡單點,就是代替貴重金屬用於流通,本質上還是金屬貨幣。一英鎊等於定值的黃金,有多少黃金就發行多少貨幣,貨幣價值隨黃金價值浮動。

貴金屬本位的紙幣,好處不言而寓。那就是,幣值穩定,不管國家出現什麼樣的危機,出現崩盤的可能都很小。

但缺點也明顯,那就是,得有特麼那麼多的貴金屬啊?

別說大周,華夏王朝歷來都是缺少貴金屬的。

所以,這種紙幣是行不通的。

第二種紙幣,也就是信用貨幣。

就是以國家信用,或者稅收爲擔保,代替貴金屬保障紙幣的幣值。

南宋、元朝、民國時期,甚至後世大多數國家都採用這種信用貨幣。

好處是簡單、粗暴,容易運作。

但缺點也尤爲明顯,甚至是致命的。

那就是:有的時候,國家信用很值錢。有的時候,國家信用就是個屁。

說白了,太平盛世,信用貨幣是助力,能更好的調控經濟,穩定市場。

可是一到亂世,特麼國家都要沒了,還講什麼信用?

爲了國家生存,無節制的增發貨幣,剝削百姓,那信用貨幣就是催命的毒藥。

尤其是古代,沒有任何監管,包括信用體系不成熟,觀念跟上不等等原因。

吳寧要是把它放出來,現在可能是好事兒,萬一哪一任皇帝上頭了,打這個滅那個錢不夠,開始出賣國家信用剝削百姓,那離亡國就不遠了。

後世非洲、南美太多太多這種例子,太多太多信用崩盤,把百姓當羊毛的災難了。

.....

在原本的計劃裡,吳寧需要一個機構,也就是西部商行。

當西部商行發展到一定的高度,可以起到金融監管的作用,那個時候可以嘗試着發行紙幣來促進大周經濟的發展。

但是現在,紙幣行不通。

那麼除了紙幣,還有別的辦法嗎?

也有。那就是,找到大型的貴金屬礦源,快速填充金屬貨幣的缺口。

“可是問題是,咱們大周境內沒有那麼大的金銀銅礦啊!”

紙幣的事兒,吳寧也就是在心裡想想,壓根兒就沒提。他怕這幫人眼裡冒綠光,不計後果的真把紙幣放出來。

於是,直接說礦源。

一說到大周境內沒有,狄仁傑卻是一挑眉頭,聽吳老九這個意思,大周沒有....別的地方有?

開口道:“哪有?”

吳寧道:“倒是知道幾處,但是,不容易。”

武承嗣道:“且說來聽聽!”

吳寧也不扭捏,“首先是銅礦。據長路鏢局所知,南詔國境有一處大銅礦。”

“......”

“......”

“......”

大夥默不做聲的對視一眼,“多大?”

“很大!”吳寧實話實說,“如果我們繼續用銅幣的話,採個一兩百年也不見得用得完。”

“這麼大?”狄仁傑大驚,隨之沉吟了起來。

這麼大個寶藏......還在南詔國裡面......想要弄到手,那就只能打了。

也許....可以讓黑齒常之打完吐蕃之後拐個彎兒?

狄胖子心說,這算是一後路,吳老九不是說“知道幾處嗎”且先聽聽,再做定奪。

“還有呢?”

吳寧眼珠子轉了半天,也沉吟了起來。

他知道大型的銅礦,好像後世的菲律賓也有一處。離着也不算遠,而且比現在的南詔好控制得多。

但是,他不想繼續用銅鑄幣。銅這東西畢竟價值還是太低,從長遠來看也不如金銀。

而且,吳寧琢磨着,能不能借這個機會弄一點別的啊!

“海的另一邊有銀礦!”

“東瀛之地還有一個佐敦島,盛產黃金!”

岑長倩一愣,“海的另一邊?子究如何得知?”

只聞吳寧道:“海的另一邊並非盡頭,乃是另一片大陸,此在《山海經——東山經》等上古文獻之中早就有載。”

“這....”

好吧,岑長倩真信了。

這裡要說一下,《山海經》並不是一直被認爲是神話的,其歷史定義也是一直在隨着主流學者的論述而改變的。

什麼是主流學者呢?

比如:

漢之司馬遷認爲,山海經過於荒誕無稽。

而到了唐代,魏徵卻覺得它是一本史書。

到了清代,紀曉嵐覺得是一本志怪小說。

魯迅先生則說是巫覡、方士之書。

而在唐周時期,正好是魏徵這個“主流學者”論調佔主導的時期。

魏徵說是史書,吳寧說東山經裡描述的是美洲,岑老爺子也就信了。

主要還是長路鏢局走南闖北,見識非凡。

用吳寧的話說,長路鏢局雖然沒去過海的那邊,不過卻從海上救下過一位海難的水手,聽他說海的那邊是一大片陸地,而且還有銀礦。

好吧,吳寧連蒙帶唬,反正最後讓幾個朝中重臣真的相信海對面,還有東贏的佐敦島上有金銀礦。

......

說了三處可解錢荒的礦藏,吳寧也覺得差不多了。

美洲可不是一天兩天就能到的,甚至不是一天兩天就能出發的。

這事兒急不得,老太太也好,狄仁傑也罷,總不會因爲他的幾句話就出海吧?

至於南詔和佐敦島,吳寧認爲還更難一點。因爲已經有主兒了,得去打下來才行。

而另一邊的狄仁傑和武承嗣等人對視一眼。

“好吧!”武承嗣率先開口,“子究且回,我等去與陛下商議一二,再作定奪。”

說着話,與狄仁傑、岑長倩和武攸寧,又折回了兩儀殿。

回到長寧郡王府,吳寧還在想,如果能通過這次錢荒迫使朝廷遠征美洲,那說不定真能找到銀礦,並且把種子帶回來,也不失一件好事兒。

以後只要繼續在此事上用點心,說不定能成。

左右掃看,“老十呢?”

下人回話,“子期公子就沒回來啊!”

好吧,吳老十知道他老哥回家就得找他,直接躲了。

吳寧皺眉,好你個混蛋吳老十,今天又擺了他一道!

他還不信了,有本事你永遠別回來!

吩咐下人,“等他回來,知會一聲!”

....

就這樣,等到了晚間,吳老十還不見迴轉,倒是另一個想不到人的來登門拜訪。

太子——武承嗣!

吳寧心說,他來做甚?而且剛分開也不過半天光景。

叫人把武承嗣迎入廳中,吳寧上禮道:“太子殿下來訪,不知有何貴幹?”

只見武承嗣也不客氣,一屁股坐了下來就找水喝。

“渴煞我也!這一天在兩儀殿可是滴水未沾啊!”

武太子一邊吐槽,一邊抱着水壺就灌。

吳寧看的無語,心說,老太太連水都不供嗎?

“殿下這是....在宮中剛出來?”

也就是說,他走了之後,武承嗣在老太太那裡呆到現在?

“正是!”

武承嗣喝飽了,把水壺一放,“特來知會長寧郡王一聲,搞定了!”

“嘎?什麼搞定了?”

吳寧一頭霧水.。

“咦!?”武承嗣一臉嫌棄,“長寧郡王好生健忘,怎麼轉臉就扔的乾淨?”

“你說的那三處礦藏啊,搞定了!”

“啊!?”吳寧一個沒站穩,差點沒坐地上。

“怎..怎麼就搞定了?”

只聞武承嗣輕描淡寫的道:“陛下已然下旨,黑齒將軍平定吐蕃之後,無需回朝,轉道南詔,一併清繳。”

“另命登州水軍十艦備資遠行,三月之後,啓程尋礦!”

“嗯...”武承嗣四平八穩的往那兒一坐,“就是你說的那個海的另一邊!”

“哦.....哦!!!”

吳老九都特麼聽傻了。

“這...這也太快了吧?”

武承嗣道:“快嗎?燃眉之急,當然是越快越好!”

“可是...可是也不能說幹就幹吧?”

派水軍探索美洲,吳寧還能理解,可是清繳南詔?

“總要個理由吧?”

“切!”武承嗣一瞥嘴,“我大周雄鎮四方,萬國來朝,掃平一個南詔小國要什麼理由!?”

吳寧:“......”

徹底無語,真特麼霸氣!

還沒緩過神兒來,只聞武承嗣又道:“對了!!”

“今日前來,主要是麻煩子究先生派兩個得力之人,也就是熟悉那個勞什子佐敦島的長路兄弟,隨工部的地誌官吏一同前去,好探明佐敦之地的金礦到底在哪兒。”

“嗯!?”吳寧一瞪眼,“幾個意思?”

“這就派人去探礦了?那可是東瀛的地方,你打還沒打下來呢!”

“打什麼打?”

武承嗣又是一瞪眼,“那個破東瀛連個蠻夷之地都算不上,要他一個小島,是看得起他們!!”

“他還敢不給!?”

好吧,佐敦島根本就不用打,甚至這事武承嗣都沒和老太太商量,直接叫來在長安的東瀛使臣,張嘴就要人家一個島。

結果呢....

把東瀛使臣樂壞了,想都沒想就給了,而且人家嫌佐敦島太小,怕太周去的人少,在本島又畫出一塊大地,來了個買一送一。

在他們看來,如果天唐大朝能在他們身邊落戶,那是無尚的榮光。

“......”

“......”

吳老九是滿腦袋的黑線,忍不住要仰天長嘆啊!!

幸福!

太特麼幸福啊!

幸好他重生在大唐,霸氣!野性!

當然,也有霸氣和野性的資本。

這要是去個大宋什麼的窩囊朝廷,別提什麼說幹就幹,說搶就搶了....

特麼就是琢磨這三處之中的一處,那也特麼費了牛勁了!!

這就是漢唐之盛啊......

.......

第五二四章 人窮志短第二六三章 攪局第二一八章 三人成虎(二合一)第二五三章 有我當年五成功力扯淡番外(兩個男人的攀比)+新年寄語第三七零章 長孫延千古第四六九章 大局爲重第五零九章:萌公子跑哪去了呢第三三一章 同衙爲官關於30萬大軍1月糧草值不值得跑路的問題第三一四章 嗷......第三十七章 兩個問題第二五六章 省心的皇帝第六十九章 那是一個悲傷的故事第四十六章 壞人好事的三哥第二三八章 武則天真正的意圖第三三二章 這活幹不下去了第五一九章 朕還記得第四六九章 大局爲重第五一二章 準備上吊第二九九章 砸了吳寧的家第九章 奧妙只在一鍋鮮湯第四六二章 造反的都喜歡玄武門第一三六章 翻臉不認人第四七五章 武少爺的山水之遊第二一五章 孰輕孰重(二合一)第二一七章 京城女大王第三七一章 矚目第四八九章 尚有迷局未解(二合一)第五二三章 玩死我吧第八十七章 東郭先生與中山狼第二六七章 意外第四九二章 當頭棒喝(二合一)第三三一章 同衙爲官第一百四十二章 不過爾爾第八十一章 孟道爺的損招兒第二一四章 八年之後(二合一)第一一六章 收購炭窯第一六三章 出來混總是要還的第一二七章 差不多得了第四二七章 真相很殘忍第四三四章 放行第一章 山野少年第四九六章 惡名不可加身第三三九章 停還是不停第二六七章 意外第二十七章 四伯的詩句第四零九章 林羽堂第五四六章 高手過招(一)第五一八章 最後一頓第三九二章 李賢之才第三零零章 赴任長安第五三二章 老太太疼我......第三三三章 給你個機會第四九九章 牛耕馬戰第四二四章 抓人第三七六章 不要臉了第四七九章 又舒服了第一七一章 問個姓名,報個來處第三五六章 一千三百年前的渣男第四一九章 欠老子一條命第一八三章 許願不還第三五八章 這絕對是親哥第五二六章 神氣第三十四章 影帝級表演第三零六章 改變行程第四一五章 不甘心第一二二章 賭上命運第三一四章 嗷......第三九五章 不想做第二個李諶單章,以及下月更新計劃第三六三章 小地方來的人,格局就是小第八十四章 果然是寧哥第三零二章 顯赫楊家第一零八章 初次登場第三十三章 人生需要巧合第五三一章 還缺點什麼第四六二章 造反的都喜歡玄武門第四三三章 要造反?第三一三章 新官赴任第二九六章 腦仁兒疼第二二零章 一對兒傻子(二合一)上‘木’下‘子’是爲“李”!第十一章 閒的蛋疼第一九六章 有其父必有其子第四九一章 教育熊孩子(二合一)單章:慫他媽的第四五五章 到底合適不合適第九十五章 我爹埋在哪兒,我去上柱香第四七九章 又舒服了彙報一下近況第三零九章 高泰的精緻分析第四三一章 堅持第二三零章 七姓十家第一七零章 得罪不起第四三七章 爲你好第一八三章 許願不還第四三六章 玩夠了再來通報一聲第三二零章 羅利的豔遇第五一六章 先生救命
第五二四章 人窮志短第二六三章 攪局第二一八章 三人成虎(二合一)第二五三章 有我當年五成功力扯淡番外(兩個男人的攀比)+新年寄語第三七零章 長孫延千古第四六九章 大局爲重第五零九章:萌公子跑哪去了呢第三三一章 同衙爲官關於30萬大軍1月糧草值不值得跑路的問題第三一四章 嗷......第三十七章 兩個問題第二五六章 省心的皇帝第六十九章 那是一個悲傷的故事第四十六章 壞人好事的三哥第二三八章 武則天真正的意圖第三三二章 這活幹不下去了第五一九章 朕還記得第四六九章 大局爲重第五一二章 準備上吊第二九九章 砸了吳寧的家第九章 奧妙只在一鍋鮮湯第四六二章 造反的都喜歡玄武門第一三六章 翻臉不認人第四七五章 武少爺的山水之遊第二一五章 孰輕孰重(二合一)第二一七章 京城女大王第三七一章 矚目第四八九章 尚有迷局未解(二合一)第五二三章 玩死我吧第八十七章 東郭先生與中山狼第二六七章 意外第四九二章 當頭棒喝(二合一)第三三一章 同衙爲官第一百四十二章 不過爾爾第八十一章 孟道爺的損招兒第二一四章 八年之後(二合一)第一一六章 收購炭窯第一六三章 出來混總是要還的第一二七章 差不多得了第四二七章 真相很殘忍第四三四章 放行第一章 山野少年第四九六章 惡名不可加身第三三九章 停還是不停第二六七章 意外第二十七章 四伯的詩句第四零九章 林羽堂第五四六章 高手過招(一)第五一八章 最後一頓第三九二章 李賢之才第三零零章 赴任長安第五三二章 老太太疼我......第三三三章 給你個機會第四九九章 牛耕馬戰第四二四章 抓人第三七六章 不要臉了第四七九章 又舒服了第一七一章 問個姓名,報個來處第三五六章 一千三百年前的渣男第四一九章 欠老子一條命第一八三章 許願不還第三五八章 這絕對是親哥第五二六章 神氣第三十四章 影帝級表演第三零六章 改變行程第四一五章 不甘心第一二二章 賭上命運第三一四章 嗷......第三九五章 不想做第二個李諶單章,以及下月更新計劃第三六三章 小地方來的人,格局就是小第八十四章 果然是寧哥第三零二章 顯赫楊家第一零八章 初次登場第三十三章 人生需要巧合第五三一章 還缺點什麼第四六二章 造反的都喜歡玄武門第四三三章 要造反?第三一三章 新官赴任第二九六章 腦仁兒疼第二二零章 一對兒傻子(二合一)上‘木’下‘子’是爲“李”!第十一章 閒的蛋疼第一九六章 有其父必有其子第四九一章 教育熊孩子(二合一)單章:慫他媽的第四五五章 到底合適不合適第九十五章 我爹埋在哪兒,我去上柱香第四七九章 又舒服了彙報一下近況第三零九章 高泰的精緻分析第四三一章 堅持第二三零章 七姓十家第一七零章 得罪不起第四三七章 爲你好第一八三章 許願不還第四三六章 玩夠了再來通報一聲第三二零章 羅利的豔遇第五一六章 先生救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