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三章 天子當馭人

相較淮南的陰雨天,後周東京大梁的天氣卻是異常的炎熱,但這種炎熱卻沒有絲毫影響大梁城擴建的火熱之情,整個城市都忙動在這種營建的熱情之中,整個城市就好像一座巨大的工地一般,數十萬民夫各司己職,在大梁城原本的城牆外擴建起外城來,規模是原來的數倍。而原本的大梁城在外城建設完畢之後,將會成爲內城,城內的所有百姓將遷出住到更寬闊的外城去,內城將只作爲寺廟、館驛、百司官署、諸衛軍營所用。

這大梁城便是後世宋朝的都城開封,人人都言宋都開封繁榮,其實真正的締造者卻是柴榮。爲了擴建大梁城,柴榮頂住壓力,連城外很多人的祖墳都命人遷走,擴建之後纔有後世開封的繁盛。

毒辣的炎陽下,就算站在油紙傘下也是汗如雨下,後周世宗柴榮此時站在大梁城的朱雀城樓上觀看擴建的近況。他身後自然是一羣后周大臣簇擁着,人人都是汗如雨下,但皇帝不打傘,沒有一個人敢打傘的。

柴榮回頭看了看內城方向,同時在重新建造的皇宮,皺眉問道:“皇宮那邊的民夫匠人們可還能在抽調些過來這邊?”

他身後一名大臣上前答道:“陛下,皇宮那邊的人手已經是減到最低了,工期已經大大推遲,不能再減了。”說話之人卻是檢校太保、樞密使魏仁浦。

柴榮聳聳肩道:“朕覺着宮中的屋殿夠多的了,你們偏偏還要新建。”

魏仁浦身旁中書侍郎、平章事王溥上前說道:“陛下,皇城乃大周體面之事,和擴建外城一般的要緊,若要各國對我大周不再心存狎侮,讓百姓們心存畏懼,就必須讓皇城能夠彰顯皇家的威嚴。”

柴榮輕笑道:“王卿,朕到覺着這皇宮建好後,未必人人都能見到。”

王溥一時語塞,一邊中書侍郎、同平章事範質上前說道:“陛下,王相所言只是其中一個好處,老臣以爲如今國庫充盈,擴建京城、新建皇城,都可同時而行,好處有三。”

柴榮哦了一聲道:“範卿還有三條道理?一一說來聽聽。”

範質清清嗓子,侃侃而言道:“其一、便是王相所言的,彰顯大周皇威,雖然天下人未必人人都能見到皇城,但各國遣使來朝之時,便會見到,回去後便會廣爲傳頌之,各國將震懾於我國之威嚴,而不敢心存狎侮。”柴榮微微頷首,示意範質接着說。

“其二,近年征戰所獲頗豐,去歲各地又獲大收,如今府庫充盈,錢糧置於府庫內終究是死物,倒不如用到該用之處。如今各地百業待興,若沒有這擴建京城的工程,這百業興盛只怕還要更多時候才能辦到。如今有了這些工程,採石、伐木、運送、冶鐵等等各業都被帶動起來,興旺了百業,有何不好?”範質接着說道:“其三,如今各地百姓之中多有流民、裁汰的冗兵,這些人窮困又無事做,如今有了這些工程,這些人才有活幹,也纔有飯吃,便不會生出亂子來。”

柴榮默默的聽完,跟着緩緩的鼓掌說道:“範卿果然看得更加深遠,朕之肱骨也。”

範質謙遜了一回,柴榮緩緩的又說道:“想到前年沒錢時候的窘境,朕當真是窮瘋了,如今征伐各地所獲,自然該惠澤於民,若明年能討平淮南,又能得更多的錢糧,朕便要疏浚大梁各條河道,讓京城水運暢通,讓京城成爲天下的中心!”衆臣皆拜服,口中皆是頌揚之詞。

想不到柴榮話鋒一轉道:“可如今淮南又到了梅雨季節,張永德前番奏報的戰況你們也知道了,戰局不利,進兵緩慢。朕打算第三次御駕親征淮南,這次不破淮南,誓不罷休!”

戶部侍郎、樞密副使王樸上前說道:“陛下,此刻尚不到第三次御駕親征之機。”

柴榮哦了一聲問道:“此話怎講?”

王樸答道:“淮南戰事費時已久,陛下已經兩次御駕南征,這第三次便非是要成功不可的,否則便會墮喪銳氣,陛下也會英明不保。但如今各路兵馬征戰數月,已然師老兵疲,兼且淮南雨季進兵不便,軍中多有水土不服者,若是強行出兵,疫症橫行便是敗兵之禍臨頭。臣以爲,此刻只能讓各路兵馬謹守城池,等到雨季之後,入秋糧收之後再用兵。到那時,南人不慣冬戰,吾軍正可迅即而進,陛下再御駕親臨,定可一鼓作氣定鼎淮南。”

柴榮沉吟片刻道:“王卿所言極是,只是如今戰局於吾軍不利,朕不親往,只怕會再敗軍喪師之禍。”

王樸緩緩說道:“臣觀南人諸軍諸將之中,唯有西面的白甲軍和徐皓月有一戰之力,餘人皆不足道。此刻命李重進等守住壽州,諒徐皓月也不能盡展所長。徐皓月此人原本只是英山山匪贅婿,但自起兵以來,未嘗敗績,的確令人棘手。不過臣有三策,可降伏徐皓月。”

柴榮哦了一聲問道:“卻是何策?”

“其一,徐皓月所轄不過英山、盛唐兩地,兵員、糧草均是有限,所部驍勇,源出司超所部南下之時的俘掠劫殺,白甲軍以血仇起兵,便纔有這般戰力,其所依憑的便是淮南百姓。臣以爲,陛下前番定下的懷柔之策甚好,只要推行下去,大周取得淮南民心,白甲軍便再無可依憑。這第一策便是斷其所憑。”王樸侃侃而言接着說道:“其二,陛下第三次南征,不必與之交戰,沿楚州而下,取揚泰兩州,水軍耀武於大江之上,威逼金陵,唐主弱懦定然求和,陛下可許以盡割淮南十四州之地方纔罷兵之條件與唐主,唐主爲求自保必定答允,如此那白甲軍不是降周便只有南歸一途。這第二策便是避其鋒芒,攻其軟肋。”

柴榮笑了起來說道:“若是那徐皓月賴着不走呢?”

王樸亦笑道:“若他不南下,其三便是以一國之威壓服白甲軍,那徐皓月是個聰明人,自然知道這個道理,屆時陛下許以懷柔重利,白甲軍必然舉軍降周。其三便是不戰而屈人之兵。”

柴榮皺眉道:“爲何不能消滅白甲軍,而是要降伏呢?”

王樸答道:“陛下雖然能得淮南十四州,但若說真要將白甲軍悉數消滅,卻是極難。白甲軍根基在英山,這英山十萬大山吾軍進剿卻是極難的,費時勞師,得不償失。陛下忘了先南後北之策了麼?”

柴榮道:“這倒沒忘,先南後北乃是先取淮南,繼而攻打契丹,此刻契丹之主昏庸,正是用兵之時,而唐國失了淮南,斷了鹽路,必定日益窮困,只需放個幾年,一戰可降。”

王樸接着說道:“正是如此,大周得淮南之地後,國力必然增強數倍,當趁吾軍銳氣盡在之時,先一舉蕩平契丹,契丹佔據燕雲十六州,纔是大周的心腹大患,而唐國等疥癬之疾,不足爲慮。既然如此,陛下爲何還要賭一口氣,非要費時勞師在英山這窮地方和徐皓月乾耗?若能降伏,陛下平添一支勁旅,又可得徐皓月這等名將,何樂而不爲呢?”

柴榮沉吟道:“皆因英家寶藏和武王兵法,朕欲得之而後快。”

王樸緩緩說道:“此事臣也略有耳聞,只是臣想問陛下,若是陛下祖上傳下錢財寶藏,陛下會不會取用?”

柴榮笑道:“朕當然用,爲何不用?”

王樸點點頭笑道:“那英家寶藏相傳是英布留下的,自漢初到現在,那英家也不知道經歷了多少代人,敢問陛下,就算這錢財寶藏再多,每代人取些來用,只怕再多的寶藏也會被用盡的吧。”

柴榮怔了怔道:“卻是如此,王卿的意思是就算英家有寶藏也早就被用光了?”

王樸笑道:“正所謂前人種樹後人乘涼,說不定後面幾代人便連這寶藏的尾巴也沒見到,何來的英家寶藏一說呢?”

柴榮隨即釋然,但仍是追問道:“那武王兵法呢?”

王樸一攤手問道:“陛下以爲《李公問對》這兵法如何?”

柴榮道:“唐代兵家名篇。”

王樸笑道:“正是如此,自漢初以來,歷了多少朝代,每朝每代也有多少兵家名篇問世?難道陛下以爲這武王兵法比這些兵法都要高明麼?兵法一道存乎於心,士卒善戰纔是根本啊。”

柴榮沉默片刻,緩緩輕嘆一聲道:“朕明白了,原來一切皆是虛妄,當時朕真的是窮瘋了,纔會覬覦這虛無的財寶。高平一戰贏得兇險,朕纔會以爲世上有不敗之兵法,纔會如此篤信這些訛言,聽王卿一席話,朕心頭的大石已經去了。”

王樸躬身說道:“陛下英明,陛下宏願,十年開拓疆土,十年安養百姓,十年致天下太平。要達此宏願,便要收服各地羣雄,今後像徐皓月這樣的人物只會越來越多,陛下若能駕馭羣雄,則平天下勢如破竹,若只想以殺止殺,則會步步荊棘,淮南之戰便是最好的成列。陛下若能降服身有血仇的白甲軍,天下還會有何人不服呢?”

柴榮哈哈大笑道:“朕明白了,天子馭人有道,才能治平天下。”跟着看了看王樸,緩緩說道:“王卿所獻良策,朕一定採用。你這樞密副使的職位也做了許久,今日朕便升賞你爲樞密使。”王樸面露喜色拜謝下去。

第二百一十四章 御帳親騎兵第一百九十章 龍亭初建時第三百二十一章 遺孤若轉機第六十三章 南歸意若何第一百七十五章 臨戰話別請第二百四十七章 春霖甘如飴第十七章 月下語皓然第二十四章 忠義無屍骸第七章 英山路漫漫第二百三十章 謀算若失算第二百二十章 擊其暮歸時第八十六章 白甲蕩離殤第三百二十八章 狼牙旗傾覆第一百九十五章 伐遼備戰休第三百三十九章 徒增笑料耳第一百二十五章 水攻破連環第六十二章 設伏解困厄第九十一章 雪地白甲來第七十一章 北風入淮來第三百一十八章 是敵是友焉第二百零四章 遺忘的圖騰第二百三十一章 將軍夜引歸第二百三十章 謀算若失算第二百九十九章 白甲折將軍第一百五十六章 白石印步痕第一百六十三章 天子當馭人第二百六十七章 未曾留情面第六十章 鐵騎臨殘風第一百一十章 借船欲何往第二百七十七章 大亂初定時第七章 英山路漫漫第二百八十二章 御花園定策第二百五十三章 鼓動方悔遲第六十九章 兵法豈無敵第三百四十章 吾軀歸故土第一百九十五章 伐遼備戰休第一百零七章 白甲升賞令第一百六十六章 築蘭雅圓房第二百三十五章 新喪諸國祭第二十七章 冬青樹若思第一百八十七章 枉自做小人第一百六十章 土城阻擊戰第二百二十二章 黑石木箴言第二百七十二章 決水灌汴梁第二百一十八章 黃土山解圍第一百六十六章 築蘭雅圓房第一百九十章 龍亭初建時第一百一十八章 盡忠必死節第三百一十一章 金翠珠簾後第一百零八章 議和應有求第十七章 月下語皓然第二十六章 英氏二兄弟第三百二十章 相逼意若何第二十五章 出招無跡尋第一百五十八章 深處若往昔第二百零九章 涿州築京觀第三百二十六章 是對是錯焉第二百四十八章 公義今何在第一百零七章 白甲升賞令第二百三十六章 軍議布兵事第二百零二章 契丹女雲述第十三章 十里桃花溪第六十章 鐵騎臨殘風第二百八十二章 御花園定策第二百四十章 大梁初雪霽第一百四十四章 同袍豈無義第一百一十五章 翟葭溪血戰第三百三十二章 稚氣未脫時第三百三十四章 龍亭賞諸將第二百零四章 遺忘的圖騰第一百二十九章 致人致於人第三百零七章 以退欲爲進第二百六十七章 未曾留情面第一百八十七章 枉自做小人第二百九十章 其勢在必行第八十九章 黔驢技已窮第一百三十三章 占城稻花香第九十二章 勁弩巧破敵第一百零五章 噩耗惡英主第二百三十三章 紫宸龍馭天第三百一十六章 師出方有名第一百零二章 磺硝應有道第二百五十三章 鼓動方悔遲第二百六十三章 黎明夜深邃第六十六章 無常必有妖第一百三十七章 英山王從義第二百零六章 旦夕下蔚州第九十九章 畫中玉佳人第二百六十八章 攻城與攻心第五十八章 浮光夢泡影第一百五十三章 血淚化白蓮第三十七章 太極意轉圓第二百六十九章 晨曦朝露凝第三百一十四章 車懸對車懸第三百零九章 相國寺銅像第三百零七章 以退欲爲進第三十九章 賭鬥博取樂第十八章 雌威震官軍第三十八章 松下參劍勁第二百八十四章 歷史的命運
第二百一十四章 御帳親騎兵第一百九十章 龍亭初建時第三百二十一章 遺孤若轉機第六十三章 南歸意若何第一百七十五章 臨戰話別請第二百四十七章 春霖甘如飴第十七章 月下語皓然第二十四章 忠義無屍骸第七章 英山路漫漫第二百三十章 謀算若失算第二百二十章 擊其暮歸時第八十六章 白甲蕩離殤第三百二十八章 狼牙旗傾覆第一百九十五章 伐遼備戰休第三百三十九章 徒增笑料耳第一百二十五章 水攻破連環第六十二章 設伏解困厄第九十一章 雪地白甲來第七十一章 北風入淮來第三百一十八章 是敵是友焉第二百零四章 遺忘的圖騰第二百三十一章 將軍夜引歸第二百三十章 謀算若失算第二百九十九章 白甲折將軍第一百五十六章 白石印步痕第一百六十三章 天子當馭人第二百六十七章 未曾留情面第六十章 鐵騎臨殘風第一百一十章 借船欲何往第二百七十七章 大亂初定時第七章 英山路漫漫第二百八十二章 御花園定策第二百五十三章 鼓動方悔遲第六十九章 兵法豈無敵第三百四十章 吾軀歸故土第一百九十五章 伐遼備戰休第一百零七章 白甲升賞令第一百六十六章 築蘭雅圓房第二百三十五章 新喪諸國祭第二十七章 冬青樹若思第一百八十七章 枉自做小人第一百六十章 土城阻擊戰第二百二十二章 黑石木箴言第二百七十二章 決水灌汴梁第二百一十八章 黃土山解圍第一百六十六章 築蘭雅圓房第一百九十章 龍亭初建時第一百一十八章 盡忠必死節第三百一十一章 金翠珠簾後第一百零八章 議和應有求第十七章 月下語皓然第二十六章 英氏二兄弟第三百二十章 相逼意若何第二十五章 出招無跡尋第一百五十八章 深處若往昔第二百零九章 涿州築京觀第三百二十六章 是對是錯焉第二百四十八章 公義今何在第一百零七章 白甲升賞令第二百三十六章 軍議布兵事第二百零二章 契丹女雲述第十三章 十里桃花溪第六十章 鐵騎臨殘風第二百八十二章 御花園定策第二百四十章 大梁初雪霽第一百四十四章 同袍豈無義第一百一十五章 翟葭溪血戰第三百三十二章 稚氣未脫時第三百三十四章 龍亭賞諸將第二百零四章 遺忘的圖騰第一百二十九章 致人致於人第三百零七章 以退欲爲進第二百六十七章 未曾留情面第一百八十七章 枉自做小人第二百九十章 其勢在必行第八十九章 黔驢技已窮第一百三十三章 占城稻花香第九十二章 勁弩巧破敵第一百零五章 噩耗惡英主第二百三十三章 紫宸龍馭天第三百一十六章 師出方有名第一百零二章 磺硝應有道第二百五十三章 鼓動方悔遲第二百六十三章 黎明夜深邃第六十六章 無常必有妖第一百三十七章 英山王從義第二百零六章 旦夕下蔚州第九十九章 畫中玉佳人第二百六十八章 攻城與攻心第五十八章 浮光夢泡影第一百五十三章 血淚化白蓮第三十七章 太極意轉圓第二百六十九章 晨曦朝露凝第三百一十四章 車懸對車懸第三百零九章 相國寺銅像第三百零七章 以退欲爲進第三十九章 賭鬥博取樂第十八章 雌威震官軍第三十八章 松下參劍勁第二百八十四章 歷史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