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九章 涿州築京觀

岐溝關城下,徐皓月看着巨大的火焰和黑煙在城門口升騰而起,岐溝關城頭的遼軍旗幟逐一被拔除,心中鬆了口氣。在白甲軍以轟天雷強攻城門之下,岐溝關的城門被炸燬,這座名關終於陷落。

匆匆收拾完關內殘敵,關內五千遼軍全軍覆沒,其中被白甲軍斬殺兩千餘人,其餘的多都是漢軍,在城破之後便即投降。白甲軍也損失了盡兩千步卒。徐皓月命在城外的大軍就地紮營,不必進關,準備休整一夜,明日便向涿州城進發。

到了傍晚,朱凌峰部過了拒馬河到岐溝關和徐皓月大軍會合,朱凌峰部因爲有攜帶大量糧草輜重的民夫隨行,所以行進緩慢,但想不到行至岐溝關前,上面已經盡是大周白甲軍旗號,遂入關會師。

得到朱凌峰部糧草、輜重的補充之後,翌日天明徐皓月命朱凌峰帶領峰字營鎮守岐溝關,保證糧道暢通,自己帶着大軍往涿州而去。

前面奇襲飛狐口,徐皓月親自帶領偏師北上,將監軍使曹彬和副監軍使潘美都留在朱凌峰部,兩人見到徐皓月後都埋怨徐皓月不帶兩人蔘與這種奇襲之戰,甚爲抱憾。徐皓月隨口說兩人職責重大,不易舍下大軍跟隨偏師行動,並且保證今後若再有奇襲、奔襲,一定讓兩人隨軍出戰。一番安慰之下,曹彬和潘美才高興起來。在岐溝關前和曹彬、潘美見面,徐皓月只覺得有些神奇,或許從此刻開始,岐溝關就會回到漢人手中,今後曹彬再也不會在這裡吃到敗仗了吧,不過戰事未完,一切都還是未知之數。

翌日天明,白甲軍三萬人馬和盡三萬名運送糧草的民夫一起開拔向北攻打涿州而去,徐皓月也有些納悶,難道是自己的魅力不夠?東路軍一路上所遇關城都是望風而降,但西路軍卻是一路廝殺過來,士卒已經開始疲累,不過好在都是大勝,保持了較爲高昂的士氣。

涿州離岐溝關四十多裡地,全軍行出十多裡後,涉過北拒馬河,前面哨探的月字營騎兵已經同涿州遼軍哨騎交鋒。得到消息後,陳子劍親率五百騎兵上前巡哨,在涿州城南和遼軍數百部族騎兵相遇,雙方短兵相接廝殺一陣之後,遼軍騎兵見白甲軍源源不斷的開到,便往涿州城逃去。

午後,白甲軍前鋒到達涿州城下,涿州城內的遼軍緊閉城門,看來是沒有開城投降的意思。到得傍晚,白甲軍三萬大軍和三萬民夫齊至後,徐皓月命大軍在城南和城東下寨,連寨十餘里,綿亙不絕,聲勢甚是駭人。

當夜徐皓月命人在營中埋伏,因爲他預感到敵人一定會來夜襲,按着兵法上所說,兵馬遠來需防夜襲,一切小心爲上。果然到了後半夜,涿州城中有兩千名部族騎兵悄悄摸出城來,但遼軍部族騎兵突入白甲軍營中,卻發現營中連巡兵也不見一個,跟着四周營帳中火光四起,跟着便是強攻勁弩像瓢潑一般的向兩千遼軍騎兵發射箭矢。徐皓月期望看到的萬弩齊發總算是實現了,只可惜黑夜之中卻沒能看到。

萬箭齊至之下,可憐兩千遼軍部族騎兵猝不及防,連轉頭想跑的念頭都還沒生出來,就大多都變成一具具的屍體了。慘叫聲、馬嘶聲響徹寂靜的四野,遼軍大多當場身死,黑暗中只有靠後的數十騎僥倖躲過勁弩激射,掉頭沒命的奔逃才逃了回去。

檢視戰場,擒獲數十名遼軍傷兵,逼問之下才知道今夜是遼軍涿州刺史李賀高親自帶領兵馬出城夜襲,還想着能挫動敵人銳氣,想不到落了個全軍覆沒,當下徐皓月命人帶着遼軍傷兵在死屍堆中尋獲李賀高的屍首,又問了城中兵力尚有近四千步卒守城,不過大多都是漢軍兵卒。

聽完之後,身旁的王子襄說道:“大帥,明天一早我們便可到城下招降,想來城中契丹人和契丹部族兵馬已經不多,應該壓制不住那些漢軍的。”

徐皓月皺眉道:“只怕漢軍被欺壓慣了,就算城內契丹人不多了,還是不敢開城投降。”

火光中王子襄看了看滿地的遼軍屍體,心念一動道:“大帥,不若我們把城內的契丹人嚇走好了。”

徐皓月奇道“如何嚇走?”

王子襄指着滿地屍骸說道:“將這裡的契丹人屍首盡皆梟首,放到城下在臺上壘成京觀,以恐嚇城中契丹人,就算契丹人不往北門出逃,等到我軍攻城之時城中兵卒也一定會驚懼而不敢與我戰!”

徐皓月倒抽了一口涼氣,看了看身旁曹彬、潘美等將,曹彬微微有不忍之色,緩緩說道:“以京觀恐嚇敵人古已有之,況且昔年遼軍助石塘敬滅晉國之時,也將晉國王室連同晉國將士遺骸壘爲京觀,此舉雖然有傷天和,但卻只爲報仇而已,並無過分之處。”

潘美也點頭說道:“是契丹人殘暴在先,我等只是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並無不妥,況且亂世百年之間,京觀屢見不鮮了。”

這時徐皓月才知道原來這種殘忍的京觀在古代殺伐年代倒是常見之物,以敵人首級或屍體封土堆成高冢,以彰顯赫赫武功於萬世,恐嚇敵人,打擊敵人士氣。徐皓月也記得歷史上最悲慘的京觀是隋煬帝征伐高麗失敗後,高麗以隋軍陣亡者屍體築成京觀,直到唐太宗繼位後派人與高麗交涉後,高麗才拆除京觀,將隋軍骸骨安葬。

此刻聽聞遼軍竟然也曾將晉國將士屍體築成京觀,要知道晉國士兵大多都是漢人,徐皓月登時怒火萬丈,冷冷的說道:“既然如此,就讓遼軍把該還的債一併還清,這些遼兵時常南下打草谷,沒一個是無辜的,都給我拿去築成京觀!我們既然以三大恨誓師北伐,就要有報仇雪恨的樣子!”

當下衆將轟然領命,王子襄等人便分頭帶人將遼軍戰死的騎兵屍首盡皆梟首。

到得天明,王子襄帶人在城南,以所獲遼軍首級壘成京觀,展示給涿州城內的人看,又命人持李賀高首級傳視城下,喝命涿州城開城投降,又以投降的漢兵在城下招降城內的漢兵。

涿洲城內此刻遼軍部族騎兵已然不多,剩餘的大多都是漢軍兵將,刺史又已經身死,羣龍無首之下,剩下的遼軍嚇得心驚膽顫,又怕城內的漢軍造反作亂,當下剩餘的數百名遼軍打開北門倉惶往幽州逃去。遼軍一去,城內的漢軍馬上開城投降,迎接白甲軍進城。

徐皓月依然沒有讓大軍進城,只是派了陸崑崙部進城,搜檢城內是否還有遼軍藏匿,同時封了府庫計點糧食,在補充了一些糧草和輜重之後,徐皓月有命打開糧倉,分出一半糧食給城中百姓和涿州漢軍兵將。

直到此刻徐皓月心中才稍稍安了下來,涿州已經攻下,柴榮、趙匡胤率領的東路軍側翼總算是平安了許多,徐皓月便命陸崑崙率領侖字營帶同投降的三千漢軍一同鎮守涿州,繼續鞏固定州、易州、岐溝關再到涿州這條糧道。

諸事辦妥之後已經是傍晚了,徐皓月卻收到東路軍的戰報,趙匡胤部先鋒軍在抵近幽州涉渡高粱河之時,遭到幽州遼軍上萬鐵騎半渡截擊,近五千先鋒周軍戰死當場。殿前軍先鋒大將司超見遼軍驟至,毫不畏懼,親帶兵馬拼死上前廝殺,竟然被遼將蕭撻凜射殺於陣中。周軍大敗而回,直到趙匡胤帶領後軍到來和遼軍惡戰一場,以勁弩和轟天雷纔將遼軍鐵騎殺散。

是役遼軍騎兵來去如風,見趙匡胤軍到衝殺一陣,被勁弩和轟天雷的威力震懾之後,當即北撤退回幽州去,絕不戀戰。趙匡胤看着高粱河五千多具周兵屍首忍不住放聲大哭起來,周軍損失一員大將,又折卻五千人馬,士氣大沮,全軍過了高粱河後便即當道下寨,等候柴榮御駕前來。

徐皓月看完戰報之後,緩緩的閉上了眼睛,東路軍進展的太過順利了,順利得東路軍將領大都有些目空一切,驕兵必敗這便是血淋淋的教訓。又想到司超此人,雖然在淮南縱兵殺掠,但此刻面對遼軍死戰不退,陣亡於對遼戰爭之中,也算稍稍贖了他的罪過。

當晚徐皓月正在帳中看書,月字營的哨探回報在北邊桑乾河邊,發現有大批的遼軍騎兵正在搶渡桑乾河,聽聲響人數大概有數萬人之衆,但黑暗中也看不太清楚。

聞報徐皓月大吃一驚,方刃送來的消息是,北院大王耶律奚底率領耶律敵祿、耶律沙等驍將,領三萬鐵騎和白達達、斡亦剌特、巴爾渾、奚等部五萬兵馬正在古北口集結,應該尚未南下,就算南下也該先應援幽州,當不會往涿州而來,這支遼軍是從何而來的?

徐皓月站起身急忙看地圖時,才明白過來,驚呼道:“好個耶律奚底,你竟然也分兵南下了!”

第四十二章 綠水紫金釵第二百二十四章 醉後欲暢言第三百零四章 鉅變醞釀中第一百四十章 清淮突營戰第三百零六章 漢宮留遺孤第一百五十三章 血淚化白蓮第一百三十九章 戰急忙歸返第二百八十三章 回府乍聞驚第二百零四章 遺忘的圖騰第三百一十六章 師出方有名第一百三十七章 英山王從義第一百八十五章 榷稅五十萬第一百零五章 噩耗惡英主第五十九章 鐵騎巨劍寒第二百八十七章 大周軍典制第二百五十三章 鼓動方悔遲第二百六十四章 厚賞忠義臣第五十五章 高雅雲霧茶第二百一十四章 御帳親騎兵第二百七十六章 兄弟情意重第一百三十章 諸將應邀擊第四十一章 以命換搏命第一百三十四章 香鞠豔雛遠第五十章 青竹翠紙甲第十五章 草堂靜獨處第二百七十七章 大亂初定時第四十四章 兩心尚不知第一百九十八章 三恨誓北伐第二百五十一章 驟雨風雷至第一百六十七章 人止三關險第六十三章 南歸意若何第一百三十四章 香鞠豔雛遠第二百四十六章 新州籌謀事第二十八章 殘夢遺馨香第二百零三章 奔襲飛狐口第一百九十章 龍亭初建時第二百三十章 謀算若失算第九十七章 尊嚴以何換第二百六十五章 檀來歌爲何第二百四十五章 急下新武州第二百一十五章 佈陣得勝口第三百零六章 漢宮留遺孤第二百五十八章 花園巨劍折第一百二十八章 都監下軍令第二百六十五章 檀來歌爲何第二百六十一章 碧血灑軍帳第二百二十八章 相見敘別情第一百四十章 清淮突營戰第一百八十九章 大梁英霸氣第三百三十九章 徒增笑料耳第九十二章 勁弩巧破敵第三章 物非人相似第二百二十六章 遼主議北歸第二百零九章 涿州築京觀第三百一十八章 是敵是友焉第七十六章 民心能守城第二百一十九章 沙河動雷震第六十六章 無常必有妖第二百六十章 軍中流言急第二十章 鐵槍王文昭第一百九十八章 三恨誓北伐第二十五章 出招無跡尋第一百五十五章 今後爲何戰第二百五十七章 權柄間或轉第一百三十二章 舊地重又遊第二百五十七章 權柄間或轉第七十二章 糧草換獻策第一百一十三章 邀客英山行第七十六章 民心能守城第二百零三章 奔襲飛狐口第三百零六章 漢宮留遺孤第一百三十六章 知退方有進第二百二十六章 遼主議北歸第三十六章 威猛鬼頭刀第二十三章 武秀天下聯第八十四章 暗夜奮廝殺第一百七十三章 形勢逆轉急第二百七十章 回光徒返照第三百三十一章 大定修盟約第一百四十六章 淮上烈水戰第二十七章 冬青樹若思第一百五十八章 深處若往昔第七十三章 斷其歸路計第二百九十三章 黑夜賺岳丈第一百三十八章 玄武教鍾隱第二百四十八章 公義今何在第四十八章 舌如燦蓮花第一百六十九章 輕取清流關第一百二十章 溫泉艾炙燃第二百五十六章 陰效誠款忙第二百三十九章 夜送歸燕雲第二百三十七章 朝堂爭未休第二百六十八章 攻城與攻心第一百零七章 白甲升賞令第六十六章 無常必有妖第七十六章 民心能守城第七十六章 民心能守城第一百四十二章 一諾千金重第八十章 雲霧霾英山第九十一章 雪地白甲來
第四十二章 綠水紫金釵第二百二十四章 醉後欲暢言第三百零四章 鉅變醞釀中第一百四十章 清淮突營戰第三百零六章 漢宮留遺孤第一百五十三章 血淚化白蓮第一百三十九章 戰急忙歸返第二百八十三章 回府乍聞驚第二百零四章 遺忘的圖騰第三百一十六章 師出方有名第一百三十七章 英山王從義第一百八十五章 榷稅五十萬第一百零五章 噩耗惡英主第五十九章 鐵騎巨劍寒第二百八十七章 大周軍典制第二百五十三章 鼓動方悔遲第二百六十四章 厚賞忠義臣第五十五章 高雅雲霧茶第二百一十四章 御帳親騎兵第二百七十六章 兄弟情意重第一百三十章 諸將應邀擊第四十一章 以命換搏命第一百三十四章 香鞠豔雛遠第五十章 青竹翠紙甲第十五章 草堂靜獨處第二百七十七章 大亂初定時第四十四章 兩心尚不知第一百九十八章 三恨誓北伐第二百五十一章 驟雨風雷至第一百六十七章 人止三關險第六十三章 南歸意若何第一百三十四章 香鞠豔雛遠第二百四十六章 新州籌謀事第二十八章 殘夢遺馨香第二百零三章 奔襲飛狐口第一百九十章 龍亭初建時第二百三十章 謀算若失算第九十七章 尊嚴以何換第二百六十五章 檀來歌爲何第二百四十五章 急下新武州第二百一十五章 佈陣得勝口第三百零六章 漢宮留遺孤第二百五十八章 花園巨劍折第一百二十八章 都監下軍令第二百六十五章 檀來歌爲何第二百六十一章 碧血灑軍帳第二百二十八章 相見敘別情第一百四十章 清淮突營戰第一百八十九章 大梁英霸氣第三百三十九章 徒增笑料耳第九十二章 勁弩巧破敵第三章 物非人相似第二百二十六章 遼主議北歸第二百零九章 涿州築京觀第三百一十八章 是敵是友焉第七十六章 民心能守城第二百一十九章 沙河動雷震第六十六章 無常必有妖第二百六十章 軍中流言急第二十章 鐵槍王文昭第一百九十八章 三恨誓北伐第二十五章 出招無跡尋第一百五十五章 今後爲何戰第二百五十七章 權柄間或轉第一百三十二章 舊地重又遊第二百五十七章 權柄間或轉第七十二章 糧草換獻策第一百一十三章 邀客英山行第七十六章 民心能守城第二百零三章 奔襲飛狐口第三百零六章 漢宮留遺孤第一百三十六章 知退方有進第二百二十六章 遼主議北歸第三十六章 威猛鬼頭刀第二十三章 武秀天下聯第八十四章 暗夜奮廝殺第一百七十三章 形勢逆轉急第二百七十章 回光徒返照第三百三十一章 大定修盟約第一百四十六章 淮上烈水戰第二十七章 冬青樹若思第一百五十八章 深處若往昔第七十三章 斷其歸路計第二百九十三章 黑夜賺岳丈第一百三十八章 玄武教鍾隱第二百四十八章 公義今何在第四十八章 舌如燦蓮花第一百六十九章 輕取清流關第一百二十章 溫泉艾炙燃第二百五十六章 陰效誠款忙第二百三十九章 夜送歸燕雲第二百三十七章 朝堂爭未休第二百六十八章 攻城與攻心第一百零七章 白甲升賞令第六十六章 無常必有妖第七十六章 民心能守城第七十六章 民心能守城第一百四十二章 一諾千金重第八十章 雲霧霾英山第九十一章 雪地白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