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一章 玉清說永德

九日之變中,有人激賞、有人振奮、有人嫉妒、更有人惶恐,總之是不一而足。張永德的心情很是複雜,說幸災樂禍,但他高興不起來,因爲大周精銳、自己曾經統領過的殿前軍死傷慘重,不少將士薨於此役,他平素帶兵仁厚,心裡是高興不起來的;說淡然無味,但他內心不能平靜,因爲徐皓月立功絕偉,一躍成爲大周的定樑國柱,這份殊榮原本應該是他的;說鄙夷忌恨,但他卻又不得不佩服徐皓月,他在不動聲色之間定計平亂,也算是將叛軍的危害降到了最低,張永德自忖若是他來平亂,興許不能做得這般漂亮,他最欣賞的一點就是徐皓月沒有病急亂投醫,招外地兵馬入京勤王,否則局面將會更加混亂和複雜。

總而言之,張永德這些日子以來,心中像是打翻了五味瓶一般。此時他不過四十餘歲年紀,尚不算是年邁,正是男兒大展宏圖的時候,但自從被柴榮明升暗降之後,他就自暴自棄的遠離朝政,等着看大周的好戲,他也知道主少國疑一定會有事發生。只是他沒想到變亂來得快,去得也快,大大出乎了他的意料。這些天他想了很多事,想起了從前的高平之戰、淮南大戰,那時候他是何等風光啊。

他本就不是一個甘於寂寞的人,一股氣一直在胸口之中徘徊,那是一個武人的爭強好勝之心在作怪,他開始不甘心就這樣一直寂寞下去,因爲才四十多歲就尸位素餐到老,張永德心有不甘,他也想再做一番大事的。

但他也不好意思主動想朝廷索要什麼,因爲一開始便是他先不問政事的,這個時候面子還是要的。

這天散朝後,張永德沒有像往日那樣,自己便大步流星的徑自離去,他的腳步明顯的慢了下來,開始留心傾聽身邊大臣議論朝政,他最關心的便是禁衛軍的整編之事。他也知道殿前軍這次兵變,朝廷是無論如何不會再保留殿前軍的名號了,果然朝廷頒下了整編詔令,將剩下的殿前軍和侍衛親軍合二爲一,重新定了禁衛軍的名號。

張永德還是很欣賞朝廷如此雷厲風行、行事果決的手段,相信整編之後的這支禁衛軍將是大周的支柱,而且對參與兵變的殿前軍也沒有太過刻薄,遣散、留用加上整編之後,可以打消許多人的顧慮,對迅速穩定兵變後的朝局是相當有作用的,只要軍隊不亂,轉而擁護朝廷,朝局就亂不到哪裡去。

當聽到幾個文臣議論到徐皓月等人對待兵變大將家眷太過輕寬之時,言語之間多有憤憤不平之意,張永德忍不住便想上前辯駁幾句,這些文臣就是沒事在背後胡亂議論,須知那些大將也是爲大周立過赫赫戰功的,難道連家眷也不能保下?非要搞得朝局不穩,人心惶惶纔好麼?

張永德正想上前說幾句的時候,卻聽身後一人細聲細氣的道:“駙馬爺,太后宣召,請您到御花園,有事相商。”

張永德回頭看去,卻是新近提拔的近侍總管李成,原來的近侍總管王寧喜附逆反叛,已經被處死。張永德微微一鄂,想不到小符後會忽然宣召自己議事,而且是讓新任的近侍總管李成親自來請,卻不知道這個小符後想做什麼?

“不知太后宣召所爲何事?”張永德忍不住問道,李成躬身答道:“小人不知,只是奉命宣召,還請駙馬爺隨我來。”

張永德心中一動,難道太后是想要委事?想到這裡心中的熱血翻涌,便再也忍不住,跟着李成望御花園而去。

到了御花園內的謝雨亭,卻見小符後和幼天子柴宗訓在亭中安坐,其餘侍奉的宮女、近侍都在亭外候着,李成將張永德引到亭外便止步,張永德滿腹疑惑的走入亭內見禮。

小符後見到張永德入亭來見禮,便急忙止住道:“兄長客氣了,都是自家親眷,此處沒有外人,也不必拘禮,請坐下說話。”

張永德還是恭恭敬敬的施禮道:“君臣之禮不可偏廢,太后能稱一聲兄長已經讓臣欣慰了。”從前符玉清還沒嫁給柴榮之時,因爲張永德乃是柴榮妹夫,而符玉清的姐姐是柴榮之妻,所以符玉清一直是稱呼張永德爲兄長的。張永德和符彥卿也經常來往,和符玉清也認識,後來符玉清入宮照顧柴宗訓,伴隨柴榮身邊之時,也常常見到張永德的。只是那時候符玉清還是個不知愁苦的小姑娘,老是笑着叫自己爲兄長,這時候又聽到這個稱呼,張永德不禁有些感慨起來。

“兄長還是這般的敦和有禮,先坐下說話吧。”符玉清略略還了一禮後,讓張永德坐下,跟着對柴宗訓道:“陛下先回去唸書吧,我和你姨夫有話說。”柴宗訓應了,衝着張永德眨眨眼便蹦蹦跳跳的出了亭子。

張永德見這母子二人待自己便好像親戚一樣,也不擺什麼架子,內心裡反倒有些慚愧起來,在他們母子二人最需要人的時候,反倒是外人來幫襯着,自己這個姨夫也沒做過什麼。

“本來前幾日便想找兄長來的,只可惜後來六妹不願意留下來,哀家傷心了好一陣,直到今日才找兄長前來了。”符玉清緩緩的說道,張永德聞言卻是微微吃了一驚,符玉清所說的六妹乃是嫁給了趙匡義的符彥卿第六女,趙氏反叛後,趙氏兄弟已然身故,家眷被判流放燕雲北地,符玉清的六妹爲趙匡義之妻,自然也在流放之列,但聽符玉清的口氣,好像她想要讓六妹留下,但她的六妹不願意留下。

“六姑娘性子和太后一般的貞烈,自然不會只顧自己的,趙家到了幽州,想來徐皓月是會妥爲安排的,太后還請寬心。”張永德想起趙匡義當時像符家提親之時,自己是多方奔走,又是出錢又是牽線的,聽符玉清說起此事來跟着輕嘆道:“只是想不到趙氏不忠,拖累了六姑娘,臣當時還爲他趙氏說親,想來的確是大錯之事。”

符玉清眼眶有些紅了起來,低聲道:“此事怪不得兄長,想來兄長也只是想着讓趙氏和先帝多少帶上親眷的關係,先帝委任兵事之事,也好有些放心,卻想不到趙氏會如此全然不念恩情的,錯不在兄長,也不必自責。”跟着符玉清站起身來,望着御花園內的繁華盛景幽幽說道:“六妹說她此生便只是趙家的人了,或許咱們符家的女人便只能爲自己的男人孤守一生,這便是生爲符家女的宿命吧。”

張永德不知道符玉清這麼說是何意,也不知該如何接口,卻見符玉清眼中淚水已然滾滾而下,回頭望着張永德忽然泣道:“兄長,這便是我和六妹的宿命,我們弱女子便都是認命了的,但想我一個弱女要帶着幼天子支撐着朝局,卻是何等的艱難,何等的辛苦,兄長你知道麼?爲何兄長你一直不問朝政?難道便是要眼睜睜的看着旁人欺凌咱們這孤兒寡母麼?”

符玉清這一哭,把張永德嚇了一跳,急忙起身單膝拜服於地,匆忙間看了看四周,好在亭子周邊的從人都離得遠,也聽不到兩人說話,否則傳了出去,自己把太后弄哭了,這老臉往哪裡擱?當下急忙道:“太后弱質女流之輩能支撐大周朝局到如斯境地,兢兢業業沒有辜負先帝重託,實讓我等鬚眉男子感到汗顏。臣從前出於一時激憤,不理朝事,是臣之大謬,臣如今想來亦是慚愧非常。太后切莫哭泣,臣身爲大周宗室,定然不會讓外人欺負到太后和幼天子頭上的,臣現下立下誓言,一定肝腦塗地,力保大周社稷,從此絕無他念,若是將來有違此誓,必定不得好死!”

張永德這話倒是發自肺腑的,符玉清的話深深的刺痛了他,一個弱女能夠念着她夫君的遺願,帶着幼天子苦苦支撐朝局,實屬不易,自己身爲堂堂七尺男兒,卻小肚雞腸的只想着被貶之恨,在兵變之時置身事外,的確是太不成話,當下便立了重誓,宣示對大周的忠心。

符玉清仍是沒止住啼哭,卻上前道:“兄長快快請起,我不哭便是了。”

張永德這才慢慢起身,卻見符玉清慢慢的止了哭泣,心中鬆了一大口氣,只聽符玉清長長的出了口氣嘆道:“哭了一場,這許多天來的憋悶卻是去了不少,讓兄長見笑了,兄長請坐下說話。”

張永德略略欠身坐下後勸慰道:“太后且寬心,今後臣一定匡扶大周,至死方休,不再有其他雜念,太后但有什麼難事,但說無妨。”

符玉清用絲絹擦了擦淚水,輕輕的說道:“如今兵亂禍事方平,正是需要羣臣大將們羣策羣力,同舟共濟之時,兄長威服宿著,如今徐將軍力圖穩定朝局,但卻少了兄長這樣的人物襄助,卻不知兄長可願屈就襄助?”

張永德咬咬牙輕嘆道:“其實臣心中也是有些佩服此人的,於不動聲色之間平定叛亂,而且提前佈置,讓趙逆一黨的準備都沒了用處,臣自問是想不出他這樣的計策的。如今大亂方平,大周正是用人之際,臣也說了不會再有其他雜念,但聽太后任事便了,就算是在徐皓月手下辦事,臣也沒有貳話的。”

符玉清大喜,站起身一禮道:“哀家這裡帶陛下和大周的百姓多謝兄長高義了。”

張永德臉上微紅,急忙還禮道:“太后折殺臣下了,但有所命,還請吩咐。”

符玉清輕輕嗯了一聲道:“這裡便有件棘手之事,此次兵變追根朔源,便是天下節度大將兵權太重之故,如今徐將軍、韓將軍正在籌謀如何解決此事,衆人都說此事重大,還需聽聽兄長你這個老臣宿將的意見纔好。”

第一百四十二章 一諾千金重第二百一十四章 御帳親騎兵第一百五十六章 白石印步痕第四十章 大智皆若愚第一百六十九章 輕取清流關第八十七章 輕裝襲英山第十一章 搏殺催獸性第二百七十九章 重賞奪權計第三百零七章 以退欲爲進第三百零六章 漢宮留遺孤第十六章 江南徐世家第三百二十四章 變出馬盂山第一百六十一章 廬州解重圍第二百零八章 稚女蕭綽兒第二百四十九章 清明荷葉蓮第二百二十七章 十萬精銳騎第三百三十七章 詐死尋退隱第八十七章 輕裝襲英山第二百八十七章 大周軍典制第八章 官軍若強盜第二百一十三章 南河岸血戰第二百七十八章 巡邊三將謀第二百五十章 真定求援急第二百八十五章 宴席說三將第二百七十一章 何患無妻兒第一百八十一章 卸甲歸農樂第二百一十五章 佈陣得勝口第二百一十五章 佈陣得勝口第三百三十八章 昔日真相情第一章 與君相訣絕第二十九章 心意難轉圜第十章 惡虎嘯山崗第三百二十七章 唯有死戰耳第一百六十九章 輕取清流關第二百零二章 契丹女雲述第一百九十七章 二士爭功計第三百二十二章 功成萬骨枯第二百二十二章 黑石木箴言第一百四十三章 秋風寒人心第二百一十四章 御帳親騎兵第三百一十七章 喜隱軍南下第三百三十四章 龍亭賞諸將第三百一十四章 車懸對車懸第五十九章 鐵騎巨劍寒第五十九章 鐵騎巨劍寒第七十二章 糧草換獻策第一百五十章 強弩亦有末第一百零五章 噩耗惡英主第四十八章 舌如燦蓮花第一百零八章 議和應有求第一百六十八章 周軍歌檀來第一百四十章 清淮突營戰第四十三章 洞房花燭夜第四十五章 義社十兄弟第六十一章 暗月殺人夜第二百七十六章 兄弟情意重第五十章 青竹翠紙甲第九十九章 畫中玉佳人第一百一十六章 名將之血路第一百零九章 相煎何太急第四十八章 舌如燦蓮花第一百二十七章 魚鱗對鶴翼第三百零二章 可曾婚配否第二百二十六章 遼主議北歸第五十九章 鐵騎巨劍寒第四十八章 舌如燦蓮花第一百九十八章 三恨誓北伐第一百二十七章 魚鱗對鶴翼第十章 惡虎嘯山崗第二百四十二章 兩小無猜時第一百六十二章 虛實惑敵計第四十四章 兩心尚不知第二百六十五章 檀來歌爲何第三十四章 重會趙匡義第三百二十三章 烈火焚孤城第五十五章 高雅雲霧茶第八十九章 黔驢技已窮第二百八十章 胸中四方略第一百五十一章 殺子正軍法第一百六十六章 築蘭雅圓房第一百五十九章 重進顯智計第三百三十七章 詐死尋退隱第七十二章 糧草換獻策第二百一十五章 佈陣得勝口第三百一十七章 喜隱軍南下第二百七十六章 兄弟情意重第三百二十五章 竟與虎謀皮第二百七十九章 重賞奪權計第六十章 鐵騎臨殘風第三百三十二章 稚氣未脫時第一百三十一章 金陵唐主詔第二章 驛路靜如來第七十八章 知交今送別第八十六章 白甲蕩離殤第八十九章 黔驢技已窮第一百五十六章 白石印步痕第二百四十五章 急下新武州第二百一十章 閆溝破曉伏第二十四章 忠義無屍骸第三百零一章 事出有蹊蹺
第一百四十二章 一諾千金重第二百一十四章 御帳親騎兵第一百五十六章 白石印步痕第四十章 大智皆若愚第一百六十九章 輕取清流關第八十七章 輕裝襲英山第十一章 搏殺催獸性第二百七十九章 重賞奪權計第三百零七章 以退欲爲進第三百零六章 漢宮留遺孤第十六章 江南徐世家第三百二十四章 變出馬盂山第一百六十一章 廬州解重圍第二百零八章 稚女蕭綽兒第二百四十九章 清明荷葉蓮第二百二十七章 十萬精銳騎第三百三十七章 詐死尋退隱第八十七章 輕裝襲英山第二百八十七章 大周軍典制第八章 官軍若強盜第二百一十三章 南河岸血戰第二百七十八章 巡邊三將謀第二百五十章 真定求援急第二百八十五章 宴席說三將第二百七十一章 何患無妻兒第一百八十一章 卸甲歸農樂第二百一十五章 佈陣得勝口第二百一十五章 佈陣得勝口第三百三十八章 昔日真相情第一章 與君相訣絕第二十九章 心意難轉圜第十章 惡虎嘯山崗第三百二十七章 唯有死戰耳第一百六十九章 輕取清流關第二百零二章 契丹女雲述第一百九十七章 二士爭功計第三百二十二章 功成萬骨枯第二百二十二章 黑石木箴言第一百四十三章 秋風寒人心第二百一十四章 御帳親騎兵第三百一十七章 喜隱軍南下第三百三十四章 龍亭賞諸將第三百一十四章 車懸對車懸第五十九章 鐵騎巨劍寒第五十九章 鐵騎巨劍寒第七十二章 糧草換獻策第一百五十章 強弩亦有末第一百零五章 噩耗惡英主第四十八章 舌如燦蓮花第一百零八章 議和應有求第一百六十八章 周軍歌檀來第一百四十章 清淮突營戰第四十三章 洞房花燭夜第四十五章 義社十兄弟第六十一章 暗月殺人夜第二百七十六章 兄弟情意重第五十章 青竹翠紙甲第九十九章 畫中玉佳人第一百一十六章 名將之血路第一百零九章 相煎何太急第四十八章 舌如燦蓮花第一百二十七章 魚鱗對鶴翼第三百零二章 可曾婚配否第二百二十六章 遼主議北歸第五十九章 鐵騎巨劍寒第四十八章 舌如燦蓮花第一百九十八章 三恨誓北伐第一百二十七章 魚鱗對鶴翼第十章 惡虎嘯山崗第二百四十二章 兩小無猜時第一百六十二章 虛實惑敵計第四十四章 兩心尚不知第二百六十五章 檀來歌爲何第三十四章 重會趙匡義第三百二十三章 烈火焚孤城第五十五章 高雅雲霧茶第八十九章 黔驢技已窮第二百八十章 胸中四方略第一百五十一章 殺子正軍法第一百六十六章 築蘭雅圓房第一百五十九章 重進顯智計第三百三十七章 詐死尋退隱第七十二章 糧草換獻策第二百一十五章 佈陣得勝口第三百一十七章 喜隱軍南下第二百七十六章 兄弟情意重第三百二十五章 竟與虎謀皮第二百七十九章 重賞奪權計第六十章 鐵騎臨殘風第三百三十二章 稚氣未脫時第一百三十一章 金陵唐主詔第二章 驛路靜如來第七十八章 知交今送別第八十六章 白甲蕩離殤第八十九章 黔驢技已窮第一百五十六章 白石印步痕第二百四十五章 急下新武州第二百一十章 閆溝破曉伏第二十四章 忠義無屍骸第三百零一章 事出有蹊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