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六章 大宋新文化之話本

這場鬧劇終於收場,而趙桓也感覺到了守舊力量的強大.

五千人的死士,在京中作亂,就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活動了這麼久,居然自己毫無察覺。

趙桓猶豫了很久,纔對李綱說道:“稍復章惇之策如何?”

趙桓說的是章惇的言論管控,控制言論,由百姓互相檢舉,朝堂的人力物力畢竟是有限的,但是百姓的力量是無窮的。

趙桓想要的並不是文字獄,而是發動百姓的無窮力量來幫助自己,完成對守舊派的打擊。

李綱的臉色很難看,稍復章惇的策略,李綱就得被史書寫成奸臣了。畢竟皇帝是不會出錯的,所以,他這個宰相得背鍋。

他不願意青史留下污名,但是現在看來,想要基構鼎新,哪裡有那麼容易?

“臣附……”李綱俯首想要同意趙桓的決意,不就是個污名嗎?

李綱決定背了,多大點事。

反正蝨子多了不愁,自己之前在京中殺的人頭滾滾,其實污名已經跑不了了,這點污名,其實無所謂。

青史留名呀,自己要留名奸臣傳了。

只是他沒說完,就被趙桓的話給打斷了。

“不妥,不妥。”趙桓連連搖頭。

這口子不能開啊!

雖然萬刀劉,劉建之事,敲響了他心中對守舊派的警鐘,但是不能因噎廢食啊。

況且萬刀劉的事,也沒有讓他噎住。

“不妥。不能如此。”趙桓再次否定。

他現在正式推出了《三國通俗演義》章回體的小說,旨在推動大宋的文化進一步昇華,他這麼一個控制言論的政令下去,這推動大宋文化,就成了無稽之談。

他的目的是要發動百姓的力量,而不是製造恐怖政治的行徑。

發動百姓的力量的方法很多,比如用錢。

懸賞可以配合自己的掃黑除惡行動,對自己實際控制區域內進一步的篩查,舉報查實一百貫。

就這麼幹了。

反正自己窮的只剩錢了。

“李太宰,朕決疑準備五百萬貫的賞錢,可檢舉涉黑勢力不法行徑。不知李太宰以爲如何?”趙桓覺得自己的主意不錯,笑着問道。

李綱想了想,明白了官家的一些擔憂,政清人和,其實很難做到,但是還是要盡力做到。

朝堂裡亂了,整個大宋就亂了。

倒是這個政策,除了花點錢以外,好像沒什麼不好的地方。

“臣覺得可以。本來臣在想能不能分田,後來一想,防止幫派流匪的報復,還是不均田,以獎勵錢爲第一要務,同樣要做到監察,防止檢舉之人被報復。”李綱迴應道。

趙桓點頭,保護檢舉人的安全,做好保密工作,也是自己政令的補充。

“那就這麼定了。”

流匪幫派們沒想到趙桓和李綱在朝中,三兩句話,就把整個流匪幫派們給安排了。

流匪幫派都很滑頭,流匪深居山中,巢寨極難尋找,而幫派做事手腳乾淨,很少留下手腳。

但是,若想天不知,除非己莫爲,顯然羣衆們對每條有價值的線索,查實後賞錢一百貫非常感興趣。

特別是有蒙面人真的切實領到錢的時候,更多的人投入了這場狩獵之中。

趙桓看着各州府上的札子,今日探明瞭幾處流匪營巢,昨日抓了些意圖謀反的幫派,除了自己的腰包憋了點以外,沒什麼壞處。

趙桓非常滿意自己的這個政令。

當然各州府掛名的皇室書坊——大宋書坊,也在各地紛紛改了名字,而汴京來的精裝版的《三國通俗演義》的銷量,也讓趙英笑開了花。

雖然錢不是他,最後要歸了國庫,但是他依舊滿是成就感。

特別是無數的書商要與大宋書坊進貨的時候,趙英更是讓個書坊工坊加緊印刷。

“福建路的範汝爲遞上了札子,上請官家准許建陽刊印《三國通俗演義》,建陽的餘家時代經營書坊,手中書坊八十多家,官家。”趙英將一本札子放在了案上。

這本札子,本來是餘德寫給大宋書坊東家的信,只是建陽餘德並不知道大宋書坊的大東家,是皇帝。

所以,這封信寫到了趙英這裡。

趙英讓範汝爲上了札子,讓官家裁決此事。

“可以。”趙桓想了想同意了這個想法。

三國通俗演義這種老少皆宜的小說,其根本目的還是提高社會對武人的認可。

而福建路和江南地區,都是趙桓大宋書坊的薄弱點,有了建陽餘家的幫助,趙桓的思想建設工作,可以更快一些。

“這是餘家最新寫的目錄,說是建陽書坊這些年攢下的一些比較好的話本,請官家過目一下,如果可以的話,可以聯袂刊印。”趙英又摸出了一本札子。

趙桓打開書目看了半天,最後的總綱裡有107本話本,其中《醉翁談錄》等書,趙桓以前就看過。

“最近李邦彥是不是還在書坊做事?”趙桓問道。

趙英點頭,說道:“士美的書坊,上週是各大書坊的榜首,出了好大的風頭。”

“你讓他把這107本的話本仔細研讀一下,加上標點,讓其更加通俗易懂些,然後分門別類的進行刊印。”趙桓將札子扔給了趙英。

他給大宋書坊找了個總編。

李邦彥很顯然是不能出仕了,他現在還在汴京,並不是趙桓還有心殺他,而是害怕李綱出事,沒有替換的人手。

而現在中書舍人趙鼎的種種表現,足以讓趙桓放心,所以李邦彥起用的機會更加渺茫。

但是這麼個一肚子的墨水的前太宰,就這麼放着也不是事,做個書坊的總編,也是不錯。

一百零七本話本,分爲靈怪、煙粉、傳奇、公案、兼朴刀、杆棒、妖術、神仙等八種。

但是其中有些是不適合大宋書坊刊印發行,這裡面的度,就需要李邦彥去把握了。

“小說者,雖爲末學,非庸常淺識之流,有博覽該通之理。”

“着令李邦彥,按照‘言非無根,聽之有益’的基調去做。”

趙桓還是做了指導,改編不是胡編,戲說不是胡說。

要對大宋民衆有益,才值得去費勁的發行。

他相信李邦彥會明白自己這句話的深層含義,把事做好。

趙桓最近也接觸了不少的國政,其實做一個貪官滿難的,上下打點,人情世故一個不拉,都要處理好,否則做不了大貪官。

李邦彥無疑是個大貪官,但也是一個有才華之人,經過此次大起大落之後,他也相信李邦彥明白這次機會的難得。

如果要是自誤,那趙桓不介意砍了他。

反正陳東和歐陽澈這些太學生,也不是不能用,大宋書坊離了李邦彥不是不能過。

如果李邦彥能夠切實把大宋書坊辦好,李邦彥就可以改名李榜樣,作爲浪子回頭的榜樣。

趙英眼珠子一轉,掏出一本書來說道:“士美這《東周列國羣雄演義》快寫成了,全文十多萬字,臣覺得不錯,帶在身上,官家要不要看一下?”

“李邦彥不是抄家抄的一乾二淨嗎?他還有錢賄賂你?”趙桓嘖嘖稱奇的說道。

大宋皇城司的察子們,掘地三尺的功夫還是不到家啊。

“這次官家誤會臣了,臣就是見獵心喜,這書還沒寫完,就被臣拿過來,倒是沒有收錢。”趙英笑着說道。

趙英這不貪污,朝臣們還以爲趙官家又要大發雷霆呢,保持內廷和外廷和諧,靠的就是畸形的行賄受賄。

這是時代的侷限性,趙桓已經停止了宦官的招納,在自己死前,徹底取締了這種畸形的政治制度。

“你也搶了李邦彥的東西?”趙桓嬉笑的問道,自己搶了趙臣夫送的紅石頭,趙英搶了李邦彥未寫完的書。

【楚平王無道行不義,不該父納子的妻,金頂轎換成銀頂轎,滿朝文武誰敢提?伍子胥父上殿把本啓,怒了奸黨費無極!在深宮定下了一條計,可憐那伍子胥,一家老小三百口,一刀一個血染衣。】

趙桓看了一段,寫的是白話文,用的是新標點符號,趙桓不是很懂韻腳,他覺得讀起來朗朗上口。

話本本來就是爲了勾欄裡的評書人說書用的,趙桓看的倒是蠻有趣。

這說的是伍子胥爲何反出楚國。

楚平王強行納了自己太子的太子妃做皇妃,扒灰這事滿朝文武沒人吭聲,伍子胥的父親在殿上怒斥楚平王。

被楚平王設計,殺了伍子胥全家老小三百多口人。

太子流放,伍子胥投奔了楚國太子。

趙桓仔細看了看這本話本,就知道這李邦彥即使不在朝堂,還是行勸諫之舉。

李邦彥是從河東路歸來的,他對河東路的戰事比較清楚,現在臨潢府有兩萬捷勝軍,孤軍駐紮在臨潢府。

李邦彥雖然表面上寫的是話本,但是實際上,還是說的當下的時事。

當然趙桓又不是十全老人,他纔不會做出文字獄這種沒卵的事。

對於王稟的事,李邦彥實在是多慮了。

自己可是讓其奉詔投降的皇帝啊,哪裡能搞得忠臣投敵?

自己這邊是準備了籌碼換回王稟的捷勝軍,可惜王稟不同意,王稟給他的答案是,就是死,也不投降。

“這不在朝中當宰相了,浪子倒是回了頭,可惜這天下沒有回頭路喲。”趙桓將這話本放下笑着感慨了兩句。

趙英丈二和尚摸不着頭腦,他聽不懂,但是不妨礙他將這話原封不動的轉述。

趙桓的書坊辦的有聲有色,而且還有大量的新話本跟隨他的腳步,一起推動此事,讓趙桓非常欣慰。

這正統的名分,就是好用。

可惜沒有了正統名分的趙構,算是徹底慌了神。

江南東路也反了。

第四百八十八章 保州六城第三百零三章 宇文虛中歸京第二百三十六章 金國戰神,不過如此(六月份打賞結算第五次加更!)第七百九十八章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第八百八十二章 朝堂要走在百姓的面前第五百六十章 直鉤釣魚第七百七十一章 我要見皇上!第十四章 朕要議和,驚不驚喜?第四百九十七章 武皇開邊意未已,邊亭流血成海水!第四百六十七章 下手應該更狠點第三百八十三章 身體髮膚不是不能剪第八十九章 大宋有救了!第八百六十三章 血脈裡的力量第六百三十七章 暫緩攻城的君命第七百八十三章 有請王靈官第六百二十一章 老子的鷹鵰第十二章 反情報體系系統建設第一人第五百二十章 域外戰事第九百零九章 將後背露給敵人第三百五十章 帝王技——聖心難測第三百二十四章 萬刀劉與京中死士第五百一十六章 錢多的花不出去怎麼辦?第一百三十四章 你爲什麼不投降!第二百八十五章 臣構言,今來畫疆第九百零八章 人類,是愚蠢的第五百六十一章 病急亂投醫第三十三章 新成就:心繫軍民第三百零四章 報國有門,吾等所幸第二百二十八章 大宋的最鋒利的劍(爲六月打賞加更!)第六百七十一章 最肥美的蛋糕,該怎麼分?第一百二十七章 朕天生異稟,聰慧過人第三百八十章 一切都會好起來的第五百六十三章 皮幾萬的系統第二百七十二章 大宋很缺錢,李綱真的剛!第三百零七章 大宋禁軍都是一羣廢物第二百三十五章 韓世忠你是不是想造反啊!第二百七十五章 童貫自縊第七十三章 一報還一報,你做什麼,我也能做什麼!第五百三十章 金國的離間計是宋人出的主意第三百五十七章 鍘刀落,人頭滾滾!第五百四十四章 世界這麼大,臣想去看看第六十六章 這小土城還意思叫城??第七百三十四章 褪了毛的符節第二百零八章 晴天一聲霹靂 (爲月票滿400加更!)第二百四十八章 唯破釜沉舟耳!(爲六月份打賞結算!)第二百六十四章 面對趙構,絕不後退一步!第七百五十三章 借他人頭一用第二百二十八章 槍桿子裡出政權第七百八十三章 一定要這樣嗎?第三百一十七章 有的人想進去,有的人想出去第七章 大宋軍士被抽掉的第一根脊樑第一百四十七章 河東路的三道防線第四百五十五章 工具人不稱手第二百八十二章 三條訴求,危害到底在哪?第三百八十五章 授旗開拔第七百四十九章 猛虎落淚第三十五章 我有奧斯卡小金人,你要不?第八百一十章 男友力MAX的大宋官家第四百六十五章 雙方都需要試探第四百零三章 蒺藜炮響了第六百七十二章 爲了金國!第五百七十六章 惡虎傷人第八百三十章 阿Q精神第六百六十七章 你告訴朕,這怎麼輸?第九百零四章 漠北疑雲第九百零四章 漠北疑雲第一百三十二章 種大忽悠再出手第七百六十七章 起來呀,地上涼第四百七十四章 末將楊再興!第六百四十三章 朕即爲大宋意志!第一百零九章 皇帝斷家務事第八百零七章 你要朕學那漢成帝呀!第八百八十八章 開花彈第一百三十五章 油盡燈枯的太原城第二十九章 兩位歷史名人接踵而至,有點遭不住!第七百三十七章 大宋皇帝的仁善第四百章 黃龍府前的血戰第三百九十八章 奉聖州兵事第五十六章 被刺殺的沈從第七百五十一章 八人擡的軟轎第一百二十七章 朕天生異稟,聰慧過人第三十三章 新成就:心繫軍民第四百九十章 殊死一戰第八百六十三章 血脈裡的力量第五百七十七章 略懂,略懂第三百零三章 宇文虛中歸京第九百一十章 關於生存第七百二十六章 系統再升級第四百九十七章 武皇開邊意未已,邊亭流血成海水!第六十八章 東風緊,戰鼓錘!第五百九十章 帶血的扳指第六百零一章 御駕親征的必要性第七百九十一章 需要一支解決問題的隊伍第九十一章 這麼牛的大太監,到底是誰?第七百三十一章 興慶府的早晨,靜悄悄第八百九十六章 中國人的想象力第七章 大宋軍士被抽掉的第一根脊樑第三百五十七章 鍘刀落,人頭滾滾!第八十章 財大氣粗的皇帝第三十七章 從來如此,便對嗎?
第四百八十八章 保州六城第三百零三章 宇文虛中歸京第二百三十六章 金國戰神,不過如此(六月份打賞結算第五次加更!)第七百九十八章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第八百八十二章 朝堂要走在百姓的面前第五百六十章 直鉤釣魚第七百七十一章 我要見皇上!第十四章 朕要議和,驚不驚喜?第四百九十七章 武皇開邊意未已,邊亭流血成海水!第四百六十七章 下手應該更狠點第三百八十三章 身體髮膚不是不能剪第八十九章 大宋有救了!第八百六十三章 血脈裡的力量第六百三十七章 暫緩攻城的君命第七百八十三章 有請王靈官第六百二十一章 老子的鷹鵰第十二章 反情報體系系統建設第一人第五百二十章 域外戰事第九百零九章 將後背露給敵人第三百五十章 帝王技——聖心難測第三百二十四章 萬刀劉與京中死士第五百一十六章 錢多的花不出去怎麼辦?第一百三十四章 你爲什麼不投降!第二百八十五章 臣構言,今來畫疆第九百零八章 人類,是愚蠢的第五百六十一章 病急亂投醫第三十三章 新成就:心繫軍民第三百零四章 報國有門,吾等所幸第二百二十八章 大宋的最鋒利的劍(爲六月打賞加更!)第六百七十一章 最肥美的蛋糕,該怎麼分?第一百二十七章 朕天生異稟,聰慧過人第三百八十章 一切都會好起來的第五百六十三章 皮幾萬的系統第二百七十二章 大宋很缺錢,李綱真的剛!第三百零七章 大宋禁軍都是一羣廢物第二百三十五章 韓世忠你是不是想造反啊!第二百七十五章 童貫自縊第七十三章 一報還一報,你做什麼,我也能做什麼!第五百三十章 金國的離間計是宋人出的主意第三百五十七章 鍘刀落,人頭滾滾!第五百四十四章 世界這麼大,臣想去看看第六十六章 這小土城還意思叫城??第七百三十四章 褪了毛的符節第二百零八章 晴天一聲霹靂 (爲月票滿400加更!)第二百四十八章 唯破釜沉舟耳!(爲六月份打賞結算!)第二百六十四章 面對趙構,絕不後退一步!第七百五十三章 借他人頭一用第二百二十八章 槍桿子裡出政權第七百八十三章 一定要這樣嗎?第三百一十七章 有的人想進去,有的人想出去第七章 大宋軍士被抽掉的第一根脊樑第一百四十七章 河東路的三道防線第四百五十五章 工具人不稱手第二百八十二章 三條訴求,危害到底在哪?第三百八十五章 授旗開拔第七百四十九章 猛虎落淚第三十五章 我有奧斯卡小金人,你要不?第八百一十章 男友力MAX的大宋官家第四百六十五章 雙方都需要試探第四百零三章 蒺藜炮響了第六百七十二章 爲了金國!第五百七十六章 惡虎傷人第八百三十章 阿Q精神第六百六十七章 你告訴朕,這怎麼輸?第九百零四章 漠北疑雲第九百零四章 漠北疑雲第一百三十二章 種大忽悠再出手第七百六十七章 起來呀,地上涼第四百七十四章 末將楊再興!第六百四十三章 朕即爲大宋意志!第一百零九章 皇帝斷家務事第八百零七章 你要朕學那漢成帝呀!第八百八十八章 開花彈第一百三十五章 油盡燈枯的太原城第二十九章 兩位歷史名人接踵而至,有點遭不住!第七百三十七章 大宋皇帝的仁善第四百章 黃龍府前的血戰第三百九十八章 奉聖州兵事第五十六章 被刺殺的沈從第七百五十一章 八人擡的軟轎第一百二十七章 朕天生異稟,聰慧過人第三十三章 新成就:心繫軍民第四百九十章 殊死一戰第八百六十三章 血脈裡的力量第五百七十七章 略懂,略懂第三百零三章 宇文虛中歸京第九百一十章 關於生存第七百二十六章 系統再升級第四百九十七章 武皇開邊意未已,邊亭流血成海水!第六十八章 東風緊,戰鼓錘!第五百九十章 帶血的扳指第六百零一章 御駕親征的必要性第七百九十一章 需要一支解決問題的隊伍第九十一章 這麼牛的大太監,到底是誰?第七百三十一章 興慶府的早晨,靜悄悄第八百九十六章 中國人的想象力第七章 大宋軍士被抽掉的第一根脊樑第三百五十七章 鍘刀落,人頭滾滾!第八十章 財大氣粗的皇帝第三十七章 從來如此,便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