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劉表的心事

黃祖臉上尷尬之極,半天說不出一句話,他這才發現這個劉璟很厲害,明明是他害死了自己的侄子,他卻搶佔大義,自己一開口就陷於被動,黃祖沉默無語,只得含恨於心。

這時,劉備走出來笑道:“璟公子,既然黃逸已經死了,不管他以前做了什麼,也是一死了結,現在我們是來平息亂匪,東吳水軍虎視在外,我們應以大局爲重,能不能給我一個面子,這件事暫時放下?”

劉璟等的就是劉備出頭,他當然不可能追查下去,劉表怎麼可能爲幾個小民而得罪黃祖,這件事劉表根本不會理睬,甚至還很有可能讓他向黃祖道歉。

既然黃祖願意息事寧人,不再追究此事,劉璟自然也是順坡下驢,大事化小,只是這個人情他得讓劉備來領,他知道劉備一定會在關鍵時刻出頭,當和事佬,否則他就不是劉備了。

劉璟連忙躬身施禮道:“既然皇叔發話,晚輩敢不從命,願意聽從皇叔調解。”

劉備心中大爲得意,又對黃祖笑道:“黃太守,既然人不是璟公子所殺,而是另有其人,那這就是一個誤會了,冤家宜解不宜結,黃太守,你看......”

黃祖也知道拿劉璟沒辦法,莫說人不是他殺的,就算是他所殺,這個仇也報不了,他只得忍住了這口惡氣,給劉備一個面子。

“既然玄德兄出面,那此事就此作罷,今晚打擾貴軍!”

他又向王威遠遠施一禮,“志公,告辭了!”

他冷冷瞥一眼劉璟,不再理睬,轉身便向大營外走去,百餘親隨跟着他快步離去了。

劉璟無奈地苦笑一聲,儘管他也不願意,但這個仇他算是和黃祖結下了,那個魯莽的黑裙小娘啊!

........

襄陽城州牧府,一名報信兵騎馬疾奔而至,翻身下馬,奔上臺階對門房管事道:“請稟報主公,江夏有急信。”

門房管事不敢怠慢,讓報信兵入府,飛奔去稟報。

書房內,劉表正坐在燈下看一封信,顯得有些心神不寧,劉備率軍東去已有五天,剛剛派人送來一封信。

其實劉表並沒有把張武、陳孫之亂放在心上,關鍵是虎視江夏的三萬東吳水軍,這纔是他的心腹之患。

儘管孫堅、孫策父子先後死去,但江東西進之心始終未死,江夏又是江東軍西進的第一站,一場大戰遲早會爆發。

在劉備這封信中,劉備便詳述了江東的戰略企圖,指出江東不僅通過水軍謀取江夏,還極有可能進軍長沙,現長沙郡兵力不足,劉備在信中自薦鎮守長沙郡。

劉備居然想守長沙,劉表冷笑一聲,恐怕他安的並不是什麼好心。

這時,院子裡傳來門房管事的稟報,“啓稟老爺,江夏有緊急信件送來。”

劉表精神一振,連忙令道:“呈上來!”

不多時,一名侍衛進房間,將一封信呈上,劉表接過信看了一眼,果然是王威送來的信,他就是在等王威的消息。

劉表急不可耐地拆開信,匆匆看了一遍,信中講了三件事,一件事是劉備和黃祖交往密切,第二件事是公子劉璟在武昌城殺了作惡的黃祖之侄,而第三件事,就是黃祖動用數千私兵部曲,大規模搜查武昌城。

這封信讓劉表又是惱火又是擔心,惱火是黃祖竟然未經他同意,擅自動用私兵部曲搜城。

荊州門閥擁有私兵部曲一直是劉表的一塊心病,當年他未上任之時,荊州內盜匪橫行,各大世家門閥爲了自保,紛紛組建部曲私兵。

後來劉表爲了得到荊州世家支持,便默許了他們部曲私兵的繼續存在,到現在,已經形成了一個尾大不掉的嚴重問題。

他幾次三番下令,未得他同意,任何不準擅自動用部曲私兵,但他的命令沒有效果,黃祖又再次出私兵搜城,這讓劉表有些忍無可忍。

黃祖不僅是動用部曲私兵讓劉表頭疼,還有他和劉備居然有暗中往來。

劉表站起身負手在房間裡來回踱步,儘管王威沒有明說劉備和黃祖怎麼樣交往密切,但劉表隱隱可以猜到,這兩人恐怕達成了什麼協議。

黃祖這是想做什麼,要背叛自己麼?難怪劉備提出要駐防長沙郡,他和黃祖南北呼應,荊州一半便被分走了,謀算的好心思啊!

只是黃祖會背叛自己嗎?劉表又覺得不太可能,黃祖畢竟跟隨自己多年,一直忠心耿耿,劉備纔剛來荊州,可以說除了名聲,其他一無所有,黃祖不可能爲劉備而背叛自己。

他們二人或許是爲了別的利益而接觸密切,劉表又沉思片刻,不管怎麼說,劉備看來已不甘寂寞了,必須要儘快安排他去新野,替自己抵禦曹軍。

這時,書房門開了,蔡夫人端着一碗燕窩粥走進書房,她放下粥碗,笑道:“將軍怎麼憂心忡忡,難道是劉皇叔出兵不利?”

蔡夫人也聽說江夏有人送信來,估計是那封信引來丈夫的憂慮,。

劉表搖搖頭,“沒什麼大事,劉備軍還沒有攻打張武,只是一些小事。”

劉表並不想對妻子多說關於劉備之事,說多了,蔡瑁會有想法,從而影響自己的計劃,他望着妻子疑惑的眼神,淡淡一笑,又補充道:“信上只是說,黃祖侄子在武昌城作惡,被璟兒殺了。”

“什麼?”

蔡夫人的心思一下子被劉璟之事吸引住了,她柳眉倒豎,怒氣衝衝道:“他竟敢如此大膽,殺了黃家子侄,這不是給將軍找事嗎?”

劉表眉頭微微一皺,“夫人,這裡面應該有什麼緣故,不要匆忙下結論,信中也說,黃祖子侄是作惡被殺,究竟做了什麼惡,我們也不知,而且黃祖和璟兒已經和解了,不要把事情想得太嚴重。”

蔡夫人今晚來書房其實是要說劉琮和蔡家聯姻之事,劉璟殺黃祖子侄只是一件意外,她不瞭解情況,丈夫替劉璟解釋,便也不再多說此事。

她嘆了口氣,“將軍,其實琮兒和少妤兩情相悅,爲什麼不成全孩子們呢?少妤不喜歡璟兒,璟兒也沒有娶少妤之心,我覺得.....”

不等她說完,劉表便不高興地拉下了臉,“這件事我已經說過,等璟兒回來再談,現在我不想聽任何解釋!”

劉表是在昨天聽長子無意中提到,那柄玄麟劍竟然到了次子琮手中,這件事令他勃然大怒,儘管劉琮再三解釋,這柄劍是劉璟自願給他,但劉表卻不相信,他認定是兒子用卑鄙手段從劉璟手中騙來,或許是威逼得到。

劉璟就算不要這柄劍,他也會還給自己,怎麼可能擅自交給兒子,這裡面一定有問題。

事實上,讓侄兒來娶蔡家之女,是劉表反覆權衡考慮後的結果,和蔡家的聯姻一定做,但如果讓兒子來娶,這勢必會引起其他世家的不滿,同時也讓蔡家太過於得勢,不利於他對蔡家的制衡。

讓侄兒來娶蔡家之女,是最妙不過了,既沒有輕視蔡家,也不會引起別的世家不滿,而且劉璟是親侄,比劉磬和劉虎又更進一層,也不辱沒蔡家。

這件事劉表已經決定了,他不想再聽妻子的勸說,什麼兒女情長,什麼成人之美,他統統不感興趣。

蔡夫人碰了一個軟釘子,她心中暗暗惱恨,卻又無可奈何,這件事她好容易說服蔡家和劉琮聯姻,偏偏又在丈夫這裡卡住了。

但她怎麼可能就此放棄?

“將軍,難道琮兒真的不可能嗎?他和少妤.....”

“你不要再說了!”

劉表拖長聲調,有些橫蠻地揮揮胳膊,用一種不容反駁的語氣說:“我已經決定,琮兒將娶龐氏之女,琦兒將聯姻蒯氏,至於少妤,只能是璟兒娶她。”

“似乎將軍對我們蔡家很有偏見!”蔡夫人挺起了胸膛,心中也有點被丈夫的橫蠻激怒了。

“恰恰相反!”

劉表轉過身,目光炯炯地注視着妻子的眼睛道:“我對蔡家沒有一點偏見,反而更偏愛蔡家,否則我們就不會站在這裡說話了,不是嗎?”

或許是覺得自己對妻子態度有點稍硬,劉表又緩和一下口氣,“夫人,璟兒是我至親,是我唯一的侄子,我覺得他配得上少妤。”

“讓你的侄子見鬼去吧!”

蔡夫人再也抑制不住心中的激憤,她惡狠狠丟下一句話,便轉身怒氣衝衝地走了。

劉表望着妻子氣沖沖的背影,不由搖了搖頭,蔡家事事都要佔先,這一次自己偏不能遂他們之意。

..........

陽新縣是位於江夏郡中西部的一座中縣,全縣有人口兩萬餘人,這裡也是張武、陳孫兩員荊州大將的駐兵之地。

自從張武和陳孫二人叛亂後,陽新縣便脫離了荊州的控制。

“我的馬呢!”

一名四十餘歲的軍官從縣衙裡風一般奔出,歪戴頭盔,衣甲不整,他也顧不上了,只管焦慮地四處張望,就彷彿在尋找自己最心愛的女人。

“將軍,馬在這裡!”

一名親兵牽着一匹極其雄壯的戰馬小跑上前,戰馬非常年輕,它雪白的皮毛像絲綢一般閃光,鬃毛細密而飄逸,從側面看,它體格勻稱,四肢強健而修長,它的蹄子像鋼鑄一般,奔跑有力,它生有一雙海鷹的眼睛,不但能遠眺,在濃霧中、在飛旋的雪片裡,甚至在黑暗中,它也能看得清清楚楚。

就連最愚昧的農夫,也看得出這是一匹罕見的千里之馬。

“我的寶馬,我的命根子!”

中年軍官奔跑上前,緊緊摟住戰馬脖子,將臉貼在馬脖子上,他唯恐一不留神,寶馬就會離自己而去。

中年男子便是這次叛亂的頭領張武,這匹寶馬是他去年從一名馬販子手中得到,傳聞來自西域,是張武的命根子。

劉表也看中了這匹馬,幾次讓他牽馬去襄陽,張武死活不肯,這匹寶馬的名聲甚至傳到東吳,孫權特地派人表達了對這匹戰馬的問候,張武卻不肯用戰馬來向孫權表示自己的誠意。

也正是這個原因,孫權對他的極爲不滿。

此時張武正焦急地等待東吳軍隊的消息,他在陽新縣呆得太久了,他感覺危險即將到來。

但他和東吳的聯繫已經中斷,蘇振已經好幾天沒有消息給他了。

他不知道自己該怎麼辦,是留在江夏郡,還是轉道去彭澤,和江東軍匯合,張武忐忑不安之極。

就在這時,一名士兵疾奔而來,單膝跪下,急聲稟報:“張將軍,斥候傳來消息,發現了荊州主力,約兩萬餘人,正浩浩蕩蕩向我們殺來!”

這個消息令張武一下子呆住了。

。。。。。。。。。。。

第699章 交州統一第839章 小喬再嫁第379章 很爲難啊!第805章 視察長安第484章 運籌帷幄第191章 浴火重生第905章 兄弟反目第534章 漢中風雲(四)第149章 冤家偏路窄第1045章 鍾繇出使第850章 圍攻高奴第1028章 圍獵丁奉第227章 劉備的遠謀第1030章 兵圍建業第722章 迎頭痛擊(上)第182章 興師問罪第295章 願效犬馬之勞第703章 第三次會晤第511章 益州內亂第857章 重重包圍第926章 因果循環第160章 放長線釣魚第467章 陶政升官第741章 出使失敗第576章 危局反擊(上)第714章 毫無誠意第1007章 嫁妝風波第1052章 旁敲側擊第394章 最後的心結第1105章 中原大戰(四)第877章 高明的抉擇第292章 彰顯誠意第33章 劉表的心事第1015章 太湖夜襲第245章 聯軍抗曹第983章 解開心結第428章 周瑜到來第937章 狡兔三窟第402章 以武拒婚第265章 諸葛之思第921章 滿城搜捕第92章 脣槍舌箭第703章 第三次會晤第273章 兵不厭詐第390章 黃忠的忠告第11章 舌戰蔡瑁第533章 漢中風雲(三)第956章 突襲葉城第864章 刺殺敵酋第464章 孫尚香的選擇(下)第187章 江東急報第688章 殺一儆百第554章 新秀入府第805章 視察長安第884章 士卒譁變第76章 孫權野望第1101章 太后伏氏第682章 明取陳倉第540章 劉備借糧第7章 給於禁的迷魂湯第619章 祁山道胡賊第532章 漢中風雲(二)第390章 黃忠的忠告第183章 江東主力殺至第788章 假金案(下)第1014章 江東困局第80章 初獲良才第581章 視察荊南第1034章 脣亡齒寒第664章 援軍到來第30章 行春橋事件第50章 新官上任第806章 御史臺新官第1115章 青州之變(下)第1052章 旁敲側擊第522章 智取武陽第985章 隱患彰顯第573章 意外援兵第1069章 各執一詞第606章 放長線釣魚第879章 關鍵一戰第577章 危局反擊(中)第642章 再談條件第323章 戰爭成本第50章 新官上任第757章 江東風雲(一)第57章 餞別送友第1114章 青州之變(上)第405章 趙雲歸心第496章 小別似新婚第239章 攔路再獻計第500章 漢中出兵第497章 京城米內侍第1025章 吳郡之戰(上)第18章 又見蔡夫人第133章 良辰美景中的殺機第753章 釜底抽薪第176章 我幾時上任第563章 氐胡使者第474章 反戈一擊
第699章 交州統一第839章 小喬再嫁第379章 很爲難啊!第805章 視察長安第484章 運籌帷幄第191章 浴火重生第905章 兄弟反目第534章 漢中風雲(四)第149章 冤家偏路窄第1045章 鍾繇出使第850章 圍攻高奴第1028章 圍獵丁奉第227章 劉備的遠謀第1030章 兵圍建業第722章 迎頭痛擊(上)第182章 興師問罪第295章 願效犬馬之勞第703章 第三次會晤第511章 益州內亂第857章 重重包圍第926章 因果循環第160章 放長線釣魚第467章 陶政升官第741章 出使失敗第576章 危局反擊(上)第714章 毫無誠意第1007章 嫁妝風波第1052章 旁敲側擊第394章 最後的心結第1105章 中原大戰(四)第877章 高明的抉擇第292章 彰顯誠意第33章 劉表的心事第1015章 太湖夜襲第245章 聯軍抗曹第983章 解開心結第428章 周瑜到來第937章 狡兔三窟第402章 以武拒婚第265章 諸葛之思第921章 滿城搜捕第92章 脣槍舌箭第703章 第三次會晤第273章 兵不厭詐第390章 黃忠的忠告第11章 舌戰蔡瑁第533章 漢中風雲(三)第956章 突襲葉城第864章 刺殺敵酋第464章 孫尚香的選擇(下)第187章 江東急報第688章 殺一儆百第554章 新秀入府第805章 視察長安第884章 士卒譁變第76章 孫權野望第1101章 太后伏氏第682章 明取陳倉第540章 劉備借糧第7章 給於禁的迷魂湯第619章 祁山道胡賊第532章 漢中風雲(二)第390章 黃忠的忠告第183章 江東主力殺至第788章 假金案(下)第1014章 江東困局第80章 初獲良才第581章 視察荊南第1034章 脣亡齒寒第664章 援軍到來第30章 行春橋事件第50章 新官上任第806章 御史臺新官第1115章 青州之變(下)第1052章 旁敲側擊第522章 智取武陽第985章 隱患彰顯第573章 意外援兵第1069章 各執一詞第606章 放長線釣魚第879章 關鍵一戰第577章 危局反擊(中)第642章 再談條件第323章 戰爭成本第50章 新官上任第757章 江東風雲(一)第57章 餞別送友第1114章 青州之變(上)第405章 趙雲歸心第496章 小別似新婚第239章 攔路再獻計第500章 漢中出兵第497章 京城米內侍第1025章 吳郡之戰(上)第18章 又見蔡夫人第133章 良辰美景中的殺機第753章 釜底抽薪第176章 我幾時上任第563章 氐胡使者第474章 反戈一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