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誰是誰非

許都皇城,規模遠比不上洛陽和長安的皇城。

面積小,而且宮城也相對簡陋。雖然一應皆依照着洛陽皇城的結構,但看上去還是很小氣。

安樂宮中,大漢帝國的皇后,正靜靜的捧書閱讀。

她年方二九,生的花容月貌,溫婉端莊。一身緋紅色宮衣,掩住她婀娜曼妙體態,卻平添幾分莊重華貴之氣。秀髮烏黑,如匹緞一般,盤髻環繞,梳成一個墮馬髻,更添成熟風韻。

宮中很安靜,皇后手捧一卷《詩》,目光迷離。

她叫伏壽,是東漢大司徒伏湛八世孫,表字歸妹。伏壽的父親,就是不其侯,輔國將軍伏完。不過,她之所以能成爲大漢帝國的皇帝,卻是因爲她的母親,是大漢帝國陽安長公主劉華。劉華是桓帝之女,靈帝的妹妹。所以論輩分,伏壽和漢帝相當。初平元年,董卓遷都長安後,爲漢帝選秀。伏完就是在那時候入宮,拜爲貴人,時年僅十二歲。興平二年,成爲皇后。

放下了手中詩卷,伏壽輕輕嘆了口氣。

在外人眼中,她是一國之後,風光無限……然則,誰又能知道,她心中的苦悶和憂愁呢?

整日裡呆在皇宮,如籠中之鳥。

漢帝名爲漢帝,卻沒有半點的實權。

相比之下,許都和長安並無區別。如果硬要說有的話,可能就是曹操比董卓,多了份臣子之禮。

對漢帝,伏壽並無太多愛意。

一開始是覺得漢帝可憐,但後來……司徒王允獻連環計,誅殺董卓。不成想李傕郭汜率兵殺到長安,王允最終落得個自殺身亡。

當時漢帝表現的太懦弱,而且也太冷靜。

以至於讓伏壽對漢帝,生出強烈不滿。不管王允是爲爭權奪利,還是其他目的,至少他忠於漢室。可是在王允死後,漢帝把一起過錯都推給了司徒,表現出一種令伏壽難以置信的冷漠。

刻薄寡恩!

也就是從那時起,伏壽開始對漢帝劉協,多出幾分不滿。

只可惜,她是皇后,而且是伏完的女兒。

從出生之後,她就無法再把握住她的人生軌跡,所有的一切,都必須要聽從父親的安排……“皇后,皇后!”

有宮女匆匆跑進來,神色慌張。

伏壽秀眉一蹙,輕聲道:“本宮不是吩咐過,讀書的時候,不要來打攪?”

“皇后,是國丈,國丈求見。”

伏壽聞聽,苦笑一聲。

“那讓他進來吧。”

她是個孝順的女兒,不知道該怎麼去拒絕父親。

來到許都後,伏完似乎變了很多。在長安時,伏完戰戰兢兢;可現在,似乎平添了許多欲望。

丈夫是個有野心的,父親也是個有慾望的。

伏完在中間,有時候真的感覺疲憊,卻又不知道怎樣纔算是解脫。

不一會兒,宮女帶着伏完,走進了安樂宮。

伏完年過四旬,相貌堂堂,絲毫不顯老態。想想也是,如果伏完是個醜八怪的話,估計陽安長公主也看不上他。他走上宮殿,依着君臣之禮,拜見之後,伏完道:“父親,有事嗎?”

“皇后,爲老臣做主。”

伏完說罷,放聲大哭。

“父親,究竟怎麼了?”

伏完說:“皇后啊,伏均,伏均被人打了!”

“啊?”

伏壽聞聽,大驚失色。

伏完一共有六個孩子,五男一女。長子伏德,是漢帝宮中僕人,董卓死後,隨漢帝逃亡洛陽,後爲楊奉所殺。次子付雅,在西涼諸將爭鬥之時,爲掩護漢帝,慘死於長安宮中,屍骨無存。而下便是伏壽,伏均是伏壽的大弟弟,也是伏完的三兒子。雖然伏完還有兩個兒子,伏尊和伏朗。但相比之下,伏均卻是伏壽最寵愛的兄弟,遠非伏尊伏朗可以相比擬。

原因嘛,很簡單!

伏均出生的時候,伏壽還未出嫁,可以說,姐弟二人從小一起長大。

而伏尊和伏朗,出生後不久,伏壽便嫁到宮中,幾乎沒有任何的交流和接觸……伏壽忙問道:“阿均爲何人所害,傷勢如何?”

“腿,他的腿……斷了!”

伏完說罷,涕淚橫流。

而伏壽只覺得心中絞痛,呼的站起來,厲聲問道:“是何人所爲?”

“典滿和許儀,還有曹真等人助紂爲虐。”

“哦?”

伏壽鳳目微合,復又坐下來。

“那又是因爲何故,發生了衝突?”

“這個……是那典滿許儀,橫行西里許長街,撞傷了路人。伏均上前阻攔,所以被他們打傷。”

伏壽凝視着伏完,許久後嘆息一聲,“父親,你可知道,若欺瞞本宮,同樣是犯上之罪啊。”

“啊?”

“阿均是什麼性子,本宮不是不清楚。若說他橫行長街,我或許相信。但若說他見義勇爲,本宮實難相信。再者說了,阿均身邊素來有人保護,怎可能輕易的,就被典滿許儀所傷呢?”

知弟莫如姐!

伏壽疼愛伏均不假,卻不代表着,她不瞭解伏均。

“父親,你還是實話實說吧,否則本宮可不會過問此事。你也知道,陛下如今能得安身之所,全賴曹司空。你若是想借由此事挑動是非,弄不好可是會招惹禍事,到時候本宮也不好說話。”

伏完止住了哭聲。

他也知道,女兒不是個容易上當的人。

能在後宮中存活,併成爲後宮之主,自有其不凡的眼光。

伏完猶豫了一下後,悽聲道:“其實也沒什麼,不過是伏均在路上行走,撞了一個老乞婆,那典滿許儀一向對皇家不滿,所以就藉機出手。最可恨的是,後來典韋也跑來了,還殺了我三名家將。歸妹,你應該還記得伏逑吧,祖上三代爲咱家效力。陛下離開長安的時候,他也出了不少力……也被典韋所殺。荀文若非但沒有處置兇手,還把伏均也關入了大牢。”

伏壽,沉默了!

她相信,事情絕不會是像伏完說的那麼簡單。

可伏均畢竟是她的兄弟,她也實不忍心,看着伏均受罪。

“父親!”伏壽突然喚了一聲,起身走下來,把伏完攙扶坐下,“這件事,本宮已經知道了……本宮只想說,天家如今並不如意,許都……也非咱長久安身之所。今時局不穩,咱們卻手無寸兵,只能依靠曹司空復興天下,重整漢室江山。所以,請不要再招惹是非了。”

“那伏均……”

“伏均的事情,本宮會過問。

荀侍中是個中正之人,斷然不會枉法妄爲。這樣吧,本宮派人去說項,但父親莫再生事,如何?”

“這個……”

“父親,難道你想要把荀侍中,也要逼急嗎?”

伏壽口吻陡然間嚴厲起來,那單薄的身子,登時有一種無形的威壓。

能執掌後宮,又豈是易與之輩?哪怕是一個女人,也是母儀天下的皇后,威嚴自非同小可。

伏完雖然不甘心,也只能咬着牙,輕聲道:“臣,遵旨!”

————————————————————————安樂宮中的悲情戲,還在上演。

同樣,荀彧這邊的情況,也不太好過。

曹朋典滿等人,共打傷家奴三十餘人,其中有六人喪命,十七人殘廢,餘者或多或少,都有傷勢。

四五十人,圍攻幾個少年,卻被打成了這幅模樣。

不到一天的時間,事情就傳遍了許都,一時間侍中府門外,往來人不絕,紛紛來詢問緣由。

有的直接就是讓荀彧重責曹朋等人,有的則婉轉游說,想讓荀彧把伏均等人放走。

不僅僅是伏均,尚有前車騎將軍,漢帝前皇后之父董承之子董越,越騎校尉種緝之子種平等一干漢臣子弟,均被荀彧抓回大牢。伏均最慘,大腿骨被馬兒踩踏粉碎,根本無法救治。

肖坤醫術雖然高明,可就像他說的,他專的是婦人病,對外傷還真就是沒有辦法。

荀彧有些頭疼了!

事情已經問的清楚,是伏均等人在鬧市縱馬橫行,撞傷了當時剛好出醫館的張氏。王買和鄧範看到之後,自然不肯答應,就攔住了伏均等人。那伏均也是驕橫慣了的人,一不做,二不休,就命人動手。王買當然不可能束手就擒,於是雙方一言不和,便大打出手,引發了這場鬥毆。

典滿曹朋當時都不在現場,趕過來的時候,事態已不可收拾。

說起來,曹朋等人都沒有什麼錯,甚至還是受害者。可這幫傢伙,也着實心狠手辣,居然一下子傷了三十多人。這也就罷了,還鬧出了人命……更可恨的是,曹朋更令八人致殘,殘肢斷臂,散落長街,令許多人都爲之膽戰心驚。這那裡是個小孩子,分明就是個暴徒!

現在的情況是,曹真等人也被捲入其中。

而曹真,不但是曹操的族子,而且從小隨曹操征戰,如今在軍中官拜牙門將,是裨將軍徐晃的部下……這不,徐晃已派人過來,要求荀彧放了曹真朱贊和曹遵三人,否則就要翻臉。

荀彧當然不懼怕徐晃翻臉!

但……這些傢伙,還真是能惹事啊!

“老爺,宮裡來人,在門外求見,說是有要事商議。”

宮裡來人了?

荀彧聞聽,腦袋都大了!

從扣押伏均的那一刻起,他就估計到了這個結果。

只是沒有想到,宮裡會反映這麼快。這才半天的功夫,就登門上來,讓荀彧感覺很頭疼……“是誰?”

“中常侍,冷飛。”

荀彧立刻站起來,瞪大了眼睛。

“冷飛,親自來的?”

“正是。”

“有請!”

荀彧嘆了口氣,該來的,終歸要來。

他雙手輕輕搓揉了一下面龐,端起一碗下人們煮好的綠豆湯,喝了兩口,精神爲之一振。

冷飛,是荀彧的好友。

其父曾在潁川書院做過教習,也是荀彧的老師。

只不過後來,冷飛的父親亡故,冷飛便到了洛陽。不知怎地,後來成了宮裡人,而且還是當時的陳留王,如今的漢帝劉協的伴當。劉協登基之後,冷飛水漲船高。隨着劉協從洛陽到長安,從長安到許都,從未背離過。昔日好友登門造訪,其所爲何來,荀彧也心知肚明。

他和冷飛多年不見,一直心懷牽掛。

可現在,荀彧真不太想見到冷飛……冷飛在下人的帶領下,走進客廳。

他年紀和荀彧差不多……恩,大概大個三四歲,個頭挺高,但有點胖,所以顯得很壯實。

白麪,頜下無須。

濃眉大眼,鼻樑挺拔,一表人才。

荀彧到現在也沒想明白,冷飛爲什麼會成爲宮裡人。

不過這無所謂,關鍵是看他,究竟有什麼說辭。

“雪子兄,別來無恙。”

冷飛朝着荀彧拱手還禮,“文若,你看上去,也大好啊……”

兩人客套一番後坐下,荀彧卻發現,未見冷飛前,他存了一肚子的話;可見到冷飛後,卻好像不知道該說些什麼。

冷飛笑了笑,“文若,明人不說暗話,我的來意,想必你也清楚。”

荀彧點點頭,沒有接口。

“許都乃天子之都,發生這樣的事情,連陛下也爲之震驚。不過陛下也說了,相信侍中大人能秉公處置,對不對?”

“這是自然。”

“今曹公征伐在外,許都實不宜發生混亂。

陛下的意思是,最好能儘快處理,以免落人口實。想必以文若之能,已經辨清楚是非緣由。”

這話裡話外,暗藏機鋒。

荀彧是個聰明人,怎可能聽不出冷飛話語中的含義?

他眼睛一眯,靜靜看着冷飛。不知爲何,昔日好友,如今坐在他面前,他感到非常的陌生。

想當年,冷飛也是個嫉惡如仇的人,對那種權臣子弟所爲,恨之入骨。

哪知道……“已經辨清楚了。”荀彧咬咬牙,下定了決心,“輔國將軍伏完之子伏均,鬧事縱馬,撞傷他人之後,更縱奴行兇,意圖傷人。典滿許儀,皆抱打不平,因而也被牽扯其中……”

冷飛目光,陡然森冷。

荀彧毫不畏懼,看着冷飛說:“雪子兄,荀彧胸懷坦蕩,可鑑天地。你不要用這種目光看我,錯就是錯,對就是對,是非曲直,公道人心。如若陛下對荀彧判決不滿,大可待曹公返回,請他重判。但若讓我裁決,那就是伏均罪有應得。依照漢律,鬧事行兇,杖二十,輸作邊戎。”

冷飛下意識握緊了拳頭,凝視荀彧。

“文若,確是如此嗎?”

“絕無差錯。”

許久之後,冷飛嘆了口氣。

“文若,你還是如此倔強。”

“荀彧還是荀彧,可冷飛,卻已不是潁川書院的冷飛。”

荀彧站起身來,直視冷飛道:“若是我當年的雪子兄,今日即便是坐在這裡,也絕不會說出剛纔的那番話。”

“你……”

冷飛面頰劇烈抽搐,瞪着荀彧。

突然,他笑了,“冷雪子不是當年的冷雪子,但冷飛卻很高興,荀文若還是當年那個荀文若。”

他朝着荀彧拱手,深施一禮。

“不過,冷雪子今日來,是奉了聖命。

文若也不必急於做出判罰,年輕人嘛……受點磨練,也是一樁好事。只是伏均……你也知道,他是皇后的兄弟。皇后對他,素來疼愛,聽聞伏均受傷,心痛無比。他身上有傷,牢中條件又差。能否請文若你網開一面,先讓伏均出來治傷。至於他犯下什麼罪,待他傷勢好轉,再處罰如何?”

荀彧,陷入了沉默!

骨子裡,他忠於漢室,忠於漢帝。

但同時他也清楚,能扶立漢室者,非曹操莫屬。

自己能在曹營站穩腳跟,甚得曹操器重,所憑藉的,就是‘居中’二字。處事不偏不倚,務求公正。如果放走了伏均,那典滿等人,又該如何處置?明知道這件事的由頭,是因伏均而起,可荀彧又不得不顧慮,漢家顏面,還有那些漢臣的心思。他們,會同意自己的做法嗎?

王子犯法,庶民同罪。

這句話,出自《史記-商君列傳》。

可商君最終,落得一個什麼下場?荀彧讀聖賢書,當然不可能不清楚。

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單只是這人情世故,就讓人頭痛無比……如果放了伏均,漢臣們不說話了,漢家顏面保住了,那典韋他們,又該怎麼安撫?荀彧太瞭解典韋了,惹怒了他,絕不是一件輕鬆事。那傢伙可不會聽荀彧解釋,也不太可能顧忌什麼顏面,到時候事情會越來越麻煩。

不行,不能放伏均……荀彧主意拿定,沉聲道:“請中常侍大人回稟陛下,就說荀彧無能,難以斷絕此事,還是請曹公回還,再做論處。至於伏均……恕荀彧不能徇私。如果皇后擔心伏均身體,荀彧可安排人特殊照拂,甚至可以放太醫到獄中爲伏均診治。然則,此案一日不斷,伏均一日不還。”

冷飛的臉色,頓時變得非常難看。

他冷冷看着荀彧,半晌後一拱手,“既然文若已有決斷,那恕冷飛冒昧,告辭。”

“不送!”

荀彧甩袖,轉過身去。

昔日的好友,如今卻爲不同的政見,而成爲陌路。

荀彧看着懸掛在名堂上那副‘九德’牌匾,耳聽冷飛腳步聲漸漸遠去,心中陡然間,升起無盡的悲傷。

雪子兄,若設身處地,你站在我今日的位子上,恐怕也會和我做出同樣的選擇吧!

眼睛,不覺有些溼潤,嘴角的笑容,有些悽然。

九德……可記得兩個字,還是你當年臨別時,贈與我留念?

兩行熱淚,無聲的滑落……

第502章 梟雄歸天第81章 西域奇烏第663章 三十六計走爲上第292章 偏離軌道的歷史第242章 虎豹騎第570章 南陽之善緣第152章 大地震之商屯(五)第688章 置身事外第709章 誰家江山第726章 曹操稱帝第685章 曹朋家事第604章 麋子方第147章 祖水河畔論英雄第283章 投名狀第130章 敬酒不吃吃罰酒第491章 涼州大決戰(十)第55章 回家第600章 大踏步撤退第245章 衣帶詔第572章 南陽之故交第630章 初戰子龍第335章 活色生香第620章 身在福中不知福第508章 曹公問策第632章 約法三章第608章 老黃忠第617章 圈套(一)第707章 建安十五年(續)第484章 涼州大決戰(三)第262章 危機將臨第673章 殤(一)第633章 誰爲國賊?誰是小人?第357章 副使原來是他第198章 出兵第221章 梟雄之姿第586章 南就聚風雲第399章 說曹朋,曹朋到!第314章 延津大撤退第609章 虎老雄風在第58章 冷靜了嗎?第309章 延津大撤退(三)第498章 涼州大決戰(十七)第15章 誰比誰高貴(一)第202章 曲陽第196章 恩義第456章 涼州亂(四)第522章 福紙第463章 涼州亂(十一)第220章 初會劉玄德第697章 願爲紅顏棄前程第105章 虎豹騎第677章 絕境第121章 事了拂衣去,深藏功與名(四)第442章 大場面!!!第361章 殺氣凜然第726章 曹操稱帝第265章 走馬上任第305章 行進在正確的路上第120章 事了拂衣去,深藏功與名(三)第663章 三十六計走爲上第628章 荊州變(四)第301章 官渡之延津第312章 延津大撤退(六)第575章 鄧艾野望第415章 河西第二彈(四)第699章 小兵傳奇第359章 念天地之悠悠第429章 鳳雛初鳴(四)第387章 病虎與惡狼第620章 身在福中不知福第116章 陳登?薛州!第188章 慘案第119章 事了拂衣去,深藏功與名(二)第128章 一手遮天第366章 匈奴,匈奴(一)第487章 涼州大決戰(六)第365章 周良第363章 割喉禮第198章 出兵第643章 子龍第31章 義陽武卒(一)第207章 偷營第414章 河西第二彈(三)第665章 益陽之戰(一)第686章 偷腥的男人沒人權!第721章 葭萌關之藤甲兵第523章 文化暴利第34章 義陽武卒(四)第321章 張合第303章 圍魏救趙第148章 大地震之商屯(一)第348章 朱夏第300章 誰殺了顏良第363章 割喉禮第140章 照夜白(二)第549章 伊人,如玉第485章 涼州大決戰(四)第630章 初戰子龍第297章 風水輪流轉第242章 虎豹騎
第502章 梟雄歸天第81章 西域奇烏第663章 三十六計走爲上第292章 偏離軌道的歷史第242章 虎豹騎第570章 南陽之善緣第152章 大地震之商屯(五)第688章 置身事外第709章 誰家江山第726章 曹操稱帝第685章 曹朋家事第604章 麋子方第147章 祖水河畔論英雄第283章 投名狀第130章 敬酒不吃吃罰酒第491章 涼州大決戰(十)第55章 回家第600章 大踏步撤退第245章 衣帶詔第572章 南陽之故交第630章 初戰子龍第335章 活色生香第620章 身在福中不知福第508章 曹公問策第632章 約法三章第608章 老黃忠第617章 圈套(一)第707章 建安十五年(續)第484章 涼州大決戰(三)第262章 危機將臨第673章 殤(一)第633章 誰爲國賊?誰是小人?第357章 副使原來是他第198章 出兵第221章 梟雄之姿第586章 南就聚風雲第399章 說曹朋,曹朋到!第314章 延津大撤退第609章 虎老雄風在第58章 冷靜了嗎?第309章 延津大撤退(三)第498章 涼州大決戰(十七)第15章 誰比誰高貴(一)第202章 曲陽第196章 恩義第456章 涼州亂(四)第522章 福紙第463章 涼州亂(十一)第220章 初會劉玄德第697章 願爲紅顏棄前程第105章 虎豹騎第677章 絕境第121章 事了拂衣去,深藏功與名(四)第442章 大場面!!!第361章 殺氣凜然第726章 曹操稱帝第265章 走馬上任第305章 行進在正確的路上第120章 事了拂衣去,深藏功與名(三)第663章 三十六計走爲上第628章 荊州變(四)第301章 官渡之延津第312章 延津大撤退(六)第575章 鄧艾野望第415章 河西第二彈(四)第699章 小兵傳奇第359章 念天地之悠悠第429章 鳳雛初鳴(四)第387章 病虎與惡狼第620章 身在福中不知福第116章 陳登?薛州!第188章 慘案第119章 事了拂衣去,深藏功與名(二)第128章 一手遮天第366章 匈奴,匈奴(一)第487章 涼州大決戰(六)第365章 周良第363章 割喉禮第198章 出兵第643章 子龍第31章 義陽武卒(一)第207章 偷營第414章 河西第二彈(三)第665章 益陽之戰(一)第686章 偷腥的男人沒人權!第721章 葭萌關之藤甲兵第523章 文化暴利第34章 義陽武卒(四)第321章 張合第303章 圍魏救趙第148章 大地震之商屯(一)第348章 朱夏第300章 誰殺了顏良第363章 割喉禮第140章 照夜白(二)第549章 伊人,如玉第485章 涼州大決戰(四)第630章 初戰子龍第297章 風水輪流轉第242章 虎豹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