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誰贊成,誰反對(三)

海西縣北集市百業區開發治安管理條例。

左伯紙上,寫着這樣一行大篆。

所有人的心裡,都不由得咯瞪一下。早就聽說了這個古怪的東西,一直以來,大家也都在費盡心思的打聽其中的內容。可是當這麼一張精美的左伯紙擺放在他們面前時,所有人又感到忐忑不安。這裡面究竟是什麼內容?鄧稷搞出這麼大的動靜,想必也不會是簡單之物。九個海西縣商賈,深吸一口氣,認真閱讀。

其實,這就是一份類似於後世行業規範,市場規範的綜合體。

裡面表明了官府的態度,絕不會打壓,或者抑制海西商業的發展,並且願意給予海西商人一定程度的社會地位。但海西的商業,必須要有行會和官府共同掌握。如果商人們出了事,海西縣衙可以用官方的身份進行協調;但如果官府需要商人們的幫助,商人也必須履行職責。同時,條倒規定,海西縣目前的金市、米市、木作、布莊等行業,需城裡相關行會,以保護本地商業發展。行會與行會之間如果出現矛盾,則交由官府解決。當遭遇外來商業入侵的時候,行會必須承擔起保護本地商業的責任。比如說,有一些人試圖惡意哄擡市價,那麼行會就必須聯合所屬成員,進行反擊,平抑,協助縣衙,維持海西縣的平穩和發展……

行會的概念,產生於隋唐,興盛於兩宋,沒落於清。

東漢末年,行會還沒有產生。但手工業和商業,已經開始有了發展的趨勢,跨地域的商業行爲,也隨之產生。商賈的地位雖然並未獲得提高,但已經開始積極的參與到了社會行爲中。

比加,當初資助曹操的衛茲,就是一位大商人。

此外還有資助過劉備的張世平和蘇雙,以及後來在徐州歸附劉備的麋竺麋芳兄弟,都是商賈出身。

曹朋向鄧稷提出了行會的概念,並且依照着後世一些經驗,對北集市進行約束和管理。按照曹朋的想法,他希望借用這種方式,連拉攏那些商人,形成一個足夠巨大的利益網絡。

事實上,每一個世家大族的背後,都存在有巨大的利益關係。

這種利益關係同樣具有地域性和排他性,從某種程度上說,和行會的性質,頗爲相似……

比如廣陵的陳氏,荊襄的蒯氏,廬江的陸氏,全氏。

這些家族都擁有巨大的商業網絡,甚至包括如今的明漢將軍孫策孫伯符,也是富春豪商出身。

曹朋也不說話,喝了一口水,便閉上了眼晴。

商賈們在看完了這份條例之後,一個個面面相覷。不可否認,海西如今雖然商業繁榮,但是卻缺乏一個規範的管理。加之朝廷對於商賈們的打壓,在律法上,同樣歧視商人存在。

“曹公子……”

黃整穩定了一下心神,開口想要發問。

卻見曹朋睜開眼,一擺手,便打斷了他的話語。

“大家都看明白了?”

“呃,看明白了……”

“有什麼疑問嗎?”

“小人倒是有一個疑問,這個准入資格,是什麼意思?”

“所謂的准入資格,就是對商家的信譽進行審覈調查。坑蒙拐騙,亦或者存着欺瞞客戶之心,信譽不佳的商戶,必須進行清查。若起資格不符,不能進入北集市……這樣做,是爲了提高北集市的商業信譽度,促使更多的人前來交易。當然了,信譽好的,就可以嫌大

錢。”

說着,曹朋從食案上拿起一卷竹簡。

“這上面,記載了大約過去一年中,北集市的種種。

哦,這個得要感謝那死鬼陳昇,他記錄的倒是很詳細……過去一年裡,北集市發生過大小欺詐案件,共六十六次,其中貨殖超過十萬錢的案件,有十七次。所造成的結果,許多客人在被欺騙之後,或自盡身亡,或不在涉足海西。如果,我是說如果,一個商人能爲海西帶來十個商人的話,就可以有一百個海西人攬到活計……也就是說,去年一年的時間裡,海西縣有一千七百個海西人失業。每個失業者背後以三口之家計算,就是五千一百個人有可能餓死,或者流離失所。

諸公,五千一百個人,幾乎佔據海西總人口的一成六……呼,我看到這個數字,不免感到心驚。”

不止是曹朋表示心驚,在座的商賈們,也有些心驚。

曹朋的數據很明顯不準確,但是隱隱包含着一定的道理。

“所以,北集市的規範化,事在必行。別看海西現在繁華,可實際上卻隱藏了語多危機。

設立准入制度,就是要大家規範北集市的環境。一個良好的商業環境,可以今海西獲得更多的發展機會。海西發展的越好,諸公的身份和地位,也就會越高。諸公的身份地位越高,就能賺到更多的錢貨。賺到更多的財貨,就能是海西的信譽更好…總之,這就是一個良性循環。大家可以展望一下,有朝一日海西縣,甚至有可能成爲東部最大的商業集市……”

前世,曹朋是個刑丵警。

但在一個完全以經濟發展爲主體的社會裡,耳濡目染,還是知道很多經濟上的術語。

加之當時他所破獲的那個案子,泌及面很廣。在破案追查的過程中,曹朋同樣是受益良多。

這一番言語,如同一滴水,掉進了油鍋,頓時沸騰起來。

東漢末年的商業行爲,大都還是一些雛形。誠信二字的確是商賈必須之學,但如果說到理論的完善,曹朋這個半路出家的半吊子,着實給衆人上了一堂生動的課程。規範市場,建立城市信譽度,以點帶面的推動整個海西商業的發展,並由此而產生巨大的利益……

行業規範,市場規範……

一個又一個新名詞進入衆人的耳中,產生出巨大的凡響。

說實話,宴請曹朋之初,這些商賈並沒有把曹朋看在眼中。

一個十四歲的娃兒,能有什麼本事?若非他有個好姐夫,估計現在什麼都不是。可是,飛揚閣獨特的設計理念,讓他們開始產生了一些認可。而後曹朋在對待葉倍的事情上,更展現出一種超乎他年齡的狠辣。只一句話,就令葉家家破人亡,這種紈絝,得罪不起啊!

於是,人們心裡,產生了敬畏。

而現在,曹朋又爲他們規劃出了一個美好的藍圖……

黃整問道:“那這個准入資格……”

“准入資格,必須每年進行審評,每次審評,都必須由丵行會和官府通過。每一個進入北集市的商家,必須向官府交納管理費用。並根據商家的交易額度,產生交易稅,納入庫府……

同時,行會每三個月,要向官府交納管理稅……呃,這幾個費用,想必不需要我進行解釋吧。”

漢代的賦稅很重,但是如曹朋這般,赤裸裸的徵收,還未有過。

馬掌櫃結結巴巴問道:“這個,這個管理稅,又是怎麼回事?”

“呃,就是維持北集市治安,保證諸公利益的稅賦。這麼說吧,我這裡還有一筆賬,和大家說一說。其實,諸公明裡暗裡所做的事情,咱們都心知肚明。比如黃掌櫃,你去年二月經手了一批雲錦,說是從吳郡購來,卻賤價賣給了下邳周家。那批雲錦,又是從何處得

來?”

黃整臉色頓時蒼白,結結巴巴的,不知道該如何回答。

“其實,咱們都清楚,我並不是想要追究,只是藉此來說明一下北集市的客商複雜程度。

北集市的客商,魚龍混雜,很難說得清楚來歷。

若遇到明白事理的,還好說!如果是那種不講道理的人,難免有強買強賣,甚至會造成衝突。所造成的影響,並非我願意看到。這個管理稅,就是爲杜絕這些不講理的人鬧事,影響了大家的生意……馬掌櫃問的好!怎麼管理呢?我們也想出了對策……從明日起,將會在北集市設立曹掾署,納入海西法曹治下。曹掾署將徵召一些人手,由專人帶領,巡查集市。

只要是發現違背規範條例的商家,或者在集市中尋釁滋事之人,自會有曹掾署負責處置……

這個曹掾署,我初步計劃招納百人,對北集市晝夜巡視。凡是遇到了困難,或者出現了問題,都可以通過曹掾署,報知官府,或者行會……總之,管理稅就是用於曹掾署的建立。諸公所繳納的管理稅,到頭來會一文不少,用在諸公的身上。這也算是取之於民,用之於民。

曹朋這一番解釋過後,衆人紛紛點頭。

沒錯,由於北集市的人員複雜,時常會出現種種事故。

如果商家的背景強橫一些,就比如之前的陳昇之流,可以自行處置,但不免有橫行霸道之嫌疑;若沒有背景的小商家,就會比較倒黴,也沒有人爲他們做主,只能靠自己去解決問題。

運氣好的,破財免災。

運氣若是不好的,那可就不是一點點財貨的問題。

對於這種情況,在座衆人,感同身受。

曹朋喝了一口水,雙手攤開,放在食案上。

“情況就是這麼一個情況,事情就是這麼一個事情。同意的,就在上面簽字畫押,不同意的,現在可以離開。不過,我會給三天時間。三天之內,撤出海西,否則葉倍的下場就是前車之鑑。

海西,我覺得挺好,很有搞頭。

現在我希望大家和我一起來搞這件事,有錢大家一起賺。好了,情況我也已經說得很清楚了。

現在,我只有一句話,誰贊成,誰反對?”

酒樓裡,頓時鴉雀無聲……

第36章 義陽武卒(六)第273章 命案迭出第391章 無題第98章 謀劃前程第116章 陳登?薛州!第430章 鳳雛初鳴(五)第179章 指點迷津第733章 雨後天晴第266章 出招第106章 三喜臨門(一)第65章 曹汲的憂慮第245章 衣帶詔第331章 我只求公道第514章 師徒第503章 驚怒第93章 風起雲動第119章 事了拂衣去,深藏功與名(二)第134章 誰贊成,誰反對(二)第293章 逼賈詡獻計第225章 遙想奉先當年第357章 副使原來是他第640章 長阪坡(三)第424章 前所未有之強硬第279章 李中郎第506章 大丈夫當快意恩仇第362章 臨河刺殺第258章 陸渾山第139章 照夜白(一)第9章 風雪夜來人(一)第709章 誰家江山第433章 是時候結束了!第322章 與五子良將同行第53章 曹公帳下,誰可爲將?請假髮燒了暈的不行第246章 青梅煮酒第186章 慘案(一)第292章 偏離軌道的歷史第508章 曹公問策第243章 回家第435章 河西第三彈(一)第209章 我只要曲陽第320章 絕地大反攻第275章 第三樁命案第674章 殤(二)第55章 回家第216章 狙擊張文遠第306章 以退爲進第301章 官渡之延津第575章 鄧艾野望第176章 曲有誤,周郎顧第201章 水攻第127章 柿子要挑軟的捏第514章 師徒第26章 拳名太極(一)第249章 方天畫戟第522章 福紙第243章 回家第119章 事了拂衣去,深藏功與名(二)第49章 宛城之大牛人(二)第458章 涼州亂(六)第349章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第707章 建安十五年(續)第214 爭分奪秒第312章 延津大撤退第200章 鄧芝第272章 黑眊到第694章 趙娘子第243章 回家第389章 馬家子弟第412章 河西第二彈(一)第490章 涼州大決戰(九)第247章 青梅煮酒(二)第360章 男兒生世間,及壯當封侯!第50章 宛城之落幕第224章 冤家路窄第325章 父子皆兩千石第285章 再會漢家犬第310章 延津大撤退(四)第519章 疏離第732章 噩耗第490章 涼州大決戰(九)第23章 火神歌(二)第106章 三喜臨門(一)第458章 涼州亂(六)第330章 欺人太甚第17章 誰比誰高貴(四)第570章 南陽之善緣第293章 逼賈詡獻計第583章 斬草除根第224章 冤家路窄第445章 糉子美人(三)第259章 冢虎第203章 論戰第414章 河西第二彈(三)第139章 照夜白(一)第203章 論戰第356章 最後一課第34章 義陽武卒(四)第328章 漢家顏面第715章 遼東亂(上)
第36章 義陽武卒(六)第273章 命案迭出第391章 無題第98章 謀劃前程第116章 陳登?薛州!第430章 鳳雛初鳴(五)第179章 指點迷津第733章 雨後天晴第266章 出招第106章 三喜臨門(一)第65章 曹汲的憂慮第245章 衣帶詔第331章 我只求公道第514章 師徒第503章 驚怒第93章 風起雲動第119章 事了拂衣去,深藏功與名(二)第134章 誰贊成,誰反對(二)第293章 逼賈詡獻計第225章 遙想奉先當年第357章 副使原來是他第640章 長阪坡(三)第424章 前所未有之強硬第279章 李中郎第506章 大丈夫當快意恩仇第362章 臨河刺殺第258章 陸渾山第139章 照夜白(一)第9章 風雪夜來人(一)第709章 誰家江山第433章 是時候結束了!第322章 與五子良將同行第53章 曹公帳下,誰可爲將?請假髮燒了暈的不行第246章 青梅煮酒第186章 慘案(一)第292章 偏離軌道的歷史第508章 曹公問策第243章 回家第435章 河西第三彈(一)第209章 我只要曲陽第320章 絕地大反攻第275章 第三樁命案第674章 殤(二)第55章 回家第216章 狙擊張文遠第306章 以退爲進第301章 官渡之延津第575章 鄧艾野望第176章 曲有誤,周郎顧第201章 水攻第127章 柿子要挑軟的捏第514章 師徒第26章 拳名太極(一)第249章 方天畫戟第522章 福紙第243章 回家第119章 事了拂衣去,深藏功與名(二)第49章 宛城之大牛人(二)第458章 涼州亂(六)第349章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第707章 建安十五年(續)第214 爭分奪秒第312章 延津大撤退第200章 鄧芝第272章 黑眊到第694章 趙娘子第243章 回家第389章 馬家子弟第412章 河西第二彈(一)第490章 涼州大決戰(九)第247章 青梅煮酒(二)第360章 男兒生世間,及壯當封侯!第50章 宛城之落幕第224章 冤家路窄第325章 父子皆兩千石第285章 再會漢家犬第310章 延津大撤退(四)第519章 疏離第732章 噩耗第490章 涼州大決戰(九)第23章 火神歌(二)第106章 三喜臨門(一)第458章 涼州亂(六)第330章 欺人太甚第17章 誰比誰高貴(四)第570章 南陽之善緣第293章 逼賈詡獻計第583章 斬草除根第224章 冤家路窄第445章 糉子美人(三)第259章 冢虎第203章 論戰第414章 河西第二彈(三)第139章 照夜白(一)第203章 論戰第356章 最後一課第34章 義陽武卒(四)第328章 漢家顏面第715章 遼東亂(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