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7章 虎豹騎

建安十二年十月,曹操返還許都。

就在劉表頭七喪祭的當天,曹操下令兗州、豫州、徐州、司州四州徵發徭役二十萬,迅速向潁川、汝南兩郡集結。同時,又命衛將軍夏侯惇、河南尹夏侯淵、潁川太守鍾繇、樑郡太守史渙、陳郡太守呂虔、陳留太守司馬朗率部先行進駐南陽郡,與屯紮於南陽郡治宛城。

當日,曹操再次下令,命毛玠爲汝南郡太守,接替李通職務。

罷賈詡豫州刺史之職,以兗州刺史滿寵代之,同時又下令,南陽兵馬向新野集結,逼近鄧縣。

章陵告破,代表着南郡東部門戶被打開。

曹真率八千兵卒,屯紮白水鄉,對襄陽虎視眈眈。

劉表頭七喪祭的第二天,曹操下令,虎豹騎大都督曹純率部進駐南陽,罷曹朋南陽郡太守之職,曹純代之。隨即,曹操的第二道軍令發出,命曹朋爲虎豹騎副都督,暫領虎豹騎……這個命令一發出,令無數人爲之震驚。

誰都知道,虎豹騎是曹操的親兵。人數雖不算太多,但的確是曹操手下,精銳之中的精銳。

自建安八年以後,曹純雖然一直是虎豹騎大都督,可實際上,並不執掌虎豹騎。

虎豹騎治下,設副都督一人,虎騎郎將三人,豹騎郎將三人,統歸副都督所轄。也就是說,真正執掌虎豹騎的,是副都督,而非曹純。此前,虎豹騎副都督爲曹真,後曹真調離虎豹騎,副都督一職懸而未決。在征伐幽州的時候,虎豹騎暫由曹彰所掌。白狼山之戰結束之後,曹彰爲北中郎將,護烏丸校尉,便卸去了虎豹騎副都督的職務,曹操尚未另行委派。

這一次,曹操使曹朋爲虎豹騎副都督,在普通人眼中,看似是對曹朋寵愛有加。

可許多人卻感覺到了曹操的另一層含義:曹丞相,在抑制曹朋。

虎豹騎副都督,南陽郡太守?

孰優孰劣,很難說的清楚。但從權柄上而言,一個是一方諸侯,上郡太守,執掌軍政,大權在握;另一個呢?只是曹操的禁軍,親隨……單從權力上來說,似乎曹朋被削弱了權柄,但在地位上,卻有所提高。至少,他的俸祿從秩兩千石,增長到了真兩千石。二者之間,每個月俸祿相差五十斛。表面上看去,差距不大,可是所代表的意義,卻有着極大的不同。

真兩千石再往上,可就是萬石了。

如果按照後世軍銜解釋,曹朋這個真兩千石,類似於大校。

再提升,就邁入了將軍的級別,屬於核心成員。曹操究竟是怎麼考慮?無人能夠猜測出來。

據說,在劉表頭七當晚,曹操召荀彧、程昱、郭嘉等心腹謀士,商議了整整一個晚上。究竟商量什麼事情?無人知曉。不過在第二天,就發出了這樣的一個命令,意義自然非比尋常。

不過,這件事對於曹朋而言,暫時沒有什麼影響。

曹朋身在襄陽,尚與荊襄世族討價還價。而在南陽郡,隨着曹操命令頒佈,也發生了許多變化。首先,盧毓受徵辟,奉命返還許都,任丞相府東曹掾屬,負責籌備一份西苑報社的機構。其機構設置,完全參照了南陽真理報的形式。盧毓離開南陽郡的時候,甚至將整個南陽真理報的成員全部帶走。對於曹操的這個舉措,早在衆人的意料之中,包括盧毓本人。

如此一個負責喉舌的機構,斷然不可能侷限於一個地區。

輿論的好處,遲早會令曹操重視起來……在南陽真理報開設之初,曹朋和盧毓就有過一次深切交談。

按照曹朋的說法:幽州之戰結束,亦子家你重返許都之時。

那時候,你所獲得的資本必然驚人,會得到曹操的重用。而今看來,的確如此。曹操徵辟盧毓,也就代表着盧毓從一個不入流的幕僚身份,正式進入曹氏集團的核心,自然非同一般。

隨着曹操發出徵召令,局勢陡然間變得緊張起來。

徐州刺史徐璆,命東陵島靖海校尉周倉,率剛剛成立起來的水軍,逆江而行,向合肥靠攏。

丹徒長呂蒙試圖阻攔曹軍水師,卻在丹徒口,爲周倉所敗。不是說呂蒙不比周倉,而是周倉背靠廣陵,得廣陵太守徐宣之助,硬生生從丹徒口突破。而呂蒙兵力不足,自然難以阻擋。

周倉水師靠攏淮南郡,也使得江東大亂。

孫權火速下令,命賀齊爲廬江太守,負責抵禦曹軍水師。同時又命徐盛周泰二人,率江東水師攻取武陵郡羅縣,佔領泊羅淵,威逼洞庭。荊州正值動盪,武陵太守劉先雖向襄陽求援,卻遠水解不了近渴。他本身就不是一個善戰之人,加之徐盛周泰勇猛,更善於水戰,武陵水軍慘敗,劉先只能眼睜睜看着江東水軍屯駐泊羅淵,卻無力阻擋。好在此時,荊州歸降。

+++++++++++++++++++++++++++++++++++++++++++++++++++++++++面對着曹軍咄咄逼人的架勢,加之曹朋在襄陽的不懈努力,蔡瑁終於支撐不住了。

蒯氏兄弟表示,荊襄九郡乃漢室之荊襄九郡。今劉荊州故去,自當歸於朝廷。不過他提出,荊州必須由荊州人所治,放能保證荊襄世族之利益,不受侵犯。爲此,曹朋在思忖良久後,舉薦王威爲南郡太守,文聘爲南陽太守。保蔡瑁荊州水軍大都督之職,不過在水軍副都督的位子上,曹朋並未推薦張允,而是舉薦了杜畿爲水軍副都督。這個安排,得到了蒯越的認可。

至於許都方面,不需要曹朋費心思。

他已接到了消息,卸去南陽郡太守之職。雖然曹操命曹純接掌南陽郡,但很明顯,那只是一個過渡。曹純早晚入主中樞,斷然不可能留任南陽。甚至,當曹操進駐荊州之日,便是曹純卸去南陽太守的時候。文聘的威望和才能,足以擔當南陽郡太守,想來曹操也能分出輕重。

曹朋許諾出兩個重要職務以後,也使得王威和文聘兩人,徹底放心。

旋即,蔡瑁得水軍大都督的職務,也心滿意足。至於張允,歷史上他一直都是蔡瑁的副手。而今,他雖未得到副都督的職務,卻得了曹朋許諾,必得一方太守的職務,也算皆大歡喜。

劉表頭七後第四天,蔡夫人在州廨,命劉琮拜曹朋爲師,也算是了卻了一樁心事。

曹朋雖說不復南陽郡太守的職務,可虎豹騎副都督的名頭,似乎絲毫不比那太守之職遜色多少。

第五日,劉琮於襄陽正式繼位,接掌荊州。

同日,劉琮以荊州牧之身份,向許都獻上降書順表,並命人撤出新野、朝陽、鄧縣,于山都集結,由衛將軍夏侯惇派人接掌。與此同時,劉琮更派人前往江夏、長沙,勸說劉琦、劉磐二人停止抵抗。

至此,曹朋的任務,已圓滿結束。

他終於可以放下心思,開始着手對付樊城劉備。

可就是在劉琮宣佈歸降曹操的當天,劉備突然率部出擊,攻佔黎丘……++++++++++++++++++++++++++++++++++++++++++++++++++++++++對於劉備,曹朋不敢有半分小覷。

劉備、諸葛亮!

當這兩人加在一起,絕對是一個任何人都不敢小覷的組合。事實上,在劉表頭七之後,曹朋就一直試圖儘快令襄陽歸降。因爲他非常清楚,劉備、諸葛亮,絕不會善罷甘休,就此放棄對荊州的野心。他們一定會有動作,而且會很快……只是,當劉備和諸葛亮真正行動起來的時候,卻讓曹朋大吃一驚。

攻佔黎丘?

這黎丘,距離襄陽不過三十里,朝發夕至。

但劉備佔領黎丘,似乎完全沒有意義。難道說,他準備強攻襄陽?

“不太可能!”

陸瑁露出沉吟之色,輕聲道:“劉表故去,襄陽雖亂,卻有重兵守衛。

王威、文聘皆善戰之將,若強攻襄陽,莫說劉備兵力是否足夠,就算攻下襄陽,又能如何?”

陸瑁的考慮,很有道理。

而今新野、朝陽、鄧縣三縣撤出,襄陽北方門戶大開。

更不要說章陵告破,曹真駐紮白水鄉,距離襄陽也不過一兩日的路程,可隨時發動攻擊……劉備佔領襄陽,又能如何?

他並未得到所有荊襄世族的支持,如何能佔居荊州?

襄陽城無險可守,一旦交鋒,以劉備的兵力,根本不可能守住襄陽。

他佔領黎丘,自然別有用意。

可問題是,劉備命呂吉占居黎丘,隨時威脅襄陽。就好像一隻蒼蠅一樣,威脅不到,卻噁心的到。如果不能奪回黎丘,始終存有威脅。

“琮公子那邊,如何安排?”

“我聽人說,琮公子已下令,命王威率部復奪黎丘。

公子,何不派人前往白水鄉,請曹真將軍火速增援,以解黎丘之危?只是,劉備不會只有這一手,他必有後招。我擔心,這劉備攻佔黎丘,是項莊舞劍,意在沛公,別有所圖啊……”

曹朋輕輕點頭,“我亦如此以爲。

只是丞相未至,荊州上下,尚存疑慮。我若是這個時候要求兵馬,只恐令他們產生其他想法。

不行,黎丘雖距離襄陽近在咫尺,卻只是鱗介之癬。

當務之急,還是要盯死劉備。我倒是覺得,劉備很有可能,是要撤離樊城,他想要逃跑。”

逃跑嗎?

這可能性非常大。

事實上,陸瑁也想到了這個可能,只是還無法確定。

“這樣,你立刻去見文仲業,看能否從他手中借調兵馬。

我自去求見蔡夫人與琮公子……你拜會了文仲業之後,再辛苦一趟,請子柔和異度先生,嚴密監視樊城動靜。一旦樊城有動靜,立刻告與我知。對了,再讓人去一趟鄧縣,求見元讓叔父。就說,我需要兵馬,請他給予支援……最好,能讓曹太守把虎豹騎給我調派過來。”

“喏!”

陸瑁應諾,立刻轉身離去。

曹朋則下令,讓寇封在驛站裡,先把兵馬點齊。

寇封歸降曹朋之後,暫時無法予以安排。適逢黃忠趕赴江陵,曹朋便讓寇封暫時在他手下效命。

夏侯惇已兵進朝陽,不過尚未穿越阿頭山。

究其原因,還是因爲曹操尚未抵達南陽郡……進駐襄陽,必須由曹操率先。到目前爲止,所有人都認爲,荊州之戰已經結束,無需擔心。由曹操第一個進駐襄陽,也是一種尊重……曹朋對此,也無可奈何。

他讓陸瑁離去之後,便即刻趕赴州府。

拜會了蔡夫人與劉琮,他提出,要小心劉備逃走。

可是,看蔡夫人的意思,對劉備的死活,好像全不放在心上。她現在更看重的是,曹操會給她母子什麼安排。至於劉備,管他死活?即便是劉備佔領了驪丘,對襄陽來說,也沒什麼大礙。

襄陽有多少兵力?

劉備手中,又有多少兵馬?

這還不算上阿頭山以北,以及屯紮於白水鄉的曹軍兵馬……何懼之有?

當務之急,還是要先把自己的將來安排妥當,其他事情,皆不重要。

所以,蔡夫人與曹朋也只是應付了一下,便把話題轉到了她母子的未來上。按照蔡夫人的想法,如果能留在襄陽,那是最好。若無法居住襄陽,最好是去滎陽,那裡據說也很不錯。

她甚至還向曹朋請教了西域商路的事情,想來是爲了日後謀劃。

可說到底,她還是沒有把曹朋說的事情放在心上。至於曹朋向她提出借兵的請求,蔡夫人也有些猶豫。在想了好半天,才答應說,從山都抽調三千兵馬,供曹朋使用……尼瑪,山都?

山都距離襄陽,至少有兩天路程。

而且,你給我三千兵馬,又有何用?

你在襄陽,屯紮了幾萬兵馬。哪怕是從襄陽借調我三千人也不是難事……蔡夫人分明是推拒,或者說還有些警惕。她擔心,一旦曹朋得了兵權,會發生意外。這絕非蔡夫人願意見到。

曹朋非常無奈,從州府行出。

在返回驛站的路上,曹朋就在思索,劉備的行動。

他攻佔黎丘,絕對是一個障眼法。其真正目的,恐怕是想要逃跑。至於三國演義中借道襄陽,已不太可能發生。劉備和蔡氏早已撕破了臉皮。這個時候借道,分明是自投羅網,自尋死路。

可問題是,他會逃向何方?

曹朋不免感到疑惑……三國演義裡說劉備是撤往江夏。

可陸瑁卻認爲,劉備很有可能會偷取江陵。

原因?

非常簡單!

江陵的糧草輜重,可以供十萬兵馬三年之用。佔領了江陵,劉備纔可能有底氣,謀取更多利益。

究竟是江夏,還是江陵?

曹朋一時間也拿不定主意……回到了驛站,曹朋感到有些疲憊,於是便準備躺下來休息一會兒。

可就在他剛準備更衣休息的時候,卻見寇封興沖沖跑過來,“公子,城外援軍抵達,求見公子。”

第49章 宛城之大牛人(二)第89章 曹二代vs皇二代第602章 欺人太甚第245章 衣帶詔第196章 恩義第325章 父子皆兩千石第325章 父子皆兩千石第596章 間隙第308章 延津太撤退第13章 姐姐第394章 野心勃勃第133章 誰贊成,誰反對(一)第166章 遠走高飛第251章 吾家萬里侯第590章 舞陰之危第386章 河西攻略第一彈之紅水集第225章 遙想奉先當年第384章 河西攻略第一彈之西涼悍將第497章 涼州大決戰(十七)第282章 李文成初獻策第331章 我只求公道第536章 見錢眼開郭奉孝第456章 涼州亂(四)第107章 三喜臨門(二)第550章 時也,命也!第341章 一篇文章動天下第45章 宛城之何去何從第19章 新家(一)第212章 聲東擊西第708章 何不深閨鎖大喬?第467章 涼州亂(完)第444章 糉子美人(二)第687章 封王第533章 可知呂氏漢國乎?第56章 張家桃園第249章 方天畫戟第311章 延津大撤退(五)第333章 鄧稷回許都第69章 仇人第353章 悲憤詩第660章 荊南(一)第630章 初戰子龍第231章 殺身之禍第26章 拳名太極(二)第137章 疑竇重重(上)第592章 兵臨城下第217章 誰是誰非第267章 投毒之謎第469章 得之我幸,失之我命第304章 虓虎重生第367章 匈奴,匈奴(二)第136章 悶頭髮大財第226章 生與死第595章 吾家幼麟初成長第500章 涼州大決戰(完)第355章 我有佳兒可成龍第214 爭分奪秒第443章 糉子美人(一)第482章 世界有多大?第74章 養成計劃第一彈(三)第645章 困獸猶鬥第269章 願爲公子朝第378章 最後的刺客第316章 延津大撤退(十)第513章 大丈夫當如斯第387章 病虎與惡狼第592章 兵臨城下第154章 真兇第199章 堅定之心第7章 鯤鵬定有乘風日第309章 延津大撤退(三)第204章 初戰第267章 投毒之謎第289章 舉賢何需避親第162章 班春第542章 杜伯侯第210章 百騎突擊第285章 再會漢家犬第82章 名,妙不可言(一)第304章 虓虎重生第275章 第三樁命案第486章 涼州大決戰(五)第130章 敬酒不吃吃罰酒第364章 瞞天過海第169章 風雲再起第28章 荊襄豪門第247章 青梅煮酒(二)第118章 事了拂衣去,深藏功與名(一)第511章 美人卷珠簾第186章 慘案(一)第96章 榮耀即吾命第150章 大地震之商屯(三)第633章 誰爲國賊?誰是小人?第307章 延津大撤退(一)第340章 曹衝拜師第491章 涼州大決戰(十)第700章 定風波第532章 海外來客第136章 悶頭髮大財第688章 置身事外
第49章 宛城之大牛人(二)第89章 曹二代vs皇二代第602章 欺人太甚第245章 衣帶詔第196章 恩義第325章 父子皆兩千石第325章 父子皆兩千石第596章 間隙第308章 延津太撤退第13章 姐姐第394章 野心勃勃第133章 誰贊成,誰反對(一)第166章 遠走高飛第251章 吾家萬里侯第590章 舞陰之危第386章 河西攻略第一彈之紅水集第225章 遙想奉先當年第384章 河西攻略第一彈之西涼悍將第497章 涼州大決戰(十七)第282章 李文成初獻策第331章 我只求公道第536章 見錢眼開郭奉孝第456章 涼州亂(四)第107章 三喜臨門(二)第550章 時也,命也!第341章 一篇文章動天下第45章 宛城之何去何從第19章 新家(一)第212章 聲東擊西第708章 何不深閨鎖大喬?第467章 涼州亂(完)第444章 糉子美人(二)第687章 封王第533章 可知呂氏漢國乎?第56章 張家桃園第249章 方天畫戟第311章 延津大撤退(五)第333章 鄧稷回許都第69章 仇人第353章 悲憤詩第660章 荊南(一)第630章 初戰子龍第231章 殺身之禍第26章 拳名太極(二)第137章 疑竇重重(上)第592章 兵臨城下第217章 誰是誰非第267章 投毒之謎第469章 得之我幸,失之我命第304章 虓虎重生第367章 匈奴,匈奴(二)第136章 悶頭髮大財第226章 生與死第595章 吾家幼麟初成長第500章 涼州大決戰(完)第355章 我有佳兒可成龍第214 爭分奪秒第443章 糉子美人(一)第482章 世界有多大?第74章 養成計劃第一彈(三)第645章 困獸猶鬥第269章 願爲公子朝第378章 最後的刺客第316章 延津大撤退(十)第513章 大丈夫當如斯第387章 病虎與惡狼第592章 兵臨城下第154章 真兇第199章 堅定之心第7章 鯤鵬定有乘風日第309章 延津大撤退(三)第204章 初戰第267章 投毒之謎第289章 舉賢何需避親第162章 班春第542章 杜伯侯第210章 百騎突擊第285章 再會漢家犬第82章 名,妙不可言(一)第304章 虓虎重生第275章 第三樁命案第486章 涼州大決戰(五)第130章 敬酒不吃吃罰酒第364章 瞞天過海第169章 風雲再起第28章 荊襄豪門第247章 青梅煮酒(二)第118章 事了拂衣去,深藏功與名(一)第511章 美人卷珠簾第186章 慘案(一)第96章 榮耀即吾命第150章 大地震之商屯(三)第633章 誰爲國賊?誰是小人?第307章 延津大撤退(一)第340章 曹衝拜師第491章 涼州大決戰(十)第700章 定風波第532章 海外來客第136章 悶頭髮大財第688章 置身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