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8章 置身事外

賈詡有問題!

離開天下樓,回到家以後,曹朋才反應過來,賈詡今天找他,說了那些話,恐怕是別有用意。程昱要爲曹操請封王位?這種事情似乎不需要偷偷摸摸,單獨跑來通知自己。程昱要真這麼做,大可能是返回許都,挨個拜訪之後,直接在朝議上提出,自然就能見出一個分曉來……可賈詡,爲什麼單獨找到自己,說這件事情呢?

三國,一個鐵馬金戈,同時又是爾虞我詐的時代。

不要小看了這時代人的智慧,在大多數時候,一句普通行爲中,都會隱藏着別樣的用意。

賈詡,究竟是什麼意思?

難道說,要讓自己出頭不成?

曹朋的名聲,已經臭了!

如果在這個時候跳出來,當這個出頭鳥,只怕會引來天下人的斥責。

甚至連浮戲山書院的那些個老先生,都不會站在他這一邊,甚至會大加責罵。

賈詡莫不是想害自己?

這件事在他心裡縈繞,有些揮之不卻。

回到家,曹朋甚至無心吃飯,一頭鑽進書房,再也沒有出來。

曹楠懷孕了,不日將返回滎陽調養。

這也是自鄧艾之後,曹楠第二次懷孕,所以曹家上下,也是非常重視。

本來,曹楠可以返回許都。

但許都的緊張氣氛,不適合孕婦,所以最終還是選擇了滎陽。此時滎陽,雖有些冷,但環境極好。在得知曹楠返還滎陽的消息之後,老夫人再也無法呆在許都。曹朋這邊,已經沒什麼事情了,大可以放下心來。

兒子女兒,雖說老夫人還是更疼愛兒子,但是對女兒,也同樣很在意。

黃月英和夏侯真留在許都。

不過甄宓步鸞郭寰,還有孫尚香四人,將前往滎陽。

蔡琰也留在了滎陽,不過曹眉,也就是之前的蔡眉,阿眉拐則去滎陽。總之,新武亭侯府,一下子冷清了許多,不復先前那般熱鬧和喧囂。

幾個孩子,都留在了許都。

畢竟很少和父親在一起,正是難得機會。

見曹朋沒有露面,蔡琰三人便知道,他遇到了麻煩事。

於是蔡琰和黃月英夏侯真,命人備上酒菜,送到了書房。打開門,就見曹朋正仰靠在太師椅上,雙手抱着頭,眼睛直勾勾的盯着天花板,在想着心事。

“阿福,出了什麼事?”

曹朋坐好,見是蔡琰三人,便揉了揉臉,露出苦澀笑容。

“今天,那老毒蛇找我了。”

老毒蛇?

蔡琰沒有反應過來,但黃月英和夏侯真卻知道曹朋說的是誰。當然了,這也和蔡琰入曹府不久有關係。似黃月英和夏侯真,曾陪着曹朋在南陽住了很久。當時曹朋和賈詡是搭檔,兩個人之間的稱呼,自然也很熟悉。

“就是賈太中。”

“呃……”

蔡琰,頓時無語。

曹朋嘆了口氣,坐直了身子,把賈詡和他說的那些話,原原本本說了一遍。

“夫君怎麼想?”

夏侯真雖然天真,但也不是當年那個小白兔妹妹。一些事情,她還是能看出輕重。

這件事,有好有壞。

好的是若曹操封王,曹朋將爲首功;壞的是,這樣一來,於曹朋的名聲更壞。

反正有利有弊,很難說的清楚。

倒是蔡琰沉思良久,突然開口道:“依我看,賈太中未必是要你出頭,而是希望你能避開此事,置身事外。”

“哦?”

“夫君而今的聲名,已經夠響亮,功勞也足夠大。

隱隱已經有丞相身邊第一臂助的徵兆,依妾身看來,已足夠了。常言道,過猶不及。夫君已經身居高位,若再出頭,只怕會引來許多不必要的麻煩。依我看,賈太中的意思,是要你暫避風頭,從這件事跳出去。

估計程仲德已經下了決心,甚至可能已通報了丞相。

這件事,誰都可以出頭,偏偏夫君不能出頭,否則的話,會有禍事……”

蔡琰畢竟是經歷坎坷,看事情也很清楚。

她如此一說,倒是讓曹朋豁然開朗。沒錯,這件事他萬萬不能參與其中。

正如蔡琰所言,他已身處高位。

過猶不及的道理,他也很清楚。凡事留三分,總要讓別人去做……他爲曹操承擔了誅殺伏完一家的罪過,已經足夠了。再去掙功,未必是好事。

“那我該怎麼辦?”

曹朋苦笑。

他身在許都,總無法避免這件事發生。

蔡琰和黃月英相視一眼,微微一笑,“夫君其實不比煩惱,而今夫君雖在許都,但只要丞相返還前找個由頭離開許都,不就能置身事外嗎?

這種事,想必與你而言不會太難吧……”

挺複雜的一件事,到了蔡琰她們手裡,卻變得輕鬆簡單。

曹朋頓時來了精神,抱着蔡琰狠狠親了一口,而後又親了黃月英和夏侯真兩人,令三女好一陣嬌嗔。

不過不管怎樣,這件事至少有了解決的辦法。

曹朋胃口大開,吃完了飯,更是興致勃勃。本想要來個大被同眠,哪知道卻被蔡琰三人聯手踹出了臥房。最終,只得苦逼呆在書房,熬了一夜。

法正等人正在公房裡說話聊天,不想曹朋匆匆進來,二話不說就吩咐道:“清理一下近來各地刑獄案牘,將需要發還重新審理的案子,一一列出。大家辛苦一下,儘快整理出來,我馬上要看,莫耽擱了時日。”

說實話,廷尉的公務並不是特別繁忙。

ωωω ✿TтkΛ n ✿℃O 各地刑獄案牘送來,依照漢律進行審查,若有疑點,則發還重審;若沒有問題,則以公文形式發出回函。可曹朋這沒頭沒尾的一個吩咐,讓法正鄧芝幾人,都有些困惑。

“公子,可有時限和地域限制?”

“這個……”

曹朋想了想,“就以去年十月爲限,把十月以後的案牘,重新整理……地域嘛,就以青州、兗州與河南尹爲主。儘快整理出來,我有用處。”

上司一句話,下屬跑斷腿。

隨着曹朋這一吩咐,廷尉衙署上下,就開始忙碌起來。

好在鄧芝法正,張鬆蔣琬四人都還算精通刑律,所以不需要曹朋太費心思。

兩天後,一摞摞案牘呈放在曹朋面前,卻讓曹朋有些吃不消了。

所說只是把時間侷限在去年十月之後,但這幾年戰事不絕,以至於很多地方呈報上來的公文案牘,顯得有些混亂不堪。也就是法正四人,換個人,還真未必能整理完全。曹朋一一翻閱,有不懂之處,便詢問鄧芝。

從數百件案牘裡,選出了五十個需要重新審訊的案子,曹朋一一記下。

“準備一下,十月初,我們離開許都,前往各地,巡查刑獄。”

“這麼多地方?”

鄧芝看了曹朋的名單之後,眉頭一皺,苦笑道:“若沒個半載功夫,恐怕走不過來吧。”

“哈,就權作遊玩。”

這話一出口,鄧芝法正等人,立刻明白過來。

只怕不僅僅是爲了巡查刑獄,曹朋這次要離開許都,恐怕還有別的用意。只是,曹朋既然不說,他們也不會詢問。就這樣,曹朋把卷宗整理之後,提交賈詡。隨後,賈詡又做了一番整理,派人六百里加急,送往襄陽。

此時,荊州戰事,已基本穩定下來。

隨着江東兵馬源源不斷進駐長沙,曹操也知道,這場戰事,恐怕難以繼續下去。

死拼?

到最後必然兩敗俱傷,非曹操所願。

加之文聘戰死,樂進大敗,而夏侯惇敗走秭歸之後,南郡江夏人心惶惶,也讓曹操明白,再打下去,絕非什麼上佳選擇。可是,就這麼罷手?

曹操又心有不甘!

眼看着長沙郡就要奪回,卻出了這麼一檔子事,幾乎是功敗垂成。

原本,征伐荊州,可以畫上圓滿句號。卻因爲劉備這一手壯士斷腕,讓曹操陷入尷尬的境地。接下來,該如何選擇?是繼續打,還是退兵?

也就是在這個時候,一個人突然跳了出來。

此人便是楊彪之子,弘農楊氏子弟,楊修。當初,曹植冒然向曹朋求取甄宓,令曹朋勃然大怒。後來曹植曹操送去長安求學,作爲曹植好友的楊修,也一同前往長安。楊修本就是關中人,而且又出身名門,聰慧無比。故而很快就得到了司隸校尉衛覬所重。曹操征伐幽州勝利,轉而討伐荊州。衛覬受楊氏族人所託,舉薦楊修,入丞相府主簿,隨同曹操一起來到了荊州。

說起來,這楊修詩詞歌賦皆上等,且才情卓絕。

爲人又聰明,且能察言觀色,故而很快便被曹操看重。

這一日,天降小雨,極爲陰寒。

曹操身子骨不太好,雖然經張仲景診治調養,但依舊非常虛弱。於是,曹休便獵殺了一隻野雞送來給曹操補身子,廚上做好之後,送到屋中。

曹操正在吃雞,忽有典韋前來詢問口令。

“雞肋!”

曹操挑着雞肋,隨口應道。

典韋於是把口令傳出,當楊修聽說後,立刻命人收拾行李。適逢郭嘉和張郃巡視,見營中軍卒收拾行囊,連忙詢問。一問才知道,是從楊修口中傳出。

楊修說:“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正應丞相而今之心境。

如今荊南之戰,進不得,也退不得,形同雞肋……依我看,丞相已有了退兵之意,所以還是早作準備,以免撤兵之時慌張,落了東西下來。”

郭嘉聞聽,頓感惶恐。

“俊乂,此人動搖軍心,罪無可恕。

你速往營中,什麼都不要說,將其人斬殺……我這就去向丞相稟報。”

郭嘉,荀彧之下,曹操第一謀主。

張郃當然清楚郭嘉在曹營中的地位,二話不說,帶着人就直奔軍營而去。

郭嘉呢,則感到了曹操住所。

把事情一說,曹操大怒。

“殺得好,殺得好……似這等妖言惑衆,亂我軍心之人,早就該殺。”

曹操沒有想到,自己隨口那麼一句話,居然差點造成大亂。

郭嘉見屋中沒有旁人,便問道:“丞相,而今荊南之局,究竟有什麼打算?”

曹操也是頭疼不已,輕輕拍着額頭。

半晌後,他長嘆一聲,看着郭嘉苦笑道:“奉孝,我也不瞞你。那楊修雖妖言惑衆,卻也正說中了我的心思。而今之局,我也是進退兩難。

相信那碧眼兒和我一樣,也不想真正交鋒。

可是,眼睜睜看着荊南就要大功告成,卻被那大耳賊使計,平白便宜了江東碧眼兒,我實在不甘心。這兩日,我也正思忖,當進,或退呢?”

曹操說完,靠在榻上,露出疲憊之色。

郭嘉輕嘆一聲,“丞相自征伐幽州以來,至今未曾休整。連番鏖戰,怕也疲憊了……而今荊南勢態,劉備一手造成。此人入西川,必會與劉璋有龍爭虎鬥。但短時間內,他必蟄伏,休養生息。西川,天府之國,不可輕視。若劉備緩過起來,謀取西川,再想消滅,恐怕不太容易。

主公之大敵,劉玄德也。

荊南廣袤,但與丞相,意義不大。

孫權就算佔居荊南,就有能力謀取荊州?以我看,他而今還不具備這能力。

他要長沙,給他便是。

但主公定要佔居零陵,武陵,將荊南一分爲二。而後着一上將,與孫權周旋。待時機成熟後,丞相可一鼓作氣,奪取荊南,而後殺入江東。”

“你的意思是,退兵?”

曹操猶豫了一下,也不得不承認,郭嘉之計,倒也最爲適合。

心裡面雖然非常不甘,卻也必須承認,他已經失去了謀取荊南四郡最好時機。依照着郭嘉所言,居武陵零陵兩郡,與江東城犬牙交錯之態勢。而後興建水軍……待水軍建成,也就是曹操征伐江東的機會……”

“甘寧,可到了?”

“已抵達江夏,不日前來。”

曹操拍了拍額頭,沉吟良久,“既然如此,那就這麼着手安排吧……不過,零陵太守之人選,還要妥善選擇。奉孝,你以爲何人適合呢?”

“魏延,魏文長。”

“哦?”

“此人義陽人氏,對荊州頗爲熟悉,且歸附以來,忠心耿耿,立功無數。

魏延守零陵,加之五溪蠻協助,必無大礙。

主公可設立荊州將軍,都督荊南戰事。今妙才將軍已抵達襄陽,最爲何時。

水軍有甘寧杜畿,零陵有魏延出鎮……不過,賴恭卻已不適合武陵太守之職……我建議,徵調徵羌中郎將鄧範,護羌校尉潘璋二人鎮守武陵。此二人和甘寧、魏延關係甚好,則可以配合得當,荊南從此無憂。”

“鄧範,潘璋?”

曹操對這二人,倒是有印象。

“他二人不是在抵禦西羌嗎?”

“步騭出鎮武威太守之位已久,開發河西商路,功勞卓著,不可不封賞;張掖太守石韜,久居西北苦寒之地,也該另有重用。今張既身體不適,令漢陽出缺。可以使石韜爲漢陽太守,步騭則往冀州,出鄴城校尉,魏郡太守……武威太守,嘉舉薦酒泉太守蘇則接掌,此人久居西北,與羌胡也非常熟悉,想來也足以擔當重任,保河西商路興盛。”

一下子從西北調出三人,同時還令張掖郡出缺……曹操在愣了一下之後,指着郭嘉笑道:“奉孝,你倒是肯爲阿福使力……難道說,我真是那種卸磨殺驢,翻臉不認人的人嗎?”

郭嘉卻正色道:“嘉如此,非爲阿福,乃爲丞相。

西北那丞相之西北,當初阿福一手將之打下,恐怕也無意將其據爲己有。只是當時局勢所迫,只能如此安排。而今西北漸漸穩定,是時候要做出調整……若長此以往,只怕於丞相,於阿福而言,都非是好事。”

曹操沉默了!

郭嘉說的很有道理,讓他不得不認真思考。

這段時間,他的精力都集中在荊州,對其他事情考慮相對較少。曹朋殺了伏完一家,爲他背了罪名。但從另一個角度,曹朋也就登上了風口浪尖。

西北格局,的確是太過於微妙。

曹朋一手打下,一手經營……難免會被人說三道四。

是時候,削弱曹朋在西北的力量了!

“蘇則爲武威太守,倒也合適。

只是酒泉出缺,張掖出缺,當使何人接手?”

“嘉再薦一人,便是那賈詡假子,賈星。

他同樣常年於西北,更兼武威頗有人望。可以爲張掖郡太守,協助蘇則,令西域商路暢通。至於酒泉太守,最好還是則當地人爲好……我聽說歷城統兵校尉尹奉,頗有才具。可令其接掌酒泉,則西域商路必可無憂。

另外,西域商路開啓,西域都護也要有所安排。

嘉再諫一人,金城太守趙衢,可擔當西域都護之重責……”

若是曹朋在這裡,必會撮牙花子。

郭嘉這一調整,可以說是讓曹朋在西北的力量,損失慘重。趙衢爲西域都護,金城出缺。

“那麼,誰可爲金城太守?”

“涼州別駕徐庶,可以爲金城太守。”

這可是一個涉及面極大的調動!

如果真要執行起來,太守一級的官員,調動涉及近十人,更不要說太守以下的官員,涉及面也有幾十人。如此大規模調動,並非一件小事。

曹操思忖良久,對郭嘉道:“此事你列出條陳,待返回許都,再行商議。”

一下子調動這麼多人,曹操還是要顧及到曹朋的感受。

人家剛爲自己解決了一個大患,自己回過頭,沒有獎賞,卻要削弱他的實力。

這換做誰,都會有所不滿。

曹操內心裡,並不希望和曹朋真的產生裂痕。

“對了,前次阿福爲他兒子求親,丞相考慮的如何?”

“這個……”

曹操想起來了,曹朋還真爲他兒子求過親。

蔡迪!

如今已經成了曹朋的假子。

可這輩分……曹操不免有點頭疼,早知道,就不讓蔡琰下嫁,卻落得而今局面尷尬。

“算了算了,蔡公之孫,也配得上我那丫頭。

這件事,我會讓人通知阿福……對了,剛纔商議之事,你知我知,不可爲第三人知。

另外,我會命人在內方建造船塢。甘寧到了之後,讓他在章山開府。”

“喏!”

章山,位於漢水之畔,又名內方。

此地距離雲夢澤,路程不遠,行舟可在一日內入江。

如此一來,荊州水軍就可以和洞庭水軍形成呼應。即便短時間內無法抵禦江東水軍,也能造成節制。而內方能工巧匠不少,與襄陽臨近,距離江夏也不遠。興建船塢,倒是頗爲合適,最重要的是,可以加強曹操水軍力量。

荊州水軍的船隻,多以大型樓船爲主。

之前敗於江東,損失慘重……曹操也看出,江東水軍的船隻雖然小,卻非常靈活。所以,他也動了心思,若與江東水軍交鋒,船隻的靈活度,不可或缺。

這時候,張郃來報:“已斬殺楊修!”

++++++++++++++++++++++++++++++++++++++++++++++建安十三年十月,曹操終於下定決心,撤離荊南。

隨後,一連串的任命發出,讓不少人感到吃驚。特別是甘寧出任水軍大都督,也出乎不少人預料。此前,很多人預測了水軍大都督的人選,卻沒人想到會是甘寧。十月初六,甘寧抵達臨沅,拜見曹操之後,走馬上任。

水軍副都督杜畿,也表示了熱烈歡迎。

當兩人見面時,卻露出會心笑容……大家都是出自公子門下,日後自當有所照應。

隨後,孫權答應,不再西進,謀取零陵。

魏延走馬上任,爲零陵太守。

緊跟着,夏侯淵接掌荊州牧之職,拜荊州將軍,都鄉侯,都督荊州軍事。

南郡太守劉先,調離襄陽,前往許都。

王威接掌南郡太守之職,收穫頗豐……不過王威很清楚,如果不是文聘在虎牙山戰死,說不定南郡太守也輪不到他。而文聘之子,如今在曹朋手下效力。自己想要坐穩這個太守的位置,和曹朋的關係斷然不能斷絕。

於是,他命人重修文聘墳塋,更將文聘家人妥善安排。

王威還派人前往河東,向鄧稷表示了感謝,更寫信給文武,讓他好生在許都,爲曹朋效力。將來若有機會,爲文聘報仇……文武,感激不盡。

荊州之戰,至此告以段落。

不管怎麼說,曹操也算是凱旋而歸。

只是當他抵達襄陽時,才聽說曹朋已離開許都,提點青、兗刑獄。這讓曹操有些意外,於是開玩笑似地詢問荀彧:“阿福可不是個愛走動的人,怎地突然要去提點刑獄?”

曹朋這個廷尉,實際上就是爲了對付伏完一家。

現在,漢帝餘黨被曹朋殺戮一空,他這個廷尉,其實應該是非常輕鬆。

沒想到,他居然跑去提點刑獄?

曹操心裡非常疑惑,不過很快的,他就把這件事拋在了腦後。

因爲許都,發生了一件大事。

程昱滿寵等人,聯合朝中大臣,在一次朝議中,正式向漢帝提出,請封曹操魏王。

這消息傳來,也讓曹操大吃一驚……

第274章 案中案第3章 我欲剛強第52章 夏侯蘭(二)第52章 夏侯蘭(二)第131章 魚吻銅鎮第217章 誰是誰非第160章 雙姝(續)第11章 我有凌雲志第630章 初戰子龍第355章 我有佳兒可成龍第176章 曲有誤,周郎顧第642章 虎豹如風第379章 鮮卑第707章 建安十五年(續)第610章 怎忘記此人第220章 初會劉玄德第537章 三薦第194章 海陵尉第373章 尋釁第331章 我只求公道第403章 文姬之請(一)第312章 延津大撤退(六)第32章 義陽武卒(二)第310章 延津大撤退(四)第32章 義陽武卒(二)第655章 野望(二)第399章 說曹朋,曹朋到!第234章 夏侯真第561章 前生宿敵,今世若何?第412章 河西第二彈(一)第165章 初聞東城魯氏第302章 月黑殺人夜第469章 得之我幸,失之我命第714章 亂點鴛鴦譜第166章 遠走高飛第16章 誰比誰高貴(三)第260章 學做人第349章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第455章 涼州亂(三)第263章 曹公車第694章 趙娘子第271章 雪蓮,雪蓮第296章 都亭候足矣第304章 虓虎重生第211章 不眠之夜第33章 義陽武卒(三)第522章 福紙第290章 大幕開啓,白馬之圍第40章 宛城之獻刀第69章 仇人第171章 隨行江東第353章 悲憤詩第342章 一山不容二虎第586章 南就聚風雲第434章 一夜築城第653章 嚴黃會第513章 大丈夫當如斯第374章 寸步不讓第491章 涼州大決戰(十)第261章 愛蓮說第72章 養成計劃第一彈(一)第157章 徵辟第279章 李中郎第278章 還沒有結束!第215章 奇兵第221章 梟雄之姿第419章 黑眊出擊第482章 世界有多大?第608章 老黃忠第225章 遙想奉先當年第688章 置身事外第344章 喜事登門第280章 孰對孰錯第47章 宛城之惡來第677章 絕境第317章 延津大撤退(十一)第220章 初會劉玄德第299章 斬顏良第477章 雲動(四)請假髮燒了暈的不行第253章 葛仙翁第367章 匈奴,匈奴(二)第478章 雲動(五)第657章 赤壁不復第216章 狙擊張文遠第656章 賞梅煮酒,再論江東第264章 臨危受命第10章 雛鳥初啼第39章 危機感第478章 雲動(五)第217章 誰是誰非第280章 孰對孰錯第257章 驚出一身冷汗第663章 三十六計走爲上第158章 選擇第45章 宛城之何去何從第79章 虎賁第482章 世界有多大?第316章 延津大撤退(十)第158章 選擇
第274章 案中案第3章 我欲剛強第52章 夏侯蘭(二)第52章 夏侯蘭(二)第131章 魚吻銅鎮第217章 誰是誰非第160章 雙姝(續)第11章 我有凌雲志第630章 初戰子龍第355章 我有佳兒可成龍第176章 曲有誤,周郎顧第642章 虎豹如風第379章 鮮卑第707章 建安十五年(續)第610章 怎忘記此人第220章 初會劉玄德第537章 三薦第194章 海陵尉第373章 尋釁第331章 我只求公道第403章 文姬之請(一)第312章 延津大撤退(六)第32章 義陽武卒(二)第310章 延津大撤退(四)第32章 義陽武卒(二)第655章 野望(二)第399章 說曹朋,曹朋到!第234章 夏侯真第561章 前生宿敵,今世若何?第412章 河西第二彈(一)第165章 初聞東城魯氏第302章 月黑殺人夜第469章 得之我幸,失之我命第714章 亂點鴛鴦譜第166章 遠走高飛第16章 誰比誰高貴(三)第260章 學做人第349章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第455章 涼州亂(三)第263章 曹公車第694章 趙娘子第271章 雪蓮,雪蓮第296章 都亭候足矣第304章 虓虎重生第211章 不眠之夜第33章 義陽武卒(三)第522章 福紙第290章 大幕開啓,白馬之圍第40章 宛城之獻刀第69章 仇人第171章 隨行江東第353章 悲憤詩第342章 一山不容二虎第586章 南就聚風雲第434章 一夜築城第653章 嚴黃會第513章 大丈夫當如斯第374章 寸步不讓第491章 涼州大決戰(十)第261章 愛蓮說第72章 養成計劃第一彈(一)第157章 徵辟第279章 李中郎第278章 還沒有結束!第215章 奇兵第221章 梟雄之姿第419章 黑眊出擊第482章 世界有多大?第608章 老黃忠第225章 遙想奉先當年第688章 置身事外第344章 喜事登門第280章 孰對孰錯第47章 宛城之惡來第677章 絕境第317章 延津大撤退(十一)第220章 初會劉玄德第299章 斬顏良第477章 雲動(四)請假髮燒了暈的不行第253章 葛仙翁第367章 匈奴,匈奴(二)第478章 雲動(五)第657章 赤壁不復第216章 狙擊張文遠第656章 賞梅煮酒,再論江東第264章 臨危受命第10章 雛鳥初啼第39章 危機感第478章 雲動(五)第217章 誰是誰非第280章 孰對孰錯第257章 驚出一身冷汗第663章 三十六計走爲上第158章 選擇第45章 宛城之何去何從第79章 虎賁第482章 世界有多大?第316章 延津大撤退(十)第158章 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