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算計陶謙

荀攸一下子便將利害擺在了曹操面前。撤,徐州這隻到手的鴿子就要跑了;不撤,曹軍需要面臨更大的風險,一旦讓呂布在兗州站穩陣腳,而下邳又攻不下,那麼曹操以後就只能在青州、兗州、徐州三州得夾縫之間生存。

歷史上曹操能在漢末羣豪中脫穎而出,自然有其過人之處。他十分清楚,什麼時候該冒險,什麼時候該保守。這種情況下,曹操就知道是該保守的時候了。狠狠地向下邳城的方向剜了一眼,恨聲道:“妙才,傳令下去,準備撤軍!”

夏侯淵沒敢多說,只是恭敬地出列抱拳道:諾!“而後便轉身大步而去。

就在此時,郭嘉忽然說道:“主公就此撤兵,未免過於便宜陶恭祖了。”

“哦?”聽到郭嘉之言,曹操立即露出感興趣得神色。主臣二人相視一眼,同時“嘿嘿嘿”地發出一陣奸詐的笑聲。

一旁的曹植見得,忍不住翻了翻白眼,暗罵道:“爲老不尊的傢伙。”

曹操自然不知道曹植在心中如此評價他,邊笑邊問郭嘉道:“奉孝準備趁火打劫些什麼?”

郭嘉摸了摸鼻子,奸詐的笑容適時收起,裝作嚴肅道:“主公新得彭城國和半個東海郡,要代陶恭祖管治這麼多的百姓,他豈能只在嘴上感謝主公而不送上糧草幫主公一把呢。”說完,郭嘉自己都先笑了起來。

曹操指着郭嘉,搖頭大笑道:“好一個鬼才郭奉孝!”頓了一下才問道:“那依奉孝之見,當要多少糧草爲好?”

郭嘉不緊不慢地伸出五根手指,在曹操面前晃了晃。曹操見得,眉頭一皺,說道:“五千石?未免太少了些。”

郭嘉搖頭笑道:“主公,是五萬石!”

“嘶……”帳中衆人聽得,齊齊倒吸了一口冷氣。

五萬石,可不是少數目,足足是彭城存糧的一半。現在陶謙損失了彭城、郯城兩座大城的存糧,若是下邳的存糧再被曹操要去五萬石,那麼徐州數年積累就大部分都便宜曹操了。因此當帳內衆人聽到郭嘉所言,都滿臉不信。

曹操心中雖然也懷疑,但他很清楚郭嘉的性格,既然說出了就肯定有辦法,於是凝聲問道:“奉孝有何計策可從陶老兒手裡要來五萬石糧草?”

郭嘉不知從哪來抽出他那柄破爛的羽扇很沒風度地在搖了數下,在衆人目光都聚焦到他的身上時,喃喃地念道:“主公,秋天到,麥熟了。”而後便閉起雙眼,自顧自地搖起那柄破爛羽扇來。

“麥熟?”聽到郭嘉之言,帳中衆將都臉露不解之色。

曹操臉上卻是閃過一絲喜意,當眼珠子瞥見旁邊的曹植嘴角也露出微笑時,卻是升起了考校的心思,問曹植道:“植兒可知奉孝此言何解?”

“呃……”曹植顯然沒有料到曹操會問他,這時候卻是有些犯難了。若是回答不知道,以曹操的性格肯定不高興,但若是說原因,也太鋒芒畢露了。無奈之下,腦筋急轉,最後卻是靈光一閃,用他那特有的童聲說道:“孩兒讀《春秋》之時,記得鄭莊公曾以割麥盜禾之策震懾周室,雖失之以大義,然卻是一妙策。孩兒以爲,奉孝先生此策與鄭莊公割麥盜禾有異曲同工之妙。”

曹植所言的鄭莊公割麥盜禾,其實是春秋初期的一個典故。平王東遷之後,周朝所在的洛邑與鄭國都城新鄭(漢末陳留,今開封)離得很近。周鄭之間明爭暗鬥不止。然而周天子怎麼說也是天下共主,鄭莊公如若隨意進攻周室,恐怕會遭天下諸侯討伐。因此其便以糧荒爲名,派兵到周室治下割麥,以此來震懾周室。

曹植這時舉這個典故,其實也是說中了郭嘉之計。曹操與陶謙雖然不是鄭莊公與周天子的關係,因此曹操若是割麥,那麼就不是威懾那麼簡單,而正是要實現郭嘉所謀的目的——五萬石糧草!

曹操聽完曹植所言,哈哈大笑道:“說得好,果不愧是我曹孟德之子!”

而帳中衆將,聽到曹植點頭鄭莊公割麥盜禾的典故,也已經明白了郭嘉之謀,看向他的目光都投去敬服。

曹操淡淡一笑,着人去將紙筆取來,而後洋洋灑灑便在上面回覆了一大段說話。意思不外乎劉備說得很對,如今國賊未除不應爲一己之私而報仇,因而決定退兵。然而現在兗州大旱,糧食失收饑荒,希望陶謙能資助他十萬石糧草以解困厄。當然,這些只是明言,曹操還有暗語威脅,如若陶謙不給糧,那麼數萬曹軍就會將下邳城外的麥田全部收割,同時還會派兵到廣陵郡去收糧。

歷史上曹操不敢行此策,是因爲形勢不同。當時曹操因爲屠城,一路進攻徐州都是硬仗,打得特別艱苦。而攻下的城池也沒有留下多少糧草與他,加上呂布攻得急,也確實沒有時間去收割徐州的糧草。現在卻是不同,曹軍一路上打的硬仗不多,兵力損失不大,而且又攻陷郯城,糧草足夠用到明年,向陶謙要糧只爲錦上添花。而郯城在手,呂布的威脅對於曹操就沒有那麼大了,因此曹操也有時間從容應對。

曹操寫完之後,便下令道:“妙才,汝立即整軍,明日一早回師兗州。文謙,汝所部留下,準備接收陶老兒送來的糧草,一旦他不給糧,連夜割麥而後撤退,奉孝汝留下助文謙。”

夏侯淵和樂進聽得,同時出列應道:“諾!”

曹操轉過頭望向于禁,下令道:“文則,到時汝率領本部埋伏在三十里外那兩座小山上,掩護文謙所部撤退!”

于禁也跟着出列抱拳道:“諾!”

曹操點了點頭,繼續說道:“公達汝派人傳令元讓,留下一半兵馬守郯城,讓他率領剩餘的人馬去反攻濮陽,不得有誤!”荀攸拱手領命。

當曹操的目光落到曹植身上,猶豫了一陣之後才嘆了口氣道:“兗州兵兇戰危,植兒你還是跟在奉孝身邊吧。”

曹植知道曹操是爲他安全着想,況且曹操也是個說一不二的人,因此也不辯駁,直接拱手應道:“孩兒遵命。”

第276章 城外狩獵(下)第204章 河北正樑第279章 失敗第271章 知識凌駕皇權第408章 呂布VS馬超第10章 箭囊與酸梅湯(中)第62章 還是要行上策第417章 生擒匈奴單于第162章 大事定矣第482章 士大夫的氣節第197章 出使河北(上)第496章 北征烏桓第510章 強攻上庸第359章 殺出重圍第391章 袁營的分歧第115章 兄弟分歧(上)第175章 誤會第162章 大事定矣第22章 神童第66章 曹劉初戰第160章 屯田制(下)第439章 殘破的壽春第500章 收得孔明第149章 印刷術第407章 馬家有女第452章 袁家落幕第114章 流民第421章 長驅蹈匈奴第73章 戰書第384章 齊聚范陽第305章 誤會?還是乖乖上賊船吧!第464章 徐母的轉變第73章 戰書第127章 戰後(下)第97章 大旱(上)第363章 夏侯蘭第249章 曹植之志(上)第427章 援軍到第246章 關羽,讓你傲?第262章 識破!董承結張繡!第159章 屯田制(上)第204章 河北正樑第59章 老夫無解第142章 回家(上)第64章 平原劉備第262章 識破!董承結張繡!第359章 殺出重圍第70章 燕人張翼德第275章 城外狩獵(上)第139章 綱紀嚴明第246章 關羽,讓你傲?第465章 徐庶到來第139章 綱紀嚴明第485章 曹操的佈局第256章 司馬孚的成績第491章 返回淮南第60章 還是逃了第383章 田豫的計較第216章 遇刺(下)第197章 出使河北(上)第379章 瘋狂,奪取幽州計劃(上)第84章 交換(下)第63章 答案第10章 箭囊與酸梅湯(中)第173章 文稷的決心第457章 袁紹病逝第322章 陳登的選擇第22章 神童第30章 夜襲彭城·序幕第474章 選址合肥,建設新城第443章 魯肅爲使第225章 重奪兗州第175章 誤會第43章 孫乾師徒第368章 袁尚奪權第78章 陶謙應對(下)第431章 戰書第260章 董承異動第181章 兩面三刀之計第148章 《權書》第260章 董承異動第117章 山洞過夜第347章 盡用地利第181章 兩面三刀之計第389章 水淹袁軍(上)第401章 九原相遇第236章 曹植習武之木樁陣第88章 讓徐州(上)第235章 曹植習武之刺客之道第50章 曹操的應對(上)第420章 才女蔡琰第176章 收穫第389章 水淹袁軍(上)第214章 遇刺(上)第27章 定計第143章 回家(中)第84章 交換(下)第235章 曹植習武之刺客之道第136章 大漢風骨第284章 取字
第276章 城外狩獵(下)第204章 河北正樑第279章 失敗第271章 知識凌駕皇權第408章 呂布VS馬超第10章 箭囊與酸梅湯(中)第62章 還是要行上策第417章 生擒匈奴單于第162章 大事定矣第482章 士大夫的氣節第197章 出使河北(上)第496章 北征烏桓第510章 強攻上庸第359章 殺出重圍第391章 袁營的分歧第115章 兄弟分歧(上)第175章 誤會第162章 大事定矣第22章 神童第66章 曹劉初戰第160章 屯田制(下)第439章 殘破的壽春第500章 收得孔明第149章 印刷術第407章 馬家有女第452章 袁家落幕第114章 流民第421章 長驅蹈匈奴第73章 戰書第384章 齊聚范陽第305章 誤會?還是乖乖上賊船吧!第464章 徐母的轉變第73章 戰書第127章 戰後(下)第97章 大旱(上)第363章 夏侯蘭第249章 曹植之志(上)第427章 援軍到第246章 關羽,讓你傲?第262章 識破!董承結張繡!第159章 屯田制(上)第204章 河北正樑第59章 老夫無解第142章 回家(上)第64章 平原劉備第262章 識破!董承結張繡!第359章 殺出重圍第70章 燕人張翼德第275章 城外狩獵(上)第139章 綱紀嚴明第246章 關羽,讓你傲?第465章 徐庶到來第139章 綱紀嚴明第485章 曹操的佈局第256章 司馬孚的成績第491章 返回淮南第60章 還是逃了第383章 田豫的計較第216章 遇刺(下)第197章 出使河北(上)第379章 瘋狂,奪取幽州計劃(上)第84章 交換(下)第63章 答案第10章 箭囊與酸梅湯(中)第173章 文稷的決心第457章 袁紹病逝第322章 陳登的選擇第22章 神童第30章 夜襲彭城·序幕第474章 選址合肥,建設新城第443章 魯肅爲使第225章 重奪兗州第175章 誤會第43章 孫乾師徒第368章 袁尚奪權第78章 陶謙應對(下)第431章 戰書第260章 董承異動第181章 兩面三刀之計第148章 《權書》第260章 董承異動第117章 山洞過夜第347章 盡用地利第181章 兩面三刀之計第389章 水淹袁軍(上)第401章 九原相遇第236章 曹植習武之木樁陣第88章 讓徐州(上)第235章 曹植習武之刺客之道第50章 曹操的應對(上)第420章 才女蔡琰第176章 收穫第389章 水淹袁軍(上)第214章 遇刺(上)第27章 定計第143章 回家(中)第84章 交換(下)第235章 曹植習武之刺客之道第136章 大漢風骨第284章 取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