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章撤軍與西進準備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前有賊子扮作高僧,暗自刺殺於朕。”

“幸賴嬴氏列祖列宗保佑,朕雖受輕傷,卻無大礙。賊子猖狂,需以重典警示世人。”

“嘗聞天子之怒,伏屍百萬,流血千里。朕以冠軍侯爲帥,率虎賁四十餘萬,南下征討佛門。”

“今有佛門數十萬弟子之首,淨土宗大首座親上長安謝罪,澄清誤會,刺殺者乃佛門叛徒,雖與佛門有關,卻罪不在佛門。”

“朕感淨土宗大首座忠義,以一人之死換取佛門數十萬弟子存活,又以上天有好生之德,不再追究此事。”

“特命冠軍侯率軍北返,並釋放被俘虜的佛門弟子,以及厚葬死去的僧人,欽此。”

南征大營門口,傳旨太監朗聲將聖旨念出,面帶笑容朝林澤說道:“請冠軍侯接旨。”

林澤微微躬身一禮,向前接過聖旨,一臉正色道:“微臣遵旨。”

緊接着,林澤轉過身,看向韓信等人,氣定神閒說道:“陛下有旨,這只是一場誤會,命爾等立刻回去收攏大軍,不得有誤。”

“抓捕的僧人,務必完好無損放回去,免得讓陛下難做。”

以韓信爲首,章邯李信等人俱皆拱手行禮道:“諾。”

林澤一臉滿意點了點頭:“都散了吧。”

李信忽然上前一步,躬身行禮道:“啓稟侯爺,末將有一事不解,需請侯爺解惑。”

林澤瞥了李信一眼,淡漠道:“何事?”

李信面露疑惑之色道:“此次除了抓捕僧人以外,佛門信徒亦抓了不少,敢問侯爺,這些人該當如何處置?”

林澤愣了一下,打開手中聖旨,仔細看了一遍,佯怒道:“李信啊李信,你可真會給本侯出難題,陛下聖旨沒提及此事,你讓本侯該如何回答?”

李信連忙賠笑道:“侯爺英明神武,定然能想出好辦法。”

林澤聞言面露沉思之色道:“那些信徒經常宣揚將今生的痛苦,化爲來世的福報,想必此生過的極爲不幸,要不直接送他們轉世如何?就當做好事了。”

李信立刻昂首挺胸道:“末將遵命。”

秦二世五年五月,秦冠軍侯林澤,率軍北返,至此南越之地凋敝,百里難見人煙。

……

一座無名高峰上,林澤看着秦國大軍在蜿蜒曲折的山道上,迤邐前行,心緒複雜。

如果可以的話,他是真的不想撤軍。

林澤本身對佛門,沒有好感,亦無惡感。

可他站在秦國的角度,對佛門這種對有實力搞大事情,動不動就跳出來搞事情的勢力,能一下摁死,絕對不願多喘口氣。

這世界很大,林澤本想等搞定秦國這萬里疆域上的煩心事後,去其他地方看看的。

西方的拜占庭,北方的雪原,往東某個度假小島,往南的另一半,雖然還不知道這個世界有沒有另一半。

前世因爲沒錢,哪裡都去不了,這世林澤想通過另一種方式補償回來的。

只可惜目前條件還不允許。

倒不是因爲林澤心心掛念秦國,不忍離開。

而是長生的誘惑擺在面前,讓他難以動彈。

自從得知儒家支持劉季,佛門支持趙佗以來,林澤本能感覺,秦國不滅,一定會給他帶來意想不到的好處。

如果可以,林澤想一口氣滅掉佛門和儒家,讓天下一直太平盛世下去,坐等好事臨門。

事實是,林澤做不到,亦或不願做這種事。

其一,林澤滅不了佛門和儒家。

其二,林澤守不住秦國。

就像這次,哪怕佛門不給好處,林澤頂多再堅持半個月,將抓獲的十幾萬僧人和信徒殺光,也不可能久留在南越,等一招從天而降的掌法,將自己拍死。

同理,林澤亦不會再去撩撥儒家,以免幾個月後,一道浩然正氣,跨越千山萬水,於千里之外將他化爲灰燼。

林澤更加不會再死守秦國不放,每天忙這忙那,等着劉季帶着儒家,趙佗帶着佛門,攻破長安,將他五馬分屍。

所以林澤在拿到好處後,退的很乾脆。

太監和聖旨,是林澤來南越之前,就準備好的。

對普通士兵來說,將佛門之人抓了又放,其實是很傷軍心和士氣的。

所以林澤纔會以胡亥的名義降下聖旨,至於士兵會不會罵胡亥是昏君,與林澤又有什麼關係?

在普通士兵眼裡,哪怕林澤身爲冠軍侯,也不可能大過陛下。

這個鍋,胡亥背定了。

聖旨公開後,林澤以奉旨行事爲由,下令各級軍官,嚴厲督促秦軍釋放俘虜,收拾東西北返。

憋着一口氣的秦軍士兵,無奈只能從命。

僅僅三日,四十萬秦軍全部離場,奔向長安。

接下來林澤會帶着他們,以征討拜占庭帝國爲由,進入西域,靜觀天下大變。

南越之事了結,林澤馬不停蹄趕回了長安。

按照秦律,主帥是不能私自離開大軍,單獨行動的。

可林澤此時百無禁忌。

連胡亥都被關在咸陽宮那座“大牢”裡,不得自由,誰還能管得了他?

……

丞相府,陳平正在處理看似永遠都處理不完的政務,待看到林澤走進來,立刻將手上奏摺一丟,躬身行禮道:“拜見師叔。”

林澤揮了揮手,示意不要多禮,而後隨意劃拉一張椅子,坐上去,一臉正色道:“從今日起,這些政務能拖就拖,將所有重心都放在西域那邊。”

“國庫裡的那些糧草軍械,放在庫房裡發黴,實在太可惜了,安排可靠人手,分別送往西域各城,儲備起來,以備後用。”

陳平聞言問道:“師叔打算將國庫裡的糧草軍械全部運走嗎?”

林澤一臉怪異看了陳平一眼,搖頭道:“這怎麼成?長安城內還有上百萬普通百姓呢,軍械沒了沒啥,糧草沒了,你讓他們怎麼活?”

“留下半成,少吃點,捱到秋收,估計問題不大。”

陳平一本正經點了點頭道:“師叔所言極是,師侄自當照此行事。”

林澤想了想說道:“此次入西域,主要是爲了征討極西之地拜占庭王國。路途遙遠,軍械運輸不易,爲節省成本,需徵召少府一半將作隨軍。”

“同理,徵召太醫院一半醫師,充作軍醫,免得士兵水土不服。”

陳平點頭:“師侄記下了。”

“地階以上的武道功法,武技,安排人抄錄一遍,回頭作爲賞賜,發給有功之臣。”

“好。”

“另徵發民夫三十萬,入西域修路,方便行軍。”

“好”

……

林澤不停不歇說了整整半個時辰,將他想要搬到西域的東西,包括人,說了個遍。

相比中原和關中之地,西域實在太貧瘠了,若不“劫富濟貧”,林澤拿什麼與別人爭?

第七百七十二章孤的臣民何在?第四百二十六章血染國子監第二百四十一章扶蘇的應對?第三百九十八章被捏碎的石子第三百二十八章退讓第五百九十六章人去城空第一百三十三章林澤月下追韓信第六百五十一章受之有愧啊(3/10求月票)第九百一十三章準備應戰第一千零七十八章提醒和金蟬第一百九十一章離間第三百二十七章將一軍第八百五十三章泰山神君第七百四十章心思,靈覺第三百六十一章爭鋒相對第九百五十五章天命崩碎第七百五十八章削運,至道宮第五百六十一章破劉季第八百九十一章崩潰的酈食其第二百八十二章各取所需單章求月票第二百六十一章妥協(第一更)第一百八十七章李由尚公主第一千零四十八章拒絕與被算計。第五百六十四章儒家秘史第一百四十一章初次交鋒第六百六十二章另一種增強神魂的辦法第二百七十二章裝病第七百二十五章四月春雨,血流成河第五百三十五章長安之變第九百三十八章沒打起來第八百七十九章借運第四百七十七章行走的人質第二百四十三章門口衝突第八百八十六章佛祖的報復第六百三十六章青衫呂臣第七百一十章選擇第四百一十七章祖龍殞第一千章拒絕第二百零四章再見項籍第六百五十六章劉項聯手,各懷鬼胎(8/10)第六百零一章傳檄而定?第七百三十一章選擇第六百六十一章從心所欲與楚國的態度第一百九十九章儒家決議第六十八章拉攏第一千零十七章定計第一百四十章大戰將至第二百三十七章處置第三百六十一章爭鋒相對第六百二十六章演戲?演習第六百零五難纏的法聖第四百九十七章大局爲重第一百八十三章朝堂餘波第六百四十一章西楚霸王?(擺碗求月票)第八十三章玩大了第一千零八十六章醉翁之意不在酒第九十七章何處最佳?第三章初入長安第八百一十三章物盡其用,人盡其才第二百三十五章呂雉的選擇第七百五十一章略施懲戒第一千零四十二章開源節流第二百六十章贖人(第三更)第六百零五難纏的法聖第八百二十二章陳年往事第九百五十七章歸長安第七百六十三章佛祖儒聖上崑崙第五百三十五章長安之變第三百二十三章欲擒故縱第七百一十二章長安繁華第八百八十六章佛祖的報復第三十三章餘波第二百八十一章見武安君第二百一十三章請君討之第八百六十四章佛儒聯手第一百章營寨生變第三百六十章相互試探第七十五章項籍舉鼎第五百二十四章各有算計第八百六十六章天人鎮守第二百章儒家的準備第四百四十一落寞的蒙恬第七百六十八章下山第九百九十章輕重緩急第七百三十四章秦皇出,四方動第一百零五章桀驁的禁衛預備軍第八百三十四章詭異長安第八百六十二章金冊留名第六百五十五章儒家的見解(7/10)第一百二十五章陳郡謝家第八百五十七章以道宮之名第六百零八章胡亥的打算第七百七十九章願替大秦守西北第六百六十八章韓信封侯第七百四十一章秦皇駕到第二百五十八暗示(第一更)第八百二十九章聖臨第二百五十章說和(第二更)第三百三十章無效的新陣?
第七百七十二章孤的臣民何在?第四百二十六章血染國子監第二百四十一章扶蘇的應對?第三百九十八章被捏碎的石子第三百二十八章退讓第五百九十六章人去城空第一百三十三章林澤月下追韓信第六百五十一章受之有愧啊(3/10求月票)第九百一十三章準備應戰第一千零七十八章提醒和金蟬第一百九十一章離間第三百二十七章將一軍第八百五十三章泰山神君第七百四十章心思,靈覺第三百六十一章爭鋒相對第九百五十五章天命崩碎第七百五十八章削運,至道宮第五百六十一章破劉季第八百九十一章崩潰的酈食其第二百八十二章各取所需單章求月票第二百六十一章妥協(第一更)第一百八十七章李由尚公主第一千零四十八章拒絕與被算計。第五百六十四章儒家秘史第一百四十一章初次交鋒第六百六十二章另一種增強神魂的辦法第二百七十二章裝病第七百二十五章四月春雨,血流成河第五百三十五章長安之變第九百三十八章沒打起來第八百七十九章借運第四百七十七章行走的人質第二百四十三章門口衝突第八百八十六章佛祖的報復第六百三十六章青衫呂臣第七百一十章選擇第四百一十七章祖龍殞第一千章拒絕第二百零四章再見項籍第六百五十六章劉項聯手,各懷鬼胎(8/10)第六百零一章傳檄而定?第七百三十一章選擇第六百六十一章從心所欲與楚國的態度第一百九十九章儒家決議第六十八章拉攏第一千零十七章定計第一百四十章大戰將至第二百三十七章處置第三百六十一章爭鋒相對第六百二十六章演戲?演習第六百零五難纏的法聖第四百九十七章大局爲重第一百八十三章朝堂餘波第六百四十一章西楚霸王?(擺碗求月票)第八十三章玩大了第一千零八十六章醉翁之意不在酒第九十七章何處最佳?第三章初入長安第八百一十三章物盡其用,人盡其才第二百三十五章呂雉的選擇第七百五十一章略施懲戒第一千零四十二章開源節流第二百六十章贖人(第三更)第六百零五難纏的法聖第八百二十二章陳年往事第九百五十七章歸長安第七百六十三章佛祖儒聖上崑崙第五百三十五章長安之變第三百二十三章欲擒故縱第七百一十二章長安繁華第八百八十六章佛祖的報復第三十三章餘波第二百八十一章見武安君第二百一十三章請君討之第八百六十四章佛儒聯手第一百章營寨生變第三百六十章相互試探第七十五章項籍舉鼎第五百二十四章各有算計第八百六十六章天人鎮守第二百章儒家的準備第四百四十一落寞的蒙恬第七百六十八章下山第九百九十章輕重緩急第七百三十四章秦皇出,四方動第一百零五章桀驁的禁衛預備軍第八百三十四章詭異長安第八百六十二章金冊留名第六百五十五章儒家的見解(7/10)第一百二十五章陳郡謝家第八百五十七章以道宮之名第六百零八章胡亥的打算第七百七十九章願替大秦守西北第六百六十八章韓信封侯第七百四十一章秦皇駕到第二百五十八暗示(第一更)第八百二十九章聖臨第二百五十章說和(第二更)第三百三十章無效的新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