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五章 亶州

“狗奴國?這是什麼鬼名字?不會是你不會翻譯,故意耍我的吧?”甘寧質疑的看着面前的州胡人翻譯。

不過如果熟悉甘寧的人,就會知道,這語氣只是他的挑釁常態,並不一定是真的很生氣。

然而面前的幾名州胡人,聞言卻大驚失色,連連拜倒道:“大都督,小人怎麼敢欺瞞您?這些的亞馬託人就是這麼奇怪,小人已經儘量翻譯得信達雅了!”

不得不說,這翻譯很到位,甚至還知道“信達雅”,而且……這些人還是罕見的州胡語、漢語、亞馬託語,都會說的翻譯,在州胡也沒幾個。

沒錯,甘寧此時正是身在傳說中的“亶州”,也就是後世的島國四大島中,最西端的九州島!

從濟州島、也就是“州胡”出發,前往九州島,其實海上距離和會稽南端到夷州北端差不多,只是風向更不容易利用。

不過對於航海經驗已經很豐富的甘寧來說,並不算什麼……

這大半年的時間,甘寧從青州到州胡國、到幽州,巡視了一圈楚國的各個飛地港口,之後從州胡處繼續向東,找到了亶州,完善了海圖!

距離如此之近下,雖然亞馬託人還處於新石器到鐵器的過渡時代,但州胡人和亞馬託人之間,已經有聯繫。

甚至在江東也有亶州人不時靠岸交易的消息,主要經營的“商品”,就是亶州奴隸。

與州胡人不同,此時在亶州、或者說是在島國四大島上,還沒有統一的王國。

而是數十上百個大大小小的部族國家,其中在西端的九州島上,最強的部族就是“狗奴國”,國王被稱爲“卑彌弓呼”、不過實際權力是在職位名爲“狗古智卑狗”的權臣手中。

對這名字的譯法,甘寧已經吐槽無力,而且也不方便記住,比州胡的國王叫“星主”、大將軍叫“王子”可要拗口太多,於是直接宣佈道:“那以後這裡的楚國名字就是西犬國,國王叫西犬王、那個什麼權臣就叫西犬將軍吧!”

“狗奴……不,西犬國的國王與子民,一定會感激大都督的慷慨賜名!”州胡翻譯激動地說道。

雖說和他沒什麼關係,但還是裝得滿臉感激,畢竟在州胡人眼裡,楚人是不可戰勝的。

“西犬國就是潭州最強大的國度?”甘寧接着問道。

“不,西犬國在亶州西部,算是最強的國度,不過在亶州再往東北方向去,更大的一片大地上,還有一個不遜色於西犬國的國家,叫做邪馬臺,他們的女王被稱作卑留呼。”州胡翻譯連忙說道。

“邪馬臺又是什麼臺……卑什麼呼……以後就叫東馬國、東馬王。”甘寧撇嘴道,顯然對這些拗口的名字十分不感冒。

此時在亶州四島上,最強大的兩個國家,就是西邊的西犬國,以及東邊的東馬國。

當然,亶州文明的生產力,還無法支撐中央集權國家出現,形式更像是商王朝時候的部族氏國林立,西犬、東馬也只是附庸比較多而已。

因爲挨着炒海鮮半島,還有州胡這個科技樹點在航海上的小島,令亶州文明現在就可以受到些華夏文明的影響,哪怕兩者並沒有官方往來……

這令亶州文明幾乎越過了青銅器時代,直接在從新石器時代向鐵器時代過渡,不過人文方面還很落後,沒有像樣的文字。

歷史上亶州文明是在曹丕稱帝后,邪馬臺的女王才真正派使者前往魏國拜見,被曹丕封爲“親魏倭王”——這也是“倭”字第一次冠在亶州文明頭上,也就是“魏”字的一半,加上個人字。

至此亶州文明的發展更加迅速,百年後代表性的大和國出現……

只是因爲缺乏文字記載,哪怕是在白圖穿越前,島國人自己也無法確切的知道,大和國究竟是邪馬臺的延續、還是狗奴國的延續,只是前者的呼聲比較高。

號稱“萬世一系”的天皇,也終於在第十五代、也就是大和國時候正式“查有此人”,而不像前十四位那樣,不僅沒有存在證據,甚至越考古越是發現,連存在的空間都沒有,怎麼看都像是編的……

“大和”的名字,也是又過了幾百年,聖德太子以孔子的“禮之用、和爲貴”,所取的名字。

讀音其實一直是“亞馬託”,只是在文字上,前期寫作“倭”,後來改寫爲“大和”。

也是在大和國之後,纔有大和人的概念,就好像漢代之後,華夏主體民族纔開始自稱漢人一樣,至於從人種上,大和人應該是本土繩文人,混血了一部分東渡的漢人,以及扶余人、炒海鮮半島的三韓人,之後形成的族羣。

白圖沒有給甘寧“劇透”太多,否則顯得過於神異……更重要的是,白圖知道的還沒有現在的甘寧多!

畢竟後世島國對於邪馬臺究竟在哪,也是存在爭議的、存在數個版本。

有的說邪馬臺和狗奴國都在九州島,從這種說法中又分裂出邪馬臺戰勝狗奴國,漸漸發展爲後世大和,以及邪馬臺戰勝狗奴國後,狗奴國殘部東遷,發展爲後世大和,還有狗奴國戰勝邪馬臺,發展爲後世大和……

更別說還有邪馬臺在本州島,狗奴國在九州島,以及反過來的假設,又能雙雙展開許多種可能,堪稱枚舉史觀。

因爲此時亶州沒有詳細的歷史,對於邪馬臺最清晰的記載,反而出自《魏書》中的隻言片語。

至於後來華夏文明沒有特地記載亶州文明、邪馬臺自己也發生內亂的那些年,究竟亶州發生了什麼,已經無人得知。

不過現在甘寧的到來,終於結束了亶州的薛定諤狀態。

無論白圖穿越前如何,在城姬世界,亶州現在的局面就是九州島上以西犬國爲最強,本州島上以東馬國爲最強,大小數十上百個部落國家林立,而在北海道則是蝦夷人生存。

算起來蝦夷人也是亶州四島的土著,不過文明上更加落後,不斷受到亞馬託人的侵佔、奴役,被迫一點點遷到了北方……

聽了幾名翻譯,給自己介紹亶州的風土人情之後,因爲反正也只是翻譯的問題,甘寧直接用自己“海軍都督”的權力,給這裡冠了漢字的名字。

甘寧此時剛剛登陸,對亶州的面積,還沒有太深刻的概念,畢竟州胡人也沒有地圖,只是用語言在描述,而久行於大海的甘寧,最是明白“形容詞描述的地理與位置最不可信任”的道理,動不動就是萬里、十萬裡的形容,根本不靠譜!

不過在接下來的兩個月裡,甘寧將興奮起來——亶州和夷州不同,說是“州”,但夷州和漢十三州根本不是一個概念,面積充其量也就是一個郡……

然而亶州……

比荊州、揚州、益州,在面積上多有不如,但是四島加在一起,卻足以在面積上媲美中原的一州!

第二百九十九章 歲旦宴第九十七章 驚雷第一百七十三章 珍寶第二百三十三章 步人甲第五百零八章 陰暗的楚王第十五章 硬盤第二百八十八章 公孫氏第四百三十八章 準備開拓第三百三十六章 消息第四百七十八章 楚巴東郡第二百一十三章 小病人第三十二章 江面激戰第八十二章 過江東第一百零六章 拆分豫章第十章 容我想個字第五百八十六章 魏國應對第五百二十二章 益州的中間商困局第五章 原來你也是謀士?第二百四十三章 破冥阨第四百零三章 大型宮廷魔幻倫理戲第一百三十四章 城姬之謎第四百四十二章 歲旦宴第一百八十九章 渡河第四百八十三章 大新聞第十九章 紫氣東來,大賢出世第五百四十六章 鋼針鐵網第五百三十五章 天師府的困境第八十八章 袁術的迴應第四百八十四章 大訂單第五百六十四章 拆第八十二章 過江東第四百二十章 各方反應第三百一十二章 不離之間第三百九十四章 戰術指導第三百一十二章 不離之間第五百八十一章 大捷第一百五十二章 會稽之虎第一百四十章 信息戰場第六百零三章 瓜分第五百三十四章 不安第五百三十五章 天師府的困境第一百九十二章 陰謀第一百六十一章 夏侯惇第五百一十六章 交州入楚第三百七十五章 此人甚是剛烈第五百七十三章 燕侯來降第二百四十章 七探盤蛇槍第三百八十四章 水利人選第四百二十章 各方反應第四百零四章 機智如我第一百四十六章 旱情初起第五百一十六章 交州入楚第三百二十七章 二十七萬換一第三百四十九章 急報第一百五十二章 會稽之虎第五百七十九章 這是嘉最後的奇佐鬼謀第四十五章 蟻附攻城第三十九章 護衛第五百六十七章 遠洋損失第二十六章 六親不認孔文舉第三百八十章 西巡第十五章 硬盤第四百八十章 水路第六百一十二章 蜀地動作第一百一十八章 地氣有變第四百四十七章 嫡長子隱憂第三百八十四章 水利人選第四百五十七章?評測第三百五十七章 輔漢七……六侯第九十六章 內應第三百五十六章 “直播”大朝會第一百八十二章 減兵增竈第八十章 遺甲擇主第一百四十三章 皖城無戰事第五百八十三章 團聚第三百零七章 理想第五百二十一章 小敗第二百九十九章 歲旦宴第三百二十七章 二十七萬換一第五十三章 落荒而逃第一百三十四章 城姬之謎第四百七十四章 拒戰第三百六十三章 立國八策第一百七十八章 馳援第二百九十一章 談判的藝術第一百五十五章 龐士元第五十二章 伏賓入場第一百一十八章 地氣有變第一百三十二章 利弊第三百二十七章 二十七萬換一第一百四十七章 謠言與罪證第六百零六章 猛張飛第五百五十二章 超脫vs超脫第二百二十四章 破城第四百三十三章 隔鍋飯香第二百零八章 我司馬朗一生……第一百章 大捷第二百三十七章 舌劍連擊第二百零七章 清廉儉樸第四百三十八章 準備開拓
第二百九十九章 歲旦宴第九十七章 驚雷第一百七十三章 珍寶第二百三十三章 步人甲第五百零八章 陰暗的楚王第十五章 硬盤第二百八十八章 公孫氏第四百三十八章 準備開拓第三百三十六章 消息第四百七十八章 楚巴東郡第二百一十三章 小病人第三十二章 江面激戰第八十二章 過江東第一百零六章 拆分豫章第十章 容我想個字第五百八十六章 魏國應對第五百二十二章 益州的中間商困局第五章 原來你也是謀士?第二百四十三章 破冥阨第四百零三章 大型宮廷魔幻倫理戲第一百三十四章 城姬之謎第四百四十二章 歲旦宴第一百八十九章 渡河第四百八十三章 大新聞第十九章 紫氣東來,大賢出世第五百四十六章 鋼針鐵網第五百三十五章 天師府的困境第八十八章 袁術的迴應第四百八十四章 大訂單第五百六十四章 拆第八十二章 過江東第四百二十章 各方反應第三百一十二章 不離之間第三百九十四章 戰術指導第三百一十二章 不離之間第五百八十一章 大捷第一百五十二章 會稽之虎第一百四十章 信息戰場第六百零三章 瓜分第五百三十四章 不安第五百三十五章 天師府的困境第一百九十二章 陰謀第一百六十一章 夏侯惇第五百一十六章 交州入楚第三百七十五章 此人甚是剛烈第五百七十三章 燕侯來降第二百四十章 七探盤蛇槍第三百八十四章 水利人選第四百二十章 各方反應第四百零四章 機智如我第一百四十六章 旱情初起第五百一十六章 交州入楚第三百二十七章 二十七萬換一第三百四十九章 急報第一百五十二章 會稽之虎第五百七十九章 這是嘉最後的奇佐鬼謀第四十五章 蟻附攻城第三十九章 護衛第五百六十七章 遠洋損失第二十六章 六親不認孔文舉第三百八十章 西巡第十五章 硬盤第四百八十章 水路第六百一十二章 蜀地動作第一百一十八章 地氣有變第四百四十七章 嫡長子隱憂第三百八十四章 水利人選第四百五十七章?評測第三百五十七章 輔漢七……六侯第九十六章 內應第三百五十六章 “直播”大朝會第一百八十二章 減兵增竈第八十章 遺甲擇主第一百四十三章 皖城無戰事第五百八十三章 團聚第三百零七章 理想第五百二十一章 小敗第二百九十九章 歲旦宴第三百二十七章 二十七萬換一第五十三章 落荒而逃第一百三十四章 城姬之謎第四百七十四章 拒戰第三百六十三章 立國八策第一百七十八章 馳援第二百九十一章 談判的藝術第一百五十五章 龐士元第五十二章 伏賓入場第一百一十八章 地氣有變第一百三十二章 利弊第三百二十七章 二十七萬換一第一百四十七章 謠言與罪證第六百零六章 猛張飛第五百五十二章 超脫vs超脫第二百二十四章 破城第四百三十三章 隔鍋飯香第二百零八章 我司馬朗一生……第一百章 大捷第二百三十七章 舌劍連擊第二百零七章 清廉儉樸第四百三十八章 準備開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