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章 水路

秦宓在“一介武夫”的趙雲這裡,就感受到了這次出使的艱難……

倒不是趙雲有多麼巧舌如簧,而是……楚國根本不按套路出牌!

要勸說優勢一方面停止進攻,無非是從兩方面出發,一是道義、二是實力,也就是強調己方沒有想象中那麼弱,爲對方分析局勢,令對方感受到“不划算”。

而道義方面的說服,也包含兩方面,一是令對方擔心,無道之戰會影響民心向背、以及名士的看法,二是針對將領與首腦本人,激發對方的羞恥心。

然而現在楚軍一個個咬死了是益州要“滅楚”,無論秦宓怎麼說,對方都沒有絲毫赧然——也的確不需要赧然,反正楚國百姓都相信自衛還擊的說法,並且楚軍也堅信,自己是在救民於水火……

即便是再有腦子的高級將領、謀士,最多也只是心裡知道楚國在開戰理由上在扯謊,但心裡也都相信百姓生活會更好這一點。

民心要多穩、有多穩,並且指望他們有道德上的虧欠感是不可能的——總不能是指望對方同情劉璋吧?

至於天下名士對楚國的看法……

楚國的禮部,現在也大勢已成,一衆“楚生”戰鬥力絕對不比任何儒生低,楚王本身又有諸多義舉、壯舉護體,詆譭楚國的名士也並非沒有,然而……互相攻訐便是,根本無法形成什麼決定性的反楚浪潮。

如果說是影響人才來投,那就更是無稽之談——論人才,有比楚國更能“吸”的嗎?

只要從民間到官吏、將領,到認爲自己無比正確,楚國就完全不需要“道義”,頗有老子所說的“大音希聲、大道無形”的氣派。

因此秦宓只能從令對方認爲“不划算”的方面,來進行說服……

然而這同樣有個致命的問題!

那就是不論楚國的將領心裡怎麼想,人家口頭上從來都是宣揚益州十分強大、意圖滅楚,所以才先下手爲強。

如此一來,秦宓還怎麼證明益州強大?

論吹噓益州、吹噓劉璋,秦宓不得不道個“服”字,想要將益州吹的更強也着實不容易!

總不能力求向對方證明,蜀侯有多慫、益州有多弱,以此來令楚國放棄吧?

否則有多憋屈且不說,而且秦宓也明白,人家心裡本來就明白得很,只是在裝糊塗而已……

如果劉璋真有背水一戰的勇氣,秦宓還能硬氣些,而現在……只能先以劉璋的條件,來暫時安撫住趙雲,令其在自己前往金陵期間,不要繼續與益州交兵。

至於能否徹底休兵,還要看秦宓前往金陵一行的結果。

趙雲對此則並不買賬,只言說自己有巴東的軍政指揮權,除非有金陵的調令,否則沒人能讓他停兵。

當然,實際上趙雲之前就已經準備暫時罷手,等候金陵的命令,同時觀察是否有機會,否則只會先安安穩穩渡過今年的收穫季以及冬天,趁此機會也徹底安撫巴東地區再說……

只是趙雲無論如何打算,都沒必要對秦宓承諾什麼。

不過對於秦宓要前往金陵的請求,趙雲倒是並不阻攔,反而派人護送!

秦宓也明白,事情的關鍵,是在金陵一行的結果,而金陵之行的關鍵,恰恰是這一路的見聞。

從荊州逆流而上的向巴郡運糧有多難,秦宓之前就有些瞭解,只是感觸並不直觀。

這次從益州入楚,秦宓正是要確切的觀察這些,這是比劉璋那慫貨的條件,更加靠譜的談判籌碼!

楚國,比益州府要強得多,唯一能夠“威脅”楚國的,就是要令對方猶豫,爲了益州,付出這麼大的後勤壓力,真的值嗎?

宛城一師和新野一師,從秭歸出發到夔門這一路可不容易,然而從夔門出發,要去荊州那就太簡單。

李白有詩云“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當然,李白的詩,向來以善於誇張修辭而聞名,僅以此似乎還不足以證明,不過北魏時候的酈道元,在《水經注》中同樣寫了“朝發白帝,暮到江陵”,這可信度就很高,只是前提是“有時”,也就是水勢急緩適中的時候。

不過再怎麼說,以趕路爲目標的話,只要不過於懈怠,或是趕上惡劣天氣,從夔門、也就是瞿塘關出發,到江陵也不會多於三天……

然而如果反過來,那就不是三五天的事情。

南宋陸游的《入蜀記》,記載了他從會稽入蜀的經歷,其中明確寫到,九月九重陽節時候,陸游到了江陵附近的石首縣,然而直到十月二十六,陸游才抵達夔州,也就是現在夔門一帶。

並且最重要的是,陸游那是輕舟小船,還能夠“逆水行舟”——也就是可以靠船伕以及縴夫的人力航行!

換成大載重運輸的貨船的話,難度更是陡增,甚至很多河段,只能走兩側的山道。

因爲已經八月份,汛期漸過,秦宓一路也是輕舟簡行,在兩岸也看到了許多次楚國的運輸隊,甚至與楚國的運輸船擦肩而過數次。

也正是因爲看到,所以秦宓心裡才越發沒底……

陸上的運輸隊,看規模明顯是發動了大量民夫,不過卻依舊幹勁滿滿,一個個喊着號子、唱着楚歌,絲毫沒有頹廢、怨懟的氣氛。

這且先不說,畢竟士氣雖然高亢,但終究效率有限。

然而運輸船……

沒有“船伕”、也沒有帆,卻可以自己在水面上航行的運輸船是什麼鬼?

秦宓第一次見到的時候,因爲是夜裡,甚至後背一涼……幸好船上護送他的楚軍,在交匯時,還和對方打了招呼——至少這證明不是隻有自己看見了,而且看樣子也不是來接自己走的!

後來秦宓特地壯着膽子,多觀察了幾次,終於發現了一些奧妙——似乎這種無帆無槳的船,船尾和兩側有着說外面覆蓋着木板的輪子,是這輪子的轉動,帶動了船隻的前進……

秦宓這才鬆了口氣!

雖然看起來很神奇,但至少原理是能夠理解的,不是什麼怪力亂神的玩意兒,而且……無論只是外面沒有槳而已,船裡面要輪子要轉動,還不是要靠人力或者畜力?

的確這種船,看起來將逆流的效率大幅提升,不過肯定成本也不小!

事實也的確如此,現在江面上航行的,的確只是生物力的楚輪船……

第四百九十九章 陸老的請求第三百三十九章 江陵城第八十六章 子義你又調皮了第二百四十六章 女官第五百一十八章 翁主第八十九章 臣擇君第二百零四章 蛇勁第一百九十三章 寫詩第三百三十八章 周公難第五章 原來你也是謀士?第二百六十五章 五溪蠻第五百四十四章 時代變了第四百九十七章 當頭一棒第一百七十七章 壽春驚變第二百七十章 黃雀在後第八十一章 義助第四百九十七章 當頭一棒第十五章 硬盤第四百四十九章 袁氏流亡第三百七十四章 失蹤第三百零五章 于吉第一章 你看到我的小兔了嗎?第一百六十二章 我們不合適第五百六十一章 瓜葛第五百四十八章 炮!第三百五十二章 其實我真的想中興漢室第五百七十章 新星第二百五十二章 爭論第四百六十九章 瞿塘關第一百章 大捷第五百五十四章 三三第五百二十七章 無可避免第五百三十九章 楚兵之動第一百六十一章 夏侯惇第五百五十八章 緣木求魚第九十三章 魯肅:讖緯之事不可信!第六百一十六章 冬季作戰第二百一十六章 槓精東來第三百零五章 于吉第五章 原來你也是謀士?第五百八十三章 團聚第四百二十六章 殿試第二百八十三章 賬目第二百七十六章 意外收穫第二百一十五章 硌得慌第六十九章 軍民一心第五章 原來你也是謀士?第一百一十八章 地氣有變第六百一十章 襄陽第七十五章 空城欺人第一百八十三章 名將第六百一十五章 魏國的制勝點第四百九十一章 致仕第十一章 尷尬第四十八章 將計就計第四百六十七章?動兵第三百三十五章 匯合第一百七十八章 馳援第五百七十章 新星第三百四十三章 射王中肩第四十三章 叫陣第二百八十四章 兩摞第十一章 尷尬第五百四十二章 郭淮第三百四十章 兩軍陣前第二百八十九章 恃遠不服第二百七十七章 條件第五百零四章 立項第五百二十五章 陳宮的妙用第三百九十五章 職銜第二百三十一章 重器第一百二十八章 時務識我第五百零二章 出海第一百二十八章 時務識我第二百零五章 賈文和第一百八十八章 刺殺第四百六十四章?騎兵的榮耀第二十九章 陳家的生意第三百一十七章 老人家第三百八十四章 水利人選第二百零一章 出使宛城第二百九十六章 建安四年第三百七十三章 官坊第二百九十二章 分港第六百一十六章 冬季作戰第五百五十章 神兵天降第三百一十章 奇計第五百五十四章 三三第三十八章 馬其頓第三百七十六章 狠與毒第一百零五章 甘露寺三結義第二百六十章 裝病第二百二十七章 名家第三百七十章 張鬆第四十一章 高朋滿座袁公路第六百一十八章 錘爆第一百五十四章 互助第五百二十三章 啓蒙第三百三十六章 消息第三百五十章 荊軍北上
第四百九十九章 陸老的請求第三百三十九章 江陵城第八十六章 子義你又調皮了第二百四十六章 女官第五百一十八章 翁主第八十九章 臣擇君第二百零四章 蛇勁第一百九十三章 寫詩第三百三十八章 周公難第五章 原來你也是謀士?第二百六十五章 五溪蠻第五百四十四章 時代變了第四百九十七章 當頭一棒第一百七十七章 壽春驚變第二百七十章 黃雀在後第八十一章 義助第四百九十七章 當頭一棒第十五章 硬盤第四百四十九章 袁氏流亡第三百七十四章 失蹤第三百零五章 于吉第一章 你看到我的小兔了嗎?第一百六十二章 我們不合適第五百六十一章 瓜葛第五百四十八章 炮!第三百五十二章 其實我真的想中興漢室第五百七十章 新星第二百五十二章 爭論第四百六十九章 瞿塘關第一百章 大捷第五百五十四章 三三第五百二十七章 無可避免第五百三十九章 楚兵之動第一百六十一章 夏侯惇第五百五十八章 緣木求魚第九十三章 魯肅:讖緯之事不可信!第六百一十六章 冬季作戰第二百一十六章 槓精東來第三百零五章 于吉第五章 原來你也是謀士?第五百八十三章 團聚第四百二十六章 殿試第二百八十三章 賬目第二百七十六章 意外收穫第二百一十五章 硌得慌第六十九章 軍民一心第五章 原來你也是謀士?第一百一十八章 地氣有變第六百一十章 襄陽第七十五章 空城欺人第一百八十三章 名將第六百一十五章 魏國的制勝點第四百九十一章 致仕第十一章 尷尬第四十八章 將計就計第四百六十七章?動兵第三百三十五章 匯合第一百七十八章 馳援第五百七十章 新星第三百四十三章 射王中肩第四十三章 叫陣第二百八十四章 兩摞第十一章 尷尬第五百四十二章 郭淮第三百四十章 兩軍陣前第二百八十九章 恃遠不服第二百七十七章 條件第五百零四章 立項第五百二十五章 陳宮的妙用第三百九十五章 職銜第二百三十一章 重器第一百二十八章 時務識我第五百零二章 出海第一百二十八章 時務識我第二百零五章 賈文和第一百八十八章 刺殺第四百六十四章?騎兵的榮耀第二十九章 陳家的生意第三百一十七章 老人家第三百八十四章 水利人選第二百零一章 出使宛城第二百九十六章 建安四年第三百七十三章 官坊第二百九十二章 分港第六百一十六章 冬季作戰第五百五十章 神兵天降第三百一十章 奇計第五百五十四章 三三第三十八章 馬其頓第三百七十六章 狠與毒第一百零五章 甘露寺三結義第二百六十章 裝病第二百二十七章 名家第三百七十章 張鬆第四十一章 高朋滿座袁公路第六百一十八章 錘爆第一百五十四章 互助第五百二十三章 啓蒙第三百三十六章 消息第三百五十章 荊軍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