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海外明人

日本,常陸國,水戶藩的藩廳水戶城中,水戶藩的第五代藩主德川宗翰這些日子感到無比頭疼。德川宗翰生於1728年,乳名鶴千代,1730年他的父親水戶藩第四代藩主宗堯去世後,年僅兩歲的宗翰成爲藩主。之後第八代將軍德川吉宗賜予“宗”一字,改名爲宗翰。儘管他現在才二十二歲,卻已經做了近二十年的藩主。宗翰成年之後也盡力重整困頓的藩政,但改革剛剛有了框架卻突然遭遇到巨大的打擊——藩中幾位幫着他籌劃改革的明人突然提出告辭回國的請求。

這些明人都是明末大儒朱之瑜及其師友王翊、朱永佑、吳鍾巒等人的後人,永曆十五年夏,鄭成功和張煌言會師北伐,收復瓜州,攻克鎮江,朱之瑜都親歷行陣。北伐軍一度進軍順利,收復四府二州二十四縣,直抵南京城郊,兵威震動東南。然而由於鄭成功目光短淺,盲目屯兵南京堅城之下,貽誤戰機,且律兵不嚴。至七月,北伐軍在南京城外被擊敗。鄭成功轉而退往福建沿海,後行師海上,不得已而趨兵臺灣,張煌言則數年後被捕遇害。朱之瑜鑑於復明無望,又誓死不剃髮,“乃次蹈海全節之志”,學魯仲連不帝秦,再次淒滄渡日,永不回到故國了。這年冬,東渡日本定居大阪。

永曆十九年,水戶藩第二代藩主德川光圀派儒臣小宅生順到長崎禮聘朱氏爲國師,要朱到江戶去講學,從此,朱之瑜取“舜水”爲號往來於江戶、水戶兩地,公開講學。對水戶藩影響頗深,他的弟子安積覺和德川光圀一起成爲日本水戶學派的領袖人物。一些跟隨他來到日本的大明遺民也留在了水戶藩娶妻生子,卻始終保持着明人衣冠,節衣縮食將自己的俸祿積攢起來以備復國所需。

朱舜水論學問,以實用爲標準。所謂實用者,一曰有益於自己身心。二曰有益於社會。這些明人們也繼承了他的這一觀點,對處理實物頗有研究,德川宗翰前期的改革也是在他們的幫助下才得以緩慢的展開。

“他們還在那裡等着麼?”,德川宗翰長嘆一聲站了起來。“百年厚遇終比不過故國情深吶!我再去和他們最後談一次吧!”

大廳內那些梳着髮髻的男子在一羣陰陽頭之中格外顯眼,見德川宗翰出來他們深深一禮,“還望藩主准許我等歸國!”

德川宗翰快走兩步親手將他們一一扶起,“諸位先生快快免禮,餘已經命人取來上國的茶葉。還請諸位稍坐片刻。”,這些人爲復國而辭行乃是佔了大義,德川宗翰不好直接拒絕,只得一次又一次的使出拖字訣。

“我等心意已決,還請德川公成全!”,領頭的吳思華再次施禮道,自從接受趙半山的邀請後,自己說服這些夥伴和自己一起向德川宗翰辭行,卻被他一拖再拖,今日他下了決心一定要辭行成功。

“我德川家百年厚遇終比不過故國情深麼?”。德川宗翰雙目含淚,用顫抖的聲音問道,水戶德川家是德川御三家之一。單單被稱作水戶家。家祖是德川家康的十一子德川賴房,根據德川家康的遺命,水戶家的歷代藩主是爲“天下副將軍”,必須輔佐幕府將軍。而家康也規定,如果將軍秀忠的男系子孫斷絕時,只能從尾張藩或紀伊藩中挑選男子繼承,不得從水戶家挑選;對此德川宗翰深表不滿,他想在水戶藩進行改革也是希望能夠壯大本藩以期在自己有生之年能夠上洛。而吳思華等人正是他進行改革的骨幹,這番辭行幾乎等於斷絕了他上洛的希望,不由得他不傷心。

“大人素有雄心,我等早已深知。”。這番人情的確是他們心中跨不過去的坎,德川宗翰也是試圖利用他們心中的內疚才一次次的將他們留住,吳思華對此無法反駁只好轉頭看了看跟隨他前來的趙半山。

“不知這位是?”,德川宗翰看着那人的金錢鼠尾髮式,微微皺了皺眉,在他看來如今的天朝上國已經不復漢唐時的雄風。正淪爲蠻夷的國度。

“在下紅花會四當家趙半山,見過藩主大人!”,趙半山在溫州長大,從小到大哪裡都流傳着戚繼光抗倭的故事,念着德川家庇護了朱舜水後人百年之久的功勞以及自己此行的任務,這才勉強行了一禮。

“原來是紅花會的英雄,趙先生在大阪一代可是赫赫有名啊!”,大阪爲日本商業最發達之地,趙半山在日本大肆採購銅、硫磺等物,手筆之大令人驚詫,很快就揚名整個日本。

“不過是爲會中辦些小事罷了!”,趙半山謙虛的笑了笑,沒有和德川宗翰繼續寒暄直接說出了自己的來意,“我此番來是接吳先生一行人回國的,還望藩主大人成全。”

“這......”,吳思華等人的人心已經不在水戶藩,強留恐怕無益於事,但就這麼放走了又有些不甘心,德川宗翰再次使出拖字訣,“趙先生原來辛苦,不妨在本藩住上幾日再說。”

“也好!”,趙半山思索片刻答應了下來,待德川家的僕人將他帶回客房後他又馬上提出獨自拜見藩主大人。等見了德川宗翰他開口問道,“不知藩主大人可曾聽過百里奚否?”

百里奚本爲晉國的奴隸,後由秦穆公以五張羊皮的代價贖回秦國,輔佐秦國迅速成爲霸主,德川宗翰修習入學多年,自然聽過他的故事,“不知趙先生的意思是?”

“趙某願出每人一百支泰西火銃贖吳先生等人回國!”,趙半山直接開出了價碼。

“火銃?”,德川宗翰迅速想到了織田家的鐵炮隊,有了這些武器想必本藩的實力即將大大增強,那麼失去吳思華等人的損失倒不是不能接受。

倆人經過一番討價還價,確定了一百二十支火銃贖回一人的價碼,這些離開故土百年的大明遺民終於得返故國。(。)

第91章 未亡人駱冰第391章 張家口第25章 離間計第134章 三潭印月第35章 灌輸思想第224章 入會?第393章 兵臨城下第166章 刺刀格鬥技術第115章 教訓第86章 少林的野望第95章 暴怒的乾隆第384章 天下第一武道會第109章 同行第292章 大獲全勝第12章 造反專業戶第38章 我不是李逍遙第151章 林震南的擔憂第10章 蘭封第211章 金蟬脫殼第118章 商議第223章 善後第68章 心有不甘第409章 廣西和貴州第301章 快速發展第143章 惡人自有惡人磨第402章 改名第51章 黑水營之圍5第260章 我也裝回逼第155章 勸捐第267章 勢如破竹第188章 愛新覺羅在行動5第375章 紅花會的反應第197章 鬥法第221章 亂起第274章 黑科技第53章 富德的選擇第83章 花市燈如晝第288章 對射第230章 勳章第1章 會黨造反是沒有前途的第235章 新知府第46章 決戰在即第52章 黑水營之圍終第79章 父子夜談第127章 一箭雙鵰第211章 金蟬脫殼第349章 可憐天下父母心第265章 初步計劃第282章 長街刺官第111章 美人計第25章 離間計第195章 應對第398章 西狩第414章 心有不甘第71章 和第264章 爆發第191章 幸運的褚圓第392章 帶路黨第17章 闖王寶藏第202章 渾水摸魚第56章 兩敗俱傷第184章 愛新覺羅在行動1第395章 戰備第204章 突圍第206章 太后的恐懼第66章 飛馬鏢局第412章 判罰第172章 海外明人第164章 入營第158章 趙家的覆滅第109章 同行第85章 和尚你就不能好好唸經麼?第420章 尋寶之路第80章 暗潮涌動第340章 擴張第268章 擊潰第119章 結盟第111章 美人計第169章 集體農場第113章 龍袍第121章 後手第278章 揚州第51章 黑水營之圍5第62章 收服明瑞第365章 英雄和漢奸第23章 王見王第277章 擴軍第376章 明瑞的建議第125章 死士?第392章 帶路黨第13章 合作第211章 金蟬脫殼第251章 自作自受第262章 造反前的最後準備第426章 再見乾隆第42章 大戰在即第249章 引導輿論第151章 林震南的擔憂第224章 入會?
第91章 未亡人駱冰第391章 張家口第25章 離間計第134章 三潭印月第35章 灌輸思想第224章 入會?第393章 兵臨城下第166章 刺刀格鬥技術第115章 教訓第86章 少林的野望第95章 暴怒的乾隆第384章 天下第一武道會第109章 同行第292章 大獲全勝第12章 造反專業戶第38章 我不是李逍遙第151章 林震南的擔憂第10章 蘭封第211章 金蟬脫殼第118章 商議第223章 善後第68章 心有不甘第409章 廣西和貴州第301章 快速發展第143章 惡人自有惡人磨第402章 改名第51章 黑水營之圍5第260章 我也裝回逼第155章 勸捐第267章 勢如破竹第188章 愛新覺羅在行動5第375章 紅花會的反應第197章 鬥法第221章 亂起第274章 黑科技第53章 富德的選擇第83章 花市燈如晝第288章 對射第230章 勳章第1章 會黨造反是沒有前途的第235章 新知府第46章 決戰在即第52章 黑水營之圍終第79章 父子夜談第127章 一箭雙鵰第211章 金蟬脫殼第349章 可憐天下父母心第265章 初步計劃第282章 長街刺官第111章 美人計第25章 離間計第195章 應對第398章 西狩第414章 心有不甘第71章 和第264章 爆發第191章 幸運的褚圓第392章 帶路黨第17章 闖王寶藏第202章 渾水摸魚第56章 兩敗俱傷第184章 愛新覺羅在行動1第395章 戰備第204章 突圍第206章 太后的恐懼第66章 飛馬鏢局第412章 判罰第172章 海外明人第164章 入營第158章 趙家的覆滅第109章 同行第85章 和尚你就不能好好唸經麼?第420章 尋寶之路第80章 暗潮涌動第340章 擴張第268章 擊潰第119章 結盟第111章 美人計第169章 集體農場第113章 龍袍第121章 後手第278章 揚州第51章 黑水營之圍5第62章 收服明瑞第365章 英雄和漢奸第23章 王見王第277章 擴軍第376章 明瑞的建議第125章 死士?第392章 帶路黨第13章 合作第211章 金蟬脫殼第251章 自作自受第262章 造反前的最後準備第426章 再見乾隆第42章 大戰在即第249章 引導輿論第151章 林震南的擔憂第224章 入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