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9章 廣西和貴州

“此戰兵分兩路,一路從廣東入廣西,一路從湖南入貴州!”,陳家洛在地圖上比劃着,“海軍也抽出一部分人馬來協助廣西方面的陸軍作戰!”

看着耿晨和林虎躍躍欲試的樣子陳家洛擺擺手,“廣西、貴州兩地並無多少清軍,用不了你們二人出戰,再說了天下的仗總不能讓你們兩個打完了,也給年輕人留點機會!這次朕打算選兩個年輕軍官來指揮作戰!海軍那邊也是一樣!”

他們倆和蘇昌全頓時沮喪的低下頭去,不過轉瞬就恢復正常,培養後繼人才也是應有之意,現在南邊清廷軍力薄弱,正是練兵的好去處,只要這些年輕的軍官不犯大錯,此戰必能輕鬆獲勝,看來用不了半年,軍中又將出現幾名能獨當一面的大將啊!

“陛下,這廣西、貴州二省的巡撫可有人選?”,陸菲青從總理的角度提出問題,打下這兩個地方不算難,治理纔是頭疼的事情。

“朕先給你們說個故事吧!”,陳家洛沒有正面回答他的問題,反而說起故事來了,“據說某地山民彪悍,動輒圍攻官府,縣官不敢招惹,凡是遇到山民和漢民的爭執,總是判處山民勝訴;某日,有人在市集上抓住一個猴子偷竊百姓財物,扭送到官府,縣官當即下令重打猴子二十大板,哪知還沒把猴子壓下去,猴子就大喊,‘我是山民,那個敢打我?’,縣官聞言爲之色變,立刻將猴子放歸山林!”

耿晨和林虎還沒琢磨出陳家洛故事裡蘊含的意思,但陸菲青早年闖蕩江湖多年,也曾去過雲貴一帶,當下就猜出了七八分。“陛下說的可是西南蠻夷的事情?”

“嗯!”,陳家洛點點頭,“要說這韃子的皇帝也並非全無是處,別的不說,就說前朝的胤禛,在他任上就辦了不少實事。士紳一體納糧是其一,改土歸流是其二,若弘曆有他三分的本事,咱們也不會短短數年就佔據半壁江山!”

又清一朝算是出了兩個bg,一個是皇太極,一個就是雍正,如果沒有皇太極恐怕女真人還窩在東北不得入關,如果不是雍正,恐怕滿清也會像元朝一樣短命;可惜後人只看到康熙的風光和乾隆的奢華。卻不知道這倆人才是滿清能夠延續二百多年的根基。

“可雍正在士林中譭譽參半!其所作所爲實非仁君之道!”,戴震擔心陳家洛走上雍正的老路,出言勸諫道。

“雍正連士紳一體納糧都辦到了,又有哪個士子肯說他的好話?”,這可是斷了士子的一大特權啊!那些讀書人豈能不恨他入骨?可這對於國家卻是好事,“再說了,士子的意見並非就代表天下百姓!而且讀書人心中的好皇帝卻並不一定是百姓的好皇帝!”

說完陳家洛舉了個例子,“歷代士子都推崇宋仁宗。洋洋自得把仁宗去後遼主爲之痛苦拿來顯擺,可朕就不明白了這敵人的痛哭爲何值得顯擺?想必是哪仁宗無能。無力威脅遼國,遼主才覺得他死了可惜吧?若是將仁宗換成唐太宗,想必他死後遼主會爲之大笑數日吧?歸根結底一方面是仁宗聽話,文官們說什麼就是什麼,另一方面仁宗放任他們兼併土地,讓這些文人家裡得了實惠的緣故。可是大宋日後的災民四起也是由此誕生。”

“還有。看看前朝文人們乾的那些事情!”,就在江南這塊地方上,又有多少文人以大義爲名做出了損國利己的事情,“《五人墓碑記》寫的何等義正言辭?可歸根結底還不是江南的大戶人家反對朝廷收稅的事情?朝廷收稅乃是天經地義,他們抗稅視朝廷法度爲何物?他們積攢了萬貫家財。崇禎卻拿不出銀子來賑濟災民、購置兵甲,到頭來他們積攢下來的家財還不是便宜了韃子?”

一連兩個例子說的戴震啞口無言,陳家洛對陸菲青道,“廣西、貴州兩地尚未開化完畢,蠻夷衆多,此輩畏威而不懷德,巡撫切不可挑選假仁假義之輩,須得行事果斷之人方可鎮得住這些人!”

“臣等商議後就將候選之人報與陛下!”,陸菲青躬身答道。

“嗯,以往歷朝歷代對這些蠻夷不外乎一種辦法,籠絡其頭人,試圖用這些土司頭人治理地方!咱們中華卻不能如此行事!”,陳家洛嚴肅的說道,“此輩中人本來就是各地的土皇帝,向來不服王化,咱們的人進去了勢必會削弱他們對土民的控制力,此輩就算暫時屈服也會心懷不滿,稍有時機就會興兵作亂!”

陳家洛堅信土民的問題其實是階級的問題,幫助那些底層土民擺脫土司的控制,再帶他們過上好日子,不信他們不歸心;君不見歷朝歷代除非是中原王朝壓榨過甚,帶頭起事的總是那些土司頭人,那些底層的土民除了送上自己不值錢的性命,那有什麼好處。

“那些土司頭人盤剝治下土民之烈甚於土豪劣紳百倍!咱們治下的百姓自從擺脫土豪劣紳的盤剝後,對我中華無不歸心,無論是徵糧還是徵兵,莫不是踊躍響應!”,陳家洛耐心的闡述着自己對待土民的政策,“對待這兩省的土民也應如此,嚴責頭人而善待百姓,則二地可安,若是隻懂得討好土司頭人,則此二地畢會成爲糜爛我華夏的根源!”

接着陳家洛的手又指向西南、西北等地,“這些地方日後也照此行事!那些土司頭人若是識趣倒也罷了,尚可做個富家翁;若是冥頑不靈,就由大軍將他們連根拔起!”

“待佔領這些地方之後,首先要建立學校,招收土民孩童入學,教授漢話,讀漢書,穿漢服,行漢禮;等一兩代人之後,此處方可稱爲穩固!”,反正現在那些山裡的土民大多沒有自己的文字,剛好拿漢文來用,陳家洛纔不會傻乎乎的去幫他們造什麼文字呢!

第279章 美人幫主第218章 首戰2第62章 收服明瑞第105章 福鼎知縣第94章 忙碌的鄭王爺第64章 遇劫第207章 離開第353章 黑船事件第404章 石家莊趙子龍第84章 小尾巴第20章 大寶藏第232章 結盟第94章 忙碌的鄭王爺第42章 大戰在即第378章 遣返第9章 向皇叔學習第58章 離開第329章 你爭我奪第364章 激戰第85章 和尚你就不能好好唸經麼?第115章 教訓第75章 給和第280章 鹽幫由來第172章 海外明人第163章 招兵第325章 消耗戰第204章 突圍第183章 和親王第134章 三潭印月第70章 行賄第262章 造反前的最後準備第214章 新思維第198章 福公子第62章 收服明瑞第406章 西海岸第408章 血最好一次流完第112章 試驗品第166章 刺刀格鬥技術第230章 勳章第129章 海龜第137章 上任第407章 衍聖公第360章 春季攻勢第110章 英雄救美?第108章 四股勢力第106章 微服私訪第121章 去廣東第9章 向皇叔學習第15章 兵分四路第378章 遣返第10章 蘭封第76章 朝堂上的鬧劇第95章 暴怒的乾隆第231章 君子約定第272章 應考第176章 賬冊第98章 會試考官第379章 家變第190章 愛新覺羅在行動7第194章 告密第111章 美人計第421章 炸龍脈第374章 入關第106章 微服私訪第248章 流言第12章 造反專業戶第51章 黑水營之圍5第244章 接收水師第121章 後手第151章 林震南的擔憂第84章 小尾巴第59章 歸途第3章 鐵膽莊第361章 勢如破竹第314章 舊勢力的反擊第309章 炮轟廣州第258章 連鎖反應第304章 南北之別第265章 初步計劃第204章 突圍第125章 死士?第183章 和親王第349章 可憐天下父母心第68章 心有不甘第316章 處罰第398章 西狩第226章 政治聯姻?第172章 海外明人第23章 王見王第237章 最後的準備第371章 開國第35章 灌輸思想第41章 三選一?第365章 英雄和漢奸第296章 臺灣來客第224章 入會?第55章 突襲第237章 最後的準備第263章 東風至第306章 水陸並進
第279章 美人幫主第218章 首戰2第62章 收服明瑞第105章 福鼎知縣第94章 忙碌的鄭王爺第64章 遇劫第207章 離開第353章 黑船事件第404章 石家莊趙子龍第84章 小尾巴第20章 大寶藏第232章 結盟第94章 忙碌的鄭王爺第42章 大戰在即第378章 遣返第9章 向皇叔學習第58章 離開第329章 你爭我奪第364章 激戰第85章 和尚你就不能好好唸經麼?第115章 教訓第75章 給和第280章 鹽幫由來第172章 海外明人第163章 招兵第325章 消耗戰第204章 突圍第183章 和親王第134章 三潭印月第70章 行賄第262章 造反前的最後準備第214章 新思維第198章 福公子第62章 收服明瑞第406章 西海岸第408章 血最好一次流完第112章 試驗品第166章 刺刀格鬥技術第230章 勳章第129章 海龜第137章 上任第407章 衍聖公第360章 春季攻勢第110章 英雄救美?第108章 四股勢力第106章 微服私訪第121章 去廣東第9章 向皇叔學習第15章 兵分四路第378章 遣返第10章 蘭封第76章 朝堂上的鬧劇第95章 暴怒的乾隆第231章 君子約定第272章 應考第176章 賬冊第98章 會試考官第379章 家變第190章 愛新覺羅在行動7第194章 告密第111章 美人計第421章 炸龍脈第374章 入關第106章 微服私訪第248章 流言第12章 造反專業戶第51章 黑水營之圍5第244章 接收水師第121章 後手第151章 林震南的擔憂第84章 小尾巴第59章 歸途第3章 鐵膽莊第361章 勢如破竹第314章 舊勢力的反擊第309章 炮轟廣州第258章 連鎖反應第304章 南北之別第265章 初步計劃第204章 突圍第125章 死士?第183章 和親王第349章 可憐天下父母心第68章 心有不甘第316章 處罰第398章 西狩第226章 政治聯姻?第172章 海外明人第23章 王見王第237章 最後的準備第371章 開國第35章 灌輸思想第41章 三選一?第365章 英雄和漢奸第296章 臺灣來客第224章 入會?第55章 突襲第237章 最後的準備第263章 東風至第306章 水陸並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