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0 到達漢城

按理來說,登萊巡撫不駐紮皮島纔是正常的事兒。因此,對於中丞大人帶着標營離開皮島一事,道上的軍民並沒有感到奇怪。他們原本要幹嘛還幹嘛,也不會因爲島上加強防備而緊張。畢竟這樣的事情,對於他們來說,都是家常便飯。最關鍵的是,他們不相信建虜還真能攻上島來。

看着皮島馬上越來越遠,魏木蘭在聊天羣中私聊崇禎皇帝,把盧象升命令的事情都做了稟告。她有點擔心,女真人是否真得可靠?

對於這事,崇禎皇帝倒是相信盧象升的判斷。打個不正確的比方,就像漢族中有漢奸一樣,女真人中照樣也有。不過於漢奸不同的是,漢奸爲了自己的利益能出賣同胞;而這些女真人是爲了報仇而與同族開戰。這種事兒,對於大明來說,也是常見。就比如說滿桂,他就是蒙古族的,但他一直在爲大明效力,照樣打蒙古人。就算是後世,在抗日戰爭時期,也照樣有日本人打日本鬼子。

因此,崇禎皇帝讓魏木蘭不用擔心,反倒是他對魏木蘭有點擔心:“盧象升準備奇襲遼東腹地,你一個女孩子,以前並沒有經歷過,能扛得住這種艱苦的事兒麼?而且,這事還很危險的!要是不行的話,你還是別去了!”

想想也是,魏木蘭以前只是怡紅院的頭牌,年齡也才十多歲而已。平時陪同在盧象升身邊,倒也沒有什麼。可即將到來的奇襲,就不是一般人能扛得住了。崇禎皇帝有點擔心,也就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魏木蘭一聽,心中不由得一熱,她沒想到皇帝竟然如此爲她考慮,便連忙回答道:“陛下放心,屬下可以的!”

回答了之後,她想了下,又馬上補充道:“盧中丞這邊去到遼東腹地,不能沒有屬下的。”

崇禎皇帝看到她的回答,倒是鬆了口氣。如果魏木蘭可以,那就太好了。消息能隨時送到盧象升那裡,對於他這個隊伍的機動就有非常大的好處。

他正這麼想着,忽然,又一條私聊過來了,是在陝西的呂瑞鵬發過來的:“陛下,洪中丞領軍殺進了山西保德州,流賊有所防備,聞風而逃。如今洪中丞已收復保德州城,但……但保德州城已成鬼城,沒有什麼人了。”

看來那王嘉胤還是謹慎,派有探馬警惕着。這些賊人就是這點不好,一有風吹草動,就不管三七二十一,馬上就跑了。最糟心的是,這些賊人每到一地,就會把當地給糟蹋了。

崇禎皇帝想了下,便給呂瑞鵬吩咐道:“讓洪承疇領軍追擊,不要給流賊有時間再去攻打城池。另外,朕亦會讓宣大總督派兵參與堵截。”

說完之後,他馬上聯繫張鳳儀道:“你和馬祥麟領本部人馬前往宣大總督處,令他就近派軍攔截圍剿躥入山西的流賊!”

“末將遵命!”張鳳儀馬上回應,而後便去找輔臣薛國觀,由薛國觀開出證明後,便和馬祥麟開拔了。

原本白杆軍在抄家晉商後,是準備回四川了的。可流賊又起,晉地邊軍多有潰散,因此不得不繼續坐鎮宣府,就只有秦良玉一個人先回四川了。

崇禎皇帝從聊天羣退了出來,便向內閣發出旨意,讓他們補發聖旨給各處。聊天羣雖然快捷,可畢竟是空口白話,聖旨還是要補發的。像這種通過聊天羣發號施令的事情,特別是像調動軍隊的事情,還是要少做,並儘快補發聖旨,否則萬一以後有人居心叵測,假冒聖意傳話,就會有麻煩的。

做完了這些事情,崇禎皇帝便吩咐身邊輪值的高時月叫來他選定的那十來個宦官宮女。看着他們都集中精神在聽了,便說道:“朕得那些手稿,你們都看過了吧?”

他指得是《射鵰英雄傳》的前面十多章,這些章節寫出來後,便讓宦官宮女中有些文采的人先看了。在得到肯定的答覆之後,他便說道:“那朕就口述以後的章節,你們速記,而後整理成冊,發給兵部給事中劉懋即可!”

用毛筆速記,如果只是一兩句話的速記還好,但連續不斷地說話,速記的速度就跟不上了。不過如今人多,他們自會分工,倒也不用刻意降低語速了。用了這種方法來寫作,對於崇禎皇帝來說,倒是能輕鬆不少。

再說東江副將陳繼盛坐船日夜趕路,終於趕在建虜到達漢城之前先行趕到了。

此時的漢城,還能到處看到以前倭寇入侵時留下的痕跡。當初的戰事,漢城被朝鮮自己人和倭寇反覆糟蹋,不要說宮殿了,基本上燒了個遍。在光海君時期也只是將宗廟和主要宮殿進行了修復。仁祖時期,也還沒有全部修復完畢。

聽說大明副將陳繼盛領登萊巡撫的軍令前來,仁祖不敢怠慢,連忙領文武百官迎出城來。漢城的百姓也紛紛出來觀看,一時成了盛事。

如果換了之前的話,可能還不會有如此的盛況。但建虜肆虐朝鮮北部時,登萊巡撫親自領軍,連續兩次伏擊,把建虜的兩千護糧軍幾乎全殲,迫使建虜停止了劫掠,就停留在了北方毫無動靜。這消息終於傳回了漢城,讓朝鮮君臣及百姓大爲振奮,連聲稱快。

也因此,朝鮮君臣對於現任登萊巡撫更爲欽佩,甚至還帶有一絲懼意。要知道,大明的登萊巡撫,一直是有管轄朝鮮藩屬國之責的。如今這個登萊巡撫竟然還有如此本事,朝鮮的事兒見更爲仰仗他,自然就不敢怠慢了。哪怕此時名義上已經和大明脫離了藩屬國關係,和建虜結爲兄弟之邦,也一樣隆重迎接了。

等雙方到了殿內討論正事時,陳繼盛便拿出了盧象升的信件,轉給了仁祖。

仁祖不敢怠慢,甚至是淨手之後才接過信件,展開細看了起來。底下一起陪同的吳達濟等掌權的三學士,則是盯着仁祖,心中猜測着登萊巡撫的意思。

上一章的章節名忘記寫了,發了後就沒法改,汗一把。下一章要在中午前後發。

19 原來是他1232 南洋是大明的了662 和鄂爾勒克1168 皇上顯靈了1312 歐洲要出大事了333 俠之大者(第四更)310 吼哈1317 震撼916 黃雀在後950 耍猴耍兔耍胖子591 互利共贏?(第五更)956 都是那該死的漢狗1039 小聰明58 朕答應你們337 這事聽着怎麼就是真的呢(第三更)1156 科技清吏司486 再也見不到了(第四更)780 出戰531 隆重登場745 偷懶383 明國見聞1204 皇上在行動1162 沒關係816 絕望621 線膛槍(第三更)488 這是我二叔516 流血又流淚(第三更)133 宣傳型人才838 答非所問1232 南洋是大明的了1302 光宗耀祖的好機會994 是皇上英明神武957 不要慌286 人才緊缺1030 叛變土司的下場919 還沒有出世1327 圍魏不是救趙862 富了崇禎1282 聯名上書861 禮制(第五更)1136 我的大明994 是皇上英明神武119 知人善用973 禍害南洋去吧824 居心叵測(第三更)1314 有仇報仇,沒仇讎富275 大明建設銀行1256 再也不用提心吊膽了186 瞎貓撞見死老鼠1061 陰差陽錯24 東方不敗1014 童校661 拐了拐955 回瀋陽215 國旗國歌271 毛文龍平反(第四更)1021 年底算賬了1103 濠鏡澳夷亂1319 崩潰790 絕世重寶753 決戰1031 皇上要看錄像549 明國大軍殺來了(第三更)455 反正禮多人不怪964 衛所製革新難點975 東廠辦案(第三更)917 打入十八層地獄893 耗誰?781 上中下三策179 有本事把印第安人也拉進來(第五更)707 決策(第三更)634 無恥106 你全家都是送死的392 張定國的招供923 都是爲皇上辦差(第四更)22 成就值的終極用途531 隆重登場781 上中下三策217 敷衍653 會盟(第五更)881 定計(第四更)928 一面倒288 曹文詔的苦心1127 再次微服南巡1207 去山東53 激動的劉興祚1058 真有內奸1180 都是坑855 裡面是什麼?709 寧做太平犬不做亂離人484 這可是穿越福利93 手中沒有底牌154 這都是小意思(第四更)358 清丈土地952 內訌540 這麼慫1201 倭國局勢168 老婆大會433 和張獻忠的比較1002 一個封爵拜將的機會
19 原來是他1232 南洋是大明的了662 和鄂爾勒克1168 皇上顯靈了1312 歐洲要出大事了333 俠之大者(第四更)310 吼哈1317 震撼916 黃雀在後950 耍猴耍兔耍胖子591 互利共贏?(第五更)956 都是那該死的漢狗1039 小聰明58 朕答應你們337 這事聽着怎麼就是真的呢(第三更)1156 科技清吏司486 再也見不到了(第四更)780 出戰531 隆重登場745 偷懶383 明國見聞1204 皇上在行動1162 沒關係816 絕望621 線膛槍(第三更)488 這是我二叔516 流血又流淚(第三更)133 宣傳型人才838 答非所問1232 南洋是大明的了1302 光宗耀祖的好機會994 是皇上英明神武957 不要慌286 人才緊缺1030 叛變土司的下場919 還沒有出世1327 圍魏不是救趙862 富了崇禎1282 聯名上書861 禮制(第五更)1136 我的大明994 是皇上英明神武119 知人善用973 禍害南洋去吧824 居心叵測(第三更)1314 有仇報仇,沒仇讎富275 大明建設銀行1256 再也不用提心吊膽了186 瞎貓撞見死老鼠1061 陰差陽錯24 東方不敗1014 童校661 拐了拐955 回瀋陽215 國旗國歌271 毛文龍平反(第四更)1021 年底算賬了1103 濠鏡澳夷亂1319 崩潰790 絕世重寶753 決戰1031 皇上要看錄像549 明國大軍殺來了(第三更)455 反正禮多人不怪964 衛所製革新難點975 東廠辦案(第三更)917 打入十八層地獄893 耗誰?781 上中下三策179 有本事把印第安人也拉進來(第五更)707 決策(第三更)634 無恥106 你全家都是送死的392 張定國的招供923 都是爲皇上辦差(第四更)22 成就值的終極用途531 隆重登場781 上中下三策217 敷衍653 會盟(第五更)881 定計(第四更)928 一面倒288 曹文詔的苦心1127 再次微服南巡1207 去山東53 激動的劉興祚1058 真有內奸1180 都是坑855 裡面是什麼?709 寧做太平犬不做亂離人484 這可是穿越福利93 手中沒有底牌154 這都是小意思(第四更)358 清丈土地952 內訌540 這麼慫1201 倭國局勢168 老婆大會433 和張獻忠的比較1002 一個封爵拜將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