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再加人

不一會,只見沈良佐略帶驚慌地進來,見田貴妃也在,稍微一愣,而後馬上磕頭稟告道:“陛下,城外勤王大軍正在拔營,似要離開京師。還有那滿桂,還想領兵進城。茲體事大,奴婢不敢開門,特來稟告陛下。”

胡廣一聽,不由得眉頭微皺問道:“你沒看到聖旨?”

“看……看到了,只是奴婢擔心……擔心……”沈良佐回答時有點結巴了。

他一開始不相信是真的,這不但把勤王軍調離京師,還要讓外兵進城,這要是有什麼變故,問題就大了。

他雖然見到了聖旨,可卻怎麼都不相信,只要是正常人,不可能下這種聖旨吧?他有點擔心會不會是那些文臣武將聯合起來欺瞞皇上,這份聖旨非皇上本意,因此他特意回來覈實。

不過當他得到召見時,就有點懷疑自己多心了。此時看到崇禎皇帝,聽到他的問話,自然就肯定了,那原先心中懷疑的話不好說出口,不得不吞吞吐吐起來。

胡廣聽着他的話,看着他的神態,便對他的想法瞭然於胸,當即問道:“怎麼,你是不信那聖旨是朕的意思?”

沈良佐不敢回答,只是伏身在地。

想想也是,要不是自己有被系統抹殺的壓力,恐怕也不會做出這樣的決定。

胡廣這麼想着,也就不計較,反而點頭讚道:“能看出來,你對朕是忠心的。朕就告訴你吧,調離勤王軍,是爲背水一戰,給城內那些人壓力,讓他們不得不按着朕的意思來。另外,也能讓建虜有足夠的理由來攻城,磕崩他們的尖牙利爪。”

沈良佐聽得異常驚訝,沒想到是這樣的目的。如果陛下不是瘋了,那就是有大魄力了。

他不由自主地擡頭看着崇禎皇帝,見他神態正常,沒有一點瘋的意思,顯然應該是屬於後者了。

不但是他,邊上表現得很乖巧,對於國事一言不發的田貴妃,也是一臉震驚,櫻桃小口張開,都忘記了用玉手來掩蓋。她的想法,和沈良佐不謀而合。

“叮,成就值+5,來自太監沈良佐!”

“叮,成就值+1,來自貴妃田氏!”

系統顯示:成就值85了。胡廣不由得想道:看來這些臣子奴婢來找自己,也不全是壞事麼,至少能展現下自己魅力,撈點成就值。

這麼想着,他心情又好了一些,便對沈良佐交代道:“你回去後,當協助滿卿守好城頭。只要是軍事上的,有關城防的,你必須協助於他。其他事情,你可斟酌着辦,如有不能確定的,可報於朕知。”

“奴婢遵旨!”沈良佐馬上答應一聲,然後便想告退。

胡廣看着他緩慢倒退出殿,忽然想起要是徵發了那些有功名的文臣武將,皇親勳貴一起來守城,估計也會和沈良佐一般不服滿桂,這可不好。

想到這裡,他當即叫住沈良佐道:“朕再賜滿卿尚方寶劍一把,城防大事上,如有抗命不從者,武將三品以下,文官五品以下,可先斬後奏!”

沈良佐一聽,這可是殊榮啊!看來那滿桂是深得聖心,不能怠慢了。於是,他連忙應下。

這一次,沈良佐是真走了。田貴妃看見,便也起身,向皇帝一福身道:“陛下,臣妾已是心安,就不打擾陛下了!”

咦,自己處理完了事情正要和你開心開心,你怎麼就走了呢!胡廣想着,便伸手一招道:“走什麼,來,讓朕抱抱!”

一聽這話,田貴妃不由得雙頰生出紅暈,有點羞態地道:“陛下,臣妾要是不走,皇后知道了,會責罰臣妾在此國難之時,不知輕重而魅惑皇上。臣妾不敢!”

胡廣一聽,馬上想起了周皇后。此時剛生下二子,還在坐月子中。說起來,皇后同樣貌美如花,只是性格有點死板,說好聽點是端莊,沒有田貴妃有趣。要是知道了這事,還真有可能會責罰田貴妃。

但朕是皇帝啊!穿越過來,什麼福利都沒享受,就要面臨被系統抹殺的壓力,迫使自己去和那些文臣武將,還有宦官們鬥智鬥勇,這也太吃虧了!

如果不小心沒有完成系統的任務,來此一趟,根本不是當一回皇帝,而是做了一回老黃牛,太不划算了。

這麼想着,胡廣頓時把臉一沉道:“朕還是不是大明皇帝了?現在朕想抱抱愛妃,放鬆下心情,好好休息一下,這也有問題?就算皇后親自過來,朕也諒她不敢不同意!”

田貴妃聽了,頓時心中一塊石頭落了地,只是不確定地道:“陛下真得只是抱抱而已麼?”

“嗯,那是,朕抱着愛妃,便能放鬆心情,舒緩下連日來的緊張情緒。”胡廣笑着說着,忽然臉色又嚴肅起來道,“國事已是如此,需要朕有個精神飽滿的狀態,愛妃,你的責任很重,知道麼?”

“……”田貴妃無語,不過聽皇上說這番話,心中感覺甜甜地,便不再堅持,嗯地一聲同意了。

外面寒風呼嘯,冰冷刺骨,而在裡面,溫暖如春的被窩內,胡廣抱着一個只穿了肚兜的美人側躺着,才十九歲的年齡,就算再疲憊,青春騷動也壓倒了一切,幹了這個年齡段很樂意乾的事情。

一番巫山雲雨後,田貴妃睡着了,但胡廣反而沒睡着。

看着懷裡的美人,他不由得感慨穿越過來當地獄模式的皇帝,總算是不虧了。

想起85點成就值,反正睡不着,他便決定再加個人進聊天羣看看。

在他點了加人按鈕之後,左下角的成就值立刻變成了35,而後那個轉盤又再次彈了出來。

這一次,胡廣駕輕就熟,也不再打量,直接開始轉動轉盤。眼睛盯着,心中猜測着這次是什麼人,會不會給自己一個驚喜!

指針最終慢慢地指向了五十知天命和六十耳順之間的綠格中。也就是說,這即將加入的一個人,是一位五十多歲的大爺。

不知爲何,胡廣隱隱有點失望。在他的內心中,更希望的是再來一個類似高應元這樣的,一個消息價值千金的人物。

“叮,加人操作完畢。系統提示:宿主只有上線才能看到聊天羣中成員的內容。”

663 爲了肥沃的土默川,幹561 浴血奮戰的功勞一定要討回來716 盧象升的決定147 永平陷落614 怎麼和我鬥499 開海禁的兩個難點(第三更)208 絕密對話(第五更)496 堅持1110 完美了麼?450 沒防備872 被鄙視了(第三更)413 擔心不已868 爲了房子889 天子守國門1081 遼東安排247 拼着皇帝責罰也要你們體面1177 羨慕112 勝利274 要想富先修路人心齊泰山移1187 潰不成軍961 說明身份127 輿論的重要性166 重文輕武481 英俄爾岱對上盧象升752 出戰324 狗糧來了686 誤會了665 再次出使993 神兵天降17 學曹操1046 一句話的作用831 將計就計550 一定要御駕親征543 顧全大局844 長江後浪推前浪(第三更)284 游擊戰543 顧全大局174 聊天羣的威懾1057 關鍵時刻1212 一派宗師28 公佈身份260 建虜的細節183 這筆賬划算224 關鍵所在173 加人1326 亂了1006 科技神器445 未雨綢繆401 知易行難854 必然如此454 夜深人靜780 出戰893 耗誰?1208 只想靜靜360 寧錦一線的過招151 皇太極這是要幹啥892 還有沒有道理講了?555 誰能想到501 會師607 合約(第三更)1164 海上是我荷蘭人的天下1010 木邦70 廷推抓鬮都滾一邊去258 新軍強軍之說757 看傻了1057 關鍵時刻275 大明建設銀行810 主場1313 來自東方的惡魔1318 賴皮戰術756 這也行?727 畜生562 文武之辯135 死心582 安撫國人1034 天下譁然859 做有意義的事(第三更)81 麻木1070 御駕親征165 人權能吃麼1044 期待的一戰582 安撫國人803 切記不可故步自封595 就是這麼容易解決了(第四更)176 京營初整頓252 直言不諱(第四更)867 鄉約(第三更)175 滿桂和曹化淳的反應508 第二選擇(第三更)1223 直播會盟1167 冷眼旁觀1302 光宗耀祖的好機會304 蝴蝶效應之減輕兵災594 派他過來太對了(第三更)251 崇禎朝第一大案(第三更)934 氣勢(第三更)361 報到563 捷報(第三更)326 找後門救人383 明國見聞
663 爲了肥沃的土默川,幹561 浴血奮戰的功勞一定要討回來716 盧象升的決定147 永平陷落614 怎麼和我鬥499 開海禁的兩個難點(第三更)208 絕密對話(第五更)496 堅持1110 完美了麼?450 沒防備872 被鄙視了(第三更)413 擔心不已868 爲了房子889 天子守國門1081 遼東安排247 拼着皇帝責罰也要你們體面1177 羨慕112 勝利274 要想富先修路人心齊泰山移1187 潰不成軍961 說明身份127 輿論的重要性166 重文輕武481 英俄爾岱對上盧象升752 出戰324 狗糧來了686 誤會了665 再次出使993 神兵天降17 學曹操1046 一句話的作用831 將計就計550 一定要御駕親征543 顧全大局844 長江後浪推前浪(第三更)284 游擊戰543 顧全大局174 聊天羣的威懾1057 關鍵時刻1212 一派宗師28 公佈身份260 建虜的細節183 這筆賬划算224 關鍵所在173 加人1326 亂了1006 科技神器445 未雨綢繆401 知易行難854 必然如此454 夜深人靜780 出戰893 耗誰?1208 只想靜靜360 寧錦一線的過招151 皇太極這是要幹啥892 還有沒有道理講了?555 誰能想到501 會師607 合約(第三更)1164 海上是我荷蘭人的天下1010 木邦70 廷推抓鬮都滾一邊去258 新軍強軍之說757 看傻了1057 關鍵時刻275 大明建設銀行810 主場1313 來自東方的惡魔1318 賴皮戰術756 這也行?727 畜生562 文武之辯135 死心582 安撫國人1034 天下譁然859 做有意義的事(第三更)81 麻木1070 御駕親征165 人權能吃麼1044 期待的一戰582 安撫國人803 切記不可故步自封595 就是這麼容易解決了(第四更)176 京營初整頓252 直言不諱(第四更)867 鄉約(第三更)175 滿桂和曹化淳的反應508 第二選擇(第三更)1223 直播會盟1167 冷眼旁觀1302 光宗耀祖的好機會304 蝴蝶效應之減輕兵災594 派他過來太對了(第三更)251 崇禎朝第一大案(第三更)934 氣勢(第三更)361 報到563 捷報(第三更)326 找後門救人383 明國見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