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4 開洋海議

何喬遠所舉的例子,就是讀書人的例子。這個只要是大明人,自然都能知道。

他認爲,讀書和出海很相似。比如說讀書成進士的,在讀書人中能有幾個人?有十之一二麼?那些讀了一輩子書卻一無所獲的人,窮困潦倒,就說讀書誤人,難道事情真得是這樣麼?現實卻是人人都喜歡讀書,就是因爲讀書有可能會中進士,從而出人頭地。

由此類比,出海也是一樣,有發家致富的前景,雖然有危險,但還是人人都願意去。所以不要拿這樣的例子當藉口來禁海,這並不妥當。開海的話,就算有海盜,最多劫一兩艘船,危害就止在一兩艘船上。可一旦禁海,這些海盜就登岸來劫掠,那危害有多大,會有多少人因此受難,這根本就不能比!

何喬遠在奏章的最後,舉了宋時開海的例子。說市舶司當時設在泉州,有三十多個國家過來通商,空前盛況。當時的郡守還會爲他們祈福,保佑出海平安。朝堂朝野,都贊同這事。也因此,宋一代就不怎麼缺過錢。後來宋滅亡,也不是因爲開海禁的原因。

看到這裡,崇禎皇帝不由得看了溫體仁一眼。這一段和當初溫體仁在早朝上的慷慨陳詞如出一轍,難怪溫體仁看到這份奏章後,會藏在袖子裡,找機會給自己御覽了。

他如此想着,便繼續看奏章的最後。

何喬遠又從另外一個方面說了禁海的危害,強調福建多山,交通不便。沒有了海運,只能陸路挑運,使得福建物資匱乏,且這還是小事。他說如今的天下,做生意已成大利,很多人都在經商了,所謂今日天下人無所不爲行賈,說吳越的生絲是夷人最喜歡的東西,他們自己則擅長織造,如果沒有了生絲,他們也就沒有了原料;他們還喜歡江西的瓷器等等。

何喬遠最後說大明現在都是用錢的時候,特別是在北方,要對付蒙古和建虜韃子,更是需要好多錢;而在西南,則有很多好東西堆積在那裡賣不出去,也就無法換成錢。他們沒錢也要造反。這些事情的發生,都讓大明需要更多的錢。

有這麼好的機會擺在這裡,何喬遠希望朝廷重視,重開海禁,爲大明之福也!

崇禎皇帝看完,雖然覺得奏章中有個別地方的觀點或者論據並不妥當,但總體而言,這份奏章是給了他很大的驚喜。

崇禎皇帝手中拿着這份奏章,並不放到御案上,看着溫體仁,帶着點微笑問道:“溫卿怎麼看?”

“陛下,臣以爲,此奏章所言極有道理,臣附和之!”沒有意外,溫體仁的表態就是贊同。

而後,他稍微猶豫了下,最終還是補充道:“臣在年前早朝所言,傳到閩地,何侍郎聽聞,甚是心喜。前些天時,欽差徐尚書更是出手干預海賊李魁奇立斬之事,變更爲押解京師。他以爲是臣在這事上出了力,因此又寫了這份奏章,讓人送到京師來。”

溫體仁說到這裡,便停住了。他是聊天羣中的人,當時就有關注那個水上飄和崇禎皇帝的互動,因此,他一下就知道徐光啓那事是誰的意思。對於這樣一個海盜,皇上並不殺他,反而是要費周折押解來京師,這已經很明白地傳遞了一個信息。

也因此,他對這份奏章有很強的信心。如今地方上也有官紳,雖然是告老還鄉的鄉紳呼應自己的開海之舉,還是熟悉海事的,這就大有作爲了。

崇禎皇帝聽得微微一笑,他知道以溫體仁的精明,肯定也猜出來,徐光啓那事是自己安排的。於是,他就問道:“那李魁奇可曾押解到京師了?”

對於這事,溫體仁雖然貴爲首輔,可和他有關,自然有操心。因此,他馬上就奏道:“回陛下,海賊李魁奇在今日早間押解到京,如今關押在刑部大牢。”

崇禎皇帝一聽,頓時來了興趣,當即下旨道:“押他來,朕要見見。溫卿也聽聽。”

“遵旨!”溫體仁自然沒有意見,心中欣喜,立刻回奏道。

過了沒多久,四名東廠番役就押着一名戴着手鐐腳銬的矮壯黑漢子進殿了。

這漢子就是李魁奇,之前被押解進京時,路上聽劉金生說,是他買通了一個朝中有關係的人才把他救下。至於進京後的事情,他讓李魁奇放心,一定不惜代價繼續重金賄賂那人,肯定能把他救出去。

此時,才關進大牢,就有東廠番子來提他,更爲關鍵的是,還提到紫禁城來了,這讓他相當吃驚。

他有點納悶自己那義子到底賄賂了誰,能量如此之大,這是驚動了皇帝?他有點摸不準,這到底是好事還是壞事,他的命運到底將如何?

就算他曾是縱橫海上的一代海盜,可這進了皇宮後,那心就很是忐忑。這其實不管他是生是死的事情,而是他說到底還是一個遠在福建那邊的老百姓,如今這殿內可是大明皇帝。對他來說,這是一個威嚴的符號。

一進了殿,甚至都不敢擡頭看,便跪了下去,按照傳聞中的方式,山呼萬歲。

崇禎皇帝見他跪那麼遠,不由得有點搖頭。沒想到這樣一個人物,見到自己也緊張了。他明知故問道:“你就是李魁奇?”

聽着聲音有點年輕,讓李魁奇有點意外,不過他不敢多想,低着頭連忙回答道:“草民……罪人是李魁奇。”

“朕問你,如若朝廷開海禁,朝廷獲利多否?最大的阻礙是什麼?”崇禎皇帝開門見山地問道。

這兩個問題很重要,最瞭解情況的,最具權威性的,應該就是這些縱橫東南海上的大海盜了。

李魁奇就是打死他也想不到,皇帝竟然不是問罪於他,反而問出了這麼一個問題。他驚訝之極,當即忘記了一切,擡頭看向聲音來處。發現年輕的皇帝正看着他,邊上還有一名穿緋袍的老頭也在看着他。

“啊……這……”一時之間,李魁奇有點不知道怎麼回答了。

感謝月月成珏的打賞,欠下的一更大概在下午5點左右還掉。

40 任重道遠605 消息104 昌黎危急1218 鷸蚌不相爭,大明怎麼來得利?1187 潰不成軍275 大明建設銀行31 君王死社稷1158 沒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300 豪格開價(第三更)708 人心之策104 昌黎危急752 出戰668 大清皇帝不是那麼好當啊(第四更)859 做有意義的事(第三更)654 八百里加急1164 海上是我荷蘭人的天下829 全都悄然出行1165 他要戰那便戰!706 兩把大鉗子1005 今日朕之將士將飲馬北冰洋56 竟然連老女人都有興趣154 這都是小意思(第四更)1238 對倭策略的改變520 爲了秦地百姓202 收心148 報復1195 契約精神6 平臺召對283 新得聊天羣系統97 指天爲誓937 這是要幹嘛?1009 出兵洞吾179 有本事把印第安人也拉進來(第五更)745 偷懶161 胡扯的下限680 放長線釣大魚1082 反常的豪格467 居中調度434 煮酒論英雄1117 新的誓言1184 死要面子活受罪319 盧象升凱旋23 暗潮涌動812 江湖相遇666 明軍666303 求助鄉紳54 朕要一塊算賬465 火燒連營1015 江湖漢子1084 凱旋633479 皇太極的規劃306 誘餌985 從被動到主動710 原來是這樣636 營嘯(第四更)394 被撞破了1104 專家會議80 奉旨逛怡紅院930 散夥1288 迴歸804 假意招撫1131 主心骨615 破襲戰738 泡湯了1181 首戰1227 永遠銘記的一夜439 老鼠出洞331 輿論要掌控1068 皮之不存毛將焉附717 集中全力1121 鹽政之議1058 真有內奸1284 是誰是誰還是誰?182 晉商會議422 鐵模鑄炮結果出來了538 沒有穩重老臣的勸諫啊384 孫傳庭436 各取所需223 主子心裡苦啊1101 沒有澳門了114 宋之楊再興1100 崇禎皇帝的底氣838 答非所問469 一招鮮(第四更)1255 前車之鑑1258 裝吧705 轟轟轟147 永平陷落1132 求援780 出戰119 知人善用355 買命錢(第三更)459 撤退的話難說啊745 偷懶337 這事聽着怎麼就是真的呢(第三更)921 誤會583 明軍打了一個大勝仗(第三更)512 大明劉家將538 沒有穩重老臣的勸諫啊
40 任重道遠605 消息104 昌黎危急1218 鷸蚌不相爭,大明怎麼來得利?1187 潰不成軍275 大明建設銀行31 君王死社稷1158 沒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300 豪格開價(第三更)708 人心之策104 昌黎危急752 出戰668 大清皇帝不是那麼好當啊(第四更)859 做有意義的事(第三更)654 八百里加急1164 海上是我荷蘭人的天下829 全都悄然出行1165 他要戰那便戰!706 兩把大鉗子1005 今日朕之將士將飲馬北冰洋56 竟然連老女人都有興趣154 這都是小意思(第四更)1238 對倭策略的改變520 爲了秦地百姓202 收心148 報復1195 契約精神6 平臺召對283 新得聊天羣系統97 指天爲誓937 這是要幹嘛?1009 出兵洞吾179 有本事把印第安人也拉進來(第五更)745 偷懶161 胡扯的下限680 放長線釣大魚1082 反常的豪格467 居中調度434 煮酒論英雄1117 新的誓言1184 死要面子活受罪319 盧象升凱旋23 暗潮涌動812 江湖相遇666 明軍666303 求助鄉紳54 朕要一塊算賬465 火燒連營1015 江湖漢子1084 凱旋633479 皇太極的規劃306 誘餌985 從被動到主動710 原來是這樣636 營嘯(第四更)394 被撞破了1104 專家會議80 奉旨逛怡紅院930 散夥1288 迴歸804 假意招撫1131 主心骨615 破襲戰738 泡湯了1181 首戰1227 永遠銘記的一夜439 老鼠出洞331 輿論要掌控1068 皮之不存毛將焉附717 集中全力1121 鹽政之議1058 真有內奸1284 是誰是誰還是誰?182 晉商會議422 鐵模鑄炮結果出來了538 沒有穩重老臣的勸諫啊384 孫傳庭436 各取所需223 主子心裡苦啊1101 沒有澳門了114 宋之楊再興1100 崇禎皇帝的底氣838 答非所問469 一招鮮(第四更)1255 前車之鑑1258 裝吧705 轟轟轟147 永平陷落1132 求援780 出戰119 知人善用355 買命錢(第三更)459 撤退的話難說啊745 偷懶337 這事聽着怎麼就是真的呢(第三更)921 誤會583 明軍打了一個大勝仗(第三更)512 大明劉家將538 沒有穩重老臣的勸諫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