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3 開海禁

奏章打開,只是一看標題,崇禎皇帝不由得便是眼前一亮。這標題,竟然是《開洋海議》!

這是什麼人竟然有如此眼力,知道要開海禁!崇禎皇帝想着,不由得很是好奇,連忙拉到最下面去看署名,卻發現是已經告老還鄉的何喬遠。

這個人,崇禎皇帝有印象,知道他字穉孝,福建晉江人。生於明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如今已是七十二歲,這年齡算大了。

一想起這個人,他又馬上想起去年初,何喬遠請辭的時候,也曾上過一份奏章,曰《海上小議》。

只是很遺憾,當時的崇禎皇帝,並不是如今這個由後世靈魂穿越的崇禎皇帝,對於何喬遠的那份《海上小議》的奏章,並沒有引起重視。

此時崇禎皇帝想起,或者是靈魂融合的原因,他的記憶甚好,一下便想起了當時那《海上小議》的奏章內容。

當時何喬遠在奏章中提到,大明以前有收海稅,但後來海盜猖獗之後,朝廷又因爲沒有餉銀剿滅海盜,以至於走正常途徑的商人日益減少。呂宋那邊的人見我大明販運過去的貨物日漸減少,就和臺灣那邊的人做交易,這稅錢都被海盜、紅夷給賺了去。

何喬遠建議,朝廷要重新收海稅,並讓鄭芝龍清剿海盜。這個人知道海盜巢穴在哪,且又常在海上慣海戰之事,有他出面,定能剿滅海盜的。

不過鄭芝龍歸降後,朝廷沒錢給餉,這剿匪的錢一直是鄭芝龍自己掏錢。這種事情不能持續太久,否則要是有一天,鄭芝龍的錢耗完了,他怎麼辦?如果又叛了去的話,這海盜誰來剿滅?以前曾有旨意讓浙江、福建、廣東三省聯合剿滅海盜,可最終這個事情,就沒有一個省份有動作,原因都是沒錢出兵。

當下的律法,殺人者死!可爲什麼殺人,如果不查清楚,只是單單用殺人者死來判案的話就有失公允了。何喬遠甚至舉了個例子來說明這個論點,而後馬上又說到海盜的事情。

他在奏章中說,海盜也不能一竿子打死,其中各種情況的都有,希望朝廷慎重對待。聽說李魁奇也想被招安,他建議是接受招安。至少把李魁奇招安後,就能把他掌握住,事後再想怎麼處置他都可以。如果不答應的話,就算讓鄭芝龍去剿滅他,也要耗費錢糧和人命,這種事情不划算的。

崇禎皇帝回憶到這裡,不由得暗歎這何喬遠不愧是福建人,對於海事方面,比大明大部分人都要知道得多。他講得那些都有道理,只是很可惜,原本的崇禎皇帝並沒有重視。否則的話,開了海禁收稅,也不需要再追加遼餉,搞不定大明朝還能再延續一些年了。

如此想着,崇禎皇帝心中暗暗感嘆了一下,而後有點迫不及待地看起了手中這份《開洋海議》的奏章。

“竊謂海者閩人之田也。閩地狹窄,又無河道可通舟楫,以貿遷江浙兩京間,惟有販海一路,是其生業……”

何喬遠從福建的實際情況分析開篇,從太祖皇帝禁海開始說起,首先論證了一個觀點。就是禁海並沒有什麼卵用。不管誰誰誰,用了多麼嚴厲的措施來實施禁海的國策,最終的結果卻導致海盜橫行,民不聊生。

不過從萬曆初年開始,朝廷曾經開洋稅於漳州海澄縣,其時收稅共得十三萬餘金,人民安樂,軍餉饒足。當時販賣南洋的利潤很高,海外有銀山都自溢,不像大明這樣還要鑿井之類。言外之意,就是開海禁的好處多多。

只是後來紅夷作梗,劫奪於貨,以致盜賊效仿的越來越多。當時地方官府就稟告朝廷,說只有斷絕開洋之稅,才能讓那些當海盜的賊人得不到任何東西。

於是,又開始了禁海。可這麼一來,海盜就開始上岸劫掠了,還是不得安寧。另外,走私的人也多了,禁海只是讓朝廷沒了收入,僅此而已。

何喬遠接着又詳細介紹了所謂的紅夷,說紅夷本國名加留巴,呂宋本國則佛郎機也。他的這個認識,還只是停留在南洋層面,並不知道歐洲那邊的情況。不過這個認識,對於大明這時代的人來說,已經難能可貴了。

一開始的時候,這些紅夷在呂宋那邊有強買強賣情況,被我明人所不喜。也因此,多不和紅夷貿易。於是,那些紅夷就開始搶劫了。何喬遠認爲,這些紅夷的本意其實還是想貿易來獲取利益,並不真得是要一開始就搶劫的。現在那些紅夷佔據了臺灣,和海盜合作,收取海貿稅收。

對於臺灣這個地方,何喬遠就怕朝廷中無人知曉,也做了解釋,甚至說明了坐船多久到,讓人能有個概念。不過確實也是,在這個時候,大明其實壓根就沒在意臺灣這種島嶼。

何喬遠還介紹了現今海上的基本情況:說據今日呂宋、紅夷二夷入我近地而論,此所謂東洋者也。此外,尚有暹邏、柬埔寨、廣南、順化以及日本倭,所謂西洋也。

他特意介紹了這些地方的特產,比如說暹邏出犀角、象牙、蘇木、胡椒,如西留巴,又出西國米、燕窩,他番所無。柬埔寨、廣南、順化亦出蘇木、胡椒,日本雖然也海禁,可照樣有人走私其特產白銀出來。這些貿易現在都是在臺灣,而我大明卻收不到一分稅銀,真得很遺憾。

何喬遠甚至在講述了那麼多之後,給出了他的開洋主張:說大販則給引於呂宋,小販則令給引於雞籠、淡水;在紅夷者,則給引於臺灣,省得奸民接濟,使利歸於我,則使泉州一海防同知主之。其東洋諸夷及大販呂宋,則仍給引於漳州,使漳州一海防同知主之。興販大通,生活有路,賊盜鮮少,此中國之大利也。

他在奏章中說,雖然開海確實有風險,出海者十人九敗,其得成家者十之一二耳,可人卻還是會爭趨之。爲此,他打了個所有大明人都知道的例子,來證明這個事情其實不用太危言聳聽。

說實話,我查到這些資料的時候,是相當吃驚的,沒想到明末有人提出了這些建議。我相信不少讀者都未聽說過。而且這事也很重要,因此用自己的話說得直白些,這一章引用的資料就多了點了。各位如果有興趣的,可以自行百度那個奏章名,應該能搜到的,可以通讀奏章原文。

64 明末黨爭,果然名不虛傳965 歷朝未有之良策532 傳國玉璽125 犯大金天威者必誅1040 有的放矢1124 相愛相殺1229 甕中捉鱉和趕羊入圈1182 當野人滅了813 明末王成27 你們怕不怕418 青史留名(第三更)494 奇葩的接頭暗號(第四更)821 糧食(第三更)897 賣軍火399 男人之間的衝突850 各種傳言344 寧玩我的情報網367 集合591 互利共贏?(第五更)494 奇葩的接頭暗號(第四更)206 整編馬家軍(第三更)532 傳國玉璽1204 皇上在行動800 多爾袞的未雨綢繆1178 爲了子孫後代180 道上混的29 前所未有152 糧價125 犯大金天威者必誅1258 裝吧482 就讓你當雙面間諜好了998 江湖追殺令3 結交近侍麼327 鬼畫符230 賜尚方寶劍(第五更)832 套中套798 全都在掌握之中(第四更)1079 榮耀62 京師之亂462 軍魂341 大明參謀長聯席會議428 實力904 冷麪閻王4 第一個任務1016 范文程要活的1236 原來用銀子砸腦門也是好疼的328 反轉49 傳奇人生492 傷卒安排954 實情968 大有可爲955 回瀋陽1026 一切盡在掌握中702 對弈686 誤會了726 自以爲是747 目瞪口呆1193 危和機190 你行你上574 皇太極的新政137 敵明我暗183 這筆賬划算180 道上混的703 勸降150 看來可以1066 殺賊567 舉賢不避親(第三更)853 還想動手打人?1325 都是垃圾708 人心之策538 沒有穩重老臣的勸諫啊988 聊天羣的又一功能227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1245 忠烈侯並左都督1242623 壓力有點大706 兩把大鉗子1233 少小離家老大回1198 要想富先修路301 要挾錢富貴43 一起用膳49 傳奇人生975 東廠辦案(第三更)752 出戰990 聯繫上了1326 亂了288 曹文詔的苦心7 皇帝發飆897 賣軍火1055 老夫比廉頗強多了1214 事實勝於雄辯1260 捅了馬蜂窩481 英俄爾岱對上盧象升1116 明暗兩套694 不戰而屈人之兵374 戰略要地大淩河城401 知易行難1220 曬就一個字166 重文輕武670 放縱
64 明末黨爭,果然名不虛傳965 歷朝未有之良策532 傳國玉璽125 犯大金天威者必誅1040 有的放矢1124 相愛相殺1229 甕中捉鱉和趕羊入圈1182 當野人滅了813 明末王成27 你們怕不怕418 青史留名(第三更)494 奇葩的接頭暗號(第四更)821 糧食(第三更)897 賣軍火399 男人之間的衝突850 各種傳言344 寧玩我的情報網367 集合591 互利共贏?(第五更)494 奇葩的接頭暗號(第四更)206 整編馬家軍(第三更)532 傳國玉璽1204 皇上在行動800 多爾袞的未雨綢繆1178 爲了子孫後代180 道上混的29 前所未有152 糧價125 犯大金天威者必誅1258 裝吧482 就讓你當雙面間諜好了998 江湖追殺令3 結交近侍麼327 鬼畫符230 賜尚方寶劍(第五更)832 套中套798 全都在掌握之中(第四更)1079 榮耀62 京師之亂462 軍魂341 大明參謀長聯席會議428 實力904 冷麪閻王4 第一個任務1016 范文程要活的1236 原來用銀子砸腦門也是好疼的328 反轉49 傳奇人生492 傷卒安排954 實情968 大有可爲955 回瀋陽1026 一切盡在掌握中702 對弈686 誤會了726 自以爲是747 目瞪口呆1193 危和機190 你行你上574 皇太極的新政137 敵明我暗183 這筆賬划算180 道上混的703 勸降150 看來可以1066 殺賊567 舉賢不避親(第三更)853 還想動手打人?1325 都是垃圾708 人心之策538 沒有穩重老臣的勸諫啊988 聊天羣的又一功能227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1245 忠烈侯並左都督1242623 壓力有點大706 兩把大鉗子1233 少小離家老大回1198 要想富先修路301 要挾錢富貴43 一起用膳49 傳奇人生975 東廠辦案(第三更)752 出戰990 聯繫上了1326 亂了288 曹文詔的苦心7 皇帝發飆897 賣軍火1055 老夫比廉頗強多了1214 事實勝於雄辯1260 捅了馬蜂窩481 英俄爾岱對上盧象升1116 明暗兩套694 不戰而屈人之兵374 戰略要地大淩河城401 知易行難1220 曬就一個字166 重文輕武670 放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