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2 孫傳庭升官

只聽他奏道:“陛下,徵虜將軍一戰成名,就是和草原部族之戰。臣以爲,可調其出任大同總兵,以對察哈爾部族!”

徵虜將軍,也就是錦州總兵官吳三桂,當初他率八百騎,在建虜歸路壘兩千多蒙古軍的京觀,而後又突襲草原,報復了兩個部族,屠盡立威而歸,本身並無多少損失。

崇禎皇帝回想起吳三桂的功績,便笑着點點頭道:“吳將軍有初生牛犢的銳氣,敢打敢拼,確實是一員猛將。諸位愛卿,覺得如何?”

首輔提名,皇帝明確贊同,其他人只要不是利益攸關,誰會出來找理由反對。不過也就是閔洪學提醒道:“陛下,寧錦一線調走一位總兵官的話,兵力便薄弱了一些。”

崇禎皇帝一聽,稍微一想,便搖頭道:“讓寧錦軍主動進攻建虜,就前陣子兩位總兵派軍圍剿少得可憐的建虜,都沒有盡全功,被建虜逃走了大部。事後互相指責,彼此之間並沒有默契。朕要光復遼東,怕是指望不上他們。現有兵力,用來守城,卻是沒多大影響,那就這麼定了吧,調徵虜將軍出任大同總兵。”

底下這些臣子沒想到皇帝對關寧軍的印象竟然這麼不好,不過想想也是,剛之前的仗都打成那樣,事後兩個總兵官還互相指責,搞不好,確實還不如一個總兵官駐守,說不定效果還更好。

他們正在想着,就聽崇禎皇帝又說道:“至於吳襄,作爲一名統兵一方的總兵官,卻臨陣脫逃,情節惡劣;且還放走了五千左右的流賊,影響甚大,本應嚴懲,以儆效尤……”

聽他說出對吳襄的判決,底下臣子便馬上把注意力集中了過來,心中都在嘆這個吳襄,爲什麼不堅持會,或者說稍微再鎮定一點,是賊人潰散,而不是進攻,如此大同軍作爲朝廷最大軍力在戰場,軍功絕對不會少,可最終卻因爲主將的膽小,演變成了這種局面,還真是活該!

“但念其爲大明培養了一個好兒子,罪減一等,奪伯爵之位,降爲大同遊擊,戴罪立功,如有再犯,必不輕饒!”

聽到崇禎皇帝對吳襄的最終判罰,底下不少臣子便回過神來了。皇上這是逼吳三桂不得不出任大同總兵啊!否則要不是兒子擔任大同總兵的話,吳襄這個遊擊只要再作戰不力,就是決不輕饒的下場!

這麼一想,閔洪學不由得看了下老鄉的背影,再看看上面的崇禎皇帝,又多明白了另外一層用意:皇上是不是在追究祖大壽潰散回山海關的責任?

當初祖大壽竟然能領軍從京師城下逃回山海關,說明關寧軍已多爲祖大壽把控。之前調任祖大壽到京師,後來又調吳襄去大同,如今再調吳三桂去大同,如此一來,關寧軍中的原有勢力便爲之一換。這些措施環環相扣,一步一步而來,每一步都讓原有關寧勢力不得不遵守。這手段……

他這邊正在吃驚地想着,崇禎皇帝卻在對溫體仁吩咐道:“內閣就按此擬旨吧,對於徵虜將軍那邊,其少年英雄,須多加勉勵之,可適當透露朝廷戰略,令其做好對土默川各蒙古部族的作戰準備!”

“臣遵旨!”溫體仁和崇禎皇帝已經有了不少默契,立刻便迴應道。

這時,一直沒發言的吏部尚書出列奏道:“原大同巡撫張宗衡已升任宣大總督,如今職位空缺,陛下既然決定用兵土默川,臣以爲,此職位不宜再一直空缺!”

在原本的歷史上,張宗衡是要到崇禎四年纔出任宣大總督,如今因爲蝴蝶效應,已經有所改變。

崇禎皇帝一聽,覺得很有道理,便馬上想到了一個人選,就是剿滅流賊時立下大功的原郎中孫傳庭。其有帶兵能力,也有膽識,擔任巡撫坐鎮邊關應該是合適的。

這麼想着,他正要宣佈時,卻又聽首輔溫體仁出列奏道:“陛下,臣剛收到閩地來的奏報,請陛下御覽!”

這不是還在說大同的事情麼,溫體仁卻突然扯到閩地去,這是什麼鬼?

崇禎皇帝也不明其意,不過他知道溫體仁不會無的放矢,便點頭讓內侍呈上奏章先看了起來。

這奏章自然是何喬遠所上,崇禎皇帝一看之下就明白了溫體仁的用意,是想借機調福建巡撫熊文燦改任大同巡撫。

得到這個結論,他馬上藉着看奏章的機會考慮了起來。

過了好一會後,崇禎皇帝才放下奏章,微笑着說道:“福建巡撫熊文燦在巡撫福建期間,招安賊人,平定海事,功勞不少。如今晉地流賊雖滅,可賊人散落各地不少,其對賊之事上經驗豐富,特調任其出任大同巡撫,諸位愛卿以爲如何?”

熊文燦和這些大佬沒多大關係,在原本的歷史上,他是一直待在福建和鄭芝龍湊一夥。後來因爲剿賊平復海事的功勞,而流賊肆虐中原,無人可用之際,被人舉薦給崇禎皇帝,讓他負責總督剿滅流賊。於是,他在再三推辭不得的情況下,用他拿手的招安手段招安了張獻忠等人,結果被張獻忠坑死了!

朝中這些大佬對皇帝的意思並沒有反對,只是有點奇怪,皇上剛之前說大同巡撫的重點職責其實是要關注草原,以待他日用兵。可此時說來,卻是在說大同巡撫要平復賊事,這中間,皇上是另有用意吧?

他們沒看到那份何喬遠的奏章,自然不知道崇禎皇帝這麼做的原因,其實是要讓開海禁能順利實施,因此這熊文燦就必須要調走。

聖意已決的情況下,調任熊文燦的事情就這麼定下了。於是,原本歷史上由福建人接任大同巡撫的事情不變,只是人卻變了。

崇禎皇帝接着又宣佈道:“原稽勳郎中孫傳庭剿賊之八里鋪一役中,立功甚大,朕心甚慰。如此國之棟樑不可荒於朝野。傳朕旨意,封孫傳庭爲左都副御史,巡撫福建!”

明天還更!

161 胡扯的下限283 新得聊天羣系統605 消息371 新軍配屬354 開洋海議1086 世襲之革新682 羣策之力415 沒得選930 散夥1232 南洋是大明的了568 一個大捷接着一個大捷1314 有仇報仇,沒仇讎富1133 值547 強者爲王654 八百里加急85 信不信(加更)256 禍不單行976 光明正大的第一炮(第四更)526 當尿壺1087 沙普之亂180 道上混的1169 錢家623 壓力有點大102 矛盾793 祭奠872 被鄙視了(第三更)968 大有可爲201 按釘子729 夜襲蓋州1018 盛典1009 出兵洞吾368 曹變蛟之秀(第三更)70 廷推抓鬮都滾一邊去1034 天下譁然39 難民1308 誘捕666 明軍66638 意料之外1235 裡子面子都要927 大事定也1052 重情重義174 聊天羣的威懾892 還有沒有道理講了?1234 有點懵277 求援(第三更)734 與虎謀皮767 英俄爾岱回來了369 扯皮(第四更)562 文武之辯489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第三更)413 擔心不已1059 舌生蓮花675 比試894 因噎廢食951 誰的責任624 多鐸來了800 多爾袞的未雨綢繆239 白杆軍到133 宣傳型人才709 寧做太平犬不做亂離人679 范文程的出謀劃策1293 民侯255 個個倨傲不訓(第三更)1143 不一樣了的明人842 不好728 定要宰了他們(第三更)195 重點205 負隅頑辯699 我要發呆(第三更)301 要挾錢富貴415 沒得選518 廠公子1302 光宗耀祖的好機會623 壓力有點大783 清宮劇490 又見京觀(第四更)781 上中下三策113 陳二重傷435 約定(第三更)1196 這句話纔是真理634 無恥895 服舍違式1214 事實勝於雄辯1132 求援710 原來是這樣241 馬張是你360 寧錦一線的過招258 新軍強軍之說1158 沒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598 離間計1300 懵逼288 曹文詔的苦心673 敵人的敵人1296 查理一世的震驚(爲風昂駒萬賞加更)886 不就是輿論戰麼!922 欽差總督東廠官校辦事太監是也(第三更)1116 明暗兩套138 民議820 一直是個謎778 新的高度
161 胡扯的下限283 新得聊天羣系統605 消息371 新軍配屬354 開洋海議1086 世襲之革新682 羣策之力415 沒得選930 散夥1232 南洋是大明的了568 一個大捷接着一個大捷1314 有仇報仇,沒仇讎富1133 值547 強者爲王654 八百里加急85 信不信(加更)256 禍不單行976 光明正大的第一炮(第四更)526 當尿壺1087 沙普之亂180 道上混的1169 錢家623 壓力有點大102 矛盾793 祭奠872 被鄙視了(第三更)968 大有可爲201 按釘子729 夜襲蓋州1018 盛典1009 出兵洞吾368 曹變蛟之秀(第三更)70 廷推抓鬮都滾一邊去1034 天下譁然39 難民1308 誘捕666 明軍66638 意料之外1235 裡子面子都要927 大事定也1052 重情重義174 聊天羣的威懾892 還有沒有道理講了?1234 有點懵277 求援(第三更)734 與虎謀皮767 英俄爾岱回來了369 扯皮(第四更)562 文武之辯489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第三更)413 擔心不已1059 舌生蓮花675 比試894 因噎廢食951 誰的責任624 多鐸來了800 多爾袞的未雨綢繆239 白杆軍到133 宣傳型人才709 寧做太平犬不做亂離人679 范文程的出謀劃策1293 民侯255 個個倨傲不訓(第三更)1143 不一樣了的明人842 不好728 定要宰了他們(第三更)195 重點205 負隅頑辯699 我要發呆(第三更)301 要挾錢富貴415 沒得選518 廠公子1302 光宗耀祖的好機會623 壓力有點大783 清宮劇490 又見京觀(第四更)781 上中下三策113 陳二重傷435 約定(第三更)1196 這句話纔是真理634 無恥895 服舍違式1214 事實勝於雄辯1132 求援710 原來是這樣241 馬張是你360 寧錦一線的過招258 新軍強軍之說1158 沒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598 離間計1300 懵逼288 曹文詔的苦心673 敵人的敵人1296 查理一世的震驚(爲風昂駒萬賞加更)886 不就是輿論戰麼!922 欽差總督東廠官校辦事太監是也(第三更)1116 明暗兩套138 民議820 一直是個謎778 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