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3 應對之策

皇上也真是,正在討論着對虜作戰的大事,他自己倒好,也不知道在想什麼,竟然開小差了。

這是文華殿內臣子共同的心聲,至於遠在其他地方的,自然就不知道了,傳聲的王承恩,劉興祚他們也不會對他們說皇上正在發呆。他們那幾個,頂多就是有點奇怪,怎麼沒有信息傳過來了。

崇禎皇帝掃視了一遍底下臣子們的臉色,多少都猜出了一點他們的心思。估計是自己沉思地時間過長了!呵呵,誰叫朕是皇帝,發呆怎麼了,更何況朕還不是發呆呢!

隨意想着,他忽然微笑着說道:“朕決定了,不管建虜到底有什麼陰謀詭計,我們大明只要按照最有利大明,最不利於建虜的方式來就行了!”

一聽這話,衆人不由得一愣,沒想到皇上發呆之後說出這樣的話,那也就是說,他是一直在考慮這事。這麼說來,倒是錯怪皇上了!

溫體仁這麼想着,便先開口問道:“陛下,何爲最不利建虜而最利我大明的方式?”

其他臣子也關注着,心中不知道皇上想出了什麼好點子?

於是,崇禎皇帝就把自己的想法說了一遍,而後強調道:“諸位愛卿不要忘記了,建虜目前最缺的就是糧食,大軍一動,糧草要消耗多少,這點畢卿應該清楚……”

畢自嚴點點頭,心中想着,建虜要消耗糧食,可我大明也要消耗糧食啊!不過幸好的是,這次從建虜手中搶來了不少糧食,算是拿建虜的糧食去耗建虜的糧食,還行!

“……因此,不管金州這邊如何,蓋州戰役,我們要照打,新軍是我大明的強軍,就要用在這裡。而建虜在蓋州被我大明光復後,也必然不得不反撲,否則等我大明站穩了腳跟,這後果就不是建虜能承受得了的!”崇禎皇帝語氣堅決,說得斬釘截鐵,“至於金州,既然送到嘴上了,那就吃下去好了。朕就不信了,就建虜那點家底,如何能支持得了它兩線作戰!”

他這話說完之後,曹化淳立刻就奏道:“盧中丞以爲,陛下此策妙也,和之前計策乃是環環相扣,他敢保證,建虜攻打蓋州就已是承受不起,更不要說再派軍去攻打金州了!”

盧象升是之前一系列對虜戰役的執行者,因此知道那些戰事對建虜會有多沉重的打擊。也是這個原因,他第一個便表達了贊同之意。

盧象升一說完後,曹變蛟也立刻表達了自己的意思,表示堅決擁護皇上的決策,不就守住蓋州麼,沒任何問題!

殿內羣臣聽了,立刻想象按照皇上所說那樣的話,搞不定等到明年,就不止是金州被光復了,這麼一想,他們就激動了起來。對他們來說,光復遼東,似乎比想象中更有希望,更快實現了!

寧遠,孫承宗等人就在聽着劉王氏轉述御前會議內容,其中的曹文詔不由得感慨萬千。他想起之前的時候,自己還不想讓曹變蛟放棄關寧軍中的官職,離開自己的護佑,去參加什麼新軍的選拔。是曹變蛟一定要去,堅持着自己的意見,最終才迫使自己同意的。

如今看來,還是自己這個侄兒有眼光啊!雖然自己也已經是一方總兵了,可在這御前會議上,卻是不敢說什麼話。而自己那侄兒,卻是在不斷說話,這麼一比起來,曹家算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了!

在他分神的這會功夫,御前會議上已經達成了幾點一致意見。

一,蓋州戰役按照原定計劃,照常由新軍發起並堅守之。

二,金州那邊,由東江軍駐紮。今年冬天,東江軍不再縮在島上過冬,而是把主力放在金州。

三,如果建虜對蓋州圍而不攻,用其主力去攻打金州的話,則關寧軍出動,配合蓋州新軍內外夾擊,一舉擊破圍困蓋州之敵人,兵指遼陽,則建虜必定回救,也就解了錦州之圍。

四,要是建虜對金州放任不管,只是集中主力攻打蓋州的話,如果有必要,金州這邊,盧象升可領驃騎營出動策應。關寧軍也可以出動,策應蓋州,不讓建虜能全力攻城。

這個應對方案,如果換成以前的話,可能不好實施,很有可能會成爲紙上談兵。可如今有天級密探,能夠讓三地實時通訊,就能三地互相間配合緊密,這個應對方案就有了真正可執行的可能!

文華殿內爲主場的御前會議,最終以定策這個方案收尾。羣臣散去時,個個都有興奮之意。不管誰都能看出來,只要能實現這次的戰役目的,就能有效耗掉建虜實力,明年對虜戰事,將會大大有利於大明,光復遼東,不再只是口頭說說而已了!

崇禎皇帝看着他們都退出殿去,他其實還有底牌沒說。建虜那邊的動靜,錢富貴那邊多少也能打聽出來一些。如果戰役真不順利的話,還可以動用手段,迫使科爾沁從建虜背後捅一刀。

不過這是最後的手段,不到萬一,他不想這麼做。畢竟科爾沁那邊主要是海蘭珠親近大明,那布和的態度還有點搖擺,並沒有真正倒向大明,能爲大明所用。

應對方案有了,新軍也到達了旅順進行休整,而先期到達的東江軍,則都往金州那邊開過去,開始鞏固城防。夜不收四處出動,抹去建虜在金州的痕跡,屏蔽建虜探馬對金州的刺探。

建虜探馬從明軍夜不收的強度上,多少也能推斷出一些軍情,反饋到瀋陽後,皇太極自然暗暗得意,還以爲明軍已經落入他的算計之內,便傳旨小黑山那邊的建虜不要刺激明軍。

而明軍又在做攻打蓋州之前的戰役準備,這將是一場大規模的戰事,準備要充分,人員要到位,物資要到位等等。在此期間,也無疑多和建虜有衝突。

一時之間,遼東這邊,似乎一下平靜了下來。只是雙方都知道,這只是暴風雨來臨之前的平靜而已!在這一場交鋒中,皇太極藏了對付國內政敵的目的,而崇禎皇帝則也掩蓋了要提高武將地位的意圖。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

513 精銳與否不是朕覺得400 看天又怎麼了66 蘇鬆重賦108 現場直播第一人248 皇太極是你爹還是你娘1153 南方造勢268 大明皇家水泥公司103 師夷長技以制夷1053 將軍百戰死,朕呢?627 軍紀689 千金市骨(第三更)1104 專家會議1069 終於懂事了1056 天大的好消息513 精銳與否不是朕覺得672 有了210 一切完美65 劉懋974 宦海浮沉1254 年輕好啊106 你全家都是送死的960 升官1151 掌嘴27 你們怕不怕489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第三更)1269 和這些矮矬子拼了452 就得死(第三更)956 都是那該死的漢狗532 傳國玉璽746 擾亂軍心320 新軍成軍752 出戰864 客滿(第三更)808 老子天下第一622 復社1330 大明的敵人只有來自外太空646 殺虜(第三更)151 皇太極這是要幹啥1166 誰扯848 擔心(第四更)328 反轉131 豈會言而無信1242623 壓力有點大461 大陣勢收割1022 崇禎兒子的悲哀601 白眼狼1080 魂兮歸來兮713 入不敷出869 行霸501 會師1112 摔杯894 因噎廢食255 個個倨傲不訓(第三更)337 這事聽着怎麼就是真的呢(第三更)794 一點點的改變1034 天下譁然1274 天皇呢?1006 科技神器939危機中的機(第三更)85 信不信(加更)1038 最後一批糧食838 答非所問263 溫體仁密奏775 誤會(第四更)329 狗官705 轟轟轟223 主子心裡苦啊566 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357 明末禁海的真正原因205 負隅頑辯1177 羨慕849 暴露的風險711 應付一下629 西部草原(第四更)869 行霸567 舉賢不避親(第三更)904 冷麪閻王906 遭遇(第四更)212 你猜這是啥(第四更)273 大明路橋公司764 計劃(第三更)1142 人不自救孰能救之1041 今非昔比1191 還有這操作?506 殺大明使者21 大明有救了441 是飛魚服226 聊天羣模式切換1108 刺探975 東廠辦案(第三更)995 南洋按此例657 御前會議定對策278 拭目以待82 情感頓時爆發了出來988 聊天羣的又一功能425 又遇佳人187 第一個被踢出羣1169 錢家1074 滿清第一勇士的下場
513 精銳與否不是朕覺得400 看天又怎麼了66 蘇鬆重賦108 現場直播第一人248 皇太極是你爹還是你娘1153 南方造勢268 大明皇家水泥公司103 師夷長技以制夷1053 將軍百戰死,朕呢?627 軍紀689 千金市骨(第三更)1104 專家會議1069 終於懂事了1056 天大的好消息513 精銳與否不是朕覺得672 有了210 一切完美65 劉懋974 宦海浮沉1254 年輕好啊106 你全家都是送死的960 升官1151 掌嘴27 你們怕不怕489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第三更)1269 和這些矮矬子拼了452 就得死(第三更)956 都是那該死的漢狗532 傳國玉璽746 擾亂軍心320 新軍成軍752 出戰864 客滿(第三更)808 老子天下第一622 復社1330 大明的敵人只有來自外太空646 殺虜(第三更)151 皇太極這是要幹啥1166 誰扯848 擔心(第四更)328 反轉131 豈會言而無信1242623 壓力有點大461 大陣勢收割1022 崇禎兒子的悲哀601 白眼狼1080 魂兮歸來兮713 入不敷出869 行霸501 會師1112 摔杯894 因噎廢食255 個個倨傲不訓(第三更)337 這事聽着怎麼就是真的呢(第三更)794 一點點的改變1034 天下譁然1274 天皇呢?1006 科技神器939危機中的機(第三更)85 信不信(加更)1038 最後一批糧食838 答非所問263 溫體仁密奏775 誤會(第四更)329 狗官705 轟轟轟223 主子心裡苦啊566 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357 明末禁海的真正原因205 負隅頑辯1177 羨慕849 暴露的風險711 應付一下629 西部草原(第四更)869 行霸567 舉賢不避親(第三更)904 冷麪閻王906 遭遇(第四更)212 你猜這是啥(第四更)273 大明路橋公司764 計劃(第三更)1142 人不自救孰能救之1041 今非昔比1191 還有這操作?506 殺大明使者21 大明有救了441 是飛魚服226 聊天羣模式切換1108 刺探975 東廠辦案(第三更)995 南洋按此例657 御前會議定對策278 拭目以待82 情感頓時爆發了出來988 聊天羣的又一功能425 又遇佳人187 第一個被踢出羣1169 錢家1074 滿清第一勇士的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