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2 崇禎兒子的悲哀

這似乎有點不對,崇禎皇帝有點好奇,便問她道:“怎麼了?”

周皇后可以說是難得的賢良淑德,傳統上的好皇后。可她此時此刻,一反常態,也不答話,只是罕見地白了皇帝一眼,閉上眼睛不說話。

崇禎皇帝見了,有點莫名其妙,仔細瞧去,看着似乎她心中有一肚子氣,還有委屈,那秀眉都皺着。可有事說事,你閉着眼睛讓朕猜又算怎麼回事?

這麼想着,他忽然又醒悟過來,便登陸聊天羣。

果然,一進入聊天羣,就看到周皇后有一條私聊發了過來,敢情是來聊天羣中說話,這個做法倒也不錯,至少那些宮女內侍不知道夫妻倆有矛盾。

不過自從自己上次微服南下時把她拉入聊天羣,卻也沒有見她在聊天羣中有說過公事以外的話,這次是破例了麼?

崇禎皇帝這麼想着,便點開了私聊看去:“聽說陛下前幾日在文華殿有旨意,他日陛下御駕親征之時,不設監國?”

他看到這句話,不由得笑了,原來是因爲這,崇禎皇帝頓時明白原因所在,便回覆道:“是啊,朕有這聊天羣系統,還用設監國麼?”

“可陛下畢竟不在京師,如若設了監國,豈不是更穩妥?”周皇后此時似乎和平時表現換了個人一般,沒有再唯唯諾諾,以崇禎皇帝的意思馬首是瞻,而是立刻就反駁了過來。

崇禎皇帝見了,心中感慨,看來古人後人都是差不多,在網絡中比較放得開。又或者,周皇后也摸清了自己的脾氣吧!他這麼想着,便開門見山地回覆道:“其實你的意思,是想問朕爲什麼不立太子是麼?”

周皇后一見,稍微楞了下,沒想到皇上竟然如此直白。這時候,她忽然感覺,自己似乎有點唐突了。立太子這種事情,可是天大的事情,很多皇帝的禁忌。沒有皇帝,會在這個事情上,被別人所左右。

可是,這又事關她的兒子,周皇后回過神來後,便又回覆道:“可是妾身不夠賢良淑德?”

“不是!”崇禎皇帝斷然否認,至少周皇后在爲人做事方面,確實沒什麼可以挑剔的。真要說的話,就是有時候過於死板了一點,沒有多少情趣。

“那可是妾身……”

周皇后的下一句問話還沒說完,崇禎皇帝便直接打斷了,發了一句話過去道:“你別猜了,朕不說的話,你猜到死都不會知道真正原因的!”

周皇后一聽,沉默了,她不知道該怎麼說了。同時也有點好奇,能讓她猜到死都猜不出來的原因,會是什麼原因呢?

崇禎皇帝也不憋她,直接告訴她說道:“朕因爲有這聊天羣系統,因此能額外多活五十年。你說要是朕現在就立慈烺爲太子的話,會不會最終害了他?”

“……”周皇后一見這回答,頓時說不出話來了。額外多活五十年,這得到多少歲去?大明朝……不不不……歷朝歷代,有這樣長壽的皇帝?自己的兒子,怕是要做一輩子太子吧?又或者,連自己的孫子都要做一輩子太子吧?甚至,孫子的孫子……

她已經有點沒法想象了,出現這樣的情況,她從來沒聽過,也不知道該怎麼面對。但至少有一點,現在就和皇帝說太子的事情,似乎確實早了!也很可能,會害了自己的兒子!

看到周皇后沒有再說話,崇禎皇帝便發了句私聊過去道:“放心,朕的兒子,朕都寶貝着。等他再大一點,朕親自給他們授課,傳授前所未有的學識。”

聊天羣的存在,崇禎皇帝的種種匪夷所思的事情,無不證明了崇禎皇帝是多麼地特殊。他的一身本領,怕是天底下最寶貴的財富。周皇后如此想着,心中終於釋然了。

在邊上伺候的內侍宮女,就看着皇后皇帝雙雙閉眼,過了一會後,皇后就陰轉晴,不由得都很詫異,心中想着,難道這就是神交?而後皇后就好了,開心了?

雖然有了這麼一個小插曲,不過京師紫禁城中的大年三十,終歸是喜氣洋洋的。崇禎皇帝的身邊,坐着一大堆妃子,包括新增的那個。其樂融融,不亦快哉!

然而,與此同時,有的人卻沒法好好過年,因爲,聖旨到了。

總督雲、貴、川、湖、廣西軍務兼貴州巡撫的朱燮元有點納悶,不知道皇上爲什麼特意給了他聖旨,指定調動石柱白杆軍前往雲南,閔洪學欽差麾下聽令?難道是那邊又有土司作亂了?可要是土司作亂的話,平定叛亂也是自己的職責範圍,犯不着調過去啊?

這麼想着,他就又納悶了。那閔洪學跑去雲南練兵是什麼意思?之前還以爲是要協同自己平定叛亂?可如今奢安之亂早已平定,甚至連餘孽都投降了。但那邊的練兵卻沒有停止,甚至還要調動有精銳之稱的石柱白杆軍前往?

朱燮元有點想不明白,其實,不止如此,他常年在西南平叛,當今天子的面,都沒見過一次。開始的時候,聽到京師那邊傳來的消息,倒也沒多少意外。可是,自從崇禎二年末,建虜入侵京畿之地開始,皇上的做法就越來越看不明白,或者說,皇上的手段層出不窮,就算經歷世事之多的他,好多事情在一開始的時候都看不明白。

第一次和皇帝的直接打交道,是有關大明建設銀行的事情。朱燮元是浙江紹興府人氏,自認爲對於銀錢方面的事情,會比別人瞭解的多。可當時自己提出的要求,卻被皇上駁回。當時想不明白,可後來纔算醒悟過來,也正是皇上對大明建設銀行分行的維護,才讓其能一直正常經營,帶動了自己轄下民生的恢復。可以說,這大明建設銀行分行,是兵災過後重建得以快速推進的重要因素。

想了半天之後,已是六十七高齡的朱燮元,常年領兵征戰,身體並不是很好的他,感覺有些疲憊,揉了揉腦袋,放鬆了一會。而後轉頭看向掛在牆上的大明西北地圖,卻忽然眼睛一亮,該不會皇上是想對洞吾用兵,收回木邦等地吧?可如果只是如此的話,閔洪學作爲知兵的欽差,應該有足夠的能力完成這事吧?

這麼想着,他又想不明白了。這不是他不夠聰明,而是他所掌握的信息太少。這時候的他,打死都不會想到,皇上非常重視洞吾,已經在謀劃大明擁有印度洋的出海口了。更是有藩王封建海外的國策,以唐王爲第一例,開啓了前所未有的動作。

作爲統兵多年的人,對於皇帝對雲南那邊的佈局,很是不解,這讓他心中有個疙瘩,第二天的時候,便帶着親衛信步到了白杆軍軍營。聽說昨天欽差傳旨之後,就留在這裡沒走,他感覺有必要聊上一聊。

然而,當他到了白杆軍軍營後,卻忽然發現,就在短短地一天時間內,白杆軍上下竟然準備地差不多了,這讓他很是驚訝。

所謂大軍未動,糧草先行。白杆軍這麼神速,大軍開拔所需的錢糧從哪裡來?朱燮元領軍鎮守在這裡,就是一直在爲錢糧發愁,對此也很是敏感。

他是大明封疆大吏,是這裡的最高統帥,自然無需多少顧忌,立刻闖入白杆軍的帥帳,要找秦良玉問個明白。傳旨的一名通政司官員趙宇正好也在,聽明白了他的來意之後,竟然在秦良玉用目光向他請示的時候閉上了眼睛。

這一下,朱燮元也看出來了。敢情是真有什麼事情瞞着自己,對付乃是宣旨欽差,他耐着性子稍微等了一會,怒氣正在慢慢積累的時候,忽然就見到趙宇睜開了眼睛,對朱燮元微微一笑道:“既然朱總督問了,剛纔下官也請示了皇上,得皇上允許,可以讓朱總督知道。”

這話說得朱燮元很是吃了一驚,他遠在西南邊陲,這幾年一直在領軍打仗。可也聽到了廠衛有千里眼和順風耳的能力,不過在他看來,這是以訛傳訛,估計什麼地方誇張了。

但他沒想到,如今宣旨欽差都這麼說,這可不是兒戲,難道天下還真有如此能力的人?簡直不可思議!

撇開這個念頭,他忽然微微也有一種失落感。雖然自己替大明鎮守西南,可新的天子似乎對自己並不是很信任。要不然的話,有什麼事情要瞞着自己?

他在這麼想着,趙宇已經在對他說道:“陛下在前年已定下國策,藩王封建海外,今後大明境內的藩王將一個不留……如此才能解決大明藩王世襲所積累下來的種種問題。如今唐王年輕有爲,是爲第一個封建海外之藩王,目標就是洞吾……”

這個消息,對於不知道的人來說,那就是石破天驚的消息了。自古以來,哪有藩王封建海外的例子?可皇上如此做了,其中好處,其實都不用解釋。大明開國將近三百年,每一代的皇帝,基本都會有世襲藩王出現。如果長期以往下去,大明還有何地不是藩王的封地?朝廷財稅又如何能承擔得了這麼多宗室俸祿?

可這個問題,只要是王朝,不管君王多麼英明神武,全都無法解決!總不能只有太子能世襲皇位,而其他皇子就沒有世襲爵位吧?

對於文官來說,世襲這東西,對他們來說有點遙遠,要封爵基本是不可能的事情。這也決定了,他們的屁股,是不會坐在世襲制這邊的。如今皇上竟然有了奇思妙想,要把世襲藩王封往海外去,這種事情,文官要不支持的話,還有誰會支持?

朱燮元聽得大喜,一下便忘記了之前的不快。甚至他都想到了,還有那些開國所封的世襲公侯伯等等,以後是不是也會封去海外?不過相對藩王來說,這些世襲公侯伯的危害就顯得不是那麼大了。畢竟這些爵位也就一個世子而已。不想藩王的兒子,除了世子之外,其他兒子也有爵位,雖然是逐級降低,可依舊有爵位,人數多了,照樣對朝廷的影響非常大。

朱燮元認真地聽着趙宇的詳細描述,聽着聽着,他的眉頭忽然皺了起來。

趙宇看到,有點誤會,在說完之後,便微笑着解釋道:“此項國策事關重大,唐王這邊未有把握之前,皇上一直要求保密。因此朝中大臣,也只有閣老們知道。各地的總督巡撫,皆如朱總督一般,暫未收到消息。”

如果是之前,朱燮元確實有點生氣,好歹自己是堂堂封疆大吏,按以往,都有廷推的權力,爲大明平定了西南的土司之亂,這等功勞,這等身份還要隱瞞?

可此時聽完了藩王封建海外的事情,他那點不快早已被他拋到爪哇國去了。此時一聽趙宇的解釋,便笑着說道:“非也非也,老夫只是在想,邊境之戰和滅國之戰,烈度完全不同,還有,以此帶來的影響,可能也是非同小可!”

趙宇一聽,有點意外,他連忙問道:“總督對此,不知有何高見!陛下倒是想聽一聽。”

朱燮元聽了,稍微注視了他一會,忽然明白過來,這話該不會是皇帝問的吧?這麼想着,他稍微又想了一遍,才鄭重地說道:“如今朝廷軍隊佔領木邦一線後露有長期久戰之態,而唐王又顯身軍中,且又表明那是唐王之軍。這些事情的背後,只有有人稍微琢磨,便知道此事非同小可……”

唐王出錢收災民,練新軍,也只有點明這軍隊乃是唐王的軍隊,才能讓唐王盡心盡力地慷慨解囊,才能讓唐王對征服洞吾傾注心血。否則藩王封建海外,不落到實處,推行起來必然困難。如此一來,朱燮元作爲局外人,就看到了由此帶來的問題。

wωω.тт kǎn.C○

“……老夫觀那洞吾他隆王,竟然能採用休養生息之國策,說明其是有頭腦之人。這種聰明人,怕是能琢磨出朝廷的意圖。如此一來,滅國之戰,必然會使他狗急跳牆。他隆王全力反撲之下,萬萬不可小覷。”

說到這裡,朱燮元表情嚴肅地說道:“有一點至關重要,還請傳達給皇上,讓閔閣老那邊務必注意,以防功敗垂成,影響藩王封建海外大計!”

感謝anniexie,anniexie,3加3等於Wendy的打賞!

227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1318 賴皮戰術955 回瀋陽433 和張獻忠的比較725 不打你打誰?906 遭遇(第四更)84 吾皇萬歲(加更)116 一個瘋子1056 天大的好消息901 嚴峻律法94 出動92 升遷神速235 徐光啓的請求784 瀋陽京師(第三更)574 皇太極的新政126 國與國的關係702 對弈618 想來就來想走就走(第三更)871 閩粵商人984 貢生都有266 刷26 通州亂局559 高峰408 追賊392 張定國的招供960 升官548 梟雄的下場1103 濠鏡澳夷亂835 膽小如鼠1266 被多爾袞那啥了一次660 西線戰事的隱憂1038 最後一批糧食708 人心之策693 此事必有蹊蹺194 水泥出世387 吊着981 斷子絕戶計1031 皇上要看錄像906 遭遇(第四更)99 劉王氏的勇氣330 小屁孩初露猙獰1022 崇禎兒子的悲哀906 遭遇(第四更)94 出動429 眼見爲實333 俠之大者(第四更)198 封爵838 答非所問764 計劃(第三更)741 這一仗還怎麼打144 錢不是那麼好拿的1100 崇禎皇帝的底氣339 安排吳二狗294 新的作戰方略418 青史留名(第三更)176 京營初整頓1333 爲自己正名326 找後門救人1091 折騰得好536 布和440 細節924 兔子沒來1055 老夫比廉頗強多了264 擋人財路如殺人父母1292 新的封爵途徑128 舉人而已772 吟詩作賦1040 有的放矢71 這個馬世龍到底在幹什麼1206 周皇后的心思949 又吐血啦401 知易行難815 各懷目的450 沒防備1124 相愛相殺69 宋明財稅對比596 爲何而戰(第五更)1046 一句話的作用520 爲了秦地百姓5 興奮了469 一招鮮(第四更)829 全都悄然出行62 京師之亂447 灌了什麼迷魂湯1247 豪奴779 替皇太極瞎操心幹嘛(第三更)502 密謀548 梟雄的下場1244 婚書1104 專家會議543 顧全大局673 敵人的敵人814 他們有背景(第三更)1240 出去裝逼嘛639 會盟480 我大金野戰無敵199 論功行賞182 晉商會議606 下馬威
227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1318 賴皮戰術955 回瀋陽433 和張獻忠的比較725 不打你打誰?906 遭遇(第四更)84 吾皇萬歲(加更)116 一個瘋子1056 天大的好消息901 嚴峻律法94 出動92 升遷神速235 徐光啓的請求784 瀋陽京師(第三更)574 皇太極的新政126 國與國的關係702 對弈618 想來就來想走就走(第三更)871 閩粵商人984 貢生都有266 刷26 通州亂局559 高峰408 追賊392 張定國的招供960 升官548 梟雄的下場1103 濠鏡澳夷亂835 膽小如鼠1266 被多爾袞那啥了一次660 西線戰事的隱憂1038 最後一批糧食708 人心之策693 此事必有蹊蹺194 水泥出世387 吊着981 斷子絕戶計1031 皇上要看錄像906 遭遇(第四更)99 劉王氏的勇氣330 小屁孩初露猙獰1022 崇禎兒子的悲哀906 遭遇(第四更)94 出動429 眼見爲實333 俠之大者(第四更)198 封爵838 答非所問764 計劃(第三更)741 這一仗還怎麼打144 錢不是那麼好拿的1100 崇禎皇帝的底氣339 安排吳二狗294 新的作戰方略418 青史留名(第三更)176 京營初整頓1333 爲自己正名326 找後門救人1091 折騰得好536 布和440 細節924 兔子沒來1055 老夫比廉頗強多了264 擋人財路如殺人父母1292 新的封爵途徑128 舉人而已772 吟詩作賦1040 有的放矢71 這個馬世龍到底在幹什麼1206 周皇后的心思949 又吐血啦401 知易行難815 各懷目的450 沒防備1124 相愛相殺69 宋明財稅對比596 爲何而戰(第五更)1046 一句話的作用520 爲了秦地百姓5 興奮了469 一招鮮(第四更)829 全都悄然出行62 京師之亂447 灌了什麼迷魂湯1247 豪奴779 替皇太極瞎操心幹嘛(第三更)502 密謀548 梟雄的下場1244 婚書1104 專家會議543 顧全大局673 敵人的敵人814 他們有背景(第三更)1240 出去裝逼嘛639 會盟480 我大金野戰無敵199 論功行賞182 晉商會議606 下馬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