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3 貸款之意外

雖然崇禎皇帝在之前的時候已經有交代過,凱旋乃是常事,不需要勞師動衆地迎接。但是,周皇后和監國太子還是帶着文武百官迎出城去。

京師的百姓,當然也願意去湊這種喜慶的熱鬧,最終就又和上一次從遼東凱旋一般,京師這邊,大部分人都出城去迎接王師凱旋了。

他們在皇帝出征的時候,感覺草原上的敵人太難對付了。雖然覺得以皇上的英明神武,肯定能擊敗他們,但是要想全殲他們,就連開國的那些名將,後來的成祖皇帝,也是沒有做到的事情,那皇上能做到麼?

如今他們當然知道結果,皇上做到了!

這個時候,朝中文武官員,京師百姓都覺得,皇上如今在領軍打仗上,真是已經無所不能,什麼樣的仗都能贏!古往今來,估計沒幾個皇帝有當今皇上在統兵打仗方面更厲害的了!

得到這樣的結論,作爲皇上的子民,他們當然也是無比地自豪。不但沒有因爲見多了凱旋而麻木,反而更是熱情高漲,情緒激動。

當崇禎皇帝領軍出現在京師百姓的視野中時,就已經先一步跪下,齊聲山呼萬歲。這聲音之響,再次迴盪在京師上空。

這麼盛大規模的迎接儀式,御馬監轄下三大營的將士們,已經有點習慣了。只要跟着皇帝出征,都能享受這份榮譽。

不過,剛從秦晉兩地邊關重鎮入選京營的六萬將士,那是第一次見。不要說普通將士了,就連援剿總兵吳三桂,面對如此隆重的迎接儀式,那也是熱血沸騰,就感覺自己在外拼殺,歸來有此榮譽,已經是值了!

萬衆矚目啊!這就是好男兒該要有的榮耀!

不過在隊伍的最前面,御駕的後面,卻是一千多名明軍將士,手中都捧着一個骨灰盒。面對皇后、監國太子以及羣臣的恭賀,崇禎皇帝並無多少高興之意,只是轉頭看着那些骨灰盒,肅穆地說道:“能夠全殲河套的建虜,拔除爲虎作倀的烏拉特部和察哈爾部,多虧了將士們的拼死廝殺。看看,他們就是爲了保家衛國,爲了大明西北的安寧,戰死在了疆場上。”

打仗,哪有不死人的!很多人聽了,對此有點不以爲然,正想說話勸慰下皇上時,崇禎皇帝便又接着說道:“每個將士戰死的背後,都有一戶百姓家失去了他們的兒子、哥哥、弟弟,甚至是父親;朝廷雖有一點撫卹,卻絕對不能撫平他們的傷痛。他們都是大明的好男兒,沒有他們的付出,其他百姓就要承受兵災之苦,多少百姓會爲此流離失所,妻離子散家破人亡都不知道!”

京畿之地,在前些年來,每隔幾年,就會被建虜入寇幾次,因此,兵災之疼,京師百姓也都是感同身受的。

此時,聽到皇帝這麼一說,對於明將士戰死的這個事情,很多人就看得更重一些了,心中贊同皇上的這個說法,如果所有的明軍將士都能和建虜拼死廝殺的話,建虜又如何還能在京畿之地肆虐?這些戰死的將士,確實值得表彰、肯定。

崇禎皇帝看着他們的表情變化,心中有底,便點名了大明首輔和工部尚書,當場就吩咐他們兩人道:“朕意已決,在太廟邊上再建一座大明忠烈祠,凡所有爲大明而死,包括死節之官員,戰死之將士,還包括百姓,都能得忠烈之名,入祠享大明百姓之香火,與國同存!逢節之時,太子領百官祭奠,無有太子時首輔領百官祭奠。”

薛國觀等文武官員一聽,都是大吃一驚,這等於是小一號的太廟了。甚至入此忠烈祠的,還得忠烈之名,由太子或首輔領文武百官祭奠,這是多大的待遇!

不過皇上有言明,所有爲大明而死的,都能進祠享香火,這對所有大明人而言,就多了一份可能的榮譽。雖然他們覺得文官死節,要和戰死的大頭兵一樣的待遇,就覺得有點失身份,這怎麼能一樣呢?

但是,崇禎皇帝在一開始說話的時候,就強調了“朕意已決”,他的威望是前所未有的高,讓這些臣子也不敢違背皇帝的意思,特別是此時開始凱旋之際,面對戰死將士的骨灰之前,真要敢這麼說了,他們感覺皇帝鐵血,一個不小心,就會引發皇上震怒,那就倒大黴了。

因此,崇禎皇帝說完之後,文武官員,就都沒有敢在這裡提出異議。

當然了,事後他們在細節上做些心思,襯托下文人死節要比武人戰死更難得,地位更高,那也是必然的事情。

比如,在這忠烈祠中的供奉位置,就有講究吧,誰在最顯眼的位置什麼的,誰在犄角旮旯之地,他們就能花心思了。

崇禎皇帝當然也不會固執到什麼都按自己的意思來,能走出這一步,相對以前來說,已經是進步不少了。文貴武賤這種事情,已經深入人心,不是自己一道旨意,就能真正改變過來的。在小事上做一些適當地讓步,也是一個帝王管理手下應該要掌握的訣竅。

當然,忠烈祠的建立,也不是一句話就可以的,還有很多事情要做。

比如,如何才能評定爲忠烈,可以入忠烈祠,這需要制定一個具體的細則出來纔可以,而不是靠一個模糊的爲大明而死;光是這個細節的討論,就會耗費君臣不少的精力。

還有,修築忠烈祠,要錢吧!忠烈的待遇,和其他要區別開來,肯定也要更多的錢,還有地位名譽上的區別。這些細節,也是要君臣討論的。

對於這些事情,文武百官可以說是沒有一點經驗。

但是,崇禎皇帝的靈魂好歹來自後世,有可以參考的地方;比如烈士的評定和待遇,還有軍中發放標記大明將士的銘牌,這樣就算大明將士戰死,也不至於混淆,將士該有的榮譽就能有。

因此,可以說有關忠烈祠的一切,都是在崇禎皇帝的主導下進行的,這也是崇禎皇帝凱旋迴到京師之後所做的第一件事。

忙着這個事情,崇禎皇帝自然也就要關注和這個事情有關的其他事情了。比如朝廷財政收入的問題。

其他方面,都是符合他的預期,但是有一件事,還是出乎了崇禎皇帝的預料。

大明皇家銀行的各省分行,經過這幾年的推廣,都已經設立完畢。但是,在存貸款方面,卻不是很理想,哪怕是在江南商業氣息比較濃的地方,也是如此。

爲此,崇禎皇帝仔細地翻看了有關信息,最終他發現,貸款的條件限定,因爲怕貸款收不回來成爲死帳,就定得比較高,抵押之物的價值要高於貸款本金纔可以。這讓很多民間商人都比較猶豫,就怕貸款做事虧了之後,抵押物就沒了。

連江南這邊都是如此,其他地方就更不用說了。

由此,崇禎皇帝在文華殿召集羣臣議事,針對這個事情,要他們想想看怎麼應對纔好?

開場白,崇禎皇帝就直接是簡單明瞭地說道:“銀行裡的錢,決不能躺着不動。只有讓他流動起來,讓錢去創造更多的錢,才符合朕設立銀行的初衷。但是如今連江南一帶,貸款的人都是極少,諸卿可有何看法?”

他說這個話的意思,並不是說要賺更多的利差,而是百姓貸款去做生意,就能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讓一部分人先富裕起來。

來議事的這些官員,自然是事先得到通知,知道要說這事,因此也有準備,首輔薛國觀就首先出列奏道:“陛下,民間不敢向銀行貸款,實乃擔心還不起的時候,擔保物被官府沒收,因此畏手畏腳。微臣以爲,要是擔保物不是那麼貴重,或許有百姓會試試?”

其實,還有一個理由,他們都沒敢說。

如果沒有地方都察院的督查,廠衛的督查,那地方官紳絕對樂得去貸款,憑他們的身份地位,這錢到了他們的口袋,再還給銀行,都不會是那麼容易的事情。

沒有了這些有實力的地方官紳去貸款,普通百姓面對朝廷所開的銀行,天然就有一種畏懼感。而且他們的眼光有限,承受的風險有限,種種原因加起來,出現如今這種局面,也是可以理解的了。

東廠提督王承恩也緊跟着出列,向崇禎皇帝稟告道:“陛下,東廠收到一些省份的消息,說有地方官紳在暗地裡也在阻擾民間向大明皇家銀行的分行貸款。只是他們通過私下的合規手段影響,因此當地番役並沒有採取措施。要不,奴婢讓他們去敲打一番,或者抓幾個出來殺雞駭猴?”

在東廠提督的位置上坐了快兩年了,王承恩的話語中,不自覺間也帶了點狠辣之意。

崇禎皇帝一聽,便皺着眉頭問道:“何種合規手段?”

王承恩一聽,立刻把手下報上來的那些消息,當衆說了一遍。

事實上,他已經單獨給崇禎皇帝上奏過了,不過崇禎皇帝覺得這個事情,有必要在正式場合再說一次,就是給這些朝臣說得。

在如今這個年代,存錢到錢莊,那是要給保管費的,很少有說,還會有利息給存款人。另外,錢莊的貸款,包括民間私自的貸款,那利息都是高利貸來的。

可是,自從大明皇家銀行的各省分行設立以來,存錢不但不要保管費,還會給利息;而貸款的利息,雖然比存款的利息要高,卻絕對遠遠低於以前的錢莊貸款利息,更不用說那些私自貸款的利息了。

如此一來,大明皇家銀行各省分行的設立,就動了這些人的利益。而這些錢莊和民間放貸人,又基本上是當地有錢有勢的官紳背景。因此他們自然不想生意被搶,就想搞手段來阻止了。

如果是以前的話,明末亂世,朝廷的威嚴,早已蕩然無存,他們想搞垮大明皇家銀行的分行,有的是手段,行事也不會有顧忌。

但是,這幾年來,大明亂世的局勢得到了根本的遏制。先是皇帝御駕親征,把流賊一網打盡,平定了流賊之亂;而後,皇上下旨,把全國的抗災救災,拔高了最爲重視的程度,救活百姓無數。自然而然地,百姓對朝廷感恩,官府的威信,又開始重新在百姓心中生根發芽。

另外,朝廷不斷取得大捷,皇上又雷霆嚴懲違法亂紀的官吏,單單只是常熟之亂之後的那一次,當今皇上就一口氣罷免或者治罪了一百多地方主官。由此可見,皇上對地方的態度,那是非常嚴厲的。敢要鬧事的,哪怕攜民意對抗朝廷的,都不會有好下場。

如此種種,讓這些利益受損者,不敢輕易去挑釁朝廷威嚴。但是,他們肯定不甘心啊,就又想了別的招數。

比如,一個宗族裡,有人想去銀行貸款,族裡就發話了,貸款可以,不攔,但以後就不是宗族的人,或者宗族內的利益就會被削弱,那又有幾個人敢去銀行貸款?

還有,平日裡有生意往來的,他們又可以通過這種生意往來來拿捏,阻止別人去銀行貸款。

只要有心,類似這種合規的手段,絕對是能找出不少的。能突破種種限制而去銀行貸款的,絕對是非常少的。

王承恩把這個情況一說之後,又立刻殺氣騰騰地向崇禎皇帝奏道:“陛下,這些刁民敢和朝廷作對,奴婢教他們做人,絕對有用!有的人,就是欠收拾!”

聽到這話,薛國觀和其他文官一聽,頓時一驚,要是皇上同意,廠衛不按規矩來的話,後果就嚴重了。

他們這麼想着,正想上奏阻止時,崇禎皇帝就已經開口說道:“不可,任何人,都得按朕,按大明定下的規矩做事。這一點,朕再重申,包括廠衛在內,也不可違背!”

薛國觀等人一聽,心中大喜,看來皇上還是英明的,正待說話時,就聽王承恩迴應崇禎皇帝道:“奴婢遵旨,只是這樣的話,如何奈何那些人,銀行貸款之事又如何推行之?”

529 請大家喝茶458 艱難的抉擇402 陽謀104 有擔當618 死得意外564 開誠佈公(爲songshy萬賞加更)472 多爾袞的強勢757 人生三大喜事208 這腦洞(爲推薦票2萬加更)946 里斯本之戰966 求臣服836 殺一個回馬槍294 開門迎客810 見面禮571 遼東伯727 忙成狗了862 歃血爲盟449 生死置之度外396 完顏阿骨打託夢(爲書友20190203025737197加更)21 悔不當初433 棄暗投明591 可一不可二252 最爲輝煌的時候到了618 死得意外642 狗還能改得了吃55 換帥了麼?722 老漢奸931 智慧男人76 對比433 棄暗投明313 明末最有爲官員之一728 呂宋慘案984 小心思849 什麼仇什麼怨175 不小心就秀了一把731 心中發毛821 一定不會給你們添麻煩442 典型509 一臉懵逼362 沒有想到488 皇上特旨交代的867 陷阱129 簡在帝心156 各有所得948 葡萄牙藩國568 看來倭人還是很重視他們的盟友230 不好,中計了752 你們明不明白?772 叛變283 這是大捷麼?763 偷襲得手48 話不投機半句多631 胡漢三還能回來麼(爲堂主鬥神迴歸加更1/2)301 以彼之道還施彼身508 大喜過望273 畢懋康和宋應星964 末日已經籠罩歐洲554 死不瞑目512 上下一心765 出氣包685 強弩之末354 求援526 必須設省555 盛京,是盛京!948 葡萄牙藩國173 晉商的反擊9 虎落平陽被犬欺139 血債血償(爲唐鐵光盟主加更1/11)959 那是什麼?291 又是五百萬收入764 要死277 觸目驚心615 榮譽的死法?185 一起質問皇帝(爲songshy萬賞加更)983 盤口34 拿本官的弓來807 明軍變了啊680 還是那句老話了84 擔當386 這個蝴蝶效應對大明是好是壞?281 順勢加碼181 晉商有麻煩了(爲堂主文淵閣大學士餘加更1/2)554 死不瞑目854 如意算盤598 大賞979 脫褲子放屁305 “利”705 濠鏡澳協議884 外強中乾503 迎刃而解345 明軍已經爛透了924 打怕了641 選了就別後悔34 拿本官的弓來507 向皇太極和努爾哈赤禱告899 奧斯曼帝國453 一代梟雄54 新官上任415 攻防轉換162 狼煙起(爲老衲欲成魔長老加更3/4)
529 請大家喝茶458 艱難的抉擇402 陽謀104 有擔當618 死得意外564 開誠佈公(爲songshy萬賞加更)472 多爾袞的強勢757 人生三大喜事208 這腦洞(爲推薦票2萬加更)946 里斯本之戰966 求臣服836 殺一個回馬槍294 開門迎客810 見面禮571 遼東伯727 忙成狗了862 歃血爲盟449 生死置之度外396 完顏阿骨打託夢(爲書友20190203025737197加更)21 悔不當初433 棄暗投明591 可一不可二252 最爲輝煌的時候到了618 死得意外642 狗還能改得了吃55 換帥了麼?722 老漢奸931 智慧男人76 對比433 棄暗投明313 明末最有爲官員之一728 呂宋慘案984 小心思849 什麼仇什麼怨175 不小心就秀了一把731 心中發毛821 一定不會給你們添麻煩442 典型509 一臉懵逼362 沒有想到488 皇上特旨交代的867 陷阱129 簡在帝心156 各有所得948 葡萄牙藩國568 看來倭人還是很重視他們的盟友230 不好,中計了752 你們明不明白?772 叛變283 這是大捷麼?763 偷襲得手48 話不投機半句多631 胡漢三還能回來麼(爲堂主鬥神迴歸加更1/2)301 以彼之道還施彼身508 大喜過望273 畢懋康和宋應星964 末日已經籠罩歐洲554 死不瞑目512 上下一心765 出氣包685 強弩之末354 求援526 必須設省555 盛京,是盛京!948 葡萄牙藩國173 晉商的反擊9 虎落平陽被犬欺139 血債血償(爲唐鐵光盟主加更1/11)959 那是什麼?291 又是五百萬收入764 要死277 觸目驚心615 榮譽的死法?185 一起質問皇帝(爲songshy萬賞加更)983 盤口34 拿本官的弓來807 明軍變了啊680 還是那句老話了84 擔當386 這個蝴蝶效應對大明是好是壞?281 順勢加碼181 晉商有麻煩了(爲堂主文淵閣大學士餘加更1/2)554 死不瞑目854 如意算盤598 大賞979 脫褲子放屁305 “利”705 濠鏡澳協議884 外強中乾503 迎刃而解345 明軍已經爛透了924 打怕了641 選了就別後悔34 拿本官的弓來507 向皇太極和努爾哈赤禱告899 奧斯曼帝國453 一代梟雄54 新官上任415 攻防轉換162 狼煙起(爲老衲欲成魔長老加更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