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表面動盪與核心穩定

東四福建會館,由福州會館更名而來。

作爲曾經東林黨的聚會之地,福建會館見證了東林黨曾經輝煌的歷史,可如今隨着東林黨的覆滅,福建會館也逐漸沒落。

如今的這裡不再歸屬東林黨,而是歸於朝廷。

禮部將這裡保全了下來,作爲福建官員、士子們入京的落腳之處,雖然,已經很久沒有地方官再入京了。

今天福建會館難得的熱鬧起來,大批來自福建的士子在這裡集會,高談闊論、吟詩作詞。

周延儒走進這裡的時候還有些恍惚。

如此盛景已有兩年未見。

恍惚之餘便是高興,京城的氣氛近來有些壓抑,張獻忠洛陽稱帝的消息對大明王朝的統治衝擊很大,民間的流言蜚語越來越多。

好在朝廷處置的迅速果斷,曹變蛟已經領軍南下,加上洪承疇從旁協助,想來問題不大。

“那洪承疇在陝西,四萬人尚可全殲高迎祥二十萬流孽,如今又有京營五萬銳健兒,區區一個僞樑,兵不足廿萬,將不過十人,連當年陝北之亂都不如,又能掀起多大的風浪來。”

民間雖多有流言蜚語,但士林之中的普遍情緒還是比較樂觀的。

這種情緒既帶有主觀上對張獻忠的厭惡心理,也有客觀上敵我雙方實力的分析。

張獻忠就算稱帝又如何,難道就比高迎祥厲害了?

高迎祥已經在山西伏誅授首,張獻忠的下場又能好到哪裡去。

“玉繩公來了。”

有士子看到了周延儒,高聲喊了一句,引起許多人的注意,這些年輕的士子便紛紛轉身衝着周延儒作揖。

“後進見過玉繩公。”

周延儒面帶笑意,拱手一圈:“諸位,今日老夫來此是帶着皇命來的,陛下聽聞福建學子入京,特命老夫從皇宮中帶了些點心過來分給大傢伙。”

“多謝陛下!”

“同時,陛下還讓老夫給大家帶句話,陛下說‘僞樑,撮爾之亂,賊酋獻忠,跳樑小醜,朝廷王師挾天威南下,予其雷霆之擊,半載之內必定蕩平。’

近來京城多有消極之流言,陛下希望自各省來京的士子們可以相信朝廷,自發的組織起來,爲朝廷正名,以寬撫民商兩界惶惶之心。”

周延儒言罷又是拱手一禮:“老夫也在這裡替陛下謝過,這安民心之事非有學問之人不可做,故而,有勞各位了。”

“願爲陛下效力。”

聽到朱由檢委以重任,這羣福建士子無不欣喜,倍受振奮。

本就都是年輕人,能有機會爲國家做事誰不覺得激動?

何況朱由檢還派了周延儒親自出面。

吏部尚書,天官了。

面子給的夠足分。

司禮監的太監們分發點心,周延儒滿面笑意的看着,心裡那是對朱由檢無盡的敬仰。

士子之心可用啊。

至於朱由檢玩的這一出到底是什麼把戲,周延儒也算看明白了。

養名、養勢、養威。

養中興之主之名、養匡扶社稷之勢、養千古一帝之威。

朱由檢沖齡踐祚,而這個時候恰恰又是大明朝最危險的時候,國家已經到了瀕臨亡國的懸崖邊,這個時候,天底下沒人相信朱由檢能救大明,因此,便對朝廷失去信心。

各自爲政、不服中央是流於表面的態勢,無論是官員還是百姓都能一眼看出來,所以中央沒有威勢、沒有公信,威信皆無的中央如何統御全國?

然後朱由檢登場開始了他的救國表演。

先是奪權,繼而掠財。

權錢皆備之後,朱由檢便開始打出一套令人眼花繚亂的組合拳。

先是穩定住遼東局勢,不使其進一步惡化,隨後重用洪承疇剿滅高迎祥和陝北民亂。

內憂外患的糟糕局面先穩定住,隨後招安鄭芝龍,撫平海亂,這,都是實打實的成績。

這是第一步,安民心。

隨後朱由檢又養出了一個張獻忠,張獻忠的作用很簡單。

就是倒逼已經和朝廷離心離德的士紳階級重新向中央靠攏。

都說朱由檢纔是庚申國難的幕後黑手,可這事只是捕風捉影,沒證據啊。

信朱由檢還是信張獻忠?

用屁股想也沒人會去選擇張獻忠,這傢伙是個屠夫,走到哪殺到哪,老人孩子一個不放過的殺人魔王,選張獻忠纔是愚蠢。

朱由檢養出了張獻忠,然後帶着天下士林的萬衆期待去剿滅後者!

這是借力,借天下之力。

士林上下踊躍捐獻錢糧,幫助朝廷擴軍京營,這便是實打實借到的力。

張獻忠洛陽稱帝,分裂國家,天下共討之。

說他天怒人怨一點都不過分。

這個時候朱由檢以雷霆之勢將其剿滅,傳遍天下,功勞威名全是朱由檢這個皇帝一個人的。

如此一來,天下會看到什麼?會看到沖齡踐祚,登基才三載的朱由檢接連擺平了國家多少次危機, 這難道還不夠養一箇中興之主的名嗎?

或許這個時候還看不出匹配中興二字的成績,但足以讓天下人心中對朱由檢生出一種印象。

此君,可以中興。

這就足夠了。

有了這個名,朱由檢就能聚民心,聚大勢,聚足以匡扶社稷的大勢!

匡扶社稷之後,朱由檢自然也就養出千古一帝的威了。

現在的關鍵點在於,朝廷能不能剿滅張獻忠?

此刻的周延儒早就成了朱由檢的腦殘粉,別說滅張獻忠,朱由檢就是跟周延儒說人能在天上飛,一個時辰北京到南京,他周延儒都信!

都相信朱由檢能做到!

不單單是周延儒,現在的朝堂之上,誰又不是朱由檢的小迷弟呢?

天下人只看到了國家動盪的表面,而他們看到的,是一個無比穩定的中央核心。

這個穩定的中央核心是什麼?

是陸續入庫的錢糧,是一道道表述忠心,盼望朝廷勘平內亂的奏本,是一支支入京的士子隊伍。

這纔是穩定。

袁崇煥已經很久沒有上疏催餉了,袁可立領導下的東江鎮更不會再來訛詐朝廷了,四川、貴州也不再報土司造反的賊情,轉而代之的是秦良玉的捷報。

這纔是穩定!

一切都在慢慢變好,所以哪怕張獻忠鬧的再兇,朝堂百官都不至於有什麼消極悲觀情緒。

而朱由檢,即將再送給天下人一份大禮,讓整個局面徹底穩定住。

而穩定,將會壓倒一切!

東印度公司的人,回來了。

第24章:光復瀋陽、收回故土第90章:丁鳴鸞、皇太極(5/32)第3章:蟲豸第86章:致命情報第87章:左右爲難的袁崇煥第43章:鄭芝龍的條件第10章:一網打盡第68章:寸土不讓!第37章:狼煙四起第90章:丁鳴鸞、皇太極(5/32)第79章:一切,準備就緒!第60章:徐光啓和西方學術第38章:應對第25章:蒙塵的皇權即將重光第32章:一切,都會慢慢變好第18章:崇禎版奪門之變第30章:溫體仁敲響了東林黨的喪鐘第78章:給袁崇煥提個醒第50章:驚疑第75章:大改革的第一步:貨幣體系第35章:保境安民第19章:天啓七年--庚申事變!第37章:狼煙四起第6章:步步驚心第49章:革職第58章:任他洪水滔天!第18章:崇禎版奪門之變第52章:至死方休第66章:張獻忠稱帝第39章:東印度公司第15章:袁崇煥第30章:溫體仁敲響了東林黨的喪鐘第66章:張獻忠稱帝第44章:各自爲難第22章:南京朝廷的小算盤第34章:消失的錢糧第10章:一網打盡第7章:大禮議第49章:革職第53章:巨大的財政赤字危機第77章:大改革的第三步:軍隊、監察與宗教第69章:己巳協約第36章:蝴蝶的翅膀第67章:表面動盪與核心穩定第42章:三省督師秦良玉第28章:局第53章:巨大的財政赤字危機第58章:任他洪水滔天!第33章:腐爛第7章:大禮議第17章:黨內生隙第79章:一切,準備就緒!第39章:東印度公司第39章:東印度公司第60章:徐光啓和西方學術第41章:張獻忠的建議第9章:真誠還是欺騙?第40章:航海王鄭芝龍第53章:巨大的財政赤字危機第23章:崇禎第10章:一網打盡第69章:己巳協約第30章:溫體仁敲響了東林黨的喪鐘第22章:南京朝廷的小算盤第75章:大改革的第一步:貨幣體系第50章:驚疑第61章:英國客人第15章:袁崇煥第9章:真誠還是欺騙?第1章:拿了崇禎劇本第92章:炮斃阿敏!第13章:帝心如淵第72章:中糧、中棉、中港第47章:重建工作邁出堅實第一步第59章:張獻忠的皇帝夢第24章:光復瀋陽、收回故土第21章:暴君面前無氣節第53章:巨大的財政赤字危機第10章:一網打盡第82章:雙喜臨門(3/26)第11章:東林黨的貪婪第12章:真正意義上的地獄難度第56章:撫卹第40章:航海王鄭芝龍第62章:晉商的政治投資第59章:張獻忠的皇帝夢第21章:暴君面前無氣節第76章:大改革的第二步:海權與選官第71章:廢除一條鞭法第57章:除夕之夜第21章:暴君面前無氣節第34章:消失的錢糧第88章:賭上國運的一戰!第23章:崇禎第16章:再給朕一點時間吧第66章:張獻忠稱帝第14章:權力、銀子、國家。第43章:鄭芝龍的條件第79章:一切,準備就緒!第4章:生死一線
第24章:光復瀋陽、收回故土第90章:丁鳴鸞、皇太極(5/32)第3章:蟲豸第86章:致命情報第87章:左右爲難的袁崇煥第43章:鄭芝龍的條件第10章:一網打盡第68章:寸土不讓!第37章:狼煙四起第90章:丁鳴鸞、皇太極(5/32)第79章:一切,準備就緒!第60章:徐光啓和西方學術第38章:應對第25章:蒙塵的皇權即將重光第32章:一切,都會慢慢變好第18章:崇禎版奪門之變第30章:溫體仁敲響了東林黨的喪鐘第78章:給袁崇煥提個醒第50章:驚疑第75章:大改革的第一步:貨幣體系第35章:保境安民第19章:天啓七年--庚申事變!第37章:狼煙四起第6章:步步驚心第49章:革職第58章:任他洪水滔天!第18章:崇禎版奪門之變第52章:至死方休第66章:張獻忠稱帝第39章:東印度公司第15章:袁崇煥第30章:溫體仁敲響了東林黨的喪鐘第66章:張獻忠稱帝第44章:各自爲難第22章:南京朝廷的小算盤第34章:消失的錢糧第10章:一網打盡第7章:大禮議第49章:革職第53章:巨大的財政赤字危機第77章:大改革的第三步:軍隊、監察與宗教第69章:己巳協約第36章:蝴蝶的翅膀第67章:表面動盪與核心穩定第42章:三省督師秦良玉第28章:局第53章:巨大的財政赤字危機第58章:任他洪水滔天!第33章:腐爛第7章:大禮議第17章:黨內生隙第79章:一切,準備就緒!第39章:東印度公司第39章:東印度公司第60章:徐光啓和西方學術第41章:張獻忠的建議第9章:真誠還是欺騙?第40章:航海王鄭芝龍第53章:巨大的財政赤字危機第23章:崇禎第10章:一網打盡第69章:己巳協約第30章:溫體仁敲響了東林黨的喪鐘第22章:南京朝廷的小算盤第75章:大改革的第一步:貨幣體系第50章:驚疑第61章:英國客人第15章:袁崇煥第9章:真誠還是欺騙?第1章:拿了崇禎劇本第92章:炮斃阿敏!第13章:帝心如淵第72章:中糧、中棉、中港第47章:重建工作邁出堅實第一步第59章:張獻忠的皇帝夢第24章:光復瀋陽、收回故土第21章:暴君面前無氣節第53章:巨大的財政赤字危機第10章:一網打盡第82章:雙喜臨門(3/26)第11章:東林黨的貪婪第12章:真正意義上的地獄難度第56章:撫卹第40章:航海王鄭芝龍第62章:晉商的政治投資第59章:張獻忠的皇帝夢第21章:暴君面前無氣節第76章:大改革的第二步:海權與選官第71章:廢除一條鞭法第57章:除夕之夜第21章:暴君面前無氣節第34章:消失的錢糧第88章:賭上國運的一戰!第23章:崇禎第16章:再給朕一點時間吧第66章:張獻忠稱帝第14章:權力、銀子、國家。第43章:鄭芝龍的條件第79章:一切,準備就緒!第4章:生死一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