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章 增減

“沈長史舉薦範大黑,到底是怎麼回事?”

走出秋湖山別院,李知誥陰沉着臉問周元。

“韓家的癩蛤蟆想吃張大人家的天鵝肉,張大人呢,即便再勉強,但總不能將女兒嫁給一個家兵吧,看到沈大人也頗爲欣賞其人,便說動沈大人舉薦之。誰能想到這姓韓的,沒有半點領情的意思,竟然還埋怨上我們來了,難道說張大人的女兒,還辱沒了他府上的家兵不成?”周元譏笑說道。

“你們是嫌事情還不夠亂的?”李知誥急得直跺腳,但能猜到周元如此做,多半是他父親的授意,也沒有辦法將話說得太重。

李知誥午前來找韓謙,主要是希望匠坊這邊能擴大用工規模,再一個就是匠坊這邊能輪番僱傭屯戶做工。

除開此前的《疫水疏》以及籌建秘曹左司外,韓謙爲龍雀軍所做的最大貢獻,也就是建立匠坊。

匠坊除了爲左司打造一些特型兵甲裝備外,主要還是煤場、磚窯、石灰窯,目前除了批量供應屯宮軍府大量的廉價石炭、石灰、青磚等物資外,同時還從屯營軍府僱傭上千名男女精壯勞力。

雖然匠坊僱傭勞工的工價每天給三升粳米,不算多高,但對這些勞工而言,能在屯種之外得到這筆額外的收入,生存條件要比其他還掙扎着生存的屯戶改善極多。

至少這上千屯戶,衣食能得到基本的滿足。

李知誥昨夜就想說這事,但韓謙聽沈漾說要舉薦範大黑之後,昨天夜裡就推辭太勞累就先走了,李知誥當時還沒有多想,他今早特意拉周元過來找韓謙,原本是希望韓謙同意匠坊輪番僱傭屯戶做工,實際上是希望能讓更多的屯戶,能夠享受到這個好處。

恰如韓謙所說,屯營要是不能解決飢寒之事,又談何軍心歸附?

誰曾想周元他們所做的這些事,觸怒了韓謙的底線,李知誥也不覺得暫時有提這事的餘地。

“都虞候要想辦的這事也容易辦,要麼直接請沈漾大人找韓謙說,要麼就直接將在匠坊做工的這批屯戶徵調出來。”周元知道李知誥的苦惱,建議說道。

匠坊所僱傭做工的人,都是軍府的屯戶,以往爲保障諸多物資的供應,屯卒進行輪訓時,都沒有徵調這部分人。

照理來說,不僅李知誥那邊可以徵調這部分人進行輪訓,周元也能夠徵調這些人蔘加築城等工造之事,就必然迫使韓謙需要另行僱傭屯戶,才能保證匠坊用工不會匱缺。

“你莫要再橫生枝節。”李知誥告誡周元說道。

事情都已經是一團糟了,他父親與殿下正準備爭取能在入冬前率龍雀軍出征,諸多事情都需要韓謙那邊配合協助,他不希望周元再做什麼畫蛇添足的事情。

“僅僅是因爲跟我們這邊有些牽涉,不思籠絡,卻一腳將人踢得遠遠的,這廝也是一個寡恩薄義的主啊!”周元撇嘴朝張潛笑問道,“張大人,你覺得呢?”

“我怎麼覺得可沒有用,卻不知左司所屬之人,知道這事,心裡會有何感受?”張潛笑着說道。

李知誥瞥了張潛、周元一眼,心裡也是暗急,暗感應該找父親好好談一談,要讓周元這樣的人繼續掀風攪浪下去,真未必是好事啊!

…………

…………

李知誥是這麼告誡,周元卻未必會聽命於他。

傍晚時韓謙還在山莊梳理匠坊的事情,周元就派人找上門來,要從匠坊徵調兩百名工匠,彌補秋冬溝造溝渠、城寨的人手不足。

屯營兵戶在農閒及休訓之時,同時也是官役工,周元所主持的工曹,有權從休訓的兵戶裡徵調勞工以興工造之事。

而且周元這次只是從匠坊抽調兩成的人手,韓謙還沒有辦法找三皇子告狀去。

韓謙拿到周元派人送過來的徵調函文,隨手擱在桌案一角,揮揮手讓周元派人說事的小吏出去,說道:“我知道了,周大人要用人,我這邊沒有抓住不放的道理——由各屯寨直接通知到人就可以了,沒有必要跟我說什麼……”

見韓謙臉色陰沉,趙庭兒問道:“是不是將季希堯從敘州調回來?”

匠坊這邊最初是範錫程負責,範錫程去敘州後,韓謙便交給範大黑兼領。

雖然說差強人意,但範大黑到底還是兢兢業業的將匠坊維持下來,同時還照韓謙留下來的部署,新建了煤場及石塘河貨棧等,諸事還算做得妥當。

現在韓謙突然間將範大黑、林海崢都派出金陵,田城、高紹能接手察子房及兵房的事務,但匠坊這邊的事務更多更雜,而周元又硬了心要使絆子,趙庭兒倒建議韓謙將季希堯從敘州調回來統管匠坊。

“……”韓謙緩緩的搖了搖頭,扶窗看着遠山之巔的夕陽將要被山林淹沒,說道,“他們折騰得這麼厲害,我怎麼還能將季希堯調回來呢?”

趙庭兒有些迷惑,奚荏卻嗤然而笑。

“你派人將匠坊那幾個領頭工師喊過來。”韓謙回到書案後坐下,吩咐趙庭兒道。

匠坊就在山莊下方不到一里地,一盞茶的工夫過去,包括煤場的領頭工師,也都跑過來聽候差遣。

煤場在後山十二三裡外,領頭工師平時都要看住現場,看這些人召喚便至,韓謙心知他突然撤換掉範大黑,驚擾不小,又或者他們也已經知道工曹參軍從匠坊抽人的事情了。

韓謙心冷似鐵,暗感晚紅樓及信昌侯府如此折騰,他非但不能將季希堯調回來,甚至還要將真正有培養潛力的年輕匠師都派去敘州,一步步將敘州那邊的攤子撐起來。

至於他原先要在金陵這邊所執行的諸多計劃,此時看來也沒有必要花太多的心思去做。

“稟少主,宋大人剛到匠坊說了,參加南寨修築的人手,明天一早就得到場,築壩以及建水磨坊等事,是不是先暫緩?”範大黑一走,匠坊沒有牽頭的人,幾個領頭工師推出一名五旬左右的老工師鄭通代表他們站出來,跟韓謙說話。

鄭通是跟季福是同一類型的人,都是大匠出身,姓名都是那樣的相似,家人染疫而被迫流落江湖,直到被屯營軍府收編,纔有容身之所,但當世匠戶地位低微,鄭通也是從骨髓就養成謹小慎微、不敢任事的性子。

周元身邊的小吏,在他們眼前就是不敢違擰的“大人”。

韓謙離開金陵之前,就指定鄭通負責磚窯之事,鄭通也是忐忑很久,最後硬是被趕鴨子上架,不敢違背韓謙的命令,纔將這事擔當起來。

鄭通、季福這類人,循規蹈矩還行,做事也不敢有絲毫的馬虎,可能夜裡睡覺都擔心會出岔子,但平素不敢有什麼逾越,也是最大的問題所在。

而韓謙也清楚的知道,這類人對他的認同感最低,在這類人的眼裡,他是另類,是隻能帶來未知危險的漩渦,給不了他們更期待的安定的感覺,只是他的“殘暴”,暫時震懾住這些人不敢反抗而已。

範大黑、林海崢其實也是這類人,所以纔會輕易受到引誘。

想到這裡,韓謙臉色越發陰沉,盯住站在廊前的幾位領頭工師,沉聲說道:“匠坊乃左司所屬,只要我一日執掌左司,你們都要稱喚我爲‘大人’。而你們也要給我記住,除三皇子殿下外,誰都不能對左司指手劃腳,而以後周參軍也好、李都虞候也好,他們身邊的小貓小狗,敢跑到匠坊、跑到左司充什麼‘大人’,都給我亂棍打走。”

跪坐在韓謙身後的奚荏,都能感受到韓謙散發出來的殺氣,看了趙庭兒一眼,心想韓謙這不僅僅是要梳理匠坊,而是要重新梳理左司啊。

“是,少,大…大人。”鄭通等人結結巴巴的應道。

“已經安排下去的事,都不得停,你們也不得有絲毫的懈怠,”

韓謙繼續說道,

“所缺人手,除了將所有年滿十三歲的左司子弟都招用過來外,這次被工曹徵走的匠工,願意送子弟入匠坊做工,只要年滿十三歲的,也都可以推薦一人進來……”

“這麼一去一來,人數怕是要超過很多。”鄭通頗爲忐忑的說道,說話還有些打結。

被徵走的匠工,自然不會錯過推薦子弟進匠坊做工的機會,這差不多已經將用工的缺額彌補上了,又額外將左司子弟都招用過來,這不得一下子多出三四百人?

韓謙也不想擺出一副禮賢下士的謙遜態度,去安撫人心,獨斷專行的說道:

“這事我心裡曉得,除開這些,諸場今後還要爲匠工提供一餐午食;以及左司所屬的子弟,十三歲到十六歲之間,都可以集中到哨院住宿,這些夜裡能夠集中時間讀些書,而他們的食宿等事,也都將由匠坊統管起來……”

秋湖山別院外圍所建的五座哨院,目的是控制進出山莊的山谷要隘,目前暫時歸左司所屬。

此時跟安寧宮及太子一系的矛盾還沒有尖銳對立起來,每座哨院僅僅是派二三人值守,但實際上每座哨院都有五六十步見方,是小型的哨堡,裡面後續還要建造營房,以保證形勢緊張時,能最多供三四百名精銳將卒駐守。

韓謙暗暗估算,這次應該能招五百多少年工,就想着索性將其中那部分屬於左司斥候、察子以及匠師的子弟,先集中起來供給食宿,白天做工,早晚則可以抽時間教習文字算學匠術以及刀弓騎射等事。

即便在最大的危機來臨之前,未必能給他留足在屯營軍府內部批量培養梯隊嫡系力量的時間,但他也至少要優先確保左司所屬的人馬,對他的忠誠不會輕易被他人所動搖。

鄭通等領頭工師沒敢吭聲,畢竟他們自己也受惠不少,便領命先退下去。

第一百九十章 缺口第六百三十七章 獨山津第六百五十章 新軍第一百一十三章 季昆之死第四百三十八章 興兵北進第六十四章 胭脂第一百二十八章 賄賂第四百三十九章 條件第三百八十九章 棄城第七百三十一章 凌雲閣第一百六十八章 世事無常第四百七十三章 真相第五百一十七章 未雨(二)第三百七十七章 山中第三百五十章 郭榮第五百九十九章 宮中(二)第七百六十六章 蜀使(三)第五百六十七章 訊問第九十七章 武陵第六百六十四章 密會第二百五十六章 掌控第一百零九章 訪寨第五百一十一章 赤山會第一百六十二章 奚氏族人第七百零五章 逆犯第七百六十二章 洛陽(三)第二百三十七章 疑案第七百五十九章 關中(六)第四百零五章 老卒第六百一十四章 回京(一)第四百零五章 老卒第三十四章 風未平第六百零九章 發動第一百一十八章 暗線第七百六十七章 賀禮第四百五十三章 清晨第四百八十六章 定計第三百七十二章 大婚(一)第五章 家兵第二百四十二章 驚瀾第五百二十六章 秘策第一百零一章 殺人活命第一百六十章 軟禁第七章 贈弓第一百零三章 州獄第一百零五章 審訊第一百五十一章 滄浪第一百二十三章 窺心第七百六十五章 蜀使(二)第六百二十七章 初春第六百六十四章 密會第四百一十九章 秘信第五百四十七章 形勢第二百四十二章 驚瀾第三百六十五章 過河拆橋第一百一十八章 暗線第七百三十三章 滲透作戰第六百零七章 激戰第四百八十七章 定計(二)第三百七十二章 大婚(一)第三十一章 偏見與疏離第四百三十七章 時不待人第四百九十章 實地第三百六十九章 思州第七百六十二章 洛陽(三)第二百九十九章 裁軍第四百四十八章 婚約第五百七十五章 鏊戰第六百零二章 迎親(二)第三百三十六章 歸來第五百六十七章 訊問第二十章 解惑第六百二十六章 順水推舟第一百一十五章 製圖六法第七百二十七章 崇文殿(二)第五百五十五章 深夜出兵第六百六十二章 得失第一百四十八章 會合第三百七十二章 大婚(一)第五百零七章 起事第一百零三章 州獄第二百一十七章 鍛造之事第三百七十一章 合作第二百一十五章 永春宮莊園第三百二十六章 玄機壺第五百九十八章 宮中(一)第一百三十八章 舉薦爲吏第四百四十五章 大議第七百二十六章 崇文殿第一百六十七章 敘州刑徒第二十五章 文死諫第四百三十一章 和談(一)第二百章 安排第四百九十六章 試探第二百七十五章 守株辰陽第二十一章 授計第四百六十五章 天子之權第五百六十九章 太后還朝第五百零三章 商船第五十四章 再設司曹
第一百九十章 缺口第六百三十七章 獨山津第六百五十章 新軍第一百一十三章 季昆之死第四百三十八章 興兵北進第六十四章 胭脂第一百二十八章 賄賂第四百三十九章 條件第三百八十九章 棄城第七百三十一章 凌雲閣第一百六十八章 世事無常第四百七十三章 真相第五百一十七章 未雨(二)第三百七十七章 山中第三百五十章 郭榮第五百九十九章 宮中(二)第七百六十六章 蜀使(三)第五百六十七章 訊問第九十七章 武陵第六百六十四章 密會第二百五十六章 掌控第一百零九章 訪寨第五百一十一章 赤山會第一百六十二章 奚氏族人第七百零五章 逆犯第七百六十二章 洛陽(三)第二百三十七章 疑案第七百五十九章 關中(六)第四百零五章 老卒第六百一十四章 回京(一)第四百零五章 老卒第三十四章 風未平第六百零九章 發動第一百一十八章 暗線第七百六十七章 賀禮第四百五十三章 清晨第四百八十六章 定計第三百七十二章 大婚(一)第五章 家兵第二百四十二章 驚瀾第五百二十六章 秘策第一百零一章 殺人活命第一百六十章 軟禁第七章 贈弓第一百零三章 州獄第一百零五章 審訊第一百五十一章 滄浪第一百二十三章 窺心第七百六十五章 蜀使(二)第六百二十七章 初春第六百六十四章 密會第四百一十九章 秘信第五百四十七章 形勢第二百四十二章 驚瀾第三百六十五章 過河拆橋第一百一十八章 暗線第七百三十三章 滲透作戰第六百零七章 激戰第四百八十七章 定計(二)第三百七十二章 大婚(一)第三十一章 偏見與疏離第四百三十七章 時不待人第四百九十章 實地第三百六十九章 思州第七百六十二章 洛陽(三)第二百九十九章 裁軍第四百四十八章 婚約第五百七十五章 鏊戰第六百零二章 迎親(二)第三百三十六章 歸來第五百六十七章 訊問第二十章 解惑第六百二十六章 順水推舟第一百一十五章 製圖六法第七百二十七章 崇文殿(二)第五百五十五章 深夜出兵第六百六十二章 得失第一百四十八章 會合第三百七十二章 大婚(一)第五百零七章 起事第一百零三章 州獄第二百一十七章 鍛造之事第三百七十一章 合作第二百一十五章 永春宮莊園第三百二十六章 玄機壺第五百九十八章 宮中(一)第一百三十八章 舉薦爲吏第四百四十五章 大議第七百二十六章 崇文殿第一百六十七章 敘州刑徒第二十五章 文死諫第四百三十一章 和談(一)第二百章 安排第四百九十六章 試探第二百七十五章 守株辰陽第二十一章 授計第四百六十五章 天子之權第五百六十九章 太后還朝第五百零三章 商船第五十四章 再設司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