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四章 定策

接下來,袁國維又說了郡王府對鄂州的安排。

天佑帝免除三皇子楊元溥的均州刺史,使徐昭齡兼領均州刺史,在外人看來是潛逃一事發生後,他對三皇子楊元溥有所失望之後,決定對外戚徐氏進行一定的妥協。

不過,均州不設縣,不僅四座屯營軍府都受郡王府護軍府直轄外,均州長史由柴建兼領,而在周憚調任鄂州之後,均州司馬由李知誥兼領,實際上徐昭齡在均州只是空頭刺史,半點實權都無。

三皇子楊元溥遙領鄂州,沈漾被貶爲鄂州長史,鄂州不設司馬,實際上是沈漾全面主持鄂州軍政事務;此外,周憚率三千精銳調到鄂州任行營兵馬使。

此時朝廷或明或暗,都應該加強對潭州的戒備,區別是投入多大的力度而已。

投入的力度大,就是計劃要對潭州進行用兵;投入的力度小,就僅僅還是對潭州加強戒備,說明朝廷虛弱,內心深處更擔心潭州有什麼輕舉妄動。

所以朝廷明面上不可能對潭州撥出太多的錢糧,沈漾、周憚在鄂州的備戰,包括建造水營的駐泊地、修船場等等,目前只能是郡王府在鄂州籌備貨棧、匠坊的名義暗中墊付。

加上敲詐韓氏所得,郡王府目前手裡有四十萬緡錢,看上去相當可觀,但哪怕是籌備一場中等規模的戰事,也是相當的捉襟見肘。

袁國維借護送張平到敘州宣旨的機會,跟韓謙見面,待返程時,便會留在鄂州,助沈漾蒐集潭州諸縣的情報。

到時候韓謙有什麼必須要聯絡的事情,派人到鄂州便行,能少走幾天的路途。

韓謙又說了敘州這邊的情況。

馮氏奴婢比想象中不堪用,未來只能作爲臨江縣的基礎農戶,擴大臨江縣的農耕規模,而無法直接編爲兵戶,也就無法提供更多的兵源,這也是無可奈何之事。

敘州的其他情況,跟袁國維、張平他們之前所掌握的差不多了。

現在張平他們知道瞞天過海的通盤計劃,但韓家父子手裡就這麼點人手、這麼點資源,實在懷疑他們能在秋冬之前準備到什麼程度。

這時候有淙淙琴音傳來,姚惜水秀眉微微一挑,頗爲訝異的說道:“敘州地處一隅,竟然有琴技如此出衆之人?”

姚惜水以劍舞稱爲一絕,琴技不如蘇紅玉專擅,但品鑑水平卻是一等一的高明。

“應是公廳行首周幼蕊大家在彈琴。”韓謙目光越過院牆,看到一頭黑白斑狸貓臥在牆頭,似乎也沉浸在琴音之中,說道。

驛館與樂營相挨着,與芙蓉園以東隔條巷子的灌月樓,差不多是黔陽城內最爲熱鬧的夜生活場所了。

“前刺史王庾身故,敘州百餘官吏黯然無聲,以一弱女子卻挺身而出解囊買棺助王庾大人屍首返鄉的周幼蕊?”姚惜水問道。

當世風氣開放,還沒有出現後世的男女大防,甚至前朝時還出過女帝,但像周幼蕊這般的奇女人,畢竟罕見。

韓謙點點頭,說道:“便是此女。”

這時間又有一支長笛吹響,與琴音相和。

“這又是誰在吹奏長笛?”張平問道,“琴笛之間藏憂鬱之色啊。”

韓謙看了張平一眼,見他說話眉眼間並無嘲弄,卻是對這笛聲琴音頗有欣賞之意,說道:“敘州主簿薛若谷擅吹長笛,應是薛若谷與周幼蕊琴笛相和。”

他剛纔走進驛館時,便聽人說薛若谷、秦問、李唐三人在周幼蕊那裡喝酒,此時聽周幼蕊、薛若谷琴笛相和之音有沉鬱悲涼之意,想必他們幾人正暗自訴說對他父子割據敘州的不滿吧?

或許他們也沒有想到朝廷會對他父子二人如此軟弱吧?

韓謙也頗欣賞薛若谷以及周幼蕊等人的氣節,但他此時非但不能用他們,想要遮掩潭州的耳目,還要千方百計的打壓他們。

“敘州心念朝廷的忠臣良子卻是不少啊!”春十三娘譏笑道。

韓謙看了春十三娘一眼,起身跟張平、袁國維說道:“那我便不在這裡耽擱了,接下來我會下令解除對你們的監視,方便你們以朝廷特使的身份,與各方勢力接觸。你們要是無事,也可以去聽聽周幼蕊、薛若谷琴笛相和……”

現在不僅敘州的各方勢力,北面的辰州以及西南的應州,都對他父子充滿警惕,張平、袁國維他們過來,則可以對這些勢力進行接觸、試探,以便他這邊能有更針對性的應對。

“這個薛若谷要是有不利你父子二人的心思,要不要我們幫你除掉?”春十三娘水汪汪的眼睛,像鉤子似的盯住韓謙問道。

“你只需負責打探消息,但要不要下手除掉誰,這不是你要關心的。”韓謙眉頭一皺,冷聲說道。

以往在金陵,韓謙還顧忌春十三娘是晚紅樓的人,不會厲聲相待,但此時在敘州,他就不容春十三娘再隨意牴觸他的威勢。

韓謙又想到馮翊、孔熙榮此時也在樂廳晃盪,讓他們有機會跟春十三娘見面,也不知道這是否正確。

春十三娘臉色訕然,算是知道她的嬌豔容顏,在韓謙心裡實在是沒有多少地位。

張平乃至姚惜水希望能避開袁國維,與韓謙有單獨說話的機會,韓謙卻視而不見,站起身來環顧室內,見牆角木架子上用作裝飾的兩隻青瓷大花瓶,走過來拿起來,說道:“我得弄些動靜,讓別人知道我們這次見面談得不太愉快。”

說罷,韓謙走到廊前,接連將兩隻青瓷大花瓶朝院牆砸過去,“嘩啦”一陣響動,樂營那邊的琴笛之音也停頓了一下,想必是這麼大的動靜也將那邊給驚動了。

守在外院的扈衛,嘩的都涌了進來,手按佩刃,皆虎視耿耿的盯住張平、袁國維等人,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情。

“我們走!”韓謙怒氣衝衝的甩袖往驛館外走去。

奚荏追出來,趁韓謙翻身上馬之機,問道:“要是張平他們在黔陽城僅僅滯留數天,怕是釣不到多大的魚吧?”

韓謙點點頭,說道:“想要引蛇出洞,確非短時間內就能速成,但具體要怎麼辦,我待見過我父親再說。”

…………

…………

…………

如今的刺史府後宅芙蓉園內,要比韓謙第一次來敘州時更加風聲鶴唳。

芙蓉園的守衛,要比整個黔陽城的守衛更加重要。

四姓大族未必敢有什麼大的動作,更不要說在形勢明朗之前集結有限的兵力強攻黔陽城了,但刺殺之事,在這片土地上過去可不僅僅就發生一兩起。

之前局勢相當和緩些,馮氏就敢毒殺前刺史王庾,他們還有什麼事情是做不出來的?

從驛館回來,韓謙便直接到芙蓉園西院去見父親。

有十幾名官吏被韓道勳召到芙蓉園問事,範錫程、趙闊、馮繚三人也坐在廳裡參加議事,他們看到韓謙走進來,皆站起來行禮道:“見過司馬大人。”

韓謙恍惚了一下,纔想到張平到敘州宣過旨後,他如今已經是敘州司馬,乃是敘州僅次於他父親、掌握敘州兵馬的第二號人物,以後便可以正式插手敘州的事務了。

敘州除刺史之外,長史、司馬、兵曹參軍以及黔陽縣令等掌握地方軍政大權的核心官職,從前朝中晚期以來,都長期掌握在以馮洗楊向奚等土籍大姓手裡,前後已經長達兩百年的時間。

大楚建國以來,也遵循傳統,唯一的區別就是奚氏在土籍大姓的內槓中被消滅掉了。

韓道勳赴任敘州後,州司馬向建龍之前就上書金陵,請辭州司馬,以試探朝廷對敘州的態度。

金陵遲遲沒有回覆向氏的上書,前後拖延了一年多時間,這次算正式免去向建龍的州司馬之職,以韓謙代之。

韓謙掃眼看過在座的官吏,除了薛若谷、李唐、秦問三人有意疏遠這邊外,土籍大姓的官員也都還是未見蹤跡,但在場所坐的官員,大多數也顯然是不值得信任的,甚至到現在都不確定他們裡有多少人被潭州所拉攏。

想到這裡,韓謙又朝範錫程、趙闊看了一眼。

韓謙到現在都沒有在趙闊身上看出什麼破綻,心想他或許跟陳濟堂、趙啓一樣,有一段不能公開於世的過往,韓家僅僅是他的寄身之所吧?

韓謙朝在座的官吏拱拱手,說道:“我有事找父親與範爺相商,還請諸位大人在這裡稍坐片刻。”

韓謙與父親韓道勳以及範錫程到裡間坐下,示意趙無忌、奚發兒二人守在廊前,防備有人靠近,隨後將郡王府在鄂州的安排說給父親知道:

“陛下不會有太久的耐心,我們要是在入冬前沒有做好準備,陛下也會下旨削藩。馬氏不甘心屈服,龍雀軍便會從鄂州西進。到時候我們在敘州不能出兵配合,想做忠臣就難了!”

韓道勳能明白是韓謙所說是什麼意思,天佑帝使他們父子割據敘州,其實也是在賭。

要是龍雀軍從鄂州出兵,敘州這邊毫無動作,不要說天下悠悠之口,天佑帝、三皇子也絕不會再信任他們父子二人。

“入冬之前,我們能做好準備嗎?”韓道勳擔憂的問道。

“要是按部就班,入冬前我們不可能做好準備。”韓謙說道,敘州的情形原本就要比普通的州縣複雜無數倍,哪裡可能叫他們有按部就班徹底掌控敘州局勢的機會?

範錫程心知韓謙說的是什麼,敘州以外的勢力且不去說,敘州以內,四姓大族以及潭州滲透進來的勢力,都太謹慎、警惕了,所守的城寨又山高路遠,極其堅險。

他們手裡僅一千餘人,即便是強攻一座寨子,傷亡都未必能承受住,不要說將中方城及四姓大族控制的番寨都強攻下來了。

“你想用什麼計謀打破眼下的僵局?”韓道勳問韓謙道。

“唯有打草驚蛇、引蛇出洞二策可用。”韓謙說道。

第二百四十九章 雙爐鍊鐵第四百四十七章 殺機第四百六十七章 出走第五百八十八章 長街第四百九十七章 招安第一百六十九章 彈舉善惡第三百九十五章 赤山軍第一百六十五章 形勢危急第二百一十八章 鄭氏第八十二章 辭行第一百八十二章 東撤第二百六十五章 馮繚(一)第一百一十九章 攔虎路第一百四十九章 渡河第二百六十一章 奪城第一百七十八章 刺殺第八十三章 快速帆船的造法第四百零三章 偷樑換柱第六百三十八章 河朔第一百八十二章 東撤第一百二十八章 賄賂第四百五十三章 清晨第五百六十章 樑帝居心第一百三十四章 秘密第四百四十九章 婚約(二)第三百九十五章 赤山軍第五百九十九章 宮中(二)第一百零二章 威脅第六百四十章 任事第七百六十三章 洛陽(四)第三百六十一章 刺史人選第二百一十三章 雁蕩磯田莊第三十九章 故作大方第三百五十二章 劫持(二)第一百三十八章 舉薦爲吏第七百九十三章 渡江(四)第五百八十七章 閒時雨第一百三十四章 秘密第二百九十六章 緩追(一)第三百四十四章 合流第七百七十一章 聽聞第二百五十三章 故人相見第八十四章 家宴第五百三十六章 秘密第五百一十八章 偷襲第五百零四章 密談第四百六十七章 出走第二百六十一章 奪城第一百二十五章 吃鴨第五百七十二章 李知誥的難處第五百三十章 山雨欲來第六百四十二章 阻攔第七百三十九章 間隙(二)第六百六十五章 瞞天過海第四百三十章 短兵(五)第三百零一章 幽怨第三百二十章 韓師賜教第七百六十二章 洛陽(三)第二百一十一章 夜訪第五百九十章 重逢第七百三十七章 奪寨第一百四十二章 石壩第五百一十二章 石樑縣第二百二十三章 夜間定計第一百四十九章 渡河第七百七十四章 樊川河第七百五十四章 關中(一)第四百七十七章 起事第四百六十九章 刺客第三百四十二章 迂腐第五百六十六章 妖言惑衆第三百七十三章 大婚(二)第四百九十二章 接手第七百七十二章 非議第二十章 解惑第一百五十六章 不敬第六百四十一章 故人第七十五章 楚州館第六百九十章 求去第六百五十九章 稱臣第五十章 互爲一體第七百二十六章 崇文殿第六百零八章 大雪第五百四十四章 撤軍第四百一十三章 南撤(二)第七百六十一章 洛陽(二)第四百三十八章 興兵北進第一百九十六章 再見馬循第六百五十一章 秘使第七百七十八章 炮戰《楚臣》發佈想說的話第四百四十七章 殺機第六百四十章 任事第五百三十章 山雨欲來第二百八十二章 問策第三百五十八章 相逢第三百五十六章 弒第一百一十八章 暗線第六十一章 婚約
第二百四十九章 雙爐鍊鐵第四百四十七章 殺機第四百六十七章 出走第五百八十八章 長街第四百九十七章 招安第一百六十九章 彈舉善惡第三百九十五章 赤山軍第一百六十五章 形勢危急第二百一十八章 鄭氏第八十二章 辭行第一百八十二章 東撤第二百六十五章 馮繚(一)第一百一十九章 攔虎路第一百四十九章 渡河第二百六十一章 奪城第一百七十八章 刺殺第八十三章 快速帆船的造法第四百零三章 偷樑換柱第六百三十八章 河朔第一百八十二章 東撤第一百二十八章 賄賂第四百五十三章 清晨第五百六十章 樑帝居心第一百三十四章 秘密第四百四十九章 婚約(二)第三百九十五章 赤山軍第五百九十九章 宮中(二)第一百零二章 威脅第六百四十章 任事第七百六十三章 洛陽(四)第三百六十一章 刺史人選第二百一十三章 雁蕩磯田莊第三十九章 故作大方第三百五十二章 劫持(二)第一百三十八章 舉薦爲吏第七百九十三章 渡江(四)第五百八十七章 閒時雨第一百三十四章 秘密第二百九十六章 緩追(一)第三百四十四章 合流第七百七十一章 聽聞第二百五十三章 故人相見第八十四章 家宴第五百三十六章 秘密第五百一十八章 偷襲第五百零四章 密談第四百六十七章 出走第二百六十一章 奪城第一百二十五章 吃鴨第五百七十二章 李知誥的難處第五百三十章 山雨欲來第六百四十二章 阻攔第七百三十九章 間隙(二)第六百六十五章 瞞天過海第四百三十章 短兵(五)第三百零一章 幽怨第三百二十章 韓師賜教第七百六十二章 洛陽(三)第二百一十一章 夜訪第五百九十章 重逢第七百三十七章 奪寨第一百四十二章 石壩第五百一十二章 石樑縣第二百二十三章 夜間定計第一百四十九章 渡河第七百七十四章 樊川河第七百五十四章 關中(一)第四百七十七章 起事第四百六十九章 刺客第三百四十二章 迂腐第五百六十六章 妖言惑衆第三百七十三章 大婚(二)第四百九十二章 接手第七百七十二章 非議第二十章 解惑第一百五十六章 不敬第六百四十一章 故人第七十五章 楚州館第六百九十章 求去第六百五十九章 稱臣第五十章 互爲一體第七百二十六章 崇文殿第六百零八章 大雪第五百四十四章 撤軍第四百一十三章 南撤(二)第七百六十一章 洛陽(二)第四百三十八章 興兵北進第一百九十六章 再見馬循第六百五十一章 秘使第七百七十八章 炮戰《楚臣》發佈想說的話第四百四十七章 殺機第六百四十章 任事第五百三十章 山雨欲來第二百八十二章 問策第三百五十八章 相逢第三百五十六章 弒第一百一十八章 暗線第六十一章 婚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