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忙碌

清溪林家被災民滅族的消息就如同瘟疫一般迅速的在雉山縣乃至睦州地界內迅速傳播開來,那些個效仿林家的地主鄉紳們人人自危,爲了避免重蹈林家的覆轍,這些囤積有大量糧食的富紳們紛紛在自家的周圍開設粥場,爲附近的災民提供免費的食物,除此之外還主動地拿出一部分糧種,以極低的價格或者出售,或者借貸給受災的農民。這些舉措在一定的程度上緩解了雙方的對立矛盾,同時也減輕了朝廷在賑災方面的巨大壓力。

此時的李恪早已經回到了睦州,朝廷提供給睦州的賑災糧食也已經運抵睦州。糧食問題得到徹底的解決,下面的任務就是如何開展生產自救。如今已經到了十一月底,天氣已經轉冷,即便是江南的氣溫要高於北方,而且不存在冰凍期,依然是錯過了整整一季的收成。爲此李恪決定免收江南地區的一年農業稅收,以安撫當地農民,同時把這一決定上報朝廷。

解決了糧食問題,睦州通往雉山縣的道路,在當地民衆的齊心協力之下,也已經順利的打通。在朝廷的賑災糧食以及當地富紳們提供的糧種的雙重刺激下,大批流亡在外的災民開始陸續的返回家園,並且在荒廢了的土地上開始播種希望。

由於有李恪提供的石灰消毒法,以及孫思邈配製的預防瘟疫的藥物的存在,睦州地區並沒有發生大規模的瘟疫,這也從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當地百姓對於重建家園的信心。

處理完睦州的賑災事宜,李恪再次返回蘇州。雖說沒有直接的上下屬關係,但是蘇州畢竟還是江南道治府所在地,在老百姓的眼裡蘇州刺史就相當於整個江南道的最大官員,有了什麼當地解決不了的事情,第一反應都是往蘇州跑,希望蘇州的刺史能夠爲他們解決問題。對此蘇州的刺史也是相當的無奈,李恪也只能對此深表同情,而無法予以實質性的幫助。自己這個巡察使雖說確實可以處理整個江南道的事情,只不過自己卻不能常駐蘇州,即便是管得了一時,也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唐初雖說把整個大唐分爲十個道,但是各道卻沒有固定的官員,地方官員最高的職位就是各州的刺史。只有在地方上發生重大的時間,驚動了朝廷,朝廷纔會派出巡察使進行巡視。而平時各道的治府內,並沒有專職的官員處理地方的事宜。思之再三,李恪覺得有必要向朝廷提出建議,在各道設置高於刺史的一級的固定官職。就像是此次的洪災,如果有一個高於各州刺史的官員存在,便可以根據各州的情況進行有計劃的調配,從而減少災害造成的損失

另外,還有一項規定令李恪非常的反感。那就是各州各縣明明建有糧倉,但是當地官員並沒有權利開倉放糧,必須要經過朝廷的批准以後纔可以,否則的話則要冒丟官甚至坐牢的爲危險。此次江南之行,他是深有體會,其中的幾個縣、州就是因爲當地的官員不敢擅自開倉放賑,這才造成一些不必要的損失。不過令李恪感到欣慰的是,很多的地方官員都能夠在危機的關頭,以災民的生死爲重,冒着違反朝廷旨意的危險,置個人安危於不顧,主動打開糧倉放賑。

原本,李恪對於蘇州以及杭州刺史在此次抗洪救災的的過程中,空守着糧倉卻墨守成規的等待朝廷救援深感不滿,但是看在他們也在職責範圍之內兢兢業業、勤勤懇懇的工作,並且沒有絲毫的疏忽大意的地方,所以也只能在暗地裡說他們是平庸無能之輩,表面上還要誇獎他們在工作中的盡職盡責。

江南道的賑災任務終於可以告一段落,李恪也就準備起身趕往嶺南道。嶺南道今夏也曾經遭受暴雨的侵襲,不過萬幸的是並沒有造成嚴重的自然災害。李世民之所以會委派李恪前往嶺南,其中有兩層含義:其一是嶺南地區距離中原路途遙遠且交通不便,當地又多爲少數民族,此次朝廷派出巡察使,而且還是親王殿下,顯示朝廷重視當地疾苦、安撫民心纔是此行的最主要的目的。其二是自打李恪向李世民講述了南海外有大唐急需的金、鐵礦藏以後,李世民大爲心動,有讓李恪到嶺南實際考察一番,尋找一個合適的地點,作爲將來造船出海的基地的目的在其中。

江南前往嶺南,有兩條路可供李恪選擇。一是走旱路,出杭州一路南行經台州、括州進入嶺南的建州,然後再轉向東南前往唐初時嶺南最爲繁華的海港城市之一的泉州。當時的泉州,是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天竺、大食乃至歐洲的貨物,都是通過這裡然後再由陸路運往大唐內地的。另外一條則是走海路,從杭州乘船出海,然後一路向南直抵泉州。

兩條路各有優缺點,陸路趕往泉州,一路之上多爲山路,即便是乘坐馬車,也是非常之顛簸,而且路途非常遙遠,一路行來非常勞累;走海路前往泉州,相對來講就要輕鬆許多,可以免去一路之上的顛簸之苦,而且路程上也要短上很多。只不過,沒有出過海的人,很難接受海上行駛的暈船滋味,頭一次出海之人,在最初的幾天裡,通常都會頭暈噁心,甚至大吐特吐。不過只要克服掉暈船所帶來的不便以後,就會比走陸路輕鬆得多。

對於到底是走陸路還是走海路前往泉州,李恪一時難以下定決心,不爲別的,只因爲他不知道自己的那個妹妹李明達是否經受得起暈船的折磨。如果按照他和李世民的意思,他這一次就要乘坐海船出海,提前感受一下大唐海軍的航海能力,就應爲李明達的存在,才使得他不得不考慮,是否有必要改走陸路前往泉州。

唉,俺咋和那個林妹妹似的,動不動就生病嘞?剛想好好的爆發兩天,該死的感冒就來給俺添亂。從睡醒開始到現在,已經整整的用掉了一卷手紙。俺那可憐的鼻子啊,都已經被俺揉成酒糟鼻了……今天實在是沒有精力再寫下去了,字數有點少,大家就將就着點吧。 漫步在這裡向大家賠罪了

第60章 出征倭國(四)第13章 父子談心第40章 擴張計劃(下)第68章 平倭(三)第42章 開着汽車進瀋陽第51章 滅新羅(上)第44章 釋惑第1章 初戰第38章 百萬兩紋銀的玩具第5章 那一眼的溫柔第43章 空地一體戰爭(五)第7章 殲滅百濟(二)第82章 元宵佳節送禮忙第19章 殺人滅口第25章 破敵(三)第28章 再來一計第35章 離奇的案件第三十三下章 粉墨登場第81章 平倭(十六)第49章 契丹遷徙第15章 設伏地點之爭第83章 平倭(十八)第15章 設伏地點之爭第75章 平倭(十)第9章 出乎預料的戰爭第31章 王妃兇悍(三)第12章 如爾所願第58章 出征倭國(二)第45章 來而不往非禮也第38章 奴隸交易第70章 平倭(五)第十五章第30章 王妃兇悍(二)第27章 平叛吐谷渾第69章 平倭(四)第6章 軍校建立第27章 奉旨回京第10章 李恪前來拜訪第23章 在本王面前耍無賴,你差得遠了第42章 李恪的產業第50章 三年第4章 登陸朝鮮半島第6章 落難公主第8章 發行彩票第3章 左右逢源第21章 李治的疑惑第48章 軟磨硬泡第42章 城外激戰(一)第23章 在本王面前耍無賴,你差得遠了第20章 攻心第39章 收服第35章 楊怞雲到來第27章 破敵(五)第19章 密探第10章 滅百濟(五)第16章 第一件冤情第27章 奉旨回京第55章 李治大婚(中)第45章 戰事再起第7章 殲滅百濟(二)第74章 平倭(九)第77章 殺!殺!!殺!!!第10章 李恪前來拜訪第4章 登陸朝鮮半島第12章 滅百濟(七)第3章 初見李世民第28章 再來一計第19章 巧遇李鐵柱第11章 滅百濟(六)第9章 美麗新世界第29章 合夥打劫第20章 攻心第22章 烽火戲諸侯第14章 滅百濟(九)第19章 密探第44章 策略第72章 殲敵第35章 整合第13章 滅百濟(八)第1章 初戰第69章 平倭(四)第29章 王妃兇悍一第46章 千里奔襲第70章 平倭(五)第42章 城外激戰(一)第26章 火藥的誕生第74章 檀州之圍第59章 退兵?第18章 京城長安第70章 平倭(五)第20章 審訊第33章 出海第69章 援軍到來第38章 我需要一個承諾第31章 太子之位(下)第80章 民心第37章 談判(二)第16章 第一件冤情第43章 空地一體戰爭(五)
第60章 出征倭國(四)第13章 父子談心第40章 擴張計劃(下)第68章 平倭(三)第42章 開着汽車進瀋陽第51章 滅新羅(上)第44章 釋惑第1章 初戰第38章 百萬兩紋銀的玩具第5章 那一眼的溫柔第43章 空地一體戰爭(五)第7章 殲滅百濟(二)第82章 元宵佳節送禮忙第19章 殺人滅口第25章 破敵(三)第28章 再來一計第35章 離奇的案件第三十三下章 粉墨登場第81章 平倭(十六)第49章 契丹遷徙第15章 設伏地點之爭第83章 平倭(十八)第15章 設伏地點之爭第75章 平倭(十)第9章 出乎預料的戰爭第31章 王妃兇悍(三)第12章 如爾所願第58章 出征倭國(二)第45章 來而不往非禮也第38章 奴隸交易第70章 平倭(五)第十五章第30章 王妃兇悍(二)第27章 平叛吐谷渾第69章 平倭(四)第6章 軍校建立第27章 奉旨回京第10章 李恪前來拜訪第23章 在本王面前耍無賴,你差得遠了第42章 李恪的產業第50章 三年第4章 登陸朝鮮半島第6章 落難公主第8章 發行彩票第3章 左右逢源第21章 李治的疑惑第48章 軟磨硬泡第42章 城外激戰(一)第23章 在本王面前耍無賴,你差得遠了第20章 攻心第39章 收服第35章 楊怞雲到來第27章 破敵(五)第19章 密探第10章 滅百濟(五)第16章 第一件冤情第27章 奉旨回京第55章 李治大婚(中)第45章 戰事再起第7章 殲滅百濟(二)第74章 平倭(九)第77章 殺!殺!!殺!!!第10章 李恪前來拜訪第4章 登陸朝鮮半島第12章 滅百濟(七)第3章 初見李世民第28章 再來一計第19章 巧遇李鐵柱第11章 滅百濟(六)第9章 美麗新世界第29章 合夥打劫第20章 攻心第22章 烽火戲諸侯第14章 滅百濟(九)第19章 密探第44章 策略第72章 殲敵第35章 整合第13章 滅百濟(八)第1章 初戰第69章 平倭(四)第29章 王妃兇悍一第46章 千里奔襲第70章 平倭(五)第42章 城外激戰(一)第26章 火藥的誕生第74章 檀州之圍第59章 退兵?第18章 京城長安第70章 平倭(五)第20章 審訊第33章 出海第69章 援軍到來第38章 我需要一個承諾第31章 太子之位(下)第80章 民心第37章 談判(二)第16章 第一件冤情第43章 空地一體戰爭(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