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奉旨回京

回到營州,李恪並沒有着急把火藥的事告訴李靖和薛仁貴,因爲在他看來,光是有火藥並不能解決任何問題。必須把火藥應用到戰爭中去,纔是最終目的。可是該怎麼用,他心裡還沒有個準譜。製造火藥槍?還是先省省吧。再沒有解決掉快速的大量生產金屬彈殼之前,還是連考慮都不用去考慮。在他的記憶中,燧火槍的射程還沒有弓箭遠呢,即使造出來也沒有任何的實際意義。

製造手榴彈倒是個不錯的選擇。配合着熱氣球在空中往下扔,雖說準頭差一點,但是絕對能給對方製造出極大的混亂。嗯。還可以製造成炮彈,用投石車扔出去。只要擁有十幾輛這樣的投石車,絕對具有戰略意義。

想到了就要去做。手榴彈就先不用考慮了,先去試驗一下投石車的具體射程。經過試驗,四十斤的石塊可以輕易的投出二百步(唐時一步的距離大概是一米二到一米五之間,古時計算一步是按照左右腿各向前邁出一步計算距離的,在這裡爲了便於計算,就按照一米五計算。)左右,石塊從發射出去到落地的時間大概在七秒鐘左右。有了這些數據,在製作炮彈引信的時候就不會出現提前爆炸的情況。

下面的問題就比較嚴峻,那就是炮彈也好,手榴彈也罷都必須要大量的鋼鐵。先前奪下的那座鐵礦的開發,看來要優先納入議程。這就意味着要對高句麗發動戰爭。不把鐵礦與營州的交通線打通,鐵礦石是很難運出來的。

想到要發動戰爭,李恪就覺得頭疼。大唐現在人口緊缺,還沒有完全從隋唐更迭造成的人口大量損失中恢復元氣。而這一次要想對高句麗發動戰爭,是必要在平原地區作戰,而且還要攻打兩座高句麗重兵把守的縣城。這就意味着傷亡人數會很大,非常大。這是李恪所不願意看到的。

要是能夠提前製造出一批炮彈就好了。李恪暗想。但是沒有鐵礦的支持,一時之間很難找到足夠的鋼鐵。於是乎事情彷彿陷入了循環的死結當中。

這期間,老道張青雲來到營州,準備去給李恪收集硝石和硫磺。李恪當時的心思都放在了該怎樣製造炮彈上,也就沒有和他多聊,只是讓賬房給他了一千兩紋銀,便把他給打發走了。

從張老道那裡拿回的硝石和硫磺一共還不到一百斤。接連幾次試驗炮彈內填充多少火藥才最合適以後,手頭的存貨數量越來越少,張老道也遲遲沒有音訊,李恪也不捨得一下子把手頭所有的存貨都用光,只好暫時停止了試驗。

時間不知不覺中到了年底,張老道一直沒有任何音訊。李恪在焦急等待的時間裡,倒是做成了幾件大買賣。上半年就派出去的幾支商隊,成功的把他的高粱酒推銷給了周邊的各個勢力。當時的生產條件下,只有他的作坊可以製作烈性白酒。他的高粱酒迅速的成爲最受歡迎的酒,各族的貴族們爲了喝到這種不但沒有酸味,反而芳香四溢的高粱酒,不惜花費重金購買。這使得李恪在短短的半年時間裡淨賺了近二十萬兩紋銀。

兩座專門用於燒製硝石和硫磺的磚窯,已經建好了將近四個月,由於張老道的遲遲不歸,每天都處於空置狀態。使得李恪一想起來就覺得異常鬧心。

十一月底,京城發來詔令,讓遼王李恪新年前進京述職。看到這個詔令,李恪有些心情不爽。一千多里路,居然只給了自己一個月的時間。自己趕回去倒沒有什麼,總不能空着手回去吧。那樣的話還不讓人給罵死!

生氣歸生氣,回去也必須回去。簡單的收拾了一番,接到詔令的第二天李恪便帶着雲兒以及二百名侍衛啓程返京。爲了照顧已經離家一年的程懷亮,還特意任命他爲侍衛長跟隨自己一同返京。

臨行前,特意叮囑薛仁貴,一旦張老道回來,務必讓他親自監督把硝石和硫磺給燒製成粉末狀。並且存放的時候一定要注意保持乾燥通風,否則的話拿薛仁貴試問。

只有一個月的時間,李恪原本不想帶着雲兒,讓她跟着自己在路上受罪。最終還是沒有抵擋住她的軟磨硬泡,還是同意了。

營州城並沒有什麼土特產,唯一能夠拿得出手的也就是高粱酒了。爲了提高每日的行進速度,李恪特意安排了一百輛馬車用於拉酒。每輛馬車上只盛放兩隻五十斤的大酒罈。這樣一來,就減輕了拉車的馬的負擔,使得馬車可以跑得更快一些。

李恪的這一舉動不可謂不亥世驚俗。要知道那個時代,馬匹一向都是軍用的,民間更是禁止使用馬匹,他卻一口氣徵用了一百匹戰馬拉車,李靖知道後也只能無奈的搖了搖頭。

除了高粱酒以外,李恪還帶了一個熱氣球回去。這東西短期內軍事用途,效果還是非常好的,非常有必要在全軍內推廣。

回京的途中避免不了的要經過河間府,河間王李孝恭也是必須要去拜訪的。這位伯父可是出了名的嗜酒如命,除此之外就沒有別的嗜好,所以自打李恪的高粱酒釀造出來以後,他每個月都會給這位伯父送去五十斤。這一次除了送上一大壇上好的高粱酒以外,又送給他一根虎鞭,感動的老傢伙暗地裡熱淚縱橫。

在河間府李恪也不過是停留了一晚,第二天一大早他便繼續啓程趕往京城。不過隊伍中又增添了新的面孔,河間王李孝恭的小兒子李晦隨同李恪一同進京。相比較李恪上百輛馬車的恢弘氣勢,李晦的隨行人員以及車架就顯得寒酸了許多。隨行人員不過三十名侍衛以及兩輛用於盛放覲見太宗的貢品的馬車。如果不是因爲李恪隨行的都是馬車,怕安排別的家畜拉車會影響速度,一向行事低調的李孝恭也不會讓自己的兒子用馬車運送貢品進京的。

李晦的年齡與李恪相仿,大了一歲多一點。原本每次應該是他的兄長代父進京面聖的,只不過這一次有李恪在,所以李孝恭想製造個機會,讓自己的小兒子多和這個遼王接觸,所以才臨時決定讓自己的小兒子代替自己進京。

李晦雖然歲數也不大,但是爲人處事非常的沉穩,加之他對這個堂弟非常推崇,非常喜歡他的文采,《三國演義》這部書更是倒背如流。所以這一路之上,兩個人倒是相處的非常融洽。

第19章 文鬥還是武鬥?第40章 空地一體戰爭(二)第14章 開戰第25章 城門口第6章 落難公主第68章 神兵天降第52章 滅新羅(中)第3章 初見李世民第33章 入主東宮第19章 文鬥還是武鬥?第33章 李恪北上第21章 薛仁貴登場第31章 太子之位(下)第15章 滅百濟(十)第19章 巧遇李鐵柱第75章 戰前第70章 平倭(五)第31章 太子之位(下)第62章 出征倭國(六)第42章 城外激戰(一)第18章 同是天涯淪落人第31章 太子之位(下)第50章 出征第86章 你們的快樂最重要第28章 班師還朝 第一卷終第29章 忙碌第6章 拉人入股(2)第28章 長安城 李恪我又回來了第2章 無需再忍第3章 回馬槍與地雷戰第6章 軍校建立第60章 出征倭國(四)第33章 李恪北上第34章 迎娶第4章 全面出擊第63章 冰封王座2第81章 平倭(十六)第45章 李恪的計劃第75章 戰前第48章 尷尬的射擊成績第41章 真相第43章 城外激戰(二)第5章 蒸汽機問世第18章 潰敗第14章 就是你了第31章 王妃兇悍(三)第80章 平倭(十五)第7章 不聽話的給我滾第62章 冰封王座(1)第12章 晉陽的病情第77章 殺!殺!!殺!!!第55章 李治大婚(中)第79章 平倭(十四)第20章 李恪的回馬槍第19章 密探第90章 平倭(二十五)第78章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第11章 出征前夕第21章 偷得浮生半日閒第11章 老子還是個冤死鬼第4章 雲兒上茶第72章 平倭(七)第37章 談判(二)第66章 冰封王座(5)第3章 鷸蚌相爭第74章 檀州之圍第17章 鏖戰七松嶺(二)第16章 鏖戰七松嶺一第22章 反攻與糾結第16章 金蟬脫殼第69章 平倭(四)第30章 六條章程第64章 冰封王座3第75章 平倭(十)第30章 太子之位(上)第18章 鏖戰七松嶺(三)第70章 要打得他們從骨子裡發顫第25章 誰敢與我大唐爭鋒第6章 真的活夠了嗎第32章 空城計第11章 出征前夕第4章 雲兒上茶第77章 平倭(十二)第37章 攜美同行第36章 土奸第42章 城外激戰(一)第4章 雲兒上茶第73章 平倭(八)第31章 傾盡全國之力第4章 地雷初顯威第26章 問責第92章 平倭(二十七)第18章 潰敗第17章 鏖戰七松嶺(二)第64章 出征倭國(七)第11章 老子還是個冤死鬼第16章 滅百濟(十一)第27章 平叛吐谷渾第55章 夜襲第46章 分析
第19章 文鬥還是武鬥?第40章 空地一體戰爭(二)第14章 開戰第25章 城門口第6章 落難公主第68章 神兵天降第52章 滅新羅(中)第3章 初見李世民第33章 入主東宮第19章 文鬥還是武鬥?第33章 李恪北上第21章 薛仁貴登場第31章 太子之位(下)第15章 滅百濟(十)第19章 巧遇李鐵柱第75章 戰前第70章 平倭(五)第31章 太子之位(下)第62章 出征倭國(六)第42章 城外激戰(一)第18章 同是天涯淪落人第31章 太子之位(下)第50章 出征第86章 你們的快樂最重要第28章 班師還朝 第一卷終第29章 忙碌第6章 拉人入股(2)第28章 長安城 李恪我又回來了第2章 無需再忍第3章 回馬槍與地雷戰第6章 軍校建立第60章 出征倭國(四)第33章 李恪北上第34章 迎娶第4章 全面出擊第63章 冰封王座2第81章 平倭(十六)第45章 李恪的計劃第75章 戰前第48章 尷尬的射擊成績第41章 真相第43章 城外激戰(二)第5章 蒸汽機問世第18章 潰敗第14章 就是你了第31章 王妃兇悍(三)第80章 平倭(十五)第7章 不聽話的給我滾第62章 冰封王座(1)第12章 晉陽的病情第77章 殺!殺!!殺!!!第55章 李治大婚(中)第79章 平倭(十四)第20章 李恪的回馬槍第19章 密探第90章 平倭(二十五)第78章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第11章 出征前夕第21章 偷得浮生半日閒第11章 老子還是個冤死鬼第4章 雲兒上茶第72章 平倭(七)第37章 談判(二)第66章 冰封王座(5)第3章 鷸蚌相爭第74章 檀州之圍第17章 鏖戰七松嶺(二)第16章 鏖戰七松嶺一第22章 反攻與糾結第16章 金蟬脫殼第69章 平倭(四)第30章 六條章程第64章 冰封王座3第75章 平倭(十)第30章 太子之位(上)第18章 鏖戰七松嶺(三)第70章 要打得他們從骨子裡發顫第25章 誰敢與我大唐爭鋒第6章 真的活夠了嗎第32章 空城計第11章 出征前夕第4章 雲兒上茶第77章 平倭(十二)第37章 攜美同行第36章 土奸第42章 城外激戰(一)第4章 雲兒上茶第73章 平倭(八)第31章 傾盡全國之力第4章 地雷初顯威第26章 問責第92章 平倭(二十七)第18章 潰敗第17章 鏖戰七松嶺(二)第64章 出征倭國(七)第11章 老子還是個冤死鬼第16章 滅百濟(十一)第27章 平叛吐谷渾第55章 夜襲第46章 分析